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村村皆有的宗祠,存留著我們的記憶和文化

2021-01-19 騰訊網

胡氏祠堂族長親手將「公燈」升掛於「子孫樑」 林志華 攝

策劃、採寫/羊城晚報記者 陳驍鵬 實習生 呂映葶

宋代詩人王安石曾為春節寫下這樣一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提起爆竹,不少人腦海浮現出孩童在村宗祠前放爆竹、貼對聯的畫面。

元旦過後,春節將至,各地宗祠也迎來一年中最具生機與活力的一刻。宗祠是一種傳統文化建築,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化發展的印記,是溝通未來城鄉發展的重要媒介,也是一種信仰。

在嶺南,散布在各城市、鄉鎮、村落間的宗祠數不勝數,並且這些宗祠經過千百年代代傳承,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激勵著人們弘揚良好家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嶺南人的精神世界。

眾所周知,惠州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走訪惠州古村落,就會發現一個特點,即「村村皆有宗祠」。本版影像在色彩、藝術視角等方面呈現出一次視覺盛宴,喚起大家對宗祠的記憶。

從攝影作品中宗祠建築、祠堂內裝飾與豐富多彩的宗祠活動可看出,惠州宗祠多元傳統文化並存與交融。惠城、惠東、龍門、博羅等處的宗祠各具特色,其中最早的宗祠自宋代起流傳至今,有著悠久的歷史。歷經歲月侵蝕,部分祠堂亟需加固或修繕。

惠州宗祠建築也別有融合風味,本土文化、廣府文化、客家文化等相互交融,顯示出惠州多元文化結合的特色。從細節處可以窺見,惠州人富有強烈的傳承意識,共同維護著一個個代代相傳的宗祠。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惠州百姓深刻體會到生命誠可貴及與親人團聚的重要性,更為尊重和重視家族歷史文化,努力將宗祠文化繼續傳承與發展下去,這不是一種刻板思想,而是對前人的尊敬與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嚮往。

宗祠給了家族凝聚力,喚起族人共同的文化記憶,每個人都應該參與、出力,保護宗祠建築,敬重傳統習俗,將宗祠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橫瀝鎮陳氏族人為新丁舉行「上燈」儀式 林志華 攝

博羅湖鎮胡氏祠堂「燈祖婆」為象徵新生命的「油燈」 加油續航 林志華 攝

掛起「狀元郎」泥偶,期盼「新丁」長大學業有成 林志華 攝

正月初六博羅湖鎮陳村陳氏族人賣力敲湖鎮大鼓 林慧堅 攝

博羅湖鎮陳村陳氏買「燈」,爆竹聲聲響連天 林慧堅 攝

鶴溪村「燈叔公」在「關氏家廟」祭祖 林志華 攝

博羅韓氏大宗祠舞獅活動 呂繼全 攝

博羅旭日村聘君陳公祠木雕 呂繼全 攝

瀝林羅村謝氏宗祠精美木雕,重現當年繁華吳偉榮 攝

博羅公莊吉水圍村朱氏公祠堂精美雕刻 吳偉榮 攝

愈南公家廟正門旭日下的影子 呂繼全 攝

橫瀝鎮陳氏大夫第祠堂正門中間高懸「文魁」匾額 林志華 攝

鶴溪村愈南公家廟前石像 呂繼全 攝

鶴溪村愈南公家廟正門後牆有御封牌匾 林志華 攝

橫瀝鎮陳氏大夫第 林志華 攝

惠東梁化馬安嶺石陂村周氏仁德公宗祠祭祖大典 張小明 攝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夏楊

相關焦點

  • 「惠州文脈·聚焦」文種花地開嶺東,千年文脈煥新彩
    恰逢羊城晚報《惠州文脈》創刊一周年,「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系列活動正如火如荼地舉行。系列活動包括「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與「賦詩西湖憶東坡」兩大評選活動。活動一經舉辦,在惠州文藝界引發一波波熱潮,投稿者、關注者絡繹不絕。文種花地耕耘七載,於惠州再結碩果。
  • 文化惠州迎盛事 嶺東雄郡綻新花
    「花地」發新枝,鵝城迎盛事。昨日,「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年度頒獎暨「惠州市文化智庫」啟動儀式在惠州舉行,「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落戶惠州,惠州市文化智庫正式啟動。新起點新徵程,在這一背景下,惠州市委宣傳部再度牽手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落戶惠州,「人文之花」綻放鵝城。在昨日的頒獎儀式上,「花地西湖文學榜」與「賦詩西湖憶東坡」兩大評選活動的獲獎名單新鮮出爐。
  • 文種花地開嶺東 千年文脈煥新彩
    12月3日,「2020年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年度頒獎暨「惠州文化智庫」啟動儀式舉行。活動期間,花地西湖文學榜獲獎名家、評委、國內知名作家等名人大咖齊聚惠州,共同見證「人文之花」在「嶺東雄郡」綻放。
  • 「賦詩西湖憶東坡」詩詞大賽獎項揭曉!
    文/李慧詩、李海嬋12月3日,「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系列頒獎儀式在惠州市舉行,活動由羊城晚報報業集團、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期間,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羊城晚報社社長劉海陵,惠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玲以及文學榜獲獎名家、評委、國內知名作家等名人大咖齊聚惠州,共同見證「人文之花」在「嶺東雄郡」綻放。作為系列活動重要組成部分的「賦詩西湖憶東坡」詩詞大賽(以下簡稱「東坡詩詞大賽」)獎項也在現場揭曉。蘇東坡與惠州、西湖有著不解之緣,他寓惠期間,曾多次泛舟西湖,留下眾多傳頌千古的詩詞名句。
  • 【惠州文脈】文天祥抗元被俘,忽必烈以相位相許,他拒不接受,慷慨赴...
    【惠州文脈】文天祥抗元被俘,忽必烈以相位相許,他拒不接受,慷慨赴死!次年文天祥出使元營被扣,文璧把母親、妹妹和文天祥的妻妾子女全部接到惠州奉養。文天祥在嶺南沿海轉戰期間,文氏家族之事一直由文璧照料。然而就在這樣的艱難時局中,文璧的行為和命運發生了轉折,他沒再繼續追隨哥哥走繼續抗元之路,而是直接投降了元軍!就在文天祥四處奔波艱苦抗元的過程中,惠州城被元軍團團圍困。身為惠州知府的文璧感覺大勢已去,也考慮到一城百姓的安危,選擇了開城投降!
  • 第1000萬零一次澄清:惠州西湖步行街不是一條美食街!
    惠州商業步行街1998年元月竣工,至今已是21年之久。步行街是很多人成長的記憶所在:人人小食、娥姐粽、阿嫲叫、炒蜆、齒留香..。但這條只有21年的「老街」,可不只是一條美食街。衛生條件差、外圍道路擁堵、客流量大幅減少,甚至被老街坊吐槽為「不行街」……」67歲的胡先生住在步行街附近,他說,來西湖遊玩的外地人必定會來到步行街,「人家一看這裡,會覺得惠州怎麼這麼髒亂,這裡成了惠州的一塊傷疤了。」
  • 讓宗祠更有文化味——寧波洞橋全氏宗祠盛裝綻放
    作為寧波的一家文化設計公司,君諾文化融入多年宗祠設計、鄉賢館設計以及文化禮堂的策劃經驗,認為一個精緻的宗祠,必須承載以下文化功能:祭祖敬賢:承載記憶:潛入簡約版的文化禮堂,展示所在村落的村史村情、文化沉澱、人居風貌、鄉風民俗等。
  • 嶺東雄郡綻放「人文之花」
    「中國文化就是『包子』文化,習慣於把事物和情感包在裡頭。」「在具體的寫作之前,有一個非常關鍵的、艱苦的、具體的勞動,那就是心向上、腳向下。」昨日,「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之名家分享會暨惠州東坡文化大講堂舉行,5位全國知名的文學大咖受邀作主題演講。
  • 宗祠裡建設泳池 蒼天宗祠增添文化氣息
    宗祠裡建遊泳池  編者按:誰說溫州只有金錢,沒有文化?從8月13日開始,市「文化建設巡禮」採訪報導組深入11個縣(市、區),探尋溫州文脈,尋找草根藝術。本網記者全程跟蹤,民間視角觀察。即日起溫州網推出「探尋溫州文化亮點」系列報導。編輯推薦
  • 羅雁老師帶您領略惠州千年書院文化-研學之旅
    為了進一步彰顯千年古城的精神底蘊,激發爭創國內一流城市的精神動力,惠州文脈所在——廣東四大書院之一「豐湖書院」。             豐湖書院研學之旅--羅雁老師主講在惠州西湖的豐湖邊上,有一間歷史悠久的書院,它就是承載了惠州文氣的豐湖書院。豐湖書院與廣州海學堂、肇慶星巖書院、順德容山書院並稱為廣東四大書院。
  • 《文脈:我們的心靈史》:千年文化 一脈相承
    在現行的各面值的紙幣上,皆各有其從商周,時歷漢唐,再至明清的裝飾圖案花紋的選取與改制。這是從人民幣圖案中的花紋所見的工藝美術的文化流脈,而在中華文化的總體流脈中又更有特點,這就更是值得探求的大問題了。多元互補,雜而不越最近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作家、學者、詩人王充閭的《文脈:我們的心靈史》一書。
  • 【惠州文脈·一周年特刊·西湖】小小說的小與大
    【惠州文脈·一周年特刊·西湖】小小說的小與大羊城晚報•羊城派  作者:  2020-12-04 「花地·西湖文學榜」優秀作品選登這樣做的好處,一是控制情節和語言的節奏相對容易,不至於像脫韁的野馬難以駕馭;二是能較好地把一些細部的東西細膩地呈現出來。上面提到的《遊戲》《二次大戰在雙牛鎮的最後一天》《德軍剩下的東西》等作品的切入口都很小,但藝術的完成度很高,主題也比較深刻。10除了切入口小,小小說還特別重視切入故事的角度。
  • 「賦詩西湖憶東坡」詩詞大賽獲獎作品選登(一)
    日前,作為「2020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系列活動重要組成部分的「賦詩西湖憶東坡」詩詞大賽(以下簡稱「東坡詩詞大賽」)落下帷幕。活動期間,主辦方經過初評、終評,從眾多入圍作品終評選出金獎1名,銀獎2名,銅獎3名,以及優秀獎8名,現選登部分詩詞作品(含:金、銀、銅獲獎作品),以饗讀者。
  • 【惠州文脈·聚焦】總投資600億!中國版浪漫「奧蘭多」落子惠州
    不同的是,這是惠州引進的首個文旅龍頭項目。記者了解到,該項目選址惠州仲愷高新區潼湖鎮溼地附近,總規劃用地面積約2200公頃,總投資600億元,計劃建設最具特色八大文化旅遊景區和萬有文旅生態城融為一體的世界級文化旅遊綜合體。
  • 活化僑鄉記憶 著力文脈傳承
    一樹一風景,一磚一記憶,一巷一留痕。東區庫充村,活化中的「僑鄉文化」為村居增添了幾分嬌媚,文化潮人入駐村中開辦工作室,新亮相的「庫充僑鄉村史館」打開歷史卷宗,村人在盡力修繕族譜、庫充自衛碉樓原地屹立眺望遠方……這些細節為這座「城中村」鑲入濃厚的文化底色。新建村史館生動講述村史「庫充村」的村名充滿幸福吉祥之意。
  • 惠州得名千年進化史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惠州的「乳名」是鵝城,傳說有仙人乘木鵝船至此而眷戀不去,遂得「鵝城」一名。惠州的「曾用名」也很多,有梁化郡、循州、海豐郡、博羅郡、禎州等,勾勒出惠州悠久的歷史。恩格斯曾說:「有了人,我們就開始有了歷史。」根據考古發現,在四五千年前,惠州地區就有人類活動。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東惠州,有的是回味無窮的美食風味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東惠州,有的是回味無窮的美食風味大家好,這裡是美食千萬萬我想嘗一嘗的軍哥。不知不覺,軍哥也帶領大家走過廣東那麼多個城市,嘗過那麼多的美食,不知道大家對哪個城市記憶深刻?對哪一道美食久久不能忘懷?
  • 【惠州文脈·一周年特刊·大調研】百年客家圍屋,凝聚宗族情誼
    屋內建有祭拜祖先和議事的堂屋、住房、廚房、倉庫,還有水井、豬圈、雞窩、廁所等基礎的生活設施,相較於其他建築,圍屋既能繼承家族傳統,保全文化記憶,又能加強了族人間的聯繫,增強凝聚力和群體意識,故坊間也流傳著「一幢圍屋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小群體」之說。無論是在惠陽老城的小巷裡,還是在深山的村落中,人們都能發現圍屋的蹤跡。惠陽客家圍屋的樣式,主要是方型圍屋和半圓形圍屋。
  • 【惠州文脈·聚焦】嶺東雄郡爭創文,梁化舊邦煥新顏!惠州力爭成為...
    【惠州文脈·聚焦】嶺東雄郡爭創文,梁化舊邦煥新顏!將街尾井以街心公園的方式改造融入城市發展,是惠東著力於美化和改善市容市貌的典型案例,體現了將文化與自然相結合的建設理念。像這樣的街心公園,惠東已建成9個,這些街心公園,除了有充分的綠化和優美的環境,還兼具健身及遊覽區域,展現了城市的文化氣息。集遊憩和娛樂功能為一體,惠東的街心公園真正實現了可觀、可遊、可憩、可品。
  • 樂平古戲臺(江西省樂平鄉土文化)
    樂平鄉村,有門坊(又稱門樓),宗祠,戲臺。是樂平鄉土文化傳物。從樂平鄉村居住的地勢而言,依山環水。但樂平處於山窪與平原與盤地形狀下的鄉村,是以姓氏為族聚居為村的特徵:俗言曰,鄒徐餘彭汪,做事不商量,走到名口地,三千人戶著一驚。樂平這地方,地名來歷有趣;平安快樂之偶意。樂平鄉村的門坊,都把姓字當頭,並作聯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