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南京」APP實名用戶突破600萬 明年可用於搭乘地鐵公交
「我的南京」APP實名用戶突破600萬 明年可用於搭乘地鐵公交 2020-12-23 1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創客」們在這裡播撒希望的種子
東南青年匯是為青年人才專屬定製的南京青年文化社區,由南京東南公寓管理有限公司打造。記者從該公司了解到,從首家門店開業,到如今十餘家門店投入運營,服務租客突破2萬名,已有約300名「創客」在這裡開啟「造商」計劃,圓夢金陵。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匯聚傳向世界的「和平之聲」
83年前,侵華日軍侵入南京,製造了滅絕人性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這段歷史是南京城市永久的沉痛記憶,是每個南京人刻骨銘心的傷痕。 經歷過苦難的南京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貴,在推動和平理念傳播方面不遺餘力。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高淳:小城圓了「大學夢」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南京高等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園(以下簡稱「南京高職園」)喜報連連—— 位於主城的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已啟動實訓設備搬遷,明年3月,4000餘名師生將正式遷入高淳新校區; 預計今年年底,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所有樓棟完成封頂,計劃明年9月開學;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缺氧不缺精神
在南京第一批援藏幹部王文生的印象中,「1995年的墨竹還是自治區貧困縣,全縣只有4棟小樓,縣域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幾乎沒有,縣城裡無水無電也無路,泥土路貫穿全城,全縣財政收入只有60多萬元。」於是,「發展」一詞從當年起,就深植南京援藏幹部的心底,貫穿25年。幫助墨竹工卡縣更好、更快、更大發展,也始終成為南京援藏工作的重要內容。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專家縱論打造「南京會展」超級IP
南京在展覽面積、展會數量上均進入全國前十,作為「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之一,在新格局中找到新定位——按照「一產業鏈一知名會展」的思路,正加速形成本地產業深度融合的城市會展業新格局。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南京市分會會長梁潔介紹,我市正聚力軟體和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等8大產業鏈,南京產業會展將關注八大產業鏈強鏈、補鏈的重點領域,針對每個產業鏈培育或引進專業產業會展項目,讓會展成為產業的高質量賦能平臺,形成「產業—會展—產業」之間的良性循環,深度融入南京產業的鏈式整合和集群發展,促進會展經濟與產業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聚力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
報告原聲 未來五年,要聚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加快形成以創新為第一驅動力的增長方式,聚力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美麗古都、探索走出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子,打造富於現代化內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增長極,成為常住人口突破千萬、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的超大城市。具體目標是: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樂小星公益大闖關即將亮相南京
「南京體彩」官方微信 「南京體彩」官方微博12月17日, 「樂小星公益大闖關」即將在南京亮相,播撒快樂與溫暖,傳遞公益正能量。 「樂小星公益大闖關」亮相期間,現場設置了可以拍照曬朋友圈的愛心發射器、通過趣味摸高或跳遠突破自我的全能運動咖、掃描二維碼關注南京體彩的無敵幸運星等遊戲環節。成功打卡這些遊戲即可贏取帆布包、抱枕、公仔、定製氣球、鑰匙扣、指甲鉗、手機運動臂包等獎品。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17家入選,15家在南京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王健 通訊員 熊娟) 第二屆江蘇軟體產業發展大會近日在南京舉行,2020江蘇省軟體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規模型)榜單出爐,17家入選,15家在南京,寧企焦點科技等入選,展現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水平。 大會由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江蘇省科學技術廳擔任指導單位,江蘇省軟體行業協會主辦。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落子」高校下「大棋」
南京實施的「百校對接計劃」,既是持續推動創新名城建設的現實呼喚,也是踐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新部署的落地實踐。 為什麼開展這項計劃?推動校地雙方共謀創新、融合發展 高校院所富集大量科研資源,如何架起「校地對接」橋梁,加速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寧落地轉化,是南京創新名城建設中的重大課題。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他們,在平凡崗位書寫優秀
南京共有8人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南京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榮獲「全國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受表彰個人和單位總數在全省排名第二。 此次南京獲獎的8位優秀農民工中,有農業領域的創業老闆,有家政服務業的金牌月嫂,還有來自製造業的一線焊工等,他們不僅在本職崗位上勤奮學習鑽研技術,也在各自行業發揮著模範帶頭作用。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南京律師共誦「和平宣言」
本報訊(通訊員 李娟 融媒體記者 徐寧) 昨天下午,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之際,市律協、市法律援助基金會共同舉辦了南京律師和平宣言暨《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實施兩周年公益宣傳活動,全市近百名律師及律師子女現場共繪紫金草、誦讀和平詩、放飛和平鴿。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越來越多「南京醫療技術」走上國際舞臺
記者從採訪中得知,南京的醫療技術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南京方法」走向國際,為全球人類健康保駕護航。 苗毅教授告訴記者,胰腺相關手術是腹部外科中難度最大、技術門檻最高的專業,被視為腹部外科「皇冠上的明珠」,當今全球範圍內,年胰腺手術量超過1000臺的醫院屈指可數,皆為世界著名的胰腺中心,江蘇省人民醫院胰腺中心今年完成的胰腺手術量突破1000例。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六合經濟開發區添「國字號」名片
同時,結合智慧園區建設,積極引入社會第三方機構,形成企業服務的後臺專業智能支撐體系,通過推動數字經濟全覆蓋和大數據綜合應用,進一步推進開發區各智慧平臺系統的高效建設和運營,使企業服務更貼近、更專業、更及時、更高效。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助力斷案使巧勁,技術「四兩撥千斤」
近日,南京智慧財產權法庭2020年公開招聘技術調查官工作落幕。儘管招聘方就學歷、工作年限、職稱做出諸多要求,但這個僅招一人的崗位還是吸引了數十人諮詢應聘。 其中,超過九成的應聘者擁有碩士學歷。郝小芳說,當實驗結果最終出爐,現場先是安靜,隨後原告技術團隊負責人悶悶地講了一句:「我去找老闆……」一番竊竊私語後,一行人離開了。 不久,法院就收到了原告寄來的撤訴申請,原本一觸即發、可能要曠日持久的知產之爭就這樣結束。3年多來,有了技術調查官的助力,南京智慧財產權法庭的不少案子都被這樣「四兩撥千斤」般解決。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關鍵詞︓穩中有升
中華網房產江蘇站總經理 黃杰 響應中央「房住不炒」策略,2019年5月以來,南京樓市正式進入「四限」,投資客炒房之路逐漸被打壓,但樓市也並沒有因此低潮,反而逐漸呈現平穩上升趨勢整體來看,隨著人口不斷湧入南京,各類產業落地,剛需買房、改善換房等各類需求在南京依舊強烈。 因此,預計2021年南京樓市將延續2020年趨勢的平穩上升,但各大城區樓市分化將更加明顯。如河西、江北核心區等地,搖號搶房依舊會持續,六合會出現走高趨勢,但青龍山生態新城、正方新城、祿口,包括溧水、高淳應該還會保持原樣,庫存壓力依舊存在。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1.3萬噸儲備菜保障市民「菜籃子」
當天,來自南京農副產品物流配送中心相關統計數據顯示,12月13日早上6點至12月14日早上6點,該中心蔬菜市場上市量3556噸,跟前一天持平。價格方面,14日青菜、大白菜、白蘿蔔等常規蔬菜每500克批發均價分別為1.3元、0.45元和0.8元。記者比較後發現,除青菜每500克貴了0.05元,其他兩種蔬菜批發價與13日相比保持平穩。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我省多舉措支持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辦學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許琴) 經教育部批准,去年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成為全國首家公辦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日前,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本科職業教育試點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聯動共治,向單打獨鬥說不
南京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既是時代之問也是必答之題,既是民生所盼也是發展所需。 2020年以來,南京公安將創新作為第一驅動力,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廳的堅強領導下,開展聯動共治攻堅提升行動,促進公安機關與政府部門、社會力量的聯動共治,積極構建現代治理體系新格局。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多維發力 打造思政育人新格局
「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無論我走到哪裡,變化的是祖國日新月異的美麗山河,不變的是我為國盡責、為民服務、真誠做人的初心。」今年春天,校長劉永彪結合自己的豐富閱歷,為全校學生上復學第一課。他說,在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學校有大量青年學生志願參加了家鄉的防疫工作,展現了金科學子的朝氣蓬勃和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