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裡建遊泳池
編者按:誰說溫州只有金錢,沒有文化?從8月13日開始,市「文化建設巡禮」採訪報導組深入11個縣(市、區),探尋溫州文脈,尋找草根藝術。本網記者全程跟蹤,民間視角觀察。即日起溫州網推出「探尋溫州文化亮點」系列報導。
兩個金改區雖然都承擔著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方向性的探索使命,但探索的領域、任務和具體目標較為不同。兩者的經驗都非常重要,彼此互補。
【溫州網•原創報導】在蒼南縣宜山鎮,溫州網記者看到原來的周氏宗祠已經掛上了張南村文化中心的牌子,而舊祠堂裡竟傳出陣陣戲水聲。
進入祠堂,記者被祠堂正中圍成的小天地吸引了。還散發著傳統氣息的圖騰中間,已然變成一個現代的遊泳池,孩子們正在嬉戲玩耍。
蒼南縣有著濃厚的宗族文化,2005年統計,全縣共有716個村,宗祠就有706所,大多處於閒置狀態,而文化陣地卻嚴重缺失。針對這一現狀,蒼南縣決定將農村宗祠改建成村文化中心,走出了農村文化建設的新路子。
張南村文化中心自2007年開始籌建,10年對外開放。除了遊泳池外,祠堂中露天的部分被做成了鋼構的頂棚,下面改為一個羽毛球場,吸引了諸多村民前來鍛鍊身體。65歲的周祖壁老伯來自張北村,自文化中心開放以來,他每天都來。周老伯告訴記者,祠堂改建前,他和一些老朋友只是偶爾過來坐坐,聚一聚。改建後,想玩什麼玩什麼,打麻將,下象棋,日子過得和城裡人一樣。
到去年年底,蒼南縣已成功改建農村文化中心58個。錢庫鎮前後金文體活動中心也是其中之一。這裡原是金氏宗祠,改建後變成了一地兩用的活動中心。每年,村民們依舊會在這舉行一次祭祖活動,正月裡也會在這擺祠堂酒。而平日裡,宗祠就開放給村民進行文體活動。
在祠堂二樓,除了保留了存放族譜的房間外,另開設了棋牌室、電影房、健身房、電腦室、書畫室、音樂室、會議室和農家書屋。音樂室裡,14歲的小姑娘陳慧慧正在吹奏葫蘆絲。慧慧熱愛音樂,一有空就來練習,「這裡環境很好,在音樂室裡,我不會被別人打擾,也不會打擾別人。」
蒼南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李暉華表示,對於宗祠改建的方案不但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大家還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這是將先進文化帶入傳統文化中,給農村群眾創造了精神文化生活的大舞臺。(見習記者 陳肖捷)
「探尋溫州文化亮點」系列報導之一:瑞安木活字印刷 古樸文化當代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