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帶火小語種背後:複合型人才稀缺

2021-01-10 半島網官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朱豔麗

  北京外國語大學新增11個小語種專業,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增5個小語種專業……近日,教育部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在國內高校獲批的新設專業中,小語種專業成為一個高頻詞。小語種人才缺乏,已經無形中制約了我國部分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戰略。在小語種專業基礎上,中國企業「走出去」,需要啥樣的人才?  

製圖/張懷博

  >>現象

  「一帶一路」下,小語種火了

  近日,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北京外國語大學新增了茨瓦納語、恩德貝萊語、葛摩語、克裡奧爾語、紹納語、提格雷尼亞語、白俄羅斯語等11個非通用語言專業。

  半島記者注意到,除北京外國語大學之外,另有多所高校新設小語種專業獲得批准。例如,上海外國語大學新增烏茲別克語、哈薩克語等4個小語種專業。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新增波斯語、希伯來語、塞爾維亞語等8個小語種專業。天津外國語大學新增豪薩語、烏爾都語等12個小語種專業。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增孟加拉語、土耳其語等5個小語種專業。

  這些小語種都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使用較多的語言。比如,波斯語是伊朗和塔吉克斯坦的官方語言,也是阿富汗境內兩種主要語言之一。此前,國內僅有6所高校開設波斯語專業,全國波斯語人才不足500人。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小語種人才缺失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部分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因素。

  數據顯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使用的官方語言及主要民族語言總共約60餘種,其中我國目前尚未有高校開設的語種有18種,僅有1所高校開設的語言有20種,而且已開設的一些語種也存在人才儲備不足的情況。

  接受媒體採訪時,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一帶一路」實施過程中需要大量通曉語言、了解多國文化的人才,但目前我國外語教育中非通用語人才還較為匱乏。按規劃,到2020年,該校開設的外國語課程將突破100種,覆蓋所有與中國建交國家的官方語言,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種是開設重點。

  小語種專業人才的稀缺近年來已經引起各方的重視。去年的全國兩會上,多位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關注「一帶一路」小語種人才培養問題。而在地方兩會上,也有不少這樣的聲音。例如,在今年2月海南省兩會上,海南省政協委員李渝鳳建議,加快海南小語種人才培養與儲備宜早不宜遲。

  原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宇明曾表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雖然可以用英語等通用語言進行一般溝通,但是要真正走到當地民眾中,真正了解周邊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思維模式,大大拉近與當地人的感情,就要用當地習慣的語言來溝通。「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需要有大批既懂得通用語言也精通當地民族語言的專業人才。「不過很遺憾,目前精通非通用語種的人才十分欠缺。」  

>>現實

  「我們缺的不是普通翻譯」

  不過,對於「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來說,通曉當地語言的人才只是一個方面。

  「語言只是一個方面,我們更青睞綜合能力突出的人才。畢竟相對來說,法語、阿拉伯語還不是那麼大的障礙,但是既懂外語又懂工程施工、土建等專業的複合型人才,我們很緊缺。」青島鑫光鋼結構集團總裁辦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目前該公司的產品已出口到沿線31個國家和地區。不過,複合型人才的稀缺仍是公司的一個「痛點」。

  接受半島記者採訪時,橡膠谷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焱也表示,從近年來橡膠行業「走出去」的經歷來看,企業對既懂外語又有其他知識背景的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廣泛。

  「當前我們缺的不是普通翻譯,而是知識面廣、視野開闊的高層次翻譯人才。」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黎琳在其撰寫的提案中提到,以往「一帶一路」小語種都在「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招生,受學科名稱所限,課程設置一般採用語言學和文學相結合的框架,學生知識結構單一,不能滿足「一帶一路」建設對既懂外語又有金融、通信、機械等專業基礎的複合型人才的需求。

  在回復半島記者採訪的郵件中,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騎提醒,小語種人才緊缺問題確實存在,但是這不是單純數量問題,因此不是只靠增加專業和布點能夠解決。一帶一路建設缺乏的是通語言,懂文化,熟悉專業或是相關領域知識的人才。「市場所需的是關鍵性高端人才。如何定義高端?就是能夠藉助『一帶一路』小語種的背景文化知識,從事國際專業領域的分析、管理甚至是決策的綜合性人才。換言之,既精通語言,又對對象國國別有一定研究,同時具備國際經貿、法律、金融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的積累,這種國際性外語人才是現在最缺乏的。」

  沈騎認為,由於歷史原因,非通用語種專業建設曾經一度萎縮。近年來,國家逐漸重視外語語種規劃工作,建立一大批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基地,加強外語非通用語種教育的文件也於2015年正式出臺,在語種、布點與資源投入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單一型」外語語種結構失衡問題有望解決。但隨之而來的「一茬齊」或「攤大餅」問題需要引起注意。

  「各地高校紛紛開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小語種專業,致使國內小語種專業和布點出現『井噴』式增長的趨勢。『一帶一路』語種布局,無論是語種選擇、專業建設、市場需求、人才定位與培養模式,都需要縝密的前期論證和研究。各地需結合國家戰略和地方實際進行統籌規劃,實現語種均衡發展和規劃,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沈騎撰文指出,面向「一帶一路」需求,外語人才規劃將探索從單語人才向復語人才轉變、從單一語言技能向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這就要求相關院校在加強語種布局和人才質量建設同時,培養精通多種外語的「復語型」人才、外語+專業精通的「複合型」人才等。  

>>探索

  青島經驗受關注

  在「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青島被確定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

  據青島市商務局統計,2016年,青島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貿進出口總額338.28億美元,佔全市當年進出口總額的51.3%,出口額同比增長4.2%;吸引沿線國家在青島市累計投資佔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42.05%;對沿線國家累計投資額佔全市對外投資總額的28.1%。

  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過程中,青島也意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需要一大批熟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的高端複合型人才加入到重大項目運作中來。」青島市人社局局長紀敏曾表示,這些人才短期內很難招募,人才短缺將成為「一帶一路」面臨的重大挑戰。

  據青島市人社局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為系統建設青島「一帶一路」國際化人才隊伍,青島市人社局、青島市外國專家局、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北方國際人才研究院按照「走出去」、「引進來」的總體思路,經過三個多月調研,發布了《青島市「一帶一路」國際化人才戰略行動方案》研究報告。報告中,提出了載體建設、制度創新、雙向引才、多元培訓等四項行動計劃助推青島市「一帶一路」國際化人才戰略。

  其中涉及的措施包括加大「一帶一路」小語種人才培養力度;激發社會力量,建立「一帶一路」「全人才成長鏈」培養扶持機制,加強對「一帶一路」人才培養機構的扶持力度,實施「一帶一路」海外人才培訓實訓工程項目等。

  據介紹,目前,青島已分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依託大學、培訓機構等設立出國培訓海外基地5家,藉助各基地在公共管理、能源開發與管理、金融保險、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專長,為青島人才培訓提供專業支撐。

  另外,青島還將探索推行國際僱員制。加強與國際會議組織、國際獵頭公司、海外工程師協會組織等合作,開展國際僱員需求調研,在有需求的公共機構穩步推進國際僱員工作,建立公共機構國際僱員服務機制。

  「下一步我們會出臺一個《外籍僱員聘用管理暫行辦法》,這在國內走得比較靠前,目前還沒有可供參考的模板。」上述工作人員介紹。

  半島記者注意到,青島包括人才培養引進的這些做法吸引了其他城市的關注。2016年10月,天津市考察團來青島考察後,在天津市對外交流辦公室官方網站上發布《青島市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主要舉措及其啟示》一文,評價「我市與青島市同為『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並且兩地地緣位置相近、產業相似、優勢互補……青島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新路子。青島市的做法和經驗,無疑為我市提供了重要借鑑和啟示。」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青島的企業自身也在努力探索人才培養的新路子。據張焱介紹,近日,青島橡膠谷集團有限公司、青島科技大學和泰國相關大學三方共建的泰中橡膠學院招生工作已啟動,即將迎來首批國際教育專業新生。「該學院的建立是中泰兩國橡膠技術教育領域的首創,培養出來的都是複合型人才,將來可以為我們在泰國設立的橡膠企業提供技術支撐。可以算是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探索了一條新路。」言語之間,張焱對未來充滿期待。

   [編輯: 張珍珍]

相關焦點

  • 河南省教育人才學會「一帶一路」外語專業委員會 於河南師大附中...
    2020年8月6日下午,河南省教育人才學會「一帶一路」外語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於河南師大附中雙語國際學校隆重召開。  王紅奎主任強調,我國對漢語全球化的教育正在推進,培養國際人才,不僅是推進「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體現,也是增強國際交流,促進我市的涉外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大量的培養和儲備既熟悉「一帶一路」文化語言,又了解其他國家國情的高端文化人才,可以更好的將世界介紹給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
  • 「一帶一路」勇逐夢,攜手闊步共前行——國際產能合作領軍人才培養...
    國際產能合作是黨中央國務院從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戰略高度和推動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長遠角度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一帶一路」重要支撐抓手和平臺式走出去戰略的創新發展。隨著「一帶一路」從寫意畫進入到工筆畫階段,人才是決定性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 一帶一路倡議視域下的翻譯人才培養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53種官方語言,對不同語種翻譯人才的需求空間巨大,尤其是小語種翻譯人才匱乏。如何培養符合時代與社會需求的翻譯人才,是目前翻譯人才培養院校首要思考的問題。「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家間交流既有文化溝通,又有技術等專業領域的合作與談判。這對翻譯人才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提出了新的訴求,構建翻譯人才質量保障體系迫在眉睫。
  • 【「一帶一路」通天下】中國義大利語教學的成長之路
    今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也是中意籤署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1周年,在此背景下,回顧義大利教學的發展歷程,分析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展望未來廣闊前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從艱難起步到發展壯大  新中國的義大利語教學始於新中國成立初期。
  • 名師風範丨曾豔鈺:培養複合型人才 激活團隊創造力
    跨專業跨文化培養學生冠軍的背後,是曾豔鈺帶領的外國語學院團隊重視本科教學工作、致力於推進複合型人才培養的持續努力。作為學校引進的高端人才,曾豔鈺於2017年3月從外校調任湖南師大外國語學院院長。長期以來,在許多人眼裡,外語不過是一種技能,僅僅把它當做一個工具,在改革開放之初的時候,需要大量這種「技能型」外語人才。但時代在變,社會和市場對外語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曾豔鈺看來,要找到外國語學院新的學術增長點和提升空間,就必須要「重新審視複合型人才的培養」。
  • 「一帶一路」人文與人才發展研究中心在天大成立
    天津北方網訊:由國家民委批准成立的國家「一帶一路」人文與人才發展研究中心,近日在天津大學揭牌。該中心是天津大學進一步發揮高等院校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作用,統籌多學科、跨領域、發展人文與人才優勢資源建設的重要研究機構。該中心由人文領域領軍專家顏曉峰教授擔任中心主任。
  • 熱詞「淄博」背後的「一帶一路」實踐
    「淄博」再次成為俄羅斯的熱詞,這趟班列也成為俄羅斯眾多企業眼中的「黃金專列」,淄博「一帶一路」發展建設取得了又一次成功實踐。「淄博」成為烏裡揚熱詞2020年7月14日,「淄博—烏裡揚」點對點中歐班列順利抵達俄羅斯烏裡揚諾夫斯克州。
  • 培養複合型和創新型跨境電商精英人才|中國(杭州)跨境電商學院舉行...
    中國(杭州)跨境電商學院依託於浙江工商大學百餘年深厚的「商科」辦學積澱,與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杭州錢塘新區共同創辦,為國內首家服務「一帶一路」、匯集全省中外學生的跨境電商精英學院,實施跨境電子商務微專業培養模式
  • 省「一帶一路」外語專業委員會在河南師大附中雙語國際學校成立
    近日,河南省教育人才學會「一帶一路」外語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河南師大附中雙語國際學校召開。省教育人才學會副會長徐大海,省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宏峰,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王紅奎,河南師大附中雙語國際學校校長、省教育人才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滑秀林,中原工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院長、省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孫瑋,新西伯利亞國立技術大學校方代表出席會議。來自全省各地的40餘所高中代表,參加成立儀式。
  • 第二屆「一帶一路」體育教育論壇在北京體育大學成功舉辦
    希望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充分進行「體育互鑑與文化共榮」,進一步凝聚國內外力量,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紮實開展體育教育與體育文化領域的理論研究,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與體育領域帶來的衝擊與挑戰,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2020中國融資租賃企業人才報告》出爐:複合型人才走俏,「育...
    《報告》認為,融資租賃行業存在一定的人才準入門檻,專業性要求較高,使得融資租賃業內人員較多保持在本行業內流動。複合型人才對融資租賃機構的未來業務發展至關重要,「育」和「留」成為融資租賃企業人才建設的主要問題,此外數位化趨勢將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效率和企業智能化程度,非常值得重視。
  • 王剛毅:「一帶一路」建設亟需語言服務和翻譯人才
    「一帶一路」中的話語體系建設與語言服務發展論壇暨2017中國翻譯協會年會於12月1號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的主題是「語言服務助力一帶一路及話語體系建設」。中國翻譯協會在大會中發布了重要成果、標準及規範,對語言服務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相關問題進行了研討。本期《中國訪談》就大會的相關問題專訪了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中國翻譯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剛毅。
  • 「一帶一路」背後的中國文化故事(一)
    開幕式中,中囯囯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強調堅持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攜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路。
  • 借力「一帶一路」蘇繡煥發新生長力
    近日,在江蘇鎮湖召開的「蘇繡:『一帶一路』上的『新名片』研討會」和「版權:蘇繡傳承與發展的『生命線』研討會」上,高端、人才、智能化、走出去等字眼被頻頻提起,蘇繡專家、學者針對蘇繡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蘇繡如何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新名片、蘇繡「走出去」的機遇與挑戰、「網際網路+」環境下的蘇繡營銷策略、智能化的版權保護與創新發展、版權保護如何為蘇繡創新撐起
  •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出席陳江和「一帶一路」人才發展基金捐贈儀式
    2020年10月31日,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譚天星出席了在華僑大學舉行的陳江和"一帶一路"人才發展基金捐贈儀式,備受社會廣泛關注。陳江和「一帶一路」人才發展基金捐贈籤約儀式現場據了解該項基金主要用於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優秀人才赴華僑大學培訓、交流和學習,其中包括留學生、政府官員、知名學者、企業管理人員等。
  • 朱信凱:「一帶一路」打出了良好的前場,十四五期間如何打好中場?
    攜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將是十四五時期的重要任務。七年間,「一帶一路」成績單成果豐碩。中國政府先後與138個國家和地區、30個國際組織籤署了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帶一路」朋友圈遍布全球,「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核心理念也已寫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以及其他區域組織等有關文件中。
  • 動漫產業需要複合型人才 能畫能寫懂計算機技術
    動漫節人才交流大會昨天召開,不但中南卡通、玄機科技等杭州本地動漫名企來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十多個省市的50多家動漫企業也來了。現場推出1000餘個動漫專業相關崗位,招聘中高端動漫管理與運營人才、動漫遊戲專業技能型人才、動畫相關專業畢業生等。
  • 加強本地化人才培養,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文|夏曉「一帶一路」倡議中一項重要內容是倡導各方整合現有資源,開拓和推進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在青年就業、創業培訓、職業技能開發、社會保障管理和服務等領域的務實合作。當前很多「一帶一路」沿線非洲國家都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來拉動經濟的發展,同時也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來提供支持。
  • 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英語變體 增強語言服務能力
    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對英語語言服務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當前的人才供給現狀卻不容樂觀。受母語和歷史文化影響,沿線各國形成的本土化英語變體和標準英語相比差異較為明顯。這無疑增加了聽辨難度,造成語言服務工作的種種困難。社會語言學家B.B.Kachru將世界英語劃分為內圈、外圈和擴展圈三個同心圈。
  • 山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勢、問題與路徑
    (一)歷史淵源  1、山西是陸上絲綢之路的承接帶  山西自古以來就是中原農耕文明與草原遊牧文明的聯接帶,是東西文明與物資交流的戰略通道,與陸上絲綢之路有著密切的關係。首先,山西是重要的絲綢產地。漢魏隋唐之際山西氣候溼潤,農業水利灌溉發達,生產絲綢,是中國紡織業的發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