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溫
審校:一條輝
7月25日,滴滴和豐田公司共同宣布,雙方在智能出行服務領域拓展合作,豐田、滴滴將與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合資公司,開展面向網約車司機的車輛相關服務。豐田將向滴滴及上述合資公司投資,投資額共計6億美元。
豐田方面介紹,雙方希望通過基於MSPF的各種智能互聯服務,面向廣大中國移動出行市場的消費者及司機提供車輛的管理、保養、保險及金融等各個方面的服務。
其實滴滴與豐田的合作不是突如其來的。
5月29日,據東京新聞社報導稱,豐田將通過汽車合資租賃公司的形式投資滴滴,雙方制定了設立合資公司的方針。其中,豐田計劃出資約600億日元,約合5.5億美元。不過隨后豐田向外界宣稱,關於滴滴目前沒有可以宣布的消息。
豐田和滴滴成立的新合資租賃公司,將為滴滴平臺司機提供汽車相關服務。此外,為符合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法規,豐田還將考慮2020年或之後提供在華生產的電動汽車。
豐田中國相關人員曾表示:「目前豐田在和許多企業一起合作,為轉型為移動出行服務商而努力。特別是目前正在全面加速中國事業,因此也與許多中國企業開展合作。和滴滴的合作是2018年年初就確定了,會在移動出行服務領域展開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6月,豐田還向東南亞版的移動出行服務商Grab投資了10億美元,仔細算來,豐田的移動出行合作夥伴以及基本完成中國、北美、東南亞及公司本土的布局,輪廓初現,據GPLP犀牛財經的推斷,豐田很有可能再將眼光放到歐洲市場,這樣就能成世界三大汽車市場的包圍圈。
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認為「與單獨成立出行公司相比,投資滴滴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國龐大的消費數據,並了解中國出行行業的發展脈搏。」由此可見,豐田對滴滴的投資及合作是豐田進入中國移動出行領域的一手高招。
同理,對於滴滴而言,豐田與自己的合作也會幫助自己在加大在B2C模式上的縱深。
當下網約車市場被不少網際網路公司和汽車製造企業看中,這對於當下尚未實現盈利的滴滴而言,也是無形的壓力,通過7年的時間,滴滴方面已經發現純粹的C2C模式雖然能快速,靈活的佔領市場份額,但可控性低一直是發展的痛點,於是開始嘗試B2C與C2C融合模式。
B2C模式的好處在於可控性高,但也耗費資本,更需要好的運營車供應商,而豐田作為全球頂級汽車製造公司,在財富500強中排名第10,剛好是滴滴需要的合作夥伴,能幫助自己完善網約車運營。
2018年4月滴滴發起成立「洪流聯盟」,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滴滴出行已經與一汽、東風、北汽、上汽、廣汽、吉利、比亞迪、大眾、雷諾-日產-三菱等30餘家國內外汽車製造商和產業鏈企業加以合作,當時豐田就已經是合作夥伴之一,這次的合作將會強化二者之間的聯繫。
綜合而言,這次合作對於兩家公司都是雙贏,或許不久之後,就能看見滴滴直屬的豐田網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