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裡建設泳池 蒼天宗祠增添文化氣息

2021-01-12 溫州新聞網

宗祠裡建遊泳池

  編者按:誰說溫州只有金錢,沒有文化?從8月13日開始,市「文化建設巡禮」採訪報導組深入11個縣(市、區),探尋溫州文脈,尋找草根藝術。本網記者全程跟蹤,民間視角觀察。即日起溫州網推出「探尋溫州文化亮點」系列報導。

編輯推薦

兩個金改區雖然都承擔著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方向性的探索使命,但探索的領域、任務和具體目標較為不同。兩者的經驗都非常重要,彼此互補。

  【溫州網•原創報導】在蒼南縣宜山鎮,溫州網記者看到原來的周氏宗祠已經掛上了張南村文化中心的牌子,而舊祠堂裡竟傳出陣陣戲水聲。

  進入祠堂,記者被祠堂正中圍成的小天地吸引了。還散發著傳統氣息的圖騰中間,已然變成一個現代的遊泳池,孩子們正在嬉戲玩耍。

  蒼南縣有著濃厚的宗族文化,2005年統計,全縣共有716個村,宗祠就有706所,大多處於閒置狀態,而文化陣地卻嚴重缺失。針對這一現狀,蒼南縣決定將農村宗祠改建成村文化中心,走出了農村文化建設的新路子。

  張南村文化中心自2007年開始籌建,10年對外開放。除了遊泳池外,祠堂中露天的部分被做成了鋼構的頂棚,下面改為一個羽毛球場,吸引了諸多村民前來鍛鍊身體。65歲的周祖壁老伯來自張北村,自文化中心開放以來,他每天都來。周老伯告訴記者,祠堂改建前,他和一些老朋友只是偶爾過來坐坐,聚一聚。改建後,想玩什麼玩什麼,打麻將,下象棋,日子過得和城裡人一樣。

  到去年年底,蒼南縣已成功改建農村文化中心58個。錢庫鎮前後金文體活動中心也是其中之一。這裡原是金氏宗祠,改建後變成了一地兩用的活動中心。每年,村民們依舊會在這舉行一次祭祖活動,正月裡也會在這擺祠堂酒。而平日裡,宗祠就開放給村民進行文體活動。

  在祠堂二樓,除了保留了存放族譜的房間外,另開設了棋牌室、電影房、健身房、電腦室、書畫室、音樂室、會議室和農家書屋。音樂室裡,14歲的小姑娘陳慧慧正在吹奏葫蘆絲。慧慧熱愛音樂,一有空就來練習,「這裡環境很好,在音樂室裡,我不會被別人打擾,也不會打擾別人。」

  蒼南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李暉華表示,對於宗祠改建的方案不但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大家還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這是將先進文化帶入傳統文化中,給農村群眾創造了精神文化生活的大舞臺。(見習記者 陳肖捷)

「探尋溫州文化亮點」系列報導之一:瑞安木活字印刷 古樸文化當代求存

相關焦點

  • 江西吉安市吉州區的夏侯氏宗祠和宗祠文化
    樟山鎮赤塘村聚賢堂    二、祠堂文化   祠堂,它其實不是簡單的磚砌泥結的建築物,而是富有生命氣息,承載宗族發展歷程的藝術寶庫。這種情感天長日久,就延伸為一種文化,這就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它是中華歷史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祠堂中顯示家族文化的主要是家族淵源,宗祠祠記,宗祠祠聯等三大文化元素。現各擷取一例予以展示。    (一)家族淵源    尋根問祖,慎終追遠,修譜建祠一直是同一宗族族人的最樸素最基本的願望,是回答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根本問題。
  • 中江宗祠的文化觀照
    秦漢以宗法封建制度轉化為邑、鄉、裡、村、社等基層單位的宗族和宗族制度,成為後來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細胞。如此,則宗祠是鄉土文化的根,是家族的象徵和中心。祠堂文化寄載深厚的倫理思想。入川移民始祖和先祖,無論經濟差到什麼境況,始終要建宗立祠,而且大部分入川先祖不僅實現祖願,甚至還建設出一個灣、一條溝的族人村莊。表現出對宗祠文化的高度認可與承傳。
  • 宗祠玉潤淵源遠 金曜翠屏萬世傳一一水南張氏宗祠建設紀事(一)
    公元2020年12月3日上午8時,吉安市吉水縣水南鎮沙坑村鼓樂喧天,水南張氏宗祠奠基大典在喜慶的鞭炮聲中拉開了帷幕。從全國各地趕回來的宗親與家鄉水南的宗親歡聚一堂,共慶水南張氏家族有史以來最重大的盛事。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是年10月3日,水南張氏宗親聯誼會在沙坑村成立,會議確定了水南張氏宗祠選址沙坑村並現場籌集到十多萬元建設啟動資金。
  • 【宗祠上梁 鄧氏興旺】鄧氏宗祠上梁大吉大利!
    鄧氏宗祠上梁大吉大井村鄧氏宗祠規模宏大,上梁場面壯觀敲鑼打鼓,喜氣洋洋:鄧氏宗祠上梁,是鄧氏宗祠建設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隨著宗祠的建設,年內將實現宗祠整體工程竣工,屆時,鄧氏家族將舉辦盛大的宗祠竣工慶典
  • 王氏宗祠|王正宇
    大家能感覺到王氏祖先的大富大貴和大智大慧,他們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城市建設和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面對祖先的不凡成就,幾個王姓朋友言辭間頗有點自豪的意味,惹得另外幾個朋友連連打趣,王家的人到了此地,似乎都有點膨脹呢。作為王氏宗族的後人,到山西的王氏宗祠及王家大院朝拜是我的夙願,只是,近期這種願望更為強烈。
  • 讓宗祠更有文化味——寧波洞橋全氏宗祠盛裝綻放
    作為寧波的一家文化設計公司,君諾文化融入多年宗祠設計、鄉賢館設計以及文化禮堂的策劃經驗,認為一個精緻的宗祠,必須承載以下文化功能:祭祖敬賢:文化活動:祠堂是靜止的,但文化是活的。宗祠也應當有文化講堂、臨展活動、互動體驗等功能。全氏宗祠背景簡介寧波市海曙區洞橋鎮沙港村,是史學大家全祖望故裡。
  • 王姓宗祠聯——王氏文化
    王姓宗祠聯〖王姓宗祠門楣題辭〗太原垂徽 三槐世第 清節流芳 四傑傳芳〖王姓宗祠四言通用聯〗三槐世澤
  • 阮氏宗祠:880年歷史!入選福建著名宗祠
    阮氏宗祠是鄒陵阮族發祥地的祖屋,佔地2424平方米,建築面積1924平方米,有880多年歷史,為古田大祠堂之一,被列入福建著名宗祠名錄。鄒洋古村,燕窩地形,根據陰陽八卦、天幹地支、天人合一、歷史典故等進行規劃建設,不僅嚴謹,而且蘊含傳統文化極為深厚。小村莊,大格局,小宗祠,大思想。阮氏宗祠,威武雄壯,祠堂內部莊嚴肅穆,祠外燕尾輕盈靈動。
  • 劉姓宗祠通用對聯——劉氏文化
    院子裡凹凸不平的青磚石板上長出許多青苔,透過灰塵依稀可見府門兩邊的朱漆金字楹聯(見下《劉姓宗祠七言通用聯·橋頭鎮雁子墩孫家莊劉狀元府聯》)。天祿家聲遠;彭城世澤長。——佚名撰廣東省南雄縣梅嶺山珠璣巷劉氏宗祠聯    南雄珠璣巷位於梅嶺山下,是廣東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稱為「廣東第一巷」珠璣巷的得名始於唐代張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後為表彰其孝義特賜珠璣絛環。
  • 宗祠|開國將軍故裡江西興國縣宜桂塅邱氏宗祠
    高山落平岡之處,馬鞍石束氣過峽,其後曲轉如生蛇過水,蜿蜒三、四裡後,跌斷過峽,結一土山,形如龜蓋,入首處,短而細,為蛛絲馬跡,土山下左右山岡環抱,下手右砂伸至河邊,宗祠就建在山崗環抱之處,呼形蜘蛛結網,穴結蜘蛛吐絲之口。穴地可見左前文筆峰,右前筆架山,正面案後席帽方山,來龍主星秦山。
  • 閩南文化 | 閩南建築瑰寶——宗祠大觀
    憑藉其鮮明的傳統性、地域性、民族性和精湛的營造技藝,祠堂建築如今也成為構建現代社會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元素,是有形文化遺產和無形文化遺產的綜合體。青石紅磚、白壁黛瓦、鬥拱舉天、重簷如畫,古韻悠揚的宗祠隨著歷史與文明的滌蕩而幻化出來獨特的美感。
  • 方氏宗祠總匯&第一部(全國)
    宗祠,是族權與神權交織中心。宗祠中的主祭,又稱宗子,管理全族事務,因此稱宗長,還有宗正、宗直等職。宗祠,體現宗法制家國一體的特徵,是凝聚民族團結的場所,它往往是城鄉中規模最宏偉、裝飾最華麗的建築群體,不但巍峨壯觀,而且還注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與古塔、古橋、古廟宇相映,成為地方上的一大獨特的人文景觀,是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中華儒教文化的代表。
  • 最美宗祠,南康高氏!
    南康高氏淵源高氏宗祠莊嚴肅穆,飽含豐富的高姓文化跟隨小南一起來看看吧魅力高氏宗祠(高氏宗祠)(高氏宗祠內景)這些高氏宗親為宗祠的建設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一起跟隨小南來認識他們吧高氏宗祠樂捐榜>(高氏宗親積極樂捐)範氏宗祠的建設還離不開這些宗親的貢獻跟隨小南一起認識下吧!
  • 蒼南金氏宗祠變身 成為了村民文體活動中心
    宗祠改建成文體活動中心,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浙江在線08月21日訊供奉祖宗的宗祠裡,傳出勁爆的音樂聲,這不是在舉行祭祀,而是村民們在搞文體活動。8月14日,蒼南縣錢庫鎮金處村的金氏宗祠舉行開放日活動,村民們自發而來,在這裡唱歌、跳舞、打球,宗祠改建的文體活動中心呈現一派熱鬧的新景象。  上午10點,8歲的李沐凝正在宗祠裡打桌球,剛學了20多天的她,拿起球拍接發球,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家長介紹說,放暑假在家閒著,聽說宗祠裡請了縣裡來的教練,就送過來學了,同期學員還有9歲的楊康純等十來名村裡小朋友。
  • 重建社裡頂頭陳氏宗祠記
    重建社裡頂頭陳氏宗祠記【徵求意見稿
  • 慶賀老田吳氏大宗祠上梁大吉後續
    如何重塑老田的精神堡壘、傳遞老田的文化魅力,是所有老田村民、吳氏宗親及社會賢達的共同訴求。我們真誠期待通過此次吳氏宗祠上梁大典活動,加強與大家的溝通互動,也由衷希望大家能為老田吳氏宗祠的復建添磚加瓦,一如既往地為老田的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獻計獻策,使老田吳氏大宗祠早日竣工落成,讓老田光復往日榮耀、再現盛世輝煌!下面我提議,大家共同舉杯,祝吳氏大宗祠上梁大典取得圓滿成功!
  • 宗祠 | 臺灣彰化縣永靖鄉邱氏宗祠
    丘(邱)氏家族公眾號旨在弘揚丘(邱)氏宗族文化,宣傳丘(邱)氏宗親活動,傳播丘(邱)氏正能量,增強丘(邱)氏宗族凝聚力,共創丘(邱)氏輝煌。——丘氏家族彰化縣永靖鄉邱氏宗祠,又稱「敦睦堂」,位於彰化縣永靖鄉瑚璉村中山路二段230號,創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
  • 劉氏宗祠對聯大全! 劉家人的文化財富!
    守本忿耕讀第一盡人倫孝友俱先——佚名撰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劉氏宗祠沛豐堂通用堂聯。功垂淮海冠裳肅澤派罏山俎豆馨——佚名撰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福建省閩侯縣南嶼鎮罏峰劉氏宗祠聯。罏峰劉氏宗祠始建於明朝中期,坐落在南嶼鎮罏峰南麓劉厝街,坐北朝南,木石磚混合結構,總佔地面積達2000平方米。
  •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宗祠的建成是凝聚了陳洲劉氏先人的心血和智慧,是陳洲劉氏發展的見證,是陳洲發展的縮影,宗祠的建成不僅是陳洲劉氏族人的驕傲,也是陳洲人民的驕傲,其文化和文物價值是無法估量的,陳洲劉氏宗祠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文物的組成部分。
  • 【珠璣文化】走進珠璣巷,尋找最美宗祠之——羅氏紀念館
    另外這些南遷移民中多有資財,部分人進入廣州、佛山等城鎮經商後,對珠江三角洲商業文化的建立和繁榮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為表彰羅貴等珠璣巷先民的南遷拓荒精神,1998年10月,羅貴後裔在珠璣巷內建成羅貴紀念館。本期小編就帶著小夥伴們走進珠璣巷,一起領略羅氏大宗祠的風採。羅氏大宗祠也稱為「羅貴紀念館」, 位於珠璣古巷西側,坐東向西(辰山戌向兼巽乾),是一塊風水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