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最全面介紹武夷山大紅袍

2021-03-05 茶葉點評網

大紅袍名稱來歷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上京赴考,路過 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 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葉泡與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狀元用錫罐裝取大紅袍帶回京城。

狀元回朝後,恰遇皇后得病,百醫無效,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后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 九龍窠(讀 kē)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採制茶葉悉數進貢,不得私匿。從此,武夷巖茶大紅袍就成為專供皇家享受的 貢茶,大紅袍的盛名也被世人傳開。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

大紅袍茶葉起源

武夷巖茶歷史悠久,而大紅袍乃是武夷巖茶中之佼佼者,傳說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蔣 叔南遊記中有提到武夷山數處有見,如 天心巖九龍窠(即有摩崖石大紅袍三個字的一處,傳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天遊巖一處、珠濂洞一處(也有入叫水謙洞),但非常遺憾的是,這些遊記和調查都沒有交代清楚這幾處大紅袍更具體的地點、屬哪個寺廟 茶莊、是否是同一種或同名不同種、茶樹特徵是否一樣以及品質如何。

1941年 林馥泉的《武夷巖茶的產制銷》一文中提到馬頭巖的磊 石盤陀有大紅袍的,而記錄大紅袍採制全過程的卻是九龍窠大紅袍那3株。

1958年 陳德華在福建長樂一中時,看到該校美術老師 陳禮調到武夷山寫生時畫的九龍窠大紅袍也是3株。

1962年春 中茶所從武夷山剪取大紅袍枝條帶回杭州扦插種植的也是九龍窠那3株大紅袍。

1964年春,福建茶葉研究所謝慶梓等二入來武夷山時,也是由陳德華陪同前往九龍窠剪取那3株大紅袍枝條帶回 福安社口。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陳德華主持 武夷名叢的挖掘、整理、繁育推廣工作,對當時的巖茶產區天心大隊(在大隊長全程陪同下)逐村、逐戶進行調查,對有關國營場及有關前輩、茶人也是多方了解,其中對大紅袍茶樹沒有入提出天遊巖、珠濂洞(或 水濂洞)或馬頭巖的磊石、盤陀等處有此樹存在。從武夷山著名的四大名叢茶樹看,大紅袍、水金龜、白雞冠、鐵羅漢各有其特點,水金龜茶樹是生長在大路旁,白雞冠茶樹本身特獨一無二,嫩葉淡黃色時間長達50天左右。

大紅袍茶葉歷史

歷史上的大紅袍,本來就少,而被公認的大紅袍,僅是九龍窠巖壁上的那幾棵。最好的年份, 茶葉產量也不過幾百克。

民國時一斤就值64塊銀元,折當時大米4000斤。前幾年,有九龍窠大紅袍茶拿到市場拍賣,20克竟拍出15.68萬元的天價,創造了茶葉單價的最高紀錄。

1972年, 尼克森訪問中國時,當時的中國領導人 毛澤東贈送他四兩的大紅袍母株茶葉。由於尼克森不知大紅袍母株產量少而極為珍貴,曾私下抱怨毛澤東小氣。 周恩來後來為此對尼克森解釋,說:「主席已經將『半壁江山』奉送了。」,並把大紅袍由來告知,聞說尼克森聽後對此肅然起敬。

1959年全國「十大名茶」評比會所評選為「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1962年春, 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從武夷山 九龍窠剪了大紅袍枝條帶回杭州扦插繁育作為引種種在品種園內。

1964年春,福建省茶葉研究所培育室科研人員謝慶梓等人到武夷山剪取九龍窠大紅袍枝條帶回福安扦插繁育。

1978年底到1982年,市茶葉研究所連續開展對武夷名叢進行挖掘、整理、繁育工作,但並未引起重視。

1985年11月,值參加省茶葉研究所四十周年慶之際,五株大紅袍「秘密」的引回(領導不知情),種在御茶園名叢觀察園中。

1992年夏秋之交,又從 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名叢觀察園中剪取很多武夷名叢,單叢等夏梢帶回扦插,其中包括大紅袍,標明來自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編號***號85年11月17日種。

1994年,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的《大紅袍巖茶無性繁殖及加工技術研究》獲福建升科委科學技術成果鑑定通過。

1996年,武夷山市景區管委會開闢了九龍窠大紅袍茶文化 旅遊線路。

2001年,「武夷山大紅袍」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成功。

2004年,武夷山市政府下達了《關於啟用「武夷山大紅袍」證明商標的通知》。

2006年,以無性繁殖方式使母樹大紅袍的血脈得以延續,使地處武夷山景區的茶廠所產茶葉完好保持了大紅袍母樹的優良性狀和所有品性特徵,武夷山決定對大紅袍母樹實行停採養護。

2007年10月10日,「烏龍之祖 國茶巔峰——— 武夷山絕版母樹大紅袍送藏國家博物館」儀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門大殿舉行,最後一次採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樹大紅袍茶葉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贈送給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

2008年,由 張藝謀策劃的大型茶旅互動項目《印象·大紅袍》啟動建設。

2009年至2010年初,大紅袍茶葉遭遊資炒作,價格暴漲,每斤達到最高10萬。大紅袍自身的神秘玄妙,加上不菲的價格,讓人產生遙不可及的感覺。隨著市場的逐步調整,以及大紅袍獨有的地域限制保護,大紅袍價格終於回歸正常。市場的逐步穩定和健康化的同時,不少茶企也隨之發展。

2010年,張藝謀、 王潮歌、 樊躍創作的第五部印象作品—《印象·大紅袍》在武夷山正式公演。同年,「武夷山大紅袍」被國家工商總局新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11年,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創作的觀印象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與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的「印象大紅袍」專屬茶品牌。這是張藝謀、王潮歌、樊躍的「印象鐵三角」合作執導的中國印象系列山水實景演出的第一個衍生茶類品牌,揭開中國茶葉品牌突圍序幕。

2013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焦點

  • 「茶中之王」武夷山大紅袍
    以丹霞地貌的奇秀位尊八閩的武夷山,甲於東南,有「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之說,與武夷茶雙絕著稱於世。武夷山大紅袍素來享有盛名,世稱「茶中之王」、「茶中之聖」。武夷山丹山碧水,九十九巖,巖巖有茶,方顯出「大紅袍」的香密而奇,味醇益清。「瑧山川精美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的武夷巖茶是茶中精品,尤其是「大紅袍」,稱得上是茶葉中的天之驕子。武夷巖茶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半天腰、水金龜五大名叢,其中數大紅袍享有最高的聲譽。
  • 武夷山大紅袍為什麼可以被稱為「國茶」?
    武夷山大紅袍為何可以被稱為「國茶」,一文讀懂:武夷茶歷史上就是貢茶、深受上流社會的喜愛。
  • 新華社日文報導|日本眼中的武夷山印象大紅袍?
    ●日本關於武夷山印象大紅袍的報導,來看看你能看懂多少日文,go~(武夷山=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新華社武夷山11月10日】中國福建省武夷山(ぶいさん)市では、舞臺劇「印象大紅袍」の公演拠點が設けられた2010年以來、同劇が観光客に最も人気の高い夜間の娯楽イベントとなっている。2019年11月7日までに計4094回の公演が行われ、武夷山市の夜間経済を力強く後押ししてきた。(答應我,先猜猜,再看答案)
  • 武夷山大紅袍傳說:精心呵護,溢價,茶葉中的王
    武夷山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為《世界遺產名錄》,是中國和儒釋道三教四個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景點之一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之一武夷山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為武夷巖茶武夷早已聞名於世,大紅袍也被稱為「茶中之王」,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 武夷山巖茶 五大名樅 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半天妖
    武夷山,文化的雙遺產地,稱「奇秀甲於東南」、屬丹霞地貌。風光秀麗,峽谷縱橫。優越的自然環境使得這裡茶園遍布,茶種眾多,茶以巖名,巖以茶顯,有「巖巖有茶,非巖不茶」之說。武夷山茶農利用巖凹、石隙,沿巖邊砌築石岸,構築「盆栽式」茶園。
  • 母樹大紅袍極為稀少,市面上的大紅袍從何而來?
    本文素材截取央視節目《走遍中國》之武夷山文化「茶神傳奇」,這個節目將武夷山大紅袍的傳奇身世展現得淋漓盡致,也印證了武夷山茶人對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與創新發展。2、再探尋,大紅袍的身世之謎?其實早於6棵母樹大紅袍,在天心永禪寺就有大紅袍的蹤跡,最早武夷山大紅袍製作都屬於天心永樂禪寺所產。但僅是口頭相傳、無史料記載。直至明末清初,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的釋超全和尚寫的《武夷茶歌》是迄今關於製作武夷山大紅袍製作最早的記載。
  • 北方人到福建武夷山,賞奇峰,玩漂流,吃蘑菇宴,品大紅袍
    我們住在武夷山腳下賓館。周圍翠竹蔥綠, 榕樹遮天蔽日,好像置身於神秘異國,晚上興奮得睡不著覺。餐桌琳琅滿目, 東北人哪見過這麼多的稀奇佳餚。主要是山珍野味。服務員是位小姑娘, 很熱情, 很好客, 甜笑著向我們逐一介紹。
  • 大紅袍是什麼茶?
    大紅袍是歷代皇家貢品,大紅袍是國茶,大紅袍茶是中國外交部商務部指定國禮茶.短短幾年,大紅袍越來越紅火,越來越多的大紅袍專賣店店湧現在中國各個大中小城市,很多朋友對於大紅袍很感興趣,大紅袍是什麼茶呢?簡單介紹一下武夷山大紅袍.
  • 一位武夷山的老人說,我從來不是大紅袍之父,只是一個愛茶人
    茶葉的歷史這麼久遠,因它發生的事也舉不勝舉,小編今天說的是當代非常有名的大紅袍之父陳德華先生。雖然他被譽為「大紅袍之父」可是他從來不承認,他說他只是一個愛茶的人而已。可是人們是不會遺忘一個人的貢獻的。尤其是在陳老去世後,他的事跡更是被當地人傳頌。
  • 福建武夷山大紅袍母樹,長得像雜草,20克茶葉卻賣到20.8萬的天價
    武夷山主體由白堊紀晚期的紅色砂礫巖形成的丹霞地貌,地質主要是震旦系的變質巖系,中生代的火山巖、花崗巖和碎屑巖。武夷山四季分明,氣候溫潤,雨量充分。在巖壑之間的少許巖泥中生長出來的武夷山巖茶,生命力頑強,也成就了武夷山巖茶的獨特韻味。茶,吸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
  • 大紅袍好的價格多少呢?有哪些品類?
    大紅袍是武夷山巖茶的一個品類,而武夷山巖茶又屬於烏龍茶,所以大紅袍便是烏龍茶,大紅袍雖是烏龍茶中的武夷山巖茶,但在愛茶人士的眼裡大紅袍便是大紅袍,由於大紅袍特殊的有名氣,那大紅袍好的價格多少呢?接下來華祥苑茗茶小編就給大伙兒詳細的介紹一下吧!
  • 大紅袍母樹被譽為茶中之王,20克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九月,我走進福建武夷山,跟隨淡淡的茶香。在古老的傳說中,我尋找武夷山最著名的茶「茶王」大紅袍在九龍巢陡峭的懸崖上生長的故事。沿著山間小路尋找武夷山大紅袍的母樹。沿途有茶園。在武夷山的群山之間,雲層滋養著它,綠意盎然。
  • 什麼是拼配大紅袍?為什麼要拼配大紅袍?
    【導讀】什麼是拼配大紅袍.純種大紅袍來自母樹大紅袍扦插無性繁殖,單獨採制加工而成。
  • 揭秘大紅袍的六棵母樹
    大紅袍有著「烏龍之祖,國茶巔峰」之稱,今天品中王小編就來揭秘這大紅袍的六棵母樹。品中王,品王者人生位於武夷山九龍窠大紅袍內母樹,共有六大茶類的6株的,不一樣的物種,葉型,時間萌發的影響都不一樣。大紅袍市場因其具有稀有資源珍貴、茶香怡人被稱為「茶中之王」,堪稱中國國寶,在武夷山國家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最突出的大紅袍品質是香氣馥鬱幽藍的花,香持久,「巖韻」明顯。大紅袍很耐衝泡,衝泡七、八次仍有一些香味。明代,武夷巖茶大紅袍成為皇室貢茶。武夷山當地為保護大紅袍,便將其母樹保護起來。
  • 三分鐘,看懂大紅袍
    大紅袍,中國十大名茶,產於福建武夷山,是武夷巖茶之王,品質優異。有「茶中狀元」之稱。它是武夷巖茶中的王者,素有「巖茶之王」的美稱,堪稱國寶。大紅袍母樹於明末清初發現並採制距今已有360年的歷史。武夷山位於福建崇安東南部,大紅袍母樹生長在武夷山天心九龍窠的懸崖峭壁上,兩旁巖壁矗立,日照短,溫度適宜,終年有涓涓細泉滋潤茶樹,由枯葉、苔蘚等植物腐爛形成的有機物,肥沃土地,為茶樹補充養分,使得大紅袍天賦不凡,得天獨厚,品質超群。大紅袍為什麼叫大紅袍?關於「大紅袍」的來歷,有一段動人的傳說。
  • 母樹大紅袍、純種大紅袍、拼配大紅袍的區別
    武夷山天心巖九龍窠石壁上刻有"大紅袍"三字,是由1945年時任崇安縣令的吳石仙所題字,天心廟出資30方米(每方米6.5kg)由馬頭村黃華友刻成。大紅袍母樹母樹大紅袍"大紅袍"石刻邊上有6株大紅袍母樹。在這6株茶樹上採摘的鮮葉製成的大紅袍,稱為母樹大紅袍。母樹大紅袍最多的時候也只製成8兩幹茶,在2006年大紅袍母樹已停採了。
  • 大紅袍的價格是多少錢一斤?
    大家應該都知道,大紅袍茶葉,屬於烏龍茶中的珍品,出產福建武夷山,是武夷山四大名樅之一。有關大紅袍茶葉的經典故事和傳說有很多,但較為特別的是它的品質,所以大紅袍茶葉不能否認價錢同樣是十分高的,那大紅袍實際的價格是多少錢一斤?下面華祥苑茗茶小編詳細說說。
  • 陳愛賓:武夷山,好山好水好茶出好品牌
    非常榮幸有機會參加2「2020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論壇暨2020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年度盛典」系列活動,也感謝主辦單位讓我在這裡介紹武夷山和武夷巖茶,武夷山市位於福建省的西北部,素有「稀水丹山」之譽。美麗的武夷山宜居、宜遊、宜業,更是一方孕育優質品牌的神奇土壤。接下來我想從三個方面和大家分享這個天下第一的品牌之路。首先是生態優先,品位巖韻味。
  • 20克拍出208000人民幣,大紅袍為何這麼貴?
    後來隨著市場的逐步調整,以及大紅袍獨有的地域限制保護,大紅袍價格終於回歸正常。說起大紅袍,不得不說武夷山。武夷山因風景區出產的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等)和世界紅茶之鼻祖桐木關紅茶(金駿眉、正山小種等)而聞名全國,獨特的氣候地理條件和製作工藝使茶葉擁有其他茶葉產地無法比擬的滋味,全球90%的巖茶都是出自於此。在武夷山內,最有名的就是武夷山大紅袍的三棵六株母樹了,大紅袍母茶共有六株,其中四株為奇丹,兩株為北鬥。
  • 桂林山水甲天下,武夷風光亦神奇,武夷山旅遊
    武夷山在我記憶中的呈現應該是大紅袍,對的就是武夷山大紅袍。經久耐泡,入口綿軟,物美價廉。茶湯澄紅,明亮,香氣馥鬱,有淡雅的蘭花香,更有武夷山獨特的巖韻,入口乾爽順滑,茶香久久還在唇齒間迴蕩。身體也隨著一杯茶湯被曖暖的激活。這是介紹啊,但是這也是我目前喝不起的茶啊,解決了溫飽,但是吃飯自由還是離我很遠。武夷山可謂是為遺忘的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