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劉氏宗祠:宗族昌盛的象徵,姓氏輝煌的產物

2021-02-07 天下劉家人

劉氏族人點擊上方藍字回家吧!!


劉氏總祠,全稱開七公派狀元及第劉氏總祠,是中國目前己知佔地面積最大的單姓宗祠建築物,為紀念入粵始祖劉開七而設立,由閩、粵、贛、桂、瓊,華南五省劉氏宗族合建,是劉開七2000多萬裔孫,共同尋根問祖的朝宗聖地,每日由五湖四海來總祠祭祖的後裔絡繹不絕,逢每年正月十九、二十日合族聯宗祭祖,更是香菸敞日,鞭炮轟鳴,盛況空前;劉氏總祠金碧輝煌,重簷翹角,雕龍畫鳳,美輪美奐,大量使用皇族象徵的五爪金龍做為裝飾,祠內供奉有劉邦、劉秀、劉備三位開國皇帝的神主牌,懸掛兩漢二十四帝畫像,因此被世人譽為龍廷帝殿。

開七公像

劉開七,尊稱開七公,劉氏入粵始祖,同時也是閩、粵、贛、桂、瓊,華南五省劉氏始祖,南宋年間入粵為官,其後裔落籍廣東省,任職期間,業績輝煌,每戰必勝、屢建奇功、英勇忠烈,賊寇聞風而逃,後因遭奸賊暗算,不幸中矢為國捐軀,一代朝臣名將盡節盡忠。讓劉氏子孫後裔深受影響,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前赴後繼,出現了一批批的人傑英才,後裔子孫遍布全球。

劉廣傳尊稱廣傳公,劉氏開基二世祖,開七公之子

劉氏總祠簡介    

劉氏總祠的蔭芘特色首先就是人丁特盛,因為其風水坐向——坐也長生、向也長生——「主人丁昌熾性忠良」。每到祭祖之期,人山人海,香菸蔽日,四面八方的人流湧向此地。而且劉氏族人幾乎都向外發展,很有螃蟹橫行向外沿江而遊的味道,本地劉氏後裔反倒沒有幾家的。其蔭芘的第二特色是貴人也多、富人也多。劉氏後裔遍及國內、國外,繁衍天下,其中從政卓著者大有人在;經商致富者比比皆是;文化、藝術、教育等行業也同樣不乏其才。這裡「天下劉姓江蟹遊」的韻味非常之濃,所以叫做劉氏總祠。是孝親思源、忠事報國的民族文化旅遊展示基地。是一道非常亮麗的風景線,更是劉家人的驕傲與自豪!

                  

雄偉壯觀的「孝子坊」大門佇立在總祠廣場入口處


高大形象,霸氣十足的漢高祖邦公雕像

總祠廣場道路兩側立有祖先雕像,供後世子孫瞻仰

在祠堂前立「三公」雕像,中為堯帝,左右為源明公與累公,三者造型混然一體,昭示劉氏元祖開天闢地、光前裕後之功德,教子孫深切緬懷,令後人肅而起敬,其中有「功名柱」,歷經歲月鉛華,見證不朽功績,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兒女奮力前行,而劉氏族人則用創造宇宙世界的神奇刀斧,以其勤勞、勇敢和無比威力,以堅挺而高傲的脊梁屹立,締造出一個民族中最為輝煌的姓氏文化。

 廣場中矗立著的十八條花崗巖石雕龍柱,精美的雕刻,豐富的內容,仿佛將觀者帶回千年之前祖先策馬拼殺的戰場

劉氏宗祠是劉氏入粵始祖開七公裔孫,得此寅山申向「金蟹遊江」行之風水寶地、於清代康熙39年庚辰歲(1700年),為紀念祖宗而建造的祠堂,後由廣東、廣西、江西、福建四省祖賢歷經20年擴建成具有鮮明客家特色的劉氏宗祠。其堪稱完美的布局,以及精美的浮雕,雕像,讓人嘆為觀止!

金碧輝煌的劉氏總祠, 大門正上方,雕刻著「狀元及第」「劉氏總祠」 等字樣的石匾鑲嵌上金光閃閃的金鉑,仿佛讓人依稀感受到劉氏一族的輝煌!

歷史韻味十足的漢文化長廊,給每一個來過總祠的宗親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劉氏宗祠不僅在整理布局上顯得恢宏大氣,而且在細節處理上注重傳統文化的雕琢,朱門青磚綠瓦,堂皇典雅,正門與中堂屋頂,分別裝飾龍鳳戲珠,盡顯祥瑞,大門兩側石刻「校書學富,坐鎮功高」聯語,加上兩側石鼓及詩畫雕刻,多用象徵,意蘊深長,鑲嵌在大門外左右牆壁上的青石雕刻有四幅螃蟹荷花圖,它意為順應時代潮流,以荷花、蟹諧音蘊意和諧,左邊的石雕雄獅,是傳說中文殊菩薩的坐騎,據說文殊菩薩掌管天下文人秀士之前程,意為期望我代代族人皆能成為文人秀士,鵬程萬裡,左邊的大象是吉祥物,傳說是普賢天尊的坐騎,普賢天尊掌管了天下仕途成功人士,意為期望我代代族人在上蒼庇佑下,皆為仕途成功人士,步步高升。

長長的走廊同時也代表著劉氏一族數千年的歷史,在未來只會更加輝煌,昌盛,興旺,越來越壯大!

清水磚牆體、木石結構,碧綠色琉璃瓦,處處透出一種古色古香的韻味,極具滄桑感,歷史文化韻味濃厚

總祠每處飛簷均掛有印有「劉」的大紅燈籠,寓示著劉氏一族興旺輝煌,子孫生活紅紅火火

內堂壁畫壞繞,沛公仗劍斬蛇起事,劉關張桃園結義,漢代二十四帝,千古風流絕唱,浩浩青史留名。橫梁雕龍畫鳳,滿屋金碧生輝,燙金柱聯雋永,述史抒懷言志,言簡意賅,崇文頂禮孔聖人,祈福膜拜觀世音,愛敬堂先祖牌位林立,奉高香裔孫契誠。


劉氏總祠內供奉有劉邦、劉秀、劉備三位開國皇帝的神主牌,懸掛兩漢二十四帝畫像,因此被世人譽為龍廷帝殿,相當的大氣磅礴,後裔子孫應該多去看看我們的先祖,緬懷他們,記住我們的祖訓家風,傳承發揚光大,劉氏是世界帝王之姓,無姓氏能比!

前國家主席,開國元勳劉少奇的畫像,劉主席為江西吉水劉氏後裔,為廣傳公第十一子巨河公後裔

劉氏宗祠祭祖時間定為正月十九日,而正月二十日定為始祖掃墓,永為定祀,並一直傳承下來,沒有斷過,屆時香菸敞日,鞭炮轟鳴,盛況空前。


總祠不僅是劉氏祖先的安息地,劉氏族人祭祖之地,它更是劉氏子孫的根,它讓無數的劉家人感受到了家的感覺,找到了心靈的寄託,更讓所有的劉氏後裔有了更強的宗族自豪感,以及強大的團結凝聚力,天下劉氏一家親,願祖先保佑我劉氏家族興旺發達,枝繁葉茂,劉氏子孫,平平安安,人丁興旺,達官顯貴、財源滾滾,萬事順心。我姓劉,我驕傲,我姓劉,我自豪!

相關焦點

  • 劉氏宗祠:我姓劉,我驕傲,我姓劉,我自豪!
    宗祠是一個家族發展壯大的見證,更是一個姓氏繁衍生息傳承的基石。劉姓在我國是一個大姓,衡陽縣劉姓人群也不少。一起去三湖鎮劉氏宗祠看看,了解歷經600年的風雨洗滌的劉氏宗祠與初心不改的劉氏祖訓。離三湖鎮塘坳街頭不遠處,有一座劉氏宗祠,雖然牆影斑駁,但飛簷青磚猶在。經過劉氏後人修葺的劉氏宗祠亮堂寬敞,雄姿依舊。據三湖鎮劉氏族長劉德和老人介紹,此地的劉氏為上四都劉氏,由劉開來於600年前自江西遷徙於此。
  • 曾祥裕團隊春訪廣東龍川考察客家宗祠 號稱 「中華姓氏第一村」
    佗城總共有179個姓氏,許多姓氏都建有祠堂祭祀先人,大都建於清代。每一個祠堂深藏著本宗族的奮鬥史,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我們漫步在古街上尋找所存的宗祠。沿著百歲街右拐進入中山街再到相連的橫街,是佗城姓氏和宗祠最集中的地方。同行中的黃警官,比我小三歲,他生長於佗村,父親也是警官,現在兒子也是警官。
  • 全國劉氏祠堂大合集!
    天地一劉、劉氏一家親、劉氏自家的平臺、傳承先祖精神、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劉氏文化,傳播劉氏正能量,打造劉氏宗親交流平臺,團結髮展劉氏文化、英才輩出、經邦濟世、共鑄輝煌。劉氏宗親官網微信公眾平臺,劉氏自家人的公眾平臺,歡迎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 劉氏總祠!中國第一,世界無二!劉家人頂起
    親愛的劉氏宗親們,今天給大家介紹華夏宗祠文化基地、漢文化研究基地--劉氏宗祠,這是一座金碧輝煌,大氣磅礴,威武霸氣的宗祠,最美麗的宗祠當屬我們劉家的,不用比,它就是中國第一。讓劉氏子孫後裔深受影響,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前赴後繼,出現了一批又一批劉家英傑,其中有劉統勳、劉永福、劉墉、劉湘、劉少奇、劉鎮湘、劉永好、劉德華等等名人英傑,他們都是開七公的後裔子孫,湧現了一批又一批名人,後裔子孫遍布全球,據統計達2000多萬,是世界劉氏最重要、最寵大,最具開拓精神的宗族,可謂牛啊!!
  • 劉氏總祠!中國第一,世界無二!劉家人頂起
    親愛的劉氏宗親們,今天給大家介紹華夏宗祠文化基地、漢文化研究基地--劉氏宗祠,這是一座金碧輝煌,大氣磅礴,威武霸氣的宗祠,最美麗的宗祠當屬我們劉家的讓劉氏子孫後裔深受影響,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前赴後繼,出現了一批又一批劉家英傑,其中有劉統勳、劉永福、劉墉、劉湘、劉少奇、劉鎮湘、劉永好、劉德華等等名人英傑,他們都是開七公的後裔子孫,湧現了一批又一批名人,後裔子孫遍布全球,據統計達2000多萬,是世界劉氏最重要、最寵大,最具開拓精神的宗族,可謂牛啊!!
  •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中國宗族文化,祠堂的修建意味著什麼?
    宗族:是中國獨有的標記,在一個家族中,為了繁衍後代,家族成員不斷增長,漸漸的形成一個宗族。古代中,一個大家族,會有許多後代,我們常說祖宗十八代,也表現宗族的昌盛,同時也是宗族文化的發達與悠久。從遠古時期,人類群居,家族就開始出現,而一個宗族,都是同一個姓。
  • 王氏宗祠的宗族風骨
    宗族風骨在靜靜流淌的還鄉河畔,有一座清代建築,青磚小瓦,木雕明簷。這就是位於玉田縣楊家套鎮的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王莊王氏宗祠。這座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建築,承載了一個宗族的風骨。初識宗祠是在2009年參與編寫校本教材《可愛的家鄉》。那時才知在我的家鄉有一處保存這麼完好的宗族記憶。不禁想起了魯迅筆下少年閏土幫著做短工的父親擦 拭祭器的情景。作為家族的象徵,宗祠在人們心目中佔有極高的地位。
  • 宗族三件大事:族譜、宗祠和祭祖
    統譜(通譜)為統宗世譜,把分布於各地的同族各宗支匯總、統貫於一譜,幾乎是某一姓氏的歷史淵源、遷徙分布及繁衍變遷的歷史總匯。如明代張憲、張陽輝主修的《張世統宗世譜》,從黃帝時賜姓記起,直到明嘉靖年間,時期跨度達數千年之久。含括了全國張姓各個支派117派。
  • 劉氏子孫看過來!劉氏圖騰真正的含義……
    劉氏自古以來就是大姓之家,劉氏子孫更是人才濟濟。從古代的歷代君王,到近代的傑出名人,再到如今的企業名人們,劉氏子孫們延綿不絕,成為日漸壯大的大家庭。中國的姓氏數不勝數,而劉氏被稱為中國第四大姓氏。而每個姓氏都有屬於自己的圖騰,圖騰的象徵意義源遠流長,圖騰是一個姓氏家族精神信仰的寄託以及庇佑後代的神力。
  • 廣東紫金縣百姓宗祠街,看看陳氏宗祠建得怎麼樣?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紫金百姓宗祠街 【祠堂街】位於廣東省紫金縣紫城鎮下厚街和儒林街。 這兩條呈十字交叉、僅有2公裡長的古街上,建有明代不同姓氏、不同風格的宗祠祠堂34座。
  • 劉氏家廟:名傳四海,彰顯輝煌!
    汀州劉氏家廟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福建長汀的龍首山狀元峰下,坐北朝南,乾山兼子,地形酷似龍頭,族譜上記載「龍首獻珠」形即是,乃江南極具代表性的宗祠建築。家廟始建於北宋淳化三年,即公元九九二年,為唐末劉氏入閩始祖劉祥公的第七代裔孫劉參常為首倡建的。家廟傳承千年,史上曾有「漢王廟」、「王衙」等俗稱,歷經六次修繕,仍然完整保留明代古建築風格。
  • 全國名祠之——福州永泰胡氏宗祠
    一:什麼叫宗祠宗祠即是祠堂,是漢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場所,是宗族的象徵。宗廟制度產生於周代。
  • 八步古村落——臨賀故城宗祠群
    臨賀故城宗祠群位於河西城池內,現存有王、鄧、龍、劉、李、廖、邱、鄒、岑、陳、羅、莫、張、楊、黃、謝、潘、鍾、蘇、黎、秦、蔡等總共24座姓氏宗祠。這些宗祠的建築年代始於明朝,清朝達到高潮,大部分為清朝中期所建。在一座具有行政、軍事、商業、學宮、民居為一體的古代城池中,同時存在著這麼多姓氏宗祠建築,在全國古代城池中是極為罕見的。
  • 福臨劉氏宗祠 · 財顯萬代榮昌
    劉姓來源有三:1,出自祁姓,為炎帝堯陶唐氏之後,相傳祁姓是黃帝後裔所分姓氏之一,祁姓便封為劉國,即定州唐縣,其子孫為國而姓,史稱劉氏正宗。即陝西劉氏。2,出自姬姓,為周太醫後裔,相傳商以邑為氏。大豐劉氏宗祠於公元1734年立祠於大豐塅廖家衝成至侖,1806年改建麻潭,1922年改建大樹山懷德巷上水鱷地,1958年因橫截漣水修建水府廟(溪口)水庫,原祠才被淹沒。
  • 劉姓宗祠通用對聯——劉氏文化
    「彭城世德」出自漢高祖劉邦的事典(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3-①、②》、《三、歷史名人·劉邦》和《四、郡郡望堂號·彭城郡·彭城堂》等)。〖劉姓宗祠四言通用聯〗姓啟劉國;望出彭城。——佚名撰劉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劉姓的源流和郡望。
  • 宗族文化丨什麼是宗親三修?
    隨著中國姓氏文化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明白了「家族」與「宗親」的含義,越來越多的宗親組織也漸漸發展成熟。在很多宗親組織發展過程中,常常會聽到或涉及到「三修」,那麼所謂的「三修」,又是指的哪「三修」?「三修」:包括了修家譜、修祖墳、修宗祠。很多宗親會在發展時會疏漏了其中一些內容,這對宗親發展以及家族文化傳承都是不利的表現。家譜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是延續血脈親情的重要載體,是孝道文化的重要體現,是以特殊的形式記載本族世系和事跡的歷史圖籍,有著重要的價值及意義。而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家譜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變化。
  • 劉鳳誥親筆題——劉氏宗祠
    關於此匾:此匾由劉鳳誥親筆題寫,懸於劉氏宗祠堂內,由於歷史原因,此匾從觀泉一度遺失幾十年,一九九三年在宜春發現,劉家軍(已故)同志懷著愛祖之心,自己出錢贖買,帶著兒了、女兒、女婿抬回,為我族收回了一件珍貴文物,匾文已入譜,匾現由劉家竹(已故)家系保管。
  •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一、 陳洲劉氏宗祠歷史沿革陳洲劉氏宗祠,始於明洪武年間(公元1388年左右),匾名「百客堂」。明永樂年間,我八世祖文昭公、名昶,參修永樂大典,所著《陳洲劉氏家譜》蒙明成祖皇帝御賜寶璽印存放祠堂內,此後,文武百官如經祠堂必距兩百米處下轎,下馬徒步而過,因此陳洲劉氏宗祠遠近聞名,頗為四鄰景仰,是桐城著名的建築代表之一。
  • 武穴劉氏參加陽新楓林坡山劉氏宗祠落成典禮
    2020年元月15日,陽新縣楓林坡山劉氏宗祠落成典禮在坡山隆重召開,整個楓林鎮披紅掛彩,坡山披上了節日的盛裝,鼓樂齊鳴,金龍歡舞,熱烈歡迎來自周邊各縣市的宗親代表和陽新縣、楓林鎮的劉氏宗親們的前來祝賀, 宗親們喜氣洋洋會聚在劉氏宗祠大殿
  • 國外的劉氏大全,劉氏宗親快來看看!!
    1966年,由劉順義、劉興孝、劉興幫、劉興昨等劉姓前輩發起,馬來西亞劉姓成立了'馬來西亞柔佛州劉氏公會',以劉順儀為第一屆會長,永久名譽會長為拿督劉南輝局紳、拿督劉慶年,現任主席為劉振發,副主席劉秋南、劉漢華。該會是目前馬來西亞最大的劉姓華人宗親組織,並建立有御龍堂劉氏宗祠(參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