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武夷山賣茶的異鄉人

2020-12-16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李麻花在武夷山新認識了一個朋友。

叫大河。

他很謙遜,見到我會立即站起來打招呼。

大河顯然不是他的全名,算是個藝名吧。

他是很聰慧的,知道用這樣帶點憨氣的暱稱,可以增近跟別人的距離,畢竟,他是一個在武夷山賣茶討生活的,異鄉人。

放眼中國的各大茶區,本地人佔據了核心的茶葉資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如果身為異鄉人,想來分一杯羹,是很難的。

入門的門檻很高很高。

要麼,就乖乖拿真金白銀去茶農那裡買青葉或者成品茶;要麼就老老實實地做個「搬運工」,滿武夷山跑著淘性價比高的茶。

只有這樣才能在武夷山茶圈裡活下去。

大河就是這樣一個茶葉搬運工。

他是三明人,本來在建甌跟朋友們合夥開火鍋店,因為疫情關張,只好到武夷山另謀出路,他覺得最快速能維持生計的事兒就是賣茶,趁著這波巖茶熱,說不定還能有所作為。

大河說,「我有兩個孩子,家裡老人年紀大,沒辦法幫搭手帶孩子,老婆就把工作辭了,專注照顧家裡的一切。」

「在建甌的時候,也有順帶幫外地朋友帶點巖茶,從火鍋店跳轉過來賣茶倒也挺順的,只是根據地要轉戰到武夷山來。」

這是一個清醒的,懂得自己要什麼,並且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人。

《2》

大河很熱情,才見面聊了一會,便要帶我們去他熟悉的朋友那裡喝茶。

他打開車的後座門,有些窘迫地把座位上的一整箱禮盒茶往另一邊挪,給我們騰地方坐。

咦,這麼大箱的傢伙,幹嘛不放後備箱裡呢?

他不好意思地說,說後備箱是他隨身的行李和冬天的衣物。

看來,這位異鄉人在武夷山還是居無定所的狀態,並沒有融入這裡。

李麻花拍了拍他的肩膀,大方坐上車。

在路上,他主動跟我們聊茶,並且發願說,他要加快速度學習巖茶知識和銷售技巧,目前已經物色好了兩個「老師」,一個懂茶,一個懂銷售。

我很好奇他找的是誰,就問他,「都是武夷山當地人嗎?」

他搖頭說,「都不是!唉,不被武夷山人忽悠就好了,畢竟我們在這裡要仰人鼻息生活啊。」

說起跟武夷山人打交道的過往,他兩眼汪著熱淚。

半年之前,朋友託他買一斤慧苑坑肉桂。

然而對於一個沒有真正切入武夷山正巖茶壓的異鄉人來說,真正的慧苑坑肉桂並不好買——要麼價位不合適,要麼茶葉品質不行。

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買到滿意的,卻被懂行的人揭底,說裡面拼了高山肉桂。

這成為了他心頭永遠的痛,也是他下定決心要拜師學茶的導火索。

他說,這個懂茶的朋友在武夷山待了十年,每年都買青做茶,從採摘到製作都親力親為,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防禦系統,一款茶的端倪他是可以看出來的。

言語當中,儘是對這位「老師」的敬仰與祟拜。

《3》

他準備帶我們去的地方,是武夷山角亭村,是正巖區茶農的拆遷安置村,擁有核心茶葉資源的、從三坑兩澗拆遷出來的原住民,有一部分住在這裡。

他開著車在村子裡拐了兩個彎停下,指著左手邊的一棟房子說,「就是這裡,這棟房子被我朋友買了下來。」

剛才在車上他也簡單介紹了他的這個朋友。

一個女生,家裡經濟條件很好,幾年前來武夷山感覺挺好,一揮手買了樓房,再揮手收了不少核心山場的茶。

怎麼感覺有點李麻花的範兒?

我扭頭去看李麻花,被她瞪了一個大白眼。

走進這間豪華裝修的房子,滿鼻子的錢味。

更讓我驚訝的是,這人並非是只管花錢的主,人家還懂銷售——一間10來平方的倉庫裡堆滿了等待發貨的茶禮,有兩個工人還在忙碌地包裝茶葉。

看來,她的銷售能力確實不錯,短短幾年就收攏了一批優質客戶。

當然,也有可能是她原生家庭積累下來的人脈。

我們到二樓茶室,她已經燒好水等著了。

清爽的短髮,笑容很開,的確是個好相處的女孩。

不過,她對大河說的一句話,立馬讓我對她的印象分,大大打了一個折扣。

那是一句商人味很濃的話,「大河啊,不要一直賣低端巖茶啊,真的要多發展一些高端客戶。」

《4》

這位家境良好的妹子,性格大方。

不停地從倉庫裡拿好茶來款待我們,一會兒是慧苑坑肉桂,一會兒是金交椅肉桂,居然還有牛欄坑老叢水仙。

突然想起前幾天,有個武夷山茶農A先生,跟我交流了他對外地人賣巖茶的看法。

A先生說,覺得外地人比武夷山當地人懂得賣茶。不像本地人,就知道傻賣。

本地人哪裡傻了?我腦補了本地人那穿金戴銀、賺得盆滿缽滿的樣子,看上去精明得很好嗎?

A先生說,我們本地人,是靠分到的茶山在賣茶。家裡有什麼山場的茶就賣什麼茶,比如馬頭生產小隊的人分到的基本都是馬頭巖山場,而他要是賣了牛欄坑肉桂,別人就覺得奇怪。

而外地人就沒有這些困擾。

外地人在武夷山賣茶,可以什麼茶都賣,反正他們也是先淘茶再賣茶。

客戶想要什麼山場的茶,他們去尋找那個山場,進回來提點價賣出去,客戶也能欣然接受。

我當時聽了,深以為然。

現在,看到這位能隨便拿出各大山場的巖茶出來招待我們的妹子,更加覺得A先生的話,極其地有道理。

妹子跟我們邊喝邊聊。

聽聞我們在外地有些純粹交流和分享的茶友,立馬眼裡放光,說,「如果他們有賣茶需要,可以推送到我這邊,我們可以提供服務的。」

懂得營銷的女孩,笑容是必備行當,智商是有效利器。

而她很懂得靈活運用這些行當和利器。

我看了看傻傻的李麻花,感覺她如果跟這位妹子PK,估計一點勝算都沒有。

被賣了還要幫忙數錢的那種。

不由得有點替她的未來擔心。

《5》

離開角亭村,大河看了下時間,說他要去高鐵站接人,就不送我們了。

我們從善如流地跟他告別,自己打車走了。

在車上,李麻花說,大河應該是有客戶來武夷山了。

果不其然,後來聽說,他的客戶來武夷山過了一夜就走了。臨走,是大河開車把他們送回福州的。

還聽說,這位客戶大半年才找大河買點工作茶。消費金額不過千元。

對比這麼殷勤的服務和微薄的消費金額,我們替大河感到唏噓。

在武夷山,像大河這樣任勞任怨、幹勁十足的外地人應該還有不少。

並且,日子都不怎麼好過。

對外,要忍受客戶的挑剔與苛責,並且動輒被別人懷疑茶葉來路不正;對內,要接受茶農的誤會與排斥,別人可能總覺得他們在武夷山分走了一塊大蛋糕。

但是,他們的真誠和勤勞,還是打動了一批顧客,並且,這些顧客的群體,還在慢慢累積中。

也許過個三年五載,我們再見大河的時候,他已經鳥槍換炮了。

有了房,有了更好的車,有了自己的店。

真正成為了一個武夷山茶農。

不再是,飄在武夷山的異鄉人。

《6》

祝願在武夷山打拼的大河們,一切安好。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難處,都不要迷失了本心。

不要欺騙客戶自己在正巖村承包了茶園,也不要編造自己在武夷山擁有幾千畝茶園的童話,更加不要胡謅說自己在武夷山的茶廠有一千平方....

要知道,謊言終歸是謊言,一時不破,並不代表能矇騙一世。

真相終究是會爆出來的。

到那時,就連一點退路都沒有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福建以茶為媒文旅相融 成就新時代武夷山
    摘要:11月22日,福建武夷山茶旅小鎮會展中心舉辦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博會。此舉使茶產業線上化和智能化趨勢加速,促進兩岸茶人交流互鑑,成就新時代武夷山茶產業的「詩和遠方」。
  • 武夷山大紅袍為什麼可以被稱為「國茶」?
    「前丁後蔡」指北宋大臣丁謂、蔡襄,二人先後任福建路轉運使時,開創了團茶的製作工藝,製作了大小龍鳳團,專供皇室飲用。武夷山古茶園元大德六年(1302),朝廷在武夷山九曲溪之第四曲溪泮的平坂之處創立皇家焙茶局,設場官二名,茶園南北五裡,各建一門,總名曰「御茶園」。武夷山自此成為元、明兩代皇家貢茶中心。
  • 「茶中之王」武夷山大紅袍
    以丹霞地貌的奇秀位尊八閩的武夷山,甲於東南,有「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之說,與武夷茶雙絕著稱於世。武夷山大紅袍素來享有盛名,世稱「茶中之王」、「茶中之聖」。武夷山丹山碧水,九十九巖,巖巖有茶,方顯出「大紅袍」的香密而奇,味醇益清。「瑧山川精美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的武夷巖茶是茶中精品,尤其是「大紅袍」,稱得上是茶葉中的天之驕子。武夷巖茶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半天腰、水金龜五大名叢,其中數大紅袍享有最高的聲譽。
  • 明朝末年福建大部分茶區都是綠茶製法,唯獨武夷山茶區是發酵茶
    明朝末年福建大部分茶區都是綠茶製法,唯獨武夷山茶區是發酵茶明清之際東南海域風起雲湧,除了朝代更替帶來的戰亂與動蕩外,大洋之上的硝煙則更大程度地改變著福建這片依靠外貿帶動經濟發展的土地。在這種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形勢下、解除貢茶禁錮後的福建茶,開始探尋新的制茶技法。安徽松蘿茶製法的引進,為福建茶的技術改良找到了方向。松蘿茶起源於明末隆慶年間(1566-1572)安徽省南部的款縣、休寧一帶(即現今的黃山市轄區,古稱新安、款州、徽州等),由寺院僧人創製,是現今「屯綠」的前身[8]。
  • 武夷山舉辦第十三屆「中國茶鄉杯」茶王賽
    10月31日,尋茶到武夷山星村的茶人在星村鎮舉辦的第十三屆武夷山「中國茶鄉杯」茶王賽評茶。當日,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鎮舉辦第十三屆武夷山「中國茶鄉杯」茶王賽 ,本屆茶王賽共收到水仙,肉桂,大紅袍,品種、正山小種紅茶(含金駿眉)5個系列1562個茶樣,將評出水仙、肉桂、大紅袍、品種、正山小種紅茶(含金駿眉)茶王。武夷山市星村鎮的地理環境為茶葉的生長帶來有利條件。
  • 茶王出爐!武夷山這場直播引來百萬人次圍觀!
    第十三屆武夷山「中國茶鄉杯」茶王賽昨天在武夷山開賽,這千茶千味,誰又能一舉奪魁? 品種茶王: 張星輝 肉桂茶王: 王成洪 水仙茶王: 武夷山一巖九飲茶業有限公司 大紅袍茶王:武夷山市景隆生態茶葉有限公司 紅茶茶王: 李義珍
  • 陳愛賓:武夷山,好山好水好茶出好品牌
    非常榮幸有機會參加2「2020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論壇暨2020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年度盛典」系列活動,也感謝主辦單位讓我在這裡介紹武夷山和武夷巖茶,武夷山市位於福建省的西北部,素有「稀水丹山」之譽。美麗的武夷山宜居、宜遊、宜業,更是一方孕育優質品牌的神奇土壤。接下來我想從三個方面和大家分享這個天下第一的品牌之路。首先是生態優先,品位巖韻味。
  • 走近「肉桂王子」——探訪武夷山最大的手工制茶工坊
    時值立夏之日,來自五湖四海的旅遊達人齊聚武夷山,與巖茶相遇。福建省武夷山素以山水奇秀著名,山中所產茶葉被譽為名山靈芽。探訪武夷山最大的手工制茶工坊,在「只做肉桂,所以專業」的武夷茶人吳永鵬師傅的帶領下,讓達人與網友第一時間、零距離的了解武夷肉桂茶從採摘到烘乾的全過程,了解中國茶文化的奧秘與精髓。
  • 福建武夷山大紅袍母樹,長得像雜草,20克茶葉卻賣到20.8萬的天價
    武夷山主體由白堊紀晚期的紅色砂礫巖形成的丹霞地貌,地質主要是震旦系的變質巖系,中生代的火山巖、花崗巖和碎屑巖。武夷山四季分明,氣候溫潤,雨量充分。在巖壑之間的少許巖泥中生長出來的武夷山巖茶,生命力頑強,也成就了武夷山巖茶的獨特韻味。茶,吸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
  • 晉中牽手南平:晉商萬裡茶路再出發!晉中帶著「好家底」做客武夷山...
    現場,晉中榆社整齊劃一、英氣十足的民間舞蹈霸王鞭《鬧社火》,太谷縣貼近生活、表現力極強的祁太秧歌《賣高底》,嘹亮、生動的晉劇戲歌《晉商謠》《人說山西好風光》等藝術表演,引來武夷山市民與遊客陣陣喝彩。作為萬裡茶路的開拓人祁縣人再到武夷山下「祁縣人又來了,祁縣人回來了。」現場,對萬裡茶路的開拓人,不少武夷山人發出這樣的感嘆。這次,祁縣人帶著玻璃茶器而來,驚豔著現場的參觀者,更有赤石村村民專為玻璃茶器趕來,現場買了兩套公雞杯滿載而歸。
  • 好山好水出好茶,武夷山有名,將巖茶與好朋友一起分享
    武夷山慧苑禪寺,寺廟很小,但是很老,哈哈。寺廟重建碑文。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好山,武夷山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總面積999.75平方公裡,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黃崗山(海拔2158米),真是印證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好水,溪水甘凜,武夷山景區比市內體感溫度要低5度,可惜石頭太多,把我手機給摔壞了。奇怪的石板橋,單拱這麼堅固,還是世間少有。
  • 「品讀雙世遺 漫遊武夷山」:武夷山市在福州成功舉辦茶旅文化品牌...
    活動現場歌舞表演(央廣網記者 萬存靈 攝)央廣網福州11月30日消息(記者萬存靈)作為「海絲茶道 萬裡飄香」2020年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品讀雙世遺 漫遊武夷山」茶旅文化品牌宣介活動11月28日至29日在福州舉辦。
  • 武夷山:算生態「身價」 促高質量發展
    如今,在武夷山,這些都有了答案。綠水青山有了「價格標籤」,源於生態系統服務價值(GEP)核算。何為GEP?「通俗來說,就是指森林、溼地和農田等生態系統產生的直接、間接或潛在的經濟效益。」武夷山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趙文忠說,長期以來,生態價值的衡量是一個難點,這筆帳不算清楚,生態建設成果的衡量、感知度都會大打折扣,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更會受到制約。
  • 緣聚武夷、茶和天下——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武夷山開幕
    中國日報記者 胡美東 攝中國日報福州11月16日電(記者 胡美東) 11月16日上午,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福建武夷山隆重開幕。現場品茶。中國日報記者 胡美東 攝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雷春美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說,南平作為福建的生態和茶業大市,茶產業是南平最有優勢的特色產業。
  • 學習強國|吳覺農在武夷山
    這位生長在浙江上虞茶村的農家子弟,青年時就因心繫农民疾苦,因而改名「覺農」。在國難當頭,日寇橫行,茶路受阻,茶山荒廢,茶農民不聊生的非常時期,他不顧個人安危,跋山涉水,走遍雲、貴、川、鄂、湘、贛後,來到風光秀麗、文化底蘊豐厚的武夷山。名山勝地深深吸引著他。
  • 央視最全面介紹武夷山大紅袍
    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狀元用錫罐裝取大紅袍帶回京城。狀元回朝後,恰遇皇后得病,百醫無效,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后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 九龍窠(讀 kē)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採制茶葉悉數進貢,不得私匿。
  • 2020「萬裡茶道」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在福建武夷山發車
    在武夷山期間,車手們還開展了「萬裡茶道」起點下梅村武夷山徒步定向打卡賽暨宣傳推介武夷山、走進萬裡茶道遺產點——大紅袍景點、茶旅小鎮巡遊展示等活動,領略武夷山美麗自然風光和底蘊深厚人文歷史,觀摩體驗茶博會海峽兩岸經貿和文化交流盛況,感受武夷山「萬裡茶道」起點充滿魅力的茶文化和作為中國著名茶鄉的迷人風採。
  • 大紅袍是什麼茶?
    大紅袍是歷代皇家貢品,大紅袍是國茶,大紅袍茶是中國外交部商務部指定國禮茶.短短幾年,大紅袍越來越紅火,越來越多的大紅袍專賣店店湧現在中國各個大中小城市,很多朋友對於大紅袍很感興趣,大紅袍是什麼茶呢?簡單介紹一下武夷山大紅袍.
  • 央視重磅調查福建「天價」茶!最新發聲
    回顧央視近日報導近幾年來,武夷山的巖茶,風頭很足,簡單的一盒茶葉,動輒就是所謂大師手工製作,著名坑口的原料,每斤上萬元、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很多消費者都在發出疑問,這些充滿傳說、故事連篇的天價巖茶,真的值那麼多錢嗎?央視315在行動的記者走進了武夷山茶區進行了調查。
  • 喧鬧過後的冷靜觀察,我們一起來理理武夷山拍賣租賃權事件
    >閱讀時間:8分鐘 7400萬獲得10年武夷山133畝正巖茶園事件,差不多已經過去快兩周。 關於拍賣時間的基本信息,大家可以查看「說茶」在一周多前發布的文章《7400萬獲10年租賃權,武夷山133畝珍稀茶園成茶企爭搶的香饃饃》,今天我們來聊聊更多市場消費端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