中國有6.8億女性人口,她所擁有的帳面財富排名第六,深圳有600萬常住女性,她是最有錢的。
不過,她不是富二代公主,也未曾嫁入豪門,回首30多年前,她只是一個來自農村、初中文憑、沒有顏值的外來打工妹。
1991年,一部叫《外來妹》的電視劇火爆螢屏,當人們圍坐在電視機旁為劇中打工妹的辛酸感慨的時候,在深圳郊外一處荒廢的建築工地小木屋裡,25歲的王來春正在衝涼。
她一邊往身上打肥皂,一邊不停地從門縫裡往外瞧,沒過幾分鐘的時間,就草草穿上了衣服,臉上的不安也隨著她走出木屋而消散,然後端著臉盆,向一公裡外的工廠小跑而去。
這個四處漏風的小木屋是廠裡女工們唯一的衝涼之地,平常一般都是幾個人一起去,以便有人輪番在小屋外守著。
而今天,同宿舍的因為前晚加班趕工都在補覺,王來春錯過了上一次的公共洗澡時間,找不到人陪同,只能一個人提心弔膽地去了。
實際上,能有水洗澡已經不錯了,彼時深圳起步不久,由於短時間內冒出了太多工廠,水經常在需要用的時候供應不上,有時幾天都沒法刷牙、洗臉、洗碗。
100多個人睡在一個大通鋪裡,空氣中時常滲透著各種讓人說不出來的氣味。
除了水,電也是時斷時續的,經常毫無徵兆地停電,停電了當然可以休息,但只要電一來,即使是半夜凌晨,大家也必須馬上起床到車間抓緊時間幹活。
用王來春的話說,那真的叫沒日沒夜,大家就像是機器一樣,完全靠電力驅動,而一個月下來,拿到手的也只有那麼點微薄的工錢。
因為吃不了這個苦,當初一起從家鄉來的大多都已經離開了,只有王來春堅持了下來,而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在進廠的第四個年頭裡被提拔為了流水線的線長。
這讓王來春看到了希望,她更加努力了,而讓她做夢也想不到的是,這竟成了她走向深圳女首富的開始。
要讓爸媽享福
王來春的老家在離深圳300多公裡外的汕頭澄海蓮下鎮一個叫槐澤的村莊,全村有近萬人,王姓是那裡的主姓,他們的祖先來自於福建莆田。
公元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被元軍攻破,戰火燒到了福建,福建莆田的王姓家族為避亂遷居到此,古時叫上王村,1938年改稱槐澤。
1967年,王來春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戶家庭,上有一哥哥名王來勝,兄妹倆從小感情很好,一起上學、放學,不過都只讀到初中畢業就輟學了。
哥哥比王來春大三歲,輟學後就跑到了深圳打工,算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闖深圳的人,之後做成了小老闆,但這是後話了。
1982年,王來春也輟學了,本來也想學哥哥去打工,但父母不讓,覺得一個農村女娃學點針線、在家務農,將來找個好人家嫁了才是出路。
不過,王來春可不是這麼想的,針線活她沒興趣,一邊幫著家裡幹農活,一邊打聽著外面的消息,而哥哥所在的深圳也正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1988年,深圳賽格電子市場成立,也是「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的起點,正是這一年,不少臺灣廠商把目光投向了大陸,紛紛開始投資建廠,富士康就是其中之一。
郭臺銘相中了深圳,在城外一個漁村建了第一家廠「深圳海洋電子插件廠」,並開始了對外招工,對象就是潮汕地區的農村女青年。
當招工的消息傳到王來春耳朵裡的時候,她止不住的興奮,暗下決心要抓住這次走出去的機會,於是瞞著父母報了名。
要走的前一天晚上,王來春悄悄收拾好了行李,第二天一大早就偷偷出門直奔汽車站,登上了富士康來接女工的大巴車。
其實,父母哪有不懂自己兒女的呢,當王來春到了深圳的工廠宿舍,打開行李袋,看著散落在裡面的幾十塊錢時,頓時兩行熱淚流了下來。
她暗暗發誓:我一定要努力幹,讓爸媽將來都能享福。
新的夢想
人一旦有了目標,幹什麼都不覺得累了,王來春最原始的改善家庭生活的動力,讓她在所有女工中像個「拼命三郎」。
剛到工廠的時候,別人是下班就走,她卻一個人留下來繼續幹,她想的是通過更多地訓練儘快提高自己的熟練度和效率,從而可以在同樣的時間裡完成更多的加工件,收入也就會更多。
主管發現後經常在別的女工面前表揚她,使得同宿舍的工友都說她裝樣子掙表現,於是,他乾脆等半夜人少的時候偷偷去加班,這樣,領導和工友就不會發現了。
誰料她所有的表現都被領導層看在了眼裡,沒過幾年就當上了線長,不僅是因為她吃得苦、幹得多,更重要的是她的技術和手藝超出別人一大截。
線長好歹也是個管理層,經常就會參加一些培訓,別的線長都覺得開會竟講一些沒用的東西,她卻像個小學生一樣每次都認真做筆記,回到宿舍還把記的東西都背了下來。
流水線並不要求工人有什麼創造力,但所有作業必須按照流程要求嚴格執行,不僅是生產質量,還有衛生、安全、異常處理等都有相關的標準。
而王來春是唯一不打折扣完全執行的,於是一路從線長提升到組長、課長,課長官不算大,但對於大陸的打工妹來說,這已經是在富士康能做到的最高職務了。
職位高了,收入自然也就高了,每個月王來春都往家裡寄錢,她在深圳掙的錢放到汕頭農村花,父母已經完全衣食無憂了。
不過,這時的王來春想的已經不止是基本生活需求了,在多年的流水線摸爬滾打中,她已經發現,其實富士康組裝的一些東西也是從別的工廠加工好後拿過來的。
她開始琢磨,其實自己對那些東西都已經了如指掌,有沒有可能自己去做那些半成品,然後供應給富士康呢,於是,一個新的夢想誕生了。
如何實施,她找到了在做生意的哥哥王來勝,從80年代就開始在商場摸爬滾打,王來勝已經算是老江湖了,兄妹倆一商量這事可以幹,王來春轉頭就向富士康遞交了辭職報告,踏上自主創業的路。
成為深圳女首富
電子器件加工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從零開始,得先註冊公司、買地建廠房、購買設備、招工人,一連串下來估計黃花菜都涼了。
而王來春和哥哥王來勝幸運地找到了一條捷徑,1999年,本就從事電子製造的香港立訊公司找買家,王來春兄妹倆抓住機會,直接買下了這家公司的股權。
一切的生產條件都是現成的,至於客戶,當然就是王來春的老東家富士康。
看似是競爭對手,卻成了供應商合作關係,能如此自然地轉換,除了郭臺銘彼時的大度之外,郭臺銘的弟弟郭臺強也起了重要作用,早期立訊的背後就有郭臺強旗下公司的身影。
有技術也有客戶,王來春兄妹的生意就順風順水地開始了,當然,除了富士康,王來春也積極尋找其它的客戶,不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富士康貢獻了立訊一半以上的營收。
2004年,王來春在深圳創辦了立訊精密,開始了全國建廠擴張,不過做的還是圍繞富士康的配套服務,富士康也還是核心客戶。
直到2010年立訊精密登陸深交所以後,與富士康的關係開始發生了變化,有了資本市場的資金,王來春開啟了大肆收購,目標直擊富士康的大客戶蘋果。
2011年,王來春買下了崑山一家連接線廠,正是蘋果的主要供應商之一,並由此成為了蘋果背後的女人。
之後從iMac連接線材再到平板、手錶、耳機、充電器,立訊精密一步一步把蘋果變成了核心客戶,也擺脫了對富士康的依賴。
2017年,蘋果CEO庫克拜專程拜訪了王來春在崑山的工廠,之後就在微博上寫下:
「在崑山拜訪了我們的合作夥伴立訊精密。他們超一流的工廠將了不起的精良工藝和細思融入 AirPods 的製造。我們很高興可以跟他們合作!」
很顯然,立訊精密已經跨入了蘋果核心供應商的陣營,否則庫克不會專程登門拜訪。
而今年7月,王來春又宣布將33億收購緯創旗下蘋果手機代工業務,有消息稱預計年底可以完成,屆時立訊將成為蘋果手機出富士康、和碩之外的第三家代工企業。
實際上,2019年立訊精密的營收已經超過600億,淨利潤40多億,如果再把蘋果代工業務收入囊中,與富士康之間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資本市場上,立訊精密自上市以來一直倍受追捧,尤其是從2019年開始,股價一路暴漲,到如今已經飆升了5倍,市值站上了3600億大關。
而王來春這個汕頭打工妹則已經脫胎換骨,即將跨入千億富豪的陣營,2020胡潤女企業家榜數據顯示,王來春以910億的身價排名中國第六、深圳第一。
面對記者的採訪,王來春輕描淡寫地說:
「我只是運氣比較好,碰上了一個好機會。」
但實際上,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不是每一個打工妹都能絢爛地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