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頭條』「鋼鐵之夏」· 2018中國太原國際青年金屬雕塑創作營圓滿落幕

2021-02-21 雕塑頭條

關注有你的雕塑頭條


由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太原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鋼鐵之夏」·2018中國太原國際青年金屬雕塑創作營在8月16日迎來了全國各大美院專家學者的檢閱。同學們的作品經歷了點焊、滿焊、噴砂、著色等工序,終於矗立在園區內,與這裡的氣息相呼應。

42名青年藝術家在老師的指導下,創作出獨立完整的作品,這些作品造型語言多樣化,題材廣泛,手法精煉。專家學者們高度肯定了中外青年藝術家的創作成果,作品與材料本身的屬性及太原文化巧妙地結合了起來,使得沉睡多年的廢棄物有了新的生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下午兩點召開學術研討會,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主任黎明、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呂品晶、太原市文化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胡彥清、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孫振華、湖北美術館藝術總監、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副主任傅中望、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呂品昌、副主任孫璐、教員黃鎮、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書記申曉南、四川美術學院美術學系主任何桂彥、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鮑海寧、湖北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張松濤、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王志剛、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董書兵、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副院長郅敏、《美術》雜誌副主編盛葳、《中國雕塑》雜誌執行主編唐堯、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劉禮賓出席了會議,呂品昌教授擔任會議主持、孫振華博士擔任學術主持。

 

會上,黎明教授祝賀創作營的成功舉辦,同學們通過交流互動和共同的認知,在師傅的幫助下,克服了重重困難。感謝太原市政府在各方面對我們的支持,金屬雕塑營連續了八屆,對中國雕塑教學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呂品晶教授指出,「鋼鐵之夏」金屬雕塑創作營讓教學與創作更加緊密結合,學術研究與審美普及相互呼應,高校教育與地方發展產生新的契合點,全國美術兄弟院校之間產生了更加直接的學術互動,同時,也是雕塑走向公共空間的新途徑。感謝同學們在烈日炎炎下所作出的非常辛勤的、富有創造性的努力。

 

胡彥清先生肯定了創作營的豐碩成果,各大美院的青年雕塑家辛勤創作,學院教育走向社會和公眾,產生了有效的互動。金屬雕塑創作營是聯合打造的文化品牌,旨在通過對工業遺存進行保護性開發利用,彰顯城市文化底蘊。

此次創作營的指導教師孫璐教授匯報活動概況,從學術與實踐、協作與歷練、管理與安全三方面回顧了活動歷程。金屬雕塑創作營到今年總共舉辦了八次,在太原舉辦是第六屆,到目前共創作了532件雕塑。指導教師引導學生構思選材,挖掘更深入的金屬雕塑語言,通過交流協作,找到最為確切和徹底的表達方式。

 

此次創作營還評選出八件優秀作品:王欽正《不周柱》、 Maria Louizou 《The bell》、劉童《荒原》、陳程《繁夢》、Nigel Dobson《Space Force B-15》、王川《相·物》、任子凝《小惡棍》、黃一鳴《曲徑通幽2》。

 

研討會採用學生與老師互動的方式,從每位同學的具體作品出發,以點帶面,氣氛熱烈生動。同學們介紹了自己的創作歷程和心得體會,專家就作品存在的問題和進一步的提升空間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很多切實的建議,對同學們的創作有深刻的啟發。

 


會議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探討:第一,對模式化的反思,金屬雕塑的創作有沒有出現新的面貌?第二,建設性的意見,能不能引入新的理論創作觀念範式?比如身體、聲音、劇場化、觀看、互動。第三,兩種創作類型的探討,一種是從個體生活經歷出發,另一種是從門類特徵出發。第四,兩種看待金屬創作的角度,一個是從教學出發,通過創作營使學生得到技術上的提升。另一個從作品出發,探討作品本身的學術內涵。

金屬雕塑創作營活動為學生搭建了藝術實踐的廣闊平臺,對於增進學校之間的交流、藝術人才的培養都大有裨益,青年學子傾聽鋼鐵之聲,釋放創作熱情,展現青春色彩。



文/孫潔

圖/李志傑



—作 品—



陳揚  《有限的循環方式》 430×250×740cm

張一冉     《終》     300×300×720cm

汪加興  《三個相位的指向速度》     500×500×600cm

王川         《相·物》     120×120×500cm

吳爽    《無盡之柱》 460×460×1200cm

宇野冴月(日本)  《落地的風向標》    660×140×330cm

陳昭辰     《∞》     150×130×480cm

餘松遙     《解》     220×210×480cm

緱晴徽      《我們住在一艘黃色的潛水艇裡》  280×120×350cm

 金希珍(韓國)《ContemporaryMind》 430 x 220 x 170cm

任子凝     《小惡棍》     365×115×255cm

劉童         《荒原》         580 × 460 × 630 cm

庫德爾      《 隨夢而行》     520×380×740cm

Maria  Louizou(希臘)  《The bell》   600×350×550cm

梁宗耀 《重新架構的形式》 370×350×1000cm

劉向昱   《戰歌》   350×200×480cm

Nikoleta  Ivanova(保加利亞)  《汾河》     310×630×250 cm

劉芳         《飛鳥城》          217×217×517cm

力俊星《The future of growth》200×266×553cm

張明         《重生》         380×500×150cm

孟彬《我走了,你得好好轉》450×400× 670cm

劉辛未   《氣節》《不息》  150×150×300cm;400×300×320cm 

李逸文《我們都是星塵》 400×800×200cm

徐文翎     《規》     400×400×520cm

張佳煜     《Balance DerivationResponse》 200×400×500cm 

魏啟猛     《南牆》         520×120×260cm

王欽正     《不周柱》     400×500×700cm

劉震         《等風來》     200×100×500cm

Nigel Dobson(澳大利亞) 《Space Force B-15》     620×620×432cm

王度凱     《紅色噴射機》     800×300×180cm

李亞亭     《機械迷城》         466×165×145cm

 許飛翔  《城堡》        220×250×450cm

陳嘯東     《工業•樹》  170×120×800cm

周瑞         《樓居風土誌》     700×300×340cm

馬煜明     《鐵馬》         200×200×430cm

傅旭航     《止殤》         210×110×900cm

謝敬馳     《洞見》         320 ×220× 500cm

 朱仲魚  《城堡》         300×600×700cm

黃一鳴     《曲徑通幽2》      260×280×465cm

章 獻       《流浪者之舟》     400×350×680cm

陳程         《繁夢》         500 ×300×580 cm

陳欣         《鐵瀑》         240×240×600cm

來源: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


了解更多雕塑學術、展訊、相關雕塑行業資訊請關注雕塑頭條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雕塑頭條』鄧善琪 Teng ShanChi丨2018中國·銅川「玄奘之路」國際雕塑創作營入選藝術家
    :2017    臺灣.BenQ第五屆國際雕塑創作營2017    土耳其.伊茲密爾(İzmir)第四屆國際石雕創作營2017    羅馬尼亞Târgu-Jiu 布朗庫西國際石雕創作營2016   臺灣嘉義國際地景藝術戶外創作營2016    中國『曹操杯。
  • 『雕塑頭條』2019中國•民勤第二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作開幕
    7月20日,2019中國·民勤第二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暨大地藝術節在民勤縣蘇武沙漠大景區盛大開幕。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大師們精心創作的46件雕塑藝術精品永久矗立在浩翰沙漠中,讓沙漠因藝術更加多彩,讓藝術因沙漠更具靈氣。
  • 『雕塑頭條』楊北辰丨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
    楊北辰已經學會了如何不再只是雕刻「物件」;而是去探觸物件的「靈魂」,這是生活情感深度的積累,讓藝術家不再只是關心物件外相,而會去探觸物件「曾經有過怎樣的『經過』」。西方的古籍,多數封面是皮革,而事實上這些皮革的表面都會有深淺的圖案花紋與裝飾線條,這些細節在書籍依舊是新鮮的時候,確實會是極端清晰且易於辨識。
  • 『雕塑頭條』朱尚熹丨2019中國·衡水(國際)城市雕塑藝術節評述
    2019中國·衡水國際城市雕塑藝術節嘉賓合影  國際性雕塑藝術節源自國際雕塑創作營,其原創形式來自歐洲。雕塑創作營在中國的稱謂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大概有以下幾種:國際邀請展、國際雕塑大賽、國際雕塑創作營、國際雕塑節、藝術駐留等。不管稱謂如何變化,將藝術家集中一起,在規定的時間內創作出一件硬質材料作品,在主辦方永久性陳列的性質沒有改變。促進國際交流、文化交流、藝術與公眾的交流的宗旨並未改變。數以千計的雕塑作品進入各座城市的市民公園之中,為城市文化和美化人居發揮了重要作用。
  • 『雕塑頭條』徵集丨「絲路駝聲」 2021中國·民勤第四屆沙漠雕塑...
    2018年中國民勤首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開幕盛況2019中國•民勤第二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開幕盛況2020中國·民勤第三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開幕盛況為進一步展示民勤獨特的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傳播綠色環保、人沙和諧共生理念,詮釋
  • 『雕塑頭條』李再鈐雕塑 - 九十而作展
    頭條中國臺灣花蓮縣石雕學會前理事長黃清輝(左一)、馮朝宗(左二)等人觀賞90歲雕塑家李再鈐的作品李再鈐雕塑-九十而作展,10月26日起於臺灣花蓮石雕博物館開展,展出90歲藝術家李再鈐10多件甚少展出的亞克力顏料作品與40件雕塑作品,一新民眾耳目
  • 『雕塑頭條』徵集丨「絲路駝聲」 2021中國·民勤第四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 作品方案徵集公告
    •民勤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活動,來自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雕塑藝術家的102件沙漠雕塑作品落地大漠,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向世界展現著其無與倫比的雕塑藝術魅力、沙漠的浩瀚壯觀以及民勤防沙治沙的深厚文化蘊涵。2019中國•民勤第二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開幕盛況2020中國·民勤第三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開幕盛況為進一步展示民勤獨特的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傳播綠色環保、人沙和諧共生理念,詮釋「中國最美的大地藝術-民勤,世界最美的藝術大地-民勤」,助推民勤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構建河西走廊「西有敦煌·東有民勤」的藝術新格局,民勤縣擬舉辦2021中國•民勤第四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
  • 『雕塑頭條』貴州省工藝美術協會 雕塑•雕刻專業委員會第三次籌備會
    》的莊嚴和睦的氛圍中圓滿落幕。會後,與會嘉賓及特邀請龍裡縣文化賢達們進行了座談發言,提出許多有益於專委會發展的寶貴意見,所有參會代表對雕塑·雕刻專委會充滿著希望,同時送來了對專委會的支持鼓勵與美好祝願。雕塑•雕刻專業委員會籌備會將在貴州省工藝美術協會的鼓勵支持下,同心同德、共創共建雕塑·雕刻專業委員會,為了共同的藝術事業,為了共同的美好願景,攜手同行,讓貴州雕塑雕刻界敞開胸懷去迎接新的藝術徵程與無限的藝術生命之旅。
  • 『雕塑頭條』崔召東 SoDong Choe丨2018中國·銅川「玄奘之路」國際雕塑創作營入選藝術家
    獲獎:1994 第一屆OITA亞洲雕塑公開賽,特等獎;1997年 韓國環境雕塑大獎賽,理事獎;2009 第五屆中國(惠安)石雕大賽,二等獎 ;2012 第二屆蕪湖「劉開渠獎」國際雕塑大展,銀獎;2013 中國臺灣麗寶國際雕塑雙年獎,優選獎;2015 第七屆德黑蘭年度國際雕塑創作營,一等獎;2016 第三屆中國臺灣麗寶國際雕塑雙年獎,優選獎。
  • 『雕塑頭條』「新絲路」2017中國當代青年雕塑•裝置藝術展在西安開幕
    頭條導讀:西安,作為世界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曾經是中國的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同時也是東西方文化的薈萃之地。並預祝「新絲路——2017中國青年當代雕塑·裝置藝術展」展覽成功!為西安早日建成當代世界雕塑之都而努力。
  • 『雕塑頭條』李冰 | 龍九子之蚣蝮
    中國雕塑學會會員藝術活動:2016  2016雲岡國際佛教雕塑藝術大展 /大同2016 《孔聖》紐倫堡-埃爾蘭根孔子學院十周年特展「藝術家眼中的孔子」 /德國2016 《覓徑》澳門—武漢陶藝交流展/澳門2016 《孔聖》青藍之夢青島雕塑館/青島2015  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省展
  • 『雕塑頭條』賀「尋·跡」| 曹智勇雕塑藝術首展在京圓滿開幕
    跡——曹智勇雕塑藝術首展」在北京·宋莊·國防藝術區·國中美術館圓滿舉行開幕儀式。本次展覽由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城市雕塑文化委員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北京城市規劃學會·公共空間城市雕塑藝術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
  • 『雕塑頭條』北海潮·首屆中國北海國際戶外動態雕塑展開幕
    頭條「北海潮•首屆中國北海國際戶外動態雕塑展」開幕式在廣西北海金海灣紅樹林旅遊區舉行。中國雕塑學會理事、《學院雕塑》副主編、兩屆天行意動·中國國際動態雕塑展執行策展人、北海潮·首屆中國北海國際戶外動態雕塑展策展人
  • 唐山德龍鋼鐵「最大的『牛』形鋼鐵雕塑」創世界紀錄
    ▉匠人自製的大型鋼鐵雕塑——奮進牛據了解,奮進牛雕塑是煉鋼廠5位工匠師傅歷時34天的匠心之作,象徵著唐山德龍人厚德、實幹、奮進的高尚品質和無畏精神。同時,它也體現了唐山德龍一直倡導的匠人精神。徐總強調,鋼鐵雕塑創作作為公司工業旅遊項目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公司匠人自發製作鋼鐵雕塑,到「同構·共享」首屆國際鋼鐵雕塑藝術節的成功舉辦,再到「德龍杯·1515青年雕塑藝術家創作營」的順利開營,實現了鋼鐵與藝術的完美融合;展現了鋼鐵雕塑藝術之美;詮釋了廢物利用的環保理念,為唐山德龍增添了無限的藝術和人文氣息。
  • 『雕塑頭條』沉痛悼念著名雕塑家潘鶴先生
    >頭條著名雕塑家潘鶴先生,於2020年11月22日上午10:45在廣州病逝,享年95歲。1962年受中國電影家協會委託創作《文藝女神》,木雕小品《童工》、《漁家小妹妹》、《僑女》,前二件為中國美術館收購。1965年為韶山毛主席故居創作《毛主席青年時代》。
  • 鳳凰藝術 | 「1515青年藝術家創作計劃」告訴你「鋼鐵藝術是怎樣煉成的」
    中國的鋼產能為全球第一,而唐山鋼鐵產量佔中國鋼鐵總量的一半以上。
  • ​『雕塑頭條』徵集丨2020「人與自然」——中國•鄭州雕塑展徵稿啟事
    頭條(一)背景鄭州,古稱商都,河南省省會、特大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鄭州市位於中國華北平原南部、黃河下遊,居河南省中部偏北,作為歷史文化名城、鄭州是代表著國家形象的大型都市。2017年中國雕塑學會與鄭州市人民政府籤訂了《「人與自然」中國•鄭州國際雕塑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用雕塑藝術的生命力激活中原地域文脈,創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 唐山德龍成功舉行「最大的『牛』形鋼鐵雕塑」世界紀錄認證儀式
    奮進牛雕塑創世界紀錄 工旅建設開啟新篇章——唐山德龍成功舉行「最大的『牛』形鋼鐵雕塑」世界紀錄認證儀式6月23日,唐山市德龍鋼鐵有限公司在遊客服務中心前成功舉行「最大的『牛』形鋼鐵雕塑」世界紀錄認證儀式,匠人自製的大型鋼鐵雕塑——奮進牛成功通過WRCA世界紀錄認證並取得證書
  • 『雕塑頭條』「黃河的女兒」——何鄂
    >頭條文 / 雷媛(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黃河母親》創作草稿於是有了城雕《黃河母親》,這是屬於何鄂「悟到啥做啥」的頓悟之作。20世紀80年代末,臺灣著名雕塑家李再鈐路過蘭州前往永靖炳靈寺石窟的中途不期邂逅了《黃河母親》雕塑,頓時引起他極大的感觸和關切。此行之後的第二年,李再鈐又一次來到蘭州專程去參觀雕塑。
  • 「紅色記憶」雕塑創作營在惠安開營
    10月4日上午,「紅色記憶」雕塑創作營在世界石雕之都--中國惠安開營。縣長賴清正,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培坤、副主任黃泉福,縣政府原副縣長黃松友出席。本次活動由惠安縣人民政府、泉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泉州市總工會、泉州市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福建省雕塑學會共同舉辦。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長黃寶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市縣有關部門、雕藝文創園、崇武鎮領導,相關行業協會會長、社會各界代表和參賽選手約100人參加。開營儀式上,與會領導、嘉賓播撒金粉,啟動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