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實體店生意將更加難做,除了抱怨,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2020-12-18 劉懸念故事

2020年,南方陽光明媚。

大街小巷都煥發著生機,北方的朋友打雪仗,南方的朋友吃雪糕,所有實體店的老闆則在瑟瑟發抖。曾經喧鬧無比的節慶促銷大面積啞火,光鮮亮麗的彩旗和花球失去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張醒目的「轉讓啟示」「招租廣告」和「倒閉清倉」。

信息差被徹底破壁,全民電商鯨吞蠶食,開店成本快速激增。如果將市場比作一片森林,這些就是野蠻生長的參天大樹,靠著龐大的根系瘋狂汲取地表營養,利用繁茂的枝葉直接覆蓋整片天空。從9.9元包郵到5.9元包郵,實體店早已沒有春天。

那個曾經豪言過「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人,早已改口為「無商可經」。身邊很多做實體店的朋友都在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都怪無底線的電商壓低價格,沒良心的房東壓榨成本,懶惰的消費者不再進店,外加目光短淺的同行惡意競爭。

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實體店,就是被這些人逼上絕路。這是很多實體店老闆慣用的說辭,尤其是那些瀕臨倒閉的實體店,老闆更是對此深惡痛絕。看似很有道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一、電商為什麼能壓低價格?

原因很簡單,這些實體店以前很暴利。

姑且不論電商的客服、美工和推廣等費用是否超過實體店的經營成本,先來看舉兩個簡單的例子。一件衣服的拿貨總成本10元,以前實體店特價賣198元,擺地攤的都敢喊價128元,現在電商只賣18元。一斤水果的拿貨總成本2元,水果店賣4元,電商賣五斤30元包郵,平均每斤6元。

通過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全民電商的時代,越暴利的實體店就倒閉得越快,服裝店等首當其衝,薄利的實體店反而會價格倒置。

二、房東為什麼要壓榨租客?

原因也很簡單,一鋪養三代的神話破滅了。

以廣西南寧為例,五十平米的商鋪總價為150萬,以前月租4000元,年利潤3.2%,比存銀行還低。現在月租6000元,年利潤4.8%,勉強趕上存銀行。如果月租漲到8000元,他就是很多實體店老闆眼中的黑心房東。

有人會說,商鋪會增值。這個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不少城市的新建商鋪從幾年前「3萬元一平米限時搶購」到現在「住宅價買商鋪」,二手商鋪漲沒漲另說,能賣掉才是王道。

三、同行為什麼要惡意競爭?

價格當前,大量消費者選擇拋棄實體店。很多實體店老闆覺得這是正常的,誰都不喜歡當冤大頭。反而是那些目光短淺的同行,動不動就搞價格戰,結果雪上加霜。

這個原因更簡單,因為做實體店生意的門檻實在太低了。 只要有點小錢,就可以租間商鋪開店。連怎麼賺錢都沒想清楚,就只能跟風。看別人賣鞋子賺錢,就去賣鞋子。結果生意慘澹,只能祭出「降價促銷」這個萬能法寶,最後兩敗俱傷。

當暴利無所遁形,成本有增無減,門檻造就混亂,實體店生意不難做才是違背常理。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實體店已死呢?

答案是否定的,從原始社會的以物易物開始,實體店永遠都處於死亡與重生之間,沒有長盛不衰的生意,也沒有真正消亡的生意。真正倒下的,大部分都是那些只會抱怨、不思改變的實體店老闆。

抱怨只會加速實體店倒閉的步伐,思變才是實體店的生存之道。就實體店而言,改變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但也不是沒有方向,以下三點可供大家參考。

一、從賺差價到賣服務

本質上,生意主要分商品和服務兩大類,均歸屬於生活服務業。商品暴利時代已經被網際網路終結,高品質和多樣化的服務才是實體店的真正命脈。從早期的訂水送飲水,到現在的做彩妝送化妝品。電商可以橫掃賺差價的實體店,卻永遠跳不過賣服務的實體店。

風險是所有生意的宿命,選擇是所有實體店的關卡。與其在沙漠中呼救,不如鼓起勇氣走出去,尋找一線生機。

二、從實體店到做電商

實體店打敗不了電商,那就成為電商。比起實體店,電商的門檻更低,只要一部手機就能入門。電商的梯隊大致為聚合平臺類、品牌專營類、普通網店類和線上服務類。這兩年泛濫的社區電商便屬於線上服務類,它們的前身大多是便利店和小超市。

恐懼來源於未知,極限取決於學習。在紛繁複雜的事物面前,但凡以不會為藉口的人,永遠都是被最先淘汰的。

三、從找生意到等出路

實體店已經徹底和膽氣說再見,拼思維的時代正式到來。就目前而言,生意越來越難做,意味著實體店的門檻越來越高,劣幣驅良幣的現象將會逐漸消失。對於那些將實體店視為終生事業的老闆來說,不妨堅守本心,耐心等待合適的時機。

思變是生存的方向,盲目是失敗的根源。放下所有焦躁與抱怨,認真去思考模式與出路,謀定而後動,方能砥礪前行。

(完)

文/劉懸念故事

相關焦點

  • 黎文雄:實體店生意難做的本質是什麼?
    時下老闆聚會抱怨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生意難做了,每位老闆對於這個話題都可以說出一大堆的原因。但是生意難做的本質是什麼呢?下面我淺談一下個人的看法。第1個原因是消費需求升級。在一條熱鬧的街道上,如果只有你一家服裝店,你的生意一定會很好。但因為利潤比較高,一下子街面上冒出了十幾家店,你的生意就會非常的艱難。這就是競爭升級。第3個是競爭形態升級。什麼是競爭形態升級呢?一個是工具的升級。在以前你開一家餐館,你服務的基本上是周圍1公裡的人。但是現在因為有外賣,可以輻射周圍5公裡甚至更遠的人。
  • 現在實體店生意難做,可是街上為什麼很少有門面關閉?
    言之有理,現在實體生意難做,但是只是暫時的,因為好的品質只有在實體店有,網上只有便宜更便宜,而質量好的,有些東西比實體店賣的貴很多。 我是做實體店的,現在鋪面按30平米左右,一般縣城年租金在十五萬一年,老闆幾乎是沒有多少錢掙,弄不好,還賠點裡面,如果不堅持,回家呆家裡,錢就向流水,很快一家人一年十來萬生活費要花掉
  • 生意難做,馬雲害的?實體店迎來倒閉潮,為何手機店卻不見關門?
    每一件事物的衰落,總能找到「替罪羊」,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實體店陷入倒閉潮?究其背後原因有很多,包括租金、行業競爭、電商等,而很多人認為電商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實體店生意的競爭本就激烈,電商的出現猶如火上澆油。
  • 實體店生意這麼難做,我們真的只能放棄了嗎?
    2020年的實體店生意大家都是有所目睹的,真的是很難做,那麼2021年想要做好實體店生意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呢?想要做好實體店生意的話,你可能要做好下面這些才行哦。對消費者的高度關注做實體店你要清楚你賣的不是商品,而是顧客關係。
  • 除了實體店難做要馬雲「背鍋」,又一新問題出現了
    除了實體店難做要馬雲「背鍋」,又一新問題出現了推薦語:自從我國正式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娛樂項目也越來越豐富。不難發現,現在人們在購物方面已經習慣並且傾向於網購,受此影響,以前實體商業街逛街購物的人山人海場面也「沒了蹤影」。
  • 五個原因反映了今年實體店難做
    近兩年的實體店是越來越難做了,今年疫情的原因更實體店更是雪上加霜,同樣,這五個原因也反映了自己的難做。然後下半年大面積實體店恢復 營業,又發現實體的生意不好,又會通過直播帶貨的形式來恢復生意 。所以今年是直播帶貨最火的一年,也是實體店最難熬的一年 。3 租金,人工,材料成本租金人工材料成一直是實體店三高,好的位置,租金高 ,壓力大 。偏的位置 ,租金低 ,人流少 。為何租金一直越來越高呢 ?
  • 線下門店生意難做,如何破解實體店運營難題?
    2020年,很多門店貼上了「轉租」、「歇業」、「倒閉」的字樣。起早貪黑、操心勞累,卻不掙錢也成了實體店共同的困境。有人說,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只用了一個月時間。難道,「倒閉」真的是實體店最後的結果嗎?我們一起來看看6月份李先生的分享。
  • 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該怎麼辦?試試這些方法吧
    說實體生意不好做的人,我估計也沒有做過線上的生意,你問問淘寶的賣家,面臨的如何的競爭。更準備的說法應該是現在的生意都不好做了,或者也可以說成是你的實體生意不好做了。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越來越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做生意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首先就是我們認知的改變,我們只能去順應這個趨勢,我們只能改變自己做生意的方式,不然不管是「實」還是「虛」都會遇到問題。我們就舉一個實體小超市的例子,在線上購房如此便利和發達的今天,小超市還有存在的必要麼,生意還好做麼?
  • 為什麼現在的生意會越來越難做?
    這幾年身邊很多實體老闆都說生意越來越難做,市場環境變化了,多少工廠倒閉了,多少門店關掉了。那問題來了,到底是生意難做了,還是做生意的人有問題了呢?這次我們來聊聊中國的實體行業轉型的問題,今天這套知識量很豐富,希望你能打起十二分精神來閱讀,這套思維邏輯基本適用於大部分的行業。前面講點理論做鋪墊,後面重點講傳統製造業和傳統門店。
  • 實體生意難做?為何現在關門的實體店越來越多?這4點原因最現實
    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縣城,實體店數量都在增加,但很多實體店的經營現狀不容樂觀。許多實體店開業兩三個月就關門了。那麼,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實體店倒閉呢?很多人的生活已經與電商深度融合,甚至離不開電商,而電商的出現讓很多人足不出戶就能滿足購物需求,當人們不外出購物時,那麼實體店就會缺少顧客。 此外,網購給人的感覺不僅方便,而且有一大優勢,那就是便宜。許多人為了更便宜的價格在網上購物。因此,很多人經常將實體店價格與網上價格進行比較。一些人甚至直接去實體店進行挑選試穿,然後在網上購買。
  • 今年生意難做?做好準備,明年或許比今年還要難!
    今年生意難做?做好準備,明年或許比今年還要難!推薦語:今年的一場疫情,使得很多行業都遭到了打擊,各行各業也在這樣的刺激下開始轉型和蛻變。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實體店行業,卻發現倒閉和「瀕臨滅亡」的哀嚎一片,因為網際網路發展得越快,對實體店行業的衝擊就越大。不難發現,現在就連買菜這個傳統生意也開始被各大網際網路平臺所「攻陷」,實體店行業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 實體店越來越難做,該怎麼辦?
    現在好多實體店老闆都抱怨說生意不好做,也有很多幹不下去倒閉了的,尤其是疫情期間。其實,不是現在生意不好做了,而是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市場和用戶對經營者提出了更高的經營要求。要看看周圍,為什麼別人別人的生意如火如荼的進行,而你的卻經營不下去呢?要從自身找原因。
  • 電商投資太大,實體店又不好做,現在到底做什麼賺錢呢?一起探討
    現在整整體經濟低迷,人們都很迷茫,現在到底做什麼生意賺錢呢?電商投資太大,實體店又太難做,該怎麼辦呢?我在這裡和大家探討一下。一、跟上經濟大趨勢有一句話說的很對,如果你選擇站在風口處,豬都會飛上天。社會的發展是向前的,如果你選擇了一個大的趨勢,那麼做事情會比做其他事情要相對容易得多。因此,選擇一個好的經濟趨勢,能夠讓你事半功倍,這類的大趨勢包括:消費升級、兒童產業、大數據、人工智慧、自媒體等等,這些是最近幾年比較熱的領域,也是未來的趨勢。
  • 鞋服實體店不好做的因為出在哪裡?
    或許只有經常接觸鞋服實體店老闆,才能了解到這個行業的憂樂,說實話我是很少看到老闆有喜上眉頭的,大多數情況下是眉頭緊鎖,都說生意不好做!實體店難做?也有不少人抱怨電商對實體店形成了致命的衝擊,覺得實體店沒有未來可言?
  • 為何現在倒閉的實體店越來越多?實體店老闆總結四大「痛點」
    對於很多上班族來說,或許都有這樣一個想法,就是能夠不上班,做個小生意,不僅來錢快,還時間自由。不過,近些年來,看起來生意似乎並那麼好做了,有些實體店老闆抱怨,開店容易,守店難,生意難以支撐,只能選擇轉行了。
  • 實體店生意不好,是什麼原因?「活下去」的出路在哪?
    各行各業都存在一定的壓力,尤其是對於實體店的老闆來說,感覺壓力都「壓在」了自己的身上。很多實體店的老闆都抱怨,近年來的生意不好做了。人工成本、房租費用,每年都在增長,但是實體店的生意卻沒有太大變化,甚至有些實體店的生意還不如從前了。
  • 趨勢:2020年以後,實體店的生意該怎麼做?如何實現收入最大化?
    馬上就2021年了,現在的實體店,如果還不開始藉助網際網路工具來加持,以後的生意必定會更難做。藉助哪些網際網路工具?某信、社群、短視頻等等,充分利用好這些工具,能夠把實體店的風險降到最低。結合線上,通過社群增強客戶粘性,形成線上+線下的模式,這樣不但能提高實體店的抗風險能力,同時也能實現收入最大化。其次是短視頻,5G很快就到來,短視頻是未來5到10年的風口,這是肯定的。今年的疫情期間,很多實體店的老闆把線下的生意搬到了短視頻上,搬到了直播間裡。
  • 2020年實體店開門即倒閉?
    做實體店的人覺得生意越開越難做了,網際網路廣泛滲透日常生活中,各方信息對稱交互,所有行業的利潤越來越低,然而僱傭員工和房租的費用卻只增不減...就當大家本以為2020年一定會好轉的時候,年前新冠肺炎突然爆發,給上班族、學生和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當頭一棒。
  • 為什麼實體店生意那麼難做?有什麼破解的辦法嗎?
    持續這麼久了,現在看起來,深圳的很多店鋪的生意還是很蕭條的!這家包子店,還是沒能頂住,關門了…10多平方,一個月租金1萬多,做個早餐,賣包子,誰能頂得住呢?這個店從過完年來就開始轉讓,沒人敢接手,一個是租金貴,還有就是轉收費。現在,實體店太難了…東哥說,電商一個額外的就業也不會製造,只會造成大量的失業!東哥太狠了,耿直,說得也有道理!
  • 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房東也受影響,「一鋪養三代」的時代過去了?
    久而久之,除了餐館、理髮店之外,幾乎沒有實體店不受電商的影響。而隨著實體店的生意每況愈下,很多實體店主也就堅持不下去了,紛紛選擇了轉讓。但問題在於,現在很多人都不再看好實體店,所以出現了鋪面租不出去也賣不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