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2021-02-13 天下劉家人

劉氏家人點擊上方藍字回家吧!!


     陳洲劉氏是高祖長子齊王劉肥的後代。陳洲始遷祖伯二是高祖五十世孫,唐隆德公之後,生於南宋淳佑二年(公元1242年),於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從貴池黃龍嘰遷桐城陳家洲(現樅陽縣湯溝鎮)。貫茅屋,置家業,生子養女,衍為桐城望族,迄今已歷近三十世,七百餘年。

     陳洲劉氏是安徽長江流域著名的望族,人口十餘萬,族聚地在樅陽縣湯溝鎮,縣內各鄉鎮皆有分布。

縣外主要分布在安慶市的桐城市卅鋪、孔城;懷寧縣的小市、高河;宿松縣的復興、洲頭、匯口;池州市的梅龍、江口、墩上,以及青陽縣、東至縣;銅陵市的胥壩、大通;無為縣的高溝;廬江縣的樂橋、柯坦;舒城縣的南港;外省主要是江西省彭澤縣、江蘇省南京市、浙江省金華市。

歷史上名人輩出,桐城派三祖之一劉大櫆,盛極一時劉宅俊,圍棋國手劉棣懷,戍守邊疆的劉一村,劇作大家劉雲程等等。

一、 陳洲劉氏宗祠歷史沿革

陳洲劉氏宗祠,始於明洪武年間(公元1388年左右),匾名「百客堂」。明永樂年間,我八世祖文昭公、名昶,參修永樂大典,所著《陳洲劉氏家譜》蒙明成祖皇帝御賜寶璽印存放祠堂內,此後,文武百官如經祠堂必距兩百米處下轎,下馬徒步而過,因此陳洲劉氏宗祠遠近聞名,頗為四鄰景仰,是桐城著名的建築代表之一。

   此後三百餘年,因風雨侵襲,祠堂年久失修,又經多年水患,明末清初,時局動亂,祠堂無人問津,僅存一處遺蹟。

    清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公元1706年)冬至,陳洲劉氏眾先輩聚於祠堂舊址商議重建陳洲劉氏宗祠,各派捐金1122餘兩,越年開始挑土墊基,使佔地十餘畝的祠堂由海拔11米抬高到近16米左右,土方量超過三萬餘方。

   康熙五十二年癸已(公元1713年)木框架建成,資金不足,族先又樂輸600兩白銀,四年後祠堂基本建成,並且祖宗神位入祠堂歸位。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祠堂正式竣工,祠堂為皖派建築風格,建築面積三千多平方米,分前中後三進,正面八字形,外觀雄偉壯麗,內部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祠堂內除了祖先神位,還有歷代家族名人和其他一些達官墨客的字畫,著作,包括當時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方苞,太子太保大學士張廷玉,和桐城文派三祖之一姚鼐等人的手書真跡,安慶知府贈的「正倫篤恩」之匾懸掛大堂正中,蓋有玉璽印的「劉氏宗祠」匾額高懸祠堂正大門之上。

    在當時,劉氏宗祠可謂是湯溝鎮乃至桐城縣標誌性建築,其工程之浩大,耗資之多,歷時之久,都是歷代本地建築都所沒有經過的。宗祠的建成是凝聚了陳洲劉氏先人的心血和智慧,是陳洲劉氏發展的見證,是陳洲發展的縮影,宗祠的建成不僅是陳洲劉氏族人的驕傲,也是陳洲人民的驕傲,其文化和文物價值是無法估量的,陳洲劉氏宗祠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文物的組成部分。

二、 陳洲劉氏宗祠新祠說明

逢盛世,值傳統文化復興之際,陳洲劉氏族賢於2010年開始籌備續修宗譜,重建宗祠,徵地十餘畝,佔地八千平,總投資概算12,800,000元,2013年正式開工建設,歷時五年,現已基本竣工。

   建築群南北長100餘米,東西寬為80餘米,整個建築群建築風格為重簷宮殿式建築。建築主體為前、中、後三個區域(三進)為仿古樓閣建築,東西兩側為花園附屬建築。

    門前區域,為大門樓,臺階三級,大門沿老祠堂門向前延伸,門面沿襲老祠堂建築風格,開八字門,大門上方懸掛「劉氏宗祠」匾額,兩邊安放老宗祠遺留的抱鼓石。該建築五開間,東西長18米,深8米,面積一百四十平,於2016年5月開工,次年4月竣工,該建築投資80萬元,由無為縣安徽復興電纜集團董事長劉忠浩出資。

     中間區域,為「海峰館」,是劉大櫆紀念館與研究會辦公場所,文化研究中心,也是宗親舉行聯誼大會的大會堂,前進和中進之間東西兩側建築,左則是食堂,右側是文化長廊。海峰館,是一座投資280多萬元的仿古建築,總面積750平方米,上下兩層,高16.6米,長22.6米,寬15.6米,外觀氣勢磅礴,內部簡約大方。

這棟雄偉壯觀的建築,是由樅陽縣劉大櫆研究會副會長劉中漢及其堂兄劉傑,叔父劉繼元、劉繼正、劉祥虎等五家自籌資金,建設完成的。

    後進區域,為主大殿,殿名「百客堂」,是先祖靈魂棲息地,供奉歷代先祖的牌位。臺階七級,寓意為陳洲劉氏始祖伯二公遷陳已歷七百餘年,大殿前廊除簷邊的兩個立柱(六邊形),中間的六根圓柱,寓意為:陳洲劉氏目前共有的六大房,即:昞公(大房),晏公(八房),景公(四房),冕公(十),暄公(七房)和天麟公支下,即小房。

   大殿東西長為29.9米,寓意是:始祖伯二公至今已傳三十代,且299可讀為「我久久」即我陳洲劉氏家族代代繁榮昌盛,永久興旺發達。百客堂於2013年10月正式開工建設,2015年清明竣工,總投資450萬元,由全族捐款而成。<3>

宗祠作為劉氏族人的精神家園和文化血脈傳承的載體,重建陳洲劉氏宗祠便顯得尤為重要。宗祠首先要恢復原來的功能,主要有族人議事,祭祀管理功能,則必須恢復原有的建築殿堂。

   主體建築風格為樓閣式,結合皖江地區的徽派建築。重點體現地方宗祠文化和特點。恢復歷史上陳洲劉氏宗祠的建築遺存,再結合漢代宗室文化,成為陳洲劉氏尋根、祭祖的聖地,研究漢劉文化的基地,建設成有地方特色,工藝精美,傳世文物作品。宗祠落成將為樅陽增加一處著名的人文景點,和豐富文化活動的場所。

天下劉家人

關注劉氏動態

分享劉氏精彩

我姓劉我驕傲

我姓劉我自豪

點擊在看分享給更多家人吧!

相關焦點

  • 劉氏宗祠:我姓劉,我驕傲,我姓劉,我自豪!
    宗祠是一個家族發展壯大的見證,更是一個姓氏繁衍生息傳承的基石。劉姓在我國是一個大姓,衡陽縣劉姓人群也不少。一起去三湖鎮劉氏宗祠看看,了解歷經600年的風雨洗滌的劉氏宗祠與初心不改的劉氏祖訓。離三湖鎮塘坳街頭不遠處,有一座劉氏宗祠,雖然牆影斑駁,但飛簷青磚猶在。經過劉氏後人修葺的劉氏宗祠亮堂寬敞,雄姿依舊。據三湖鎮劉氏族長劉德和老人介紹,此地的劉氏為上四都劉氏,由劉開來於600年前自江西遷徙於此。
  • 劉氏宗祠落成暨祭祖儀式
    劉氏宗祠依山傍水,山川秀麗,歷史悠久。劉氏宗親歡聚一堂,傳承祖德,興宗振族,影響巨大,意義深遠。也意味著從這以後,此地的經濟繁榮,社會和諧,人民生活美滿幸福。此次劉氏宗祠重建落成暨祭祖儀式,上可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下可教化後裔子孫,崇宗祭祖,承前啟後,砥礪奮進,讓傳統宗祠文化在新時代的精神文明建設中熠熠生輝。
  • 武穴劉氏參加陽新楓林坡山劉氏宗祠落成典禮
    湖北劉氏文化研究中心武穴分中心鄂東劉氏聯誼群      QQ群號264448455   武穴劉氏  微信號:wxlsjz1666     劉堂軍:17683836888參加今天慶典大會的有:湖北省劉氏文化研究中心劉望林、劉運河、劉青祥、劉聖明、劉大一、劉國湖、劉躍超、劉新華等領導,陽新縣劉聯會領導劉國政,以及周邊縣市劉聯會的領導:劉華木、劉志斌、劉正東、劉堂林、劉華山、劉欣證、劉慶久等先生以及陽新縣各地區劉氏宗親代表近千餘人。省文化研究中心領導以及周邊縣市劉氏宗親代表都宣讀了賀詞,熱烈祝賀陽新縣楓林坡山劉氏宗祠的落成。
  • [海外劉氏]日本劉氏(一)——劉氏文化
    ,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劉」,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劉氏宗親官網」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劉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劉氏宗親交流。天地一劉、劉氏一家親、劉氏自家的平臺、傳承先祖精神、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劉氏文化,傳播劉氏正能量,打造劉氏宗親交流平臺,團結髮展劉氏文化、英才輩出、經邦濟世、共鑄輝煌。
  • 姬姓劉氏與古代劉子國——劉氏文化
    天地一劉、劉氏一家親、劉氏自家的平臺、傳承先祖精神、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劉氏文化,傳播劉氏正能量,打造劉氏宗親交流平臺,團結髮展劉氏文化、英才輩出、經邦濟世、共鑄輝煌。    春秋時期,姬姓劉氏又與晉國的範氏世代結為婚姻。如始祖劉康公就娶範氏為妻,生子劉夏。範氏是祁姓劉氏的後裔。姬、祁兩支劉氏家族在春秋時期聯為姻親,這也是劉姓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劉康公的兒子劉夏,又名官師,史稱劉子或者劉定公。劉定公早年也在周王室中擔任卿士之職,經常為周王出使各國。
  • 全國劉氏祠堂大合集!
    天地一劉、劉氏一家親、劉氏自家的平臺、傳承先祖精神、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劉氏文化,傳播劉氏正能量,打造劉氏宗親交流平臺,團結髮展劉氏文化、英才輩出、經邦濟世、共鑄輝煌。劉氏宗親官網微信公眾平臺,劉氏自家人的公眾平臺,歡迎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 株洲劉氏——劉氏文化
    乾隆52年(1787)始建宗祠。派語:(自十一派始)遠紹讓德,世守其聲,詩書禮樂,文士傳經。醴陵劉氏    始祖遐公,字成始,一字正長,號從遠,仕晉安成太守,留居安福笪橋劉家巷。傳十世至大年公,徙居和州;永年公,世居笪橋;延公,徙安福龍雲下村;迺公,徙安福石屋。
  • 劉姓宗祠通用對聯——劉氏文化
    「彭城世德」出自漢高祖劉邦的事典(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3-①、②》、《三、歷史名人·劉邦》和《四、郡郡望堂號·彭城郡·彭城堂》等)。〖劉姓宗祠四言通用聯〗姓啟劉國;望出彭城。——佚名撰劉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劉姓的源流和郡望。
  • 最美劉氏宗祠:宗族昌盛的象徵,姓氏輝煌的產物
    在祠堂前立「三公」雕像,中為堯帝,左右為源明公與累公,三者造型混然一體,昭示劉氏元祖開天闢地、光前裕後之功德,教子孫深切緬懷,令後人肅而起敬,其中有「功名柱」,歷經歲月鉛華,見證不朽功績,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兒女奮力前行
  • 劉氏家族總譜
    五言通用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唐 劉禹錫撰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劉禹錫《陋室銘》句聯一姓五都督,三科兩狀元——佚名撰江蘇省姜堰區舊城劉氏宗祠聯
  • 緬懷先祖,不忘劉氏!帶你走進中國最大的劉氏宗祠—劉氏總祠!!
    劉氏總祠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九年,重建於2008年,以裝飾精巧、堂皇富麗而著稱於世,集石雕、木雕、彩繪、壁畫、剪瓷等多種傳統裝飾於一體,融合客家和潮汕二種建築風格之大成,規模宏大,建制莊嚴,布局對稱,氣勢雄偉。
  • 劉鳳誥親筆題——劉氏宗祠
    關於此匾:此匾由劉鳳誥親筆題寫,懸於劉氏宗祠堂內,由於歷史原因,此匾從觀泉一度遺失幾十年,一九九三年在宜春發現,劉家軍(已故)同志懷著愛祖之心,自己出錢贖買,帶著兒了、女兒、女婿抬回,為我族收回了一件珍貴文物,匾文已入譜,匾現由劉家竹(已故)家系保管。
  • 劉氏來源,劉氏堂號,劉氏族歌,劉氏圖騰,劉氏族訓詩,劉氏遷徒分布,全部在這裡,劉家人備看.
    劉氏族人微信公眾號: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劉」,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劉氏族人」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劉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劉氏宗親交流。天地一劉、劉氏一家親、劉氏自家的平臺、傳承先祖精神、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劉氏文化,傳播劉氏正能量,打造劉氏宗親交流平臺,團結髮展劉氏文化、英才輩出、經邦濟世、共鑄輝煌,  劉氏族人公眾平臺,劉氏自家人的公眾平臺,歡迎長按二微碼識別關注
  • 劉氏宗祠對聯大全! 劉家人的文化財富!
    守本忿耕讀第一盡人倫孝友俱先——佚名撰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劉氏宗祠沛豐堂通用堂聯。功垂淮海冠裳肅澤派罏山俎豆馨——佚名撰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福建省閩侯縣南嶼鎮罏峰劉氏宗祠聯。罏峰劉氏宗祠始建於明朝中期,坐落在南嶼鎮罏峰南麓劉厝街,坐北朝南,木石磚混合結構,總佔地面積達2000平方米。
  • 國外的劉氏大全,劉氏宗親快來看看!!
    該會還與祖地中國大陸的劉姓宗族建立了廣泛聯繫,多次組織劉姓華人回國尋根祭祖,對中馬兩國的文化交流起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1964年,由拿督劉兩、劉克文等劉姓前輩發起,居住在馬六甲的劉姓族人成立了'馬六甲劉氏宗祠',以'後兩堂'為堂號。該劉氏宗祠現任(第4屆)主席劉文權,副主席劉佳境、劉文祺。
  • 劉氏家廟:名傳四海,彰顯輝煌!
    汀州劉氏家廟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福建長汀的龍首山狀元峰下,坐北朝南,乾山兼子,地形酷似龍頭,族譜上記載「龍首獻珠」形即是,乃江南極具代表性的宗祠建築。家廟始建於北宋淳化三年,即公元九九二年,為唐末劉氏入閩始祖劉祥公的第七代裔孫劉參常為首倡建的。家廟傳承千年,史上曾有「漢王廟」、「王衙」等俗稱,歷經六次修繕,仍然完整保留明代古建築風格。
  • [津劉氏]天津劉氏簡介——劉氏文化
    早在近代,天津劉氏就有一支家族以工商業起家,成為天津工商八大家之一。    天津大港劉氏:    天津建市前屬於河北省,因而天津劉氏大多自認為河北劉氏。如天津市大港區劉崗莊劉氏,就是屬於河北滄州聚館劉氏一派。
  • 匈奴劉氏——劉氏文化
    匈奴族與北方漢族錯居通婚,匈奴單于還派貴族子弟到漢都洛陽學習漢文化。南匈奴自南下歸屬漢朝,就開始祭祀漢家祖先。這樣,南匈奴便不斷被漢族和漢文化同化。大約在這時,他們就以漢朝皇族後裔自居。單于比生子單于長,單于長生子單于休利。南匈奴第3代第13任單于休利(128-140年)在位13年,因部眾叛亂,被漢五原太守陳龜逼迫自殺而死。
  • 長沙劉氏——劉氏文化
    可見,長沙劉氏的絕大部分分支,均有後裔延續於世。後世著名的廬陵劉氏、南陽沮陽劉氏、安城劉氏、範陽劉氏等劉氏望族,都是源自西漢的長沙劉氏。   舂陵劉氏侯族是長沙劉氏也是整個西漢皇族中最為發達和最尊貴的一支。它發派始祖是長沙定王劉發的第十三個兒子劉買。
  • 攸縣劉氏簡介——劉氏文化
    成都太守劉洟八世孫劉偁,字漢臣,於五代吳大和六年(934)出任安福簿,由蜀歷官故裡,有感於先祖劉像陵墓歲時無可託者,遂擇居蜜湖西址,歿後附葬白馬峰劉像墳左,是為蜜湖劉氏開基祖。南宋以後,隨著全國政治、經濟、文化重心南移,蜜湖劉氏子孫殷繁,成為江西一大旺族,形成十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