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一天到晚都吃什麼?她吃的一粥一飯一菜,每一種都很特別

2020-12-27 小涵讀書

最近「辛巴帶貨燕窩」之事成為熱點,沸沸揚揚中燕窩進入大家的視野。

燕窩本是名貴滋補之物。

《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燕窩「大養肺陰,化痰止咳,補而能清,為調理虛損的聖藥。根據現代營養學的分析,燕窩主要成分有蛋白質、水溶性蛋白質、賴氨酸、碳水化合物、纖維素、鈣、磷、鐵、鈉、鉀等微量元素,能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有助於抵抗傷風、咳嗽和感冒,是一種天然保健品。

古代燕窩比較罕見,真正的燕窩是一種叫「金絲燕」的雀鳥,利用苔蘚、海藻和柔軟植物織維混合他們的羽毛和唾液膠結而成的燕窩,作為藏身之所。人們把燕窩取用,經過提煉、選揀就成為名貴的燕窩。

《紅樓夢》裡,薛寶釵看過林黛玉的藥方後,給她出了吃燕窩滋補身體的辦法。原文如下:

「……飲食就可以養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藥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

當天晚上,她派人給林黛玉送來一大包上等燕窩和一包雪花洋糖。賈寶玉知道情況後,向賈母透露了口風,最終由王熙鳳每日派送一兩燕窩保障林黛玉食用。

當然吃燕窩是吃不飽的,林黛玉除了吃燕窩,還需要有正常的飲食。

林黛玉吃飯很不規律,十頓飯往往只吃四五頓。對此有過明確說法。

《紅樓夢》第三十五回,賈母帶著王夫人、薛姨媽等人看望寶玉過後到上房吃飯,王夫人讓人去請姑娘們一起來吃。「請了半天,只有探春和惜春兩個人來,迎春身上不耐煩,不吃飯;林黛玉自不消說,平素十頓飯只好吃五頓,眾人也不著意了。」

林黛玉儘管吃得少,但吃的是精品。

首先,吃的米飯是名貴的胭脂米。

《紅樓夢》第七十五回,賈母同大家一起吃飯時,尤氏聽後捧過一碗來,說是紅稻米粥。賈母接來吃了半碗,便吩咐:「將這粥送給鳳哥兒吃去。」賈母吃完過後,尤氏吃飯時,丫環們給她盛來了一碗白粳米飯,賈母當時就不高興了,責問下人時,那人道:「老太太的飯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後來王夫人解釋,因為田上的米不能按數上交,吃的幾樣細米只能定量做。

從這個細節中可知,賈母和主子小姐們吃的不是白粳米飯而是細米。

細米是什麼?從賈母喝粥的情況看,應該是紅稻米,即胭脂米。

胭脂米全稱為「御田胭脂米」,是一種比較少見的米,營養豐富,煮熟時色如胭脂、異香撲鼻,味道極佳,同白米混煮亦有染色傳香的特點。《紅樓夢》第五十三回,「烏進孝上貢中有玉田胭脂米二石」。

林黛玉和賈家姑娘們同樣待遇,所以她平時吃的應該是紅稻米飯或紅稻米粥。

其次,吃的菜是上等菜。

《紅樓夢》第七十五回,不僅透露出林黛玉平時吃的米飯很珍貴,很有檔次,也透露出她平時吃的菜也很特別。

賈母吃飯時略嘗了幾樣,然後開始分飯分菜。原文如下:

「將這粥送給鳳哥兒吃去,」又指著「這一碗筍和這一盤風醃果子狸給顰兒、寶玉兩個吃去,那一碗肉給蘭小子吃去。」

由此可知,林黛玉和賈寶玉共得了兩份菜。

筍是竹子初從土裡長出的嫩芽,味鮮美,作為江南一帶的美食之材,甚至有「居不可無竹,食不可無筍」之說。賈府在京都,此時正值中秋,吃一份筍菜,極顯奢華。

「風醃果子狸」更是一道名菜。《隨園食譜》記載:「果子狸,鮮者難得。其醃幹者,用蜜酒釀,蒸熟,快刀切片上桌。先用米計水泡一日,去盡鹽穢。較火腿覺嫩而肥。」

林黛玉吃筍也好,吃風醃果子狸也罷,無論是哪一種菜,都是很有營養,非常香甜的。

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人們對飲食都非常關注。《紅樓夢》裡有諸多關於飲食的細節,「宴寧府寶玉會秦鍾」「劉姥姥醉臥怡紅院」「榮國府元宵開夜宴」等等。賈府歷經百年寶貴,無論是組織盛大的迎接后妃盛宴,還是豪門貴族的家宴,或者是普通一日三餐,都非常講究。林黛玉體弱多病,所以她吃得很精細、很清淡,很有營養。因為她吃的不多,又是高端食材,自然吃完之後不會滿口腥羶,涵養的氣息自然會是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模樣。

聲明:本文系百家號獨家文章。資料重點引自《乾隆庚辰四閱評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胡適藏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蒙古王府本石頭記》《鄭振鐸藏本》【文/小涵讀書】

相關焦點

  •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作者 | 古城村人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態竹裡館珍藏之: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今日午飯:米飯、「白露為霜」白切肉片、「綠肥紅瘦」萵苣枸杞子(本來焯水後香油涼拌色香味最好,非常時期,還是徹底加熱為妙。色,略有損失,還好,我本不好色,何失之有?)。
  • 老婆要減肥,偏讓我給她做飯吃!兩菜一湯配糙米飯,又吃飽了
    最重要的是,家裡的地位不高,人家要減肥,卻讓我給她做飯吃,所以,今天的午餐就是在下親自給媳婦做的,兩菜一湯配糙米飯,大家看看怎麼樣,有沒有什麼需要改進的!雖然看著一般,但是這樣吃少油清淡,且葷素搭配,畢竟剛開始,如果一點肉菜都沒用,一是怕媳婦堅持不住,二是怕挨揍!
  • 日本普通人的一頓飯,都吃幾個菜?
    日本普通人的一頓飯,都吃幾個菜?最近寫過不少關於日本的美食,很多讀者朋友們都比較好奇,在日本普通人的餐桌上,為什麼哪怕是「一人食」,也被擺得滿滿當當?對此,打開今天的文章的分享,我們一起走進日本普通人的一頓飯,看看究竟都吃了幾個菜?如圖所示,在傳統的日式定食中,也就是我們常見的日式「一人食」,一般都是由「一飯一汁一菜」構成的。
  • 芝士焗飯,每一口都是幸福的味道
    芝士焗飯By 昊媽小廚房芝士也叫奶酪、乳酪、起士,是乳制食品的通稱,有各式各樣的味道、口感和形式,是一種發酵的牛奶製品,其性質與常見的酸牛奶有相似之處,都是通過發酵過程來製作的,也都含有可以保健的乳酸菌,但是奶酪的濃度比酸奶更高,每公斤奶酪製品都是由10公斤的牛奶濃縮而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脂肪、磷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是純天然的食品。
  • 古代皇帝每頓飯都是上百個菜,吃剩下的菜如何處置?並沒有浪費
    古代等級制度非常的嚴苛,對於普通百姓來說,能吃上一個白面饅頭就是非常好的事情,而對於那些王公貴族來說,不僅要求每頓飯都特別的豐盛,飯也要做的特別可口,哪怕吃不了,每一餐的食物種類數量也不能少,因為這是一種身份上的象徵。
  • 【精神文明創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精神文明創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出自明末清初朱柏廬的《治家格言》,意思是: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飯時,應該想想這粥飯裡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來之不易;我們生活所需的每半根絲、每半縷線,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幾多物質能源和幾多人的心血,應該好好珍惜。賞析 這句話告誡人們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要從日常生活、穿衣吃飯做起,不要鋪張浪費。
  • 西門老街的豪華早餐,每一口都讓人回味無窮!晚起一點都吃不上!
    在海口本地老饕的美食地圖裡,總是少不了西門的身影~諸多的老海口味道裝滿整條街讓,亞妹正宗海南粉、西門牛腩店、西門小吃店、伍爹飲食店、黃平記齋菜煲……你能輕鬆從天亮吃到天黑。一看這鍋氣絕對差不了再一打聽,發現這個店開了好多年,料足味好,吃過的朋友都讚不絕口,除了她提到的面,粥也能媲美那家名氣不小的「西門饒園巷牛肉粥」。
  • 當兵時都吃什麼飯,你在軍營吃過的最好吃的飯是什麼?
    04年進藏兵,由於部隊地處於艱苦邊遠地區,當時的夥食費是17元,遠高於內部部隊,僅比空軍少4元,每頓都是八菜一湯的標準。當時的地方物價很低,很多小餐館一盤土豆絲僅一元錢,一盤葷菜也就是二到四元。可想而知,以我們當時每頓接近6元的夥食費,在吃大鍋飯的情況下,夥食標準肯定是不錯的。
  • 節約糧食 |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都是社會的主人,我們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就要用心去珍惜勞動成果,不浪費每一粒糧食。我們要同心協力,拿出實際行動,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讓節約糧食化為自覺,成為習慣,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蔚然成風,一起發揚勤儉節約的中華美德。
  • 一天吃5頓都長不胖?別羨慕,這搞不好是「林黛玉同款病」
    「初中的時候,我一天吃5頓都長不胖,同學們都很羨慕我。」22歲的女大學生小苗(化名),她身高158cm,體重卻只有70多斤,從小怎麼吃都不胖,一直保持著讓人羨慕的「好身材」。然而一次感冒,才讓她發現自己竟是患上了「林黛玉同款病」......
  • 520海記粥王向岑溪人民表白啦,帶上心愛的她(他)來吃難忘的它
    一日三餐一粥一飯海記粥王總是能用各種美食來犒勞我們的胃不過稍等片刻一鍋滾熱鮮甜的海鮮砂鍋粥就送到桌上溫熱的粥入口帶著點脆感口感的層次豐富,讓人胃口大開蝦蟹肉菜與米粥同煮,沒有過多的烹調,卻好吃得幾乎吞掉舌頭。
  • 古詩詞裡話節儉: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一絲一縷物力維艱
    《朱子家訓》(節選):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子家訓》是一部闡述修身治家之道的家教名著,其中開篇伊始就提到了節儉的重要性。一頓粥一頓飯,我們應當想著來之不易;衣服的半根絲半條線,我們也要常想著獲得的過程多麼的艱難。《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何金銘專欄 | 菜粥與菜羹
    粥,也叫稀飯,通常指用大米或小米煮成的飯食,是中國人最常吃的一種家常便飯。
  • 林黛玉的病為何治不好?寶釵看過藥方後,都忍不住勸她不能再吃了
    林黛玉是一個病美人。她第一次進賈府,眾人看她風流體態便知她有不足之症,林黛玉也忌諱,說自己治病請遍了名醫也不見效,一直靠吃人參養榮丸維持。賈府作為百年望族,生活條件是非常優越的;賈母非常疼愛林黛玉,聽完林黛玉吃人參養榮丸,當場就吩咐讓人給她配藥,後來王夫人也請過太醫,幫助她買過藥丸,但奇怪的是林黛玉的病卻一直沒有好轉。這是為什麼呢?
  • 林黛玉為何久治不愈?薛寶釵看過藥方後,都忍不住勸她別再吃了
    判詞中將她比作魏晉時期才女謝道韞,堪憐詠絮才,但即便純淨得像玉帶般,還是只能掛在林中樹枝上,沒人懂得欣賞。集眾多美好品質於一身的林黛玉,不幸的是年輕早逝,原因是由於她的怪病,原來是古代的一個不治之症。在林黛玉進賈府一回中就有對她容貌的描寫,說她是蹙眉,有一雙含情目,且面目愁容身體嬌弱,行動起來像是弱柳扶風,一個身體虛弱又靈巧的人物形象一下子便躍然紙上。
  • 「當心」一天吃5頓都長不胖?別羨慕,搞不好是「林黛玉同款病」
    老廣最愛莫過於煲湯,秋冬季節當然少不了藥膳,但是各位吃貨們,這個「藥材」可千萬別隨意食用,有人吃了出了大問題!→【可怕】已致42人死亡!食安辦緊急提醒:這類「藥材」不可誤食!「初中的時候,我一天吃5頓都長不胖,同學們都很羨慕我。」
  • 喝粥:吾國食品中極好的一種發明
    例如西洋,几几乎就可以說是沒有粥,他的湯中往往放入玉米屑,土豆泥,麵粉白汁等等,但這不能叫做粥,乃是中國之羹。按《周禮》《禮記》等書中,所載之羹,或和或不和,都與西洋現在湯的做法,大致大同小異,大羹即西洋之清湯(所謂「大羹不和」),羹即西洋加面屑之湯。羹與粥有什麼分別呢?羹即是湯,湯只是飲食的輔助品,粥則可以算是主食,且一頓飯可以只是喝粥。
  • 小孩一歲前不能吃大人飯,一歲以後要有過渡,才能和大人一起同吃
    沒養過小孩的人,可能就會覺得很奇怪,既然小孩都已經可以吃飯了,為什麼不能夠跟大人一起吃呢?還要重新給小孩做輔食,費時又費力的。而且在老一輩人的眼裡,他們就會覺得。自己養小孩的時候都是有什麼就給什麼吃,從來沒有那麼精細過,還要特意的給小孩做輔食。如果小孩剛開始從母乳轉換到輔食的話,那麼家長做輔食沒關係,但是時間長了就應該讓小孩跟著大人一起吃大人飯。
  • #星期五來科普#粥與紅豆飯與壽司
    當時的人用臼和杵將稻米脫殼,煮成類似粥之後食用。之後,人們開始調整烹煮的水量,烹調手法也分為水分較多的「汁粥」,以及水分較少的「固粥」。現在的「飯」屬於後者,而前者則是現在的「粥」。現在煮飯使用的蒸煮法要等到平安時代菜確立,而到了室町時代米飯才普及成為一般人平常一定會吃的食物。小米和稗等雜谷比稻米更早傳播到日本列島。
  • 瘦的人一日三餐都吃什麼?
    其實也可以理解為:「瘦的人一天到晚都吃的啥才吃不胖?」首先,吃不胖的人多半吃得少,這是事實!我仔細觀察過身邊的小夥伴,正常人只要吃的足夠多、吸收能力沒有問題且運動量不大的話,肯定是會長胖的。至於什麼是吃得少,大概就是一份沙拉都能分兩頓吃的那種。但是就是有人胃口小吃得少,這對於她們來講是正常的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