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歷史上有三個輝煌期,目前處於近600年穀底

2021-01-07 哀哉漢唐

江蘇省省會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都之一,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六合、高淳等地開始修建城池;公元前473年越國滅吳國後次年,在秦淮河口修築城池,這是南京主城區建城之始;公元前333年,楚國佔領此地後,在石頭山即今清涼山修築城池並設置金陵邑,南京主城區內開始有了獨立行政建制,在中國版圖上有了屬於自己的標記。

秦朝建立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升金陵邑為秣陵縣,秣陵縣治所位於今江寧區秣陵街道,秦漢四百多年間,秣陵縣城一直是今南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東漢末年,秣陵縣屬江東的孫吳政權統治區域,公元212年孫權在楚國的金陵邑故址修建石頭城,將秣陵縣改為建業縣,寓意「建立(帝王)大業」,建業縣治所移至石頭城,故而南京民間有「先有秣陵,後有建業」的說法。

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正式稱帝,同年10月遷都建業,南京首次成為一國之都,以首都的身份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了此後中國歷史上屢次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古都。

從孫權建都至今,南京在近1800年的歷史中,歷經風雨,飽受滄桑,既有輝煌,也有落寞。總體來看,南京有過三次輝煌期:

第一次輝煌時期

公元229年,孫權遷都建業,至公元280年吳國滅亡,建業為都城52年;

西晉滅吳後,於公元282年改建業為建鄴,公元313年為避晉愍帝司馬鄴諱,又改建鄴為建康。

公元317年,西晉皇族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建國,史稱東晉,定都建康;

公元420年,劉裕代晉建宋,史稱劉宋,定都建康;

公元479年,蕭道成代宋建齊,史稱南齊,定都建康;

公元502年,蕭衍代齊建梁,史稱梁朝或南梁,定都建康;

公元557年,陳霸先代梁建陳,史稱陳朝或南陳,定都建康。

公元589年,陳朝被隋朝所滅,隋文帝楊堅下令將建康城夷為平地,摧毀城內所有皇宮建築。

吳、晉、宋、齊、梁、陳,統稱六朝,均以今南京為都城,南京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最大商業城市。南梁前期鼎盛時期的建康城,戶數高達二十八萬,人口以百萬計,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

第二次輝煌時期

元末農民起義期間,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破集慶,改集慶路為應天府。公元1368年,朱元璋正式稱帝建國,國號大明,以應天府為南京(北京開封府)。公元1378年南京改稱京師,公元1402年又改稱南京。到了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正式遷都北京,南京應天府成為留都。應天府,即今南京,今南京之名也源於明朝的南京應天府。

從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都應天府,至公元1421年朱棣遷都北京,這五十四年是南京首次成為大一統王朝的首都。朱棣遷都北京後,南京應天府成為留都,此後二百多年間,南京應天府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與京師北京一樣設置六部、都察院、翰林院、通政司等官署機構,管理廣大的南方地區,負責收取賦稅並轉運至京師,直至公元1645年應天府改為江寧府。

明朝三百年間,南京先為首都,後為留都,與北京同為明朝時全國最重要的兩座城市,政治地位達到頂峰。明朝中期,應天城是中國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最多時達到120萬人。

第三次輝煌時期

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各省紛紛響應宣布起義,但隨後在清軍的反攻下局勢艱難;11月中旬,江浙聯軍一萬五千多人進攻江寧城,經過近20天的艱苦作戰後佔領江寧城,至此革命中心由武昌轉至江寧;12月29日,宣布獨立的十七省代表齊聚江寧,共同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江寧府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改江寧府為南京府,定南京為中華民國首都。1927年國民政府成立後,仍定南京為首都,以江寧縣主城設南京市,直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定都北京。

民國時期雖然時間較短,且政局紛亂,但在中國歷史發展中卻舉足輕重。南京在這艱難的40年中,作為名義上的中國首都,政治意義巨大,許多影響中國命運及歷史進程的事件都發生在南京。1927年至1937年被稱為民國時期中國的黃金十年,也正是在這十年中,南京城進行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今南京城的基本雛形,1936年時南京城人口規模超過100萬人,是中國六大城市之一。

六朝、明朝、民國,這三個歷史時期,是南京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三個時期,南京都是以都城身份出現在歷史舞臺上,政治地位處於頂端。而政治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的經濟地位,事實上作為政權的首都,南京在這三個歷史時期,也的確是同時期全國發展最好的幾個城市之一。

現狀:低谷

新中國成立後,南京不再是首都,曾短暫為直轄市,1952年江蘇省成立後成為江蘇省省會。時至今日,南京除了江蘇省省會之外,比較有分量的行政頭銜還有副省級市,雖然說也很不錯了,但是南京在全國的地位和重要性,卻陷入了自明朝以來的低谷。

明朝和民國,南京均為首都(留都),地位和重要性無需贅述。

清朝時南京稱為江寧府,不僅是江南的政治中心、軍事重鎮,還是江南地區的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兩江總督官署即設在江寧城內,是首屈一指的大城市,1809年時江寧人口就超過200萬人。清朝後期太平天國即定都於江寧並改名天京。清朝最後幾十年的時間裡,江寧府的得失,直接關係到清朝的存亡。辛亥革命時,江浙聯軍攻克江寧城,扭轉了整個革命的形勢,即是江寧地位的明證。

對比明、清時期南京在全國的地位和重要性,現在的南京的確是差之遠矣,政治上地位不再,經濟上又長期被壓制,導致南京的地位越來越尷尬。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這兩個政治層面分量最高、行政級別最高的頭銜,南京一個也沒有得到,政治層面上已經退出了一線城市的行列,經濟上在全國城市中也排名十位開外。

總的來看,如今的南京,的確是陷入了近六百多年以來的低谷。從在全國的政治地位和重要性來說,最少低於北京、上海、廣州、重慶、西安這幾個城市。而在經濟方面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目前正努力躋身全國前十,直轄或許會成為南京的發展突破口。

相關焦點

  •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門,至今已600多年歷史,就在南京
    眾所周知,南京的歷史非常悠久,古稱金陵、建康,是一座有著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建都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之稱。至今在南京境內保留著數量眾多的歷史遺蹟,除了最著名的夫子廟外,南京明城牆也是格外的聞名。
  • 把中國近4000年王朝歷史濃縮為一天,現在的你處於什麼朝代?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如果從夏朝開始算,有著近4100年的歷史。 如果我們試著把中國的王朝歷史濃縮成一天,那麼,現在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間,正處於哪個朝代呢?歡迎在評論區告知!
  • 南京玄武湖梁洲有株600多歲「梅王」
    600多歲的「梅王」。資料圖片 玄武湖公園供圖正月十五過了,南京雖然天氣還是有點陰冷,但春天正在悄悄地向我們走來了。最近,如果想到戶外走走,去哪裡比較好?近日,記者了解到,南京多家公園都準備了各種特色活動,讓你欣賞大好春光。
  • 南京一公園走紅,600年歷史的宮樓引人注目,被低估的明代遺址
    年歷史的地方,厚重的古老城牆,很多年輕人應該都不太知曉。午朝門公園,位置是在江蘇省南京市,具體位置是在秦淮區 ,找不到的直接在地圖上進行搜索,門票是免費的,而且開放的時間是全天的,這個在十分的繁榮的鬧市區存在的的公園,歷史悠久,經過了很多年的雨水衝刷,卻依然孤傲的屹立在南京城內,像是一個百年孤獨的老人,飽經風霜卻依舊氣勢長存。
  • 南京登上排行榜的四所初中,中考人均分數600以上,辦學規模更大
    學校創辦的時間是1963年,歷史非常的悠久,同樣教學經驗隨著時間飛速進步發展。學校在1990年時候被評為江蘇省重點中學。並且學校的辦學規模更大,根據小編查閱資料顯示,學校分3個部並且擁有90個教學班級,在校師生高達4150多人,開設的外國語言種類有英、法、德、日,非常優秀。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我的南京」APP實名註冊用戶數突破600萬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俞又丹) 12月23日,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我的南京」APP六年來的建設和運行情況。截至2020年12月15日8時11分3秒,「我的南京」APP累計實名註冊用戶數已突破600萬人,比去年年底淨增134萬人,約佔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的70.6%。
  • 2020南京城牆燈會亮燈,一秒點亮600年
    當晚的亮燈儀式高潮迭起,亮點頻出,處處充滿愛國、互動、喜慶的氣息,為冬日的南京獻上活力四射的節日大餐。晚八點左右,近百位知名學者、網紅、才藝達人等陸續入場。活動正式開始前,他們已經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在微信、抖音、微博等各大社交平臺參與了#一秒點亮600年#話題互動和抽獎。現場的第一波小高潮是參與人員自發站成「N
  • 穿越600年 250套文物講述「明朝遷都史」 《1420:從南京到北京...
    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將首都從南京遷往北京,今年正是永樂遷都600周年。12月19日,《1420:從南京到北京》文物展在南京市博物館正式與廣大市民見面,250套精美的文物講述了明朝的遷都歷史和南京、北京兩座城市的文化傳承。
  • 南京600多所中小學開展「2020年國家公祭宣傳教育活動」
    國家公祭日前夕,南京市各個學校舉行「2020年國家公祭宣傳教育活動」,教育部門表示,全市600多所中小學通過電影、繪畫等形式表達對逝者的緬懷和對和平的珍惜。在南京市石鼓路小學報告廳,思政老師王文正在給五年級的學生們上課,她帶領學生們捧讀公祭讀本《血火記憶》,探究民族之殤,引導學生牢記歷史,珍愛和平。在三樓的版畫博物館,教科室主任肖思遠老師帶著學生進行版畫創作。展板上展示著中國版畫大師們的作品,比如有李樺的《怒吼吧!
  • 程章燦「南京三書」解讀南京歷史文脈
    《舊時燕》內頁「如果要評選最古雅、最有文學性情的城市,我願意投南京一票。」這是南京大學教授程章燦《舊時燕》當年初版時的一句無心之言;15年之後,南京入選世界「文學之都」,《舊時燕》則以「文學之都的傳奇」為副標題於近日再版,並和《山圍故國:舊聞新語讀南京》《潮打石城》一起構成程章燦的「南京三書」,在千年流傳的典故和文學歷史的訴說中,解讀南京歷史文脈,尋覓城市文化之根。
  • 南京發現600年前的公主墓,裡面有活人居住,就睡在公主的棺材上
    「最悲慘」的公主墓:被發現有活人居住,公主棺槨被當床板!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對於幾千年歷史的中國來說,其歷史是相當悠久,在古代的時候,王公貴族和王室在死的時候都會為自己建造一個很大的墓,尤其是皇室的人。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就已經為自己打造好了死後的住所。而今天的故事就是來源於朱元璋女兒福清公主的墓葬,在裡面,發生了什麼不一樣的事情呢?
  • 秦淮,跨越600年的槳聲燈影|南京文旅攻略
    作者:最笨旅行家石頭故事伊始:綻放的金陵之花與破碎的槳聲燈影南京你知道嗎?夫子廟的燈影,已經在秦淮河上搖曳了600年之久。不過那些繁華的痕跡仍在,不僅有周處臺、梁光宅寺、沈萬三故居,蔣百萬故居等勝跡,也有飲馬巷、釣魚臺、箍桶巷、殷高巷等歷史老街。一個個烙印著老城南歷史印跡的名字像凝固了的時光,讓歲月變得沉寂。如今,曾經那熱鬧非凡的景象早已消逝,但那些叫賣聲仍在,匆匆的腳步仍在,它們在瓦片和青磚上留下痕跡,刻在老門西寧靜的歲月裡,用粗糙的手輕撫著這城市角落的一磚一瓦。
  • 南京被遺忘的江南名園,至今600多年歷史,被譽為「金陵第一園」
    提起江南園林,一般都會想到蘇州園林,蘇州園林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傑出代表,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素有「蘇州園林甲天下」的美譽,其中江南四大名園中有2座就在蘇州,另外2座分別在無錫和南京,相對知名度不太高的是南京的瞻園,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一座江南古典園林。
  • 初冬,我徒步在南京小桃園段城牆,感受歷史的韻味
    圖文:走吧網吧鐵 夏群在我家門口有一段明城牆徒步路線。這是從定淮門到挹江門,雖然路途不是很遠,也就是4公裡的距離,但這裡是南京目前可徒步穿越的明城牆中,唯一一段不收費的景點,而且在城牆上徒步,你可以享受到移步換景的妙趣。
  • 戴上VR,來南京「重返歷史」
    2020-10-26 10:31圖文來源:新華日報 古都南京興起「文化+科技」風潮戴上VR,來南京「重返歷史」「文化和科技融合一位來自深圳的科技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來參展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在南京尋找合適的落地場景,拓展應用,目前已經和南京文投接上頭,正討論合作的可能性。南京方言「獻聲」國產動漫592家企業報名參展,其中南京企業達到312家,佔大半壁江山,「創新名城」的活力可見一斑。
  • 廣東有個600年歷史的程姓古村,全是程顥後代,被譽嶺南理學第一村
    渝帆查了一相資料,全國一共有2847個區縣、38773個鄉鎮、691510個村莊,數量不可謂不多,但是,在全國眾多的村莊中,能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卻並不多,截至2020年,一共有七個批次共487個,而廣東20365個行政村中,僅有25個村莊能獲此殊榮,其入選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要沒有真正打動人心的歷史文化,是不可能入選的。
  • 南京七大景區迎客近75萬人次 總統府要排兩三個小時
    10月2日,南京各大景點人氣爆棚,總統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地出現了黃金周首個遊客高峰,幾乎一天都處於「擁擠」狀態。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市旅遊委獲悉,10月2日,南京七大景區總接待量74.59萬人次,同比增長106.51%。
  • 南京保衛戰:中國特種部隊死戰不退,以僅僅600人擊潰2萬日軍
    1934年國民政府舉行閱兵典禮,當時觀禮的有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公使,包括德國,日本,英國,美國等,在閱兵典禮最後的時候出現了一隻德國軍裝的部隊,他們全部佩戴自動式衝鋒鎗,而且軍紀嚴明
  • 南京六大名校近3年錄取分數線匯總!
    南京六大高中名校是哪幾所?六大名校有多難進?2020年錄取分數線如何?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所謂的「六大」指的是南京的6所名校——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金陵中學、第一中學、中華中學、第十三中學、第二十九中學。相信不少南京的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考上「六大」,因為這不僅意味著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更強大的師資力量,還能夠較大程度提高孩子上一個好大學的可能性。
  • 除了北京、南京,還有三個城市都曾被稱為西京
    不管是喜歡旅行還是討厭旅行,中國人幾乎不懂首都北京江蘇省省會六朝古都南京的幾何學,這兩個有名的古都也成了旅遊勝地, 宋代被稱為東京水銀梁的開封都是由遊客編織而成的,可以看出都城悠久的歷史文化給一個城市旅行帶來的基礎有多深, 南京和北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