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毅:「一帶一路」建設亟需語言服務和翻譯人才

2021-01-19 中國網

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一帶一路」中的話語體系建設與語言服務發展論壇暨2017中國翻譯協會年會於12月1號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的主題是「語言服務助力一帶一路及話語體系建設」。中國翻譯協會在大會中發布了重要成果、標準及規範,對語言服務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相關問題進行了研討。本期《中國訪談》就大會的相關問題專訪了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中國翻譯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剛毅。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王剛毅接受中國網專訪 董寧/攝影

中國網:此次大會發布了中國特色話語對外翻譯標準化術語庫,以及中國翻譯協會語言服務行業誠信信息發布平臺等專題。這些專題的發布意味著什麼?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王剛毅:我們今天這五個專題發布,其中有平臺,也有標準,你剛才問到的這兩個都涉及到平臺、術語庫建設、標準化。儘管它後面名字是屬於平臺,但實際上我們在這個平臺的內部涉及到的是關於誠信和標準,它們都各具特色。

第一,術語庫。中國特色話語,它和世界上的很多國家文明背景的話語體系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傳統文化延綿數千年,它是一脈相承的,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有特色的話語體系。我們中國的意識形態、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社會制度都和現在很多西方的主要發達國家的社會制度、政治制度、意識形態有很大不同。在過去的幾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這幾十年,我們所取得的很多方面的進展是令世界矚目的。以前集中在中國取得了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要問為什麼取得?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麼?我們有很多原因,在中文表述時是有很強的中國特色的。像這種當代的進步產生的話語,是有很強的中國特色。這就產生了我們如何把具有強烈中國特色的話語有效地轉化為國際話語,或者說讓人家能夠聽得懂,能夠聽得進的話語,這就是術語庫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它像是一個蓄水池。既然是蓄水池,池子就要越來越大,水就要越來越多。術語庫的建設是基於現在的基礎,因為術語庫的建設要假以時日,它要有大量的投入。我們經過過去兩年的努力,從2015年的下半年正式開始到現在,兩年多的時間,已經初具規模。它是多語種的,涵蓋了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科技等方面,我們正在準備分別往下去做。因為文化的圈子太大了,我們怎麼樣在大的圈子下再不斷地去梳理。這個蓄水池就不能夠僅僅靠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研究院,我們一定要靠外文局和中國翻譯研究院以外的機構,包括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對外傳播的專職機構等等。

第三,標準化。在日常的對外傳播過程中,同一個中文的術語表述有很多不同的外語翻譯,外國的讀者就會感到很奇怪,甚至是很困惑,到底哪種才是真實的表達原有的意思呢?搭建基礎的術語庫還起到了規範翻譯的作用,大家不斷的參考,去看看怎麼去做,什麼是標準。翻譯,在對外傳播方面並不是最好的,只能是較好的。它是相互之間不斷磨合、研究、探討的過程。這就牽扯到了術語庫的另外一個功能,它搭建了一個術語如何去翻譯、如何去更好地對外傳播交流的平臺。大家在平臺上研討切磋,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後臺的編輯團隊不斷地把大家的智慧歸到一起,使得術語不僅在「數量」上越來越多,在「質量」上也越來越好,在對外傳播的效果上越來越有效。我覺得這就是術語庫的意義。

第二個平臺是誠信平臺。翻譯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在中國有了一個迅猛發展。更廣泛的角度來講,從事翻譯業務、語言服務領域的人爆炸式的增長。企業的數量爆炸式增長,翻譯的工作量也是爆炸式增長。市場的需求催生了眾多的主體,而市場的主體造成了市場的競爭。相互之間的競爭必然能夠促進各個方面的提高,但是市場競爭過程中就不可能避免競爭者採取不正當手段、不正當行為,而這個不正當手段、不正當行為的背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面臨的誠信問題。你作為一個好的市場上的實體,首先要做到的是「誠信」。在過去的語言服務和翻譯工作實踐當中,我們發現了大量的由於誠信不足造成的供方和需方之間的矛盾、衝突。中國翻譯協會作為行業組織,我們有義務儘快在誠信方面採取行動。所以,今天發布的 「誠信平臺」就是具體的舉措之一。我們沒有司法的裁判權,我們是想儘自己所能搭建一個誠信的平臺,把在我們職權範圍之內,涉及到誠信方面的內容在平臺上進行一定程度的發布。通過我們的發布,能夠在全行業形成一種誠信守時的風氣。與此同時,對那些市場上採取不正當手段,不誠實手段競爭的人,也有一個心理上的威懾,形成一定的輿論壓力。將來在整個行業的發展當中也起到一個基礎性的作用。

中國網:中國翻譯協會團體標準在去年就已經發布,今年又新增了《口筆譯人員基本能力要求》、行業規範《翻譯服務購買指南 第一部分:筆譯》。這個專題的發布具有怎樣的意義?今後是否還會增加新的專題?有沒有具體的方向和規劃?

王剛毅:去年圍繞著整個規範化和標準化建設,我們採取了很多步驟。我們去年發布了整體的規範,今年發布的是在整體的規範基礎之上做了細分。在今後的幾年,我們也制定出了一個比較詳細的路線圖,和國外的同行相比,語言服務和翻譯在中國的規範化和標準化建設還有著很長的路要走。現在從語言翻譯服務的體量上來說,不管是企業的數量還是從業人員,以及提供服務的範圍都大大地提升,不可同日而語。但我們這一塊相對落後,必須抓緊在這方面的工作。今年出了幾個規範性的文件,是去年綱領性文件的具體措施,比如說口、筆譯人員的基本能力。這個專題的發布,是讓業界的人和市場上的需求方(客戶)對於翻譯人員的基本能力有個公開透明的參照。你要做口譯,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基本能力,那你看這個文件就一目了然。你需要筆譯人員也是這樣,第一,對於僱傭方來講,要僱傭什麼樣的人有參照,就可以對僱員提出相應的能力要求。對於服務的需求方來講,服務的提供方(僱主)提供的人員具備沒具備這樣的基本能力?如果沒有具備,可以拒絕不用。如果具備,那就提供具備的證據。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規範性的參考,有利於我們把服務方和需求方相互之間的合作公開透明,這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剛剛說的是筆譯,我們明年還會弄口譯。一個是基本能力的,一個是翻譯能力的規範,其意義差不多,我們得規範化、透明化,不管是需求方還是提供方,都有一個參照。大家在信息對稱的情況下提供和接受服務,有利於整個語言服務行業和翻譯行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王剛毅接受中國網專訪 董寧/攝影

中國網:中國目前翻譯人才隊伍的建設和水平到底如何?符不符合社會市場的需求?

王剛毅:現在語言服務和翻譯人才隊伍的建設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飛速發展。我為什麼這麼說?有幾個參考值。

第一個,翻譯人才的教育。

十年之前,我們國家關於翻譯碩士學科建設幾乎為零。現在是252所學校裡都設置了翻譯的碩士學位,MTI,我們還有BTI,翻譯學士學位。這個令世界矚目,我們在過去十幾年當中走過了國外半個世紀,甚至更長時間的路。

第二個,翻譯公司和語言服務公司的數量增長。

我們去年專門發布了一個關於語言服務行業的報告,那是不得了的,我們現在一共有10萬家語言服務的企業。其中專業的語言服務和翻譯公司大概一萬家,而且還是據不完全統計。這裡都涉及到了「人才」,那就產生了一個矛盾,市場上的需求和人才的培養形成了一個比較大的缺口,我們現在急需培養更多更好的語言服務、翻譯人才隊伍。

除了數量以外,還牽扯到語種。現在國家採取了全面的對外開放,進一步促進各個國家的交流,各個不同文化之間的互學互鑑,這些都離不開翻譯人才。我們的「一帶一路」倡議也離不開翻譯人員,但現在的翻譯人員在語種上遠遠不能適應。星期三上午我專門出席了一個研討會,關於「一帶一路」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研討會。我們從各個大專院校和企業,匯聚了上百個業內人士進行探討,得出的結論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對於翻譯人才的需求太大,我們現在遠遠落後於國家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現在還得抓緊培養,這是從數量上來講。

質量上現在更是這樣。高質量的翻譯人才是非常非常緊缺的,外文局有一批高素質的翻譯人才,這種翻譯人才不是短期——三年五年就能培養出來的。沒有十年八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培養,是很難的。教學和實際工作應該相互促進,所謂的產、學、研得要相互配合,把我們現在高速發展的翻譯碩士學士教育能夠更好地跟實際工作結合。我們專門做過這方面的調研,翻譯教育方面存在哪些問題,怎麼解決?這些都是中國翻譯協會深入到眼界當中,急需去解決的。中國翻譯協會在整個翻譯人才的培養方面,能夠發揮獨特的作用。

第一,給專業的教育部門,教育部、大專院校提供諮詢和建議,怎麼樣能夠更好地培養翻譯人才。

第二,搭建交流的平臺。比如說正在開的研討會和年會,除此之外,我們每年都要召開很多翻譯交流會,大家互相切磋研討,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

第三,向國家提供政策建議。通過中國翻譯協會這個平臺向上反映,整個翻譯界最新的進展還存在哪些問題,我們需要哪些政策的扶持,國家的相關部門通過適當的形式來制定更好地促進翻譯人才發展和培養的政策措施。

中國網:中國翻譯人才的缺口目前主要在哪些方面?

王剛毅:我們現在翻譯人才的缺口主要是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語種是非通用語種。以前我們老說是小語種,我是非常不願意用「小」這個字的。我本人是學英文的,非通用語種就是除了英文以外,剩下的全是非通用語種。這種說法不太科學,但大家也都這麼接受了。還有一種說法是除了聯合國使用的這幾種語言,其它的是非通用語,這個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有很多語種是非通用的,但不可說它小。不管是它覆蓋的地域還是人口數量,都不是小的。現在如果要和「一帶一路」結合,中東歐16國,中亞5國,東協10國,這10國當中要再仔細去分,每個國家不見得只是一種語言,或許有好幾種語言。這31個國家至少31種語言,再加上南亞國家,這得有多少語言?不得了的事情。我們現在在數量上對這些非通用語種確實很缺,比如塞爾維亞、波斯、匈牙利的,這些都是比較缺的。即使我們現在去培養也得假以時日,它不是一兩年內就可以,至少四年。有很多大專院校前幾年已經開始了,比如說北外,它有一個很龐大的計劃,在2020年之前要把我們所有建交國家涉及到的語種全覆蓋。即使它全覆蓋,和我們現在對人才的需求相比,缺口還是太大。

第二個方面,中翻外,具備這樣能力的翻譯人才缺。很多翻譯人員可以是外翻中,但是中翻外就比較麻煩,這一塊也是將來要努力的。

有沒有解決的方案?有,我們要幾條腿走路。第一,自己培養。第二,現在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學習漢語,我們可以利用這些人到中國來學習。第三,高手都在民間,有很多民間的企業走出去,他就要產品本土化、服務本土化、人才智力本土化。在外邊工作了很多年以後,他們企業當中的很多人可以說本地的語言,懂本地的文化,熟悉本地的風俗等等。他們是語言服務和翻譯方面的重要力量。

總之,教育部門、國家政府機關、企業、民間、個體一起努力,再加上國外這些人的支持,相信過一段時間後,我們能看到一個比現在更好的狀況。

中國網:在今年年會議程設置當中,「《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翻譯及政治文獻國際傳播座談會可以說是本次大會的亮點。中國翻譯協會設計這兩個題目的初衷是什麼?王剛毅:我們年會的制度是從今年開始設立的,以前是語言服務,在歷史上我們沒有設立過這兩個題目,為什麼?有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方面,我們召開的時期正好是黨的十九大剛剛勝利閉幕,全國上下都在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其中,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們能夠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去找到原因,去找到它發展的脈絡。第一卷、第二卷分別都有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一塊編輯,由外文出版社組織翻譯並出版。這兩本書它的時間跨度正好是從2012年到2017年這五年,如果我們把這兩本書裡的內容仔細閱讀,我們就能夠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一個全貌的概念,對它整個的來龍去脈就有了清晰的認識,對它的思想內涵就有了深刻的認識。

我們借著這個機會就召開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座談會,但是得要和翻譯結合在一起。我們覺得這個決定做對了,為什麼?從現在初步掌握的情況來看,這一次參加會議年會的總人數超過700人,其中有200人都報名參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這個座談會,因為它在翻譯界已經形成了一個現象級。我們邀請了很多參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翻譯的主力人員都來談談感受,他從翻譯的角度,從對外傳播的角度去談他們自己親身的感受,那就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第一個借鑑意義,通過翻譯你可以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思想脈絡有了更深刻更清晰地了解和認識。第二你對如何通過自己翻譯來更好地對外傳播,產生更好的效果有了考慮。第三它可以有普遍意義。中國的方案、中國的道路、中國的智慧、中國的文化,四個自信方面你怎麼能夠更好地通過我們的語言轉化來使國際社會有更好的了解?通過這個研討會就能得到很多,在其它的工作方面能夠進一步借鑑很多經驗。

第二個,黨建。十九大精神中有很重要的一條,繼續從嚴管黨治黨,要進一步把黨的建設作為我們國家各行各業的主要任務,要在各個方面堅持黨的領導。作為社會團體和行業組織,以前我們有黨員,但是沒有黨支部,沒有一個黨員管理的組織。在新的形勢之下,我們怎麼樣在黨的建設方面能夠按照十九大的要求去開展?這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我們想通過中國翻譯協會年會這個時機,以開專題論壇的形式,把我們的黨建工作能夠提高到一個更加重要的位置,使它在組織上更加規範,在制度方面提供更好的保障,這樣就為我們今後的黨建工作提供一個可尋的規範化的標準。

翻譯界有兩個十九大代表,外交部翻譯室的周瑜處長,第二外國語學院高翻學院的程維院長。我們請到了這兩個人來參會,讓他們以親身經歷談一談對於十九大的理解,談一談黨建工作的認識。同時,我們還請了中國翻譯協會的業務主管單位,中國外文局的黨委書記陸彩榮副局長,讓他從他的角度給我們再講一講。我們還請了地方上的在黨建工作做的比較好的代表人物,也來給我們講一講。

我相信,我們這兩個今年比較有特色的論壇,第一,在十九大背景時期召開。第二,是我們翻譯事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第三,從更大的角度來講,是國家賦予我們對外傳播任務的需要。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王剛毅接受中國網專訪 董寧/攝影

中國網:明年「一帶一路」將進入務實合作的新階段,中國翻譯協會將怎樣助力國家話語體系建設?又怎樣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王剛毅:我們今年起這個名字就是和「一帶一路」有關係的,主要有幾點考慮。

第一,「一帶一路」整個倡議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也到了一個實質發展階段,對語言服務和翻譯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第二,隨著我們整個項目的不斷深入,要真正能夠達到共商共建共享,具體的合作領域當中的具體項目數會越來越多。隨著這個項目越來越多,我們就要有一個更加長遠的考慮。我們現在這麼多的國家,涉及到這麼多語種,短期之內不可能完全滿足。但是我們總得有個目標,之所以現在提出這個問題,就是要引起業界,甚至是社會上其它相關部門人事組織的高度關注,能夠為「一帶一路」建設在未來更好的發展提供人才的支撐。

第三,通過「一帶一路」作為主題去討論,不僅僅涉及到人才問題,還涉及到人才以外的很多領域。比如說文化相互之間交流怎麼樣去做,從翻譯的角度來講,它不僅僅是語言的轉化,更是文化的轉化。做好相互之間的交流,應該注意什麼問題?「一帶一路」當中有「五通」,其中最重要的一通是「民心相通」,要在兩個不同文化之間有個很好的溝通和借鑑,達到你了解我,我了解你;你尊重我,我尊重你;你學習我,我也學習你的過程。心心相通,儘管你會通過翻譯這個工具來表達,但是大家說的是同一種語言,你就能夠懂了。我們這個研討會在這方面給大家提供一個平臺,相互之間的借鑑,能夠提出一些更好的建議。時機成熟時,甚至可以把大家的建議上升到政策層面,能夠更好地助力「一帶一路」倡議更好的發展。

相關焦點

  • 王剛毅:亞太地區翻譯行業前景看好
    他說,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得益於過去三十多年的對外開放,但從人才角度來講,翻譯、語言服務事業還遠遠不能適應中國對外交往的需求。「翻譯人才的培養現在是我們的短板,特別是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倡議,在建設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涉及的國家眾多,語言有上百種,我們如果不抓緊培養人才,就很難適應一帶一路這個長遠的規劃。」
  • 一帶一路倡議視域下的翻譯人才培養
    、民心相通等方面的「五通」,而語言是實現「五通」的前提和基本保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53種官方語言,對不同語種翻譯人才的需求空間巨大,尤其是小語種翻譯人才匱乏。如何培養符合時代與社會需求的翻譯人才,是目前翻譯人才培養院校首要思考的問題。「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家間交流既有文化溝通,又有技術等專業領域的合作與談判。這對翻譯人才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提出了新的訴求,構建翻譯人才質量保障體系迫在眉睫。
  • 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英語變體 增強語言服務能力
    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對英語語言服務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當前的人才供給現狀卻不容樂觀。受母語和歷史文化影響,沿線各國形成的本土化英語變體和標準英語相比差異較為明顯。這無疑增加了聽辨難度,造成語言服務工作的種種困難。社會語言學家B.B.Kachru將世界英語劃分為內圈、外圈和擴展圈三個同心圈。
  • "一帶一路"帶火小語種背後:複合型人才稀缺
    這些小語種都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使用較多的語言。比如,波斯語是伊朗和塔吉克斯坦的官方語言,也是阿富汗境內兩種主要語言之一。此前,國內僅有6所高校開設波斯語專業,全國波斯語人才不足500人。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小語種人才缺失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部分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因素。
  • 在「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打造涉外法律服務「廣州品牌」
    &nbsp&nbsp&nbsp&nbsp據廣州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廖榮輝介紹,近年來,廣州律師行業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機遇,主動適應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搭建法治交流合作平臺,提升涉外法治人才能力,拓展涉外法律服務領域,推動廣州涉外法律服務全力加速發展,打造了涉外法律服務的一張閃亮名片,為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 助推涉外法治建設服務保障「一帶一路」西安再添「國際範」
    這一天,在全國具有創新性和首位性的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範區(下稱:示範區)迎來了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法律服務委員會西安中心、「一帶一路」律師聯盟西安中心、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中心和國家生物安全證據基地的揭牌入駐。司法部和陝西省相關領導共同為「三個中心一個基地」揭牌並見證了7家法律研究、法律服務機構與示範區的現場籤約。
  • 職教撐起「一帶一路」建設的深職院行動
    深職院傳承深圳特區改革開放的血脈,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教育對外開放高質量、內涵式、可持續發展。學校「走出去、引進來」雙向發力,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努力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    「學校將國家所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需、學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所優,作為鋪設教育對外開放『雙向車道』的重要指南針。」深職院黨委書記、校長楊欣斌介紹說,自2013年起,深職院就在馬來西亞薩阿南職業技術學院成立海外漢語語言文化中心。近年來,學校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力建設海外職業教育與培訓中心,努力構建從漢語語言到通信工程等多元專業的國際課程、標準開發推廣體系。
  • 河南省教育人才學會「一帶一路」外語專業委員會 於河南師大附中...
    2020年8月6日下午,河南省教育人才學會「一帶一路」外語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於河南師大附中雙語國際學校隆重召開。  王紅奎主任強調,我國對漢語全球化的教育正在推進,培養國際人才,不僅是推進「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體現,也是增強國際交流,促進我市的涉外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大量的培養和儲備既熟悉「一帶一路」文化語言,又了解其他國家國情的高端文化人才,可以更好的將世界介紹給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
  •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出版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一書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章全面闡述了「一帶一路」倡議蘊含的新理念與新思想;第二章深刻闡述了「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保障和成效;第三章概括總結了各省市區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經驗做法;第四章至第九章,深刻闡述了「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與上合組織、歐盟、「17+1」、「東協10+3」、非洲、拉美等有關區域、國家、地區和組織的合作優勢及發展現狀;第十章深刻分析了「一帶一路」視闕下山東省外貿增長新動能;第十一章深刻分析了山東省與「
  • 【雙語趣】「一帶一路」翻譯:寫實黨VS寫意黨
    「一帶一路」翻譯:寫實黨VS寫意黨作者:王家全中國高歌猛進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時候,國內翻譯界對如何翻譯這一熱詞依舊莫衷一是。(中國也倡導了「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來增強亞洲和亞歐大陸之間的互聯聯通。)這一譯法的確抓住了「一帶一路」的核心,即兩條「絲綢之路」。對於外國人來說,「絲綢之路」是他們腦海中具象化的中西文化交流符號,用它來幫助理解,即使不完美,但至少也是八九不離十的權宜之計,因此可以權當他們領悟「一帶一路」這一概念要義的關鍵。
  • ...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 「一帶一路」建設人力資源發展論壇在廈門...
    本次論壇以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以「一帶一路」建設人力資源發展為主題,研究探索"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中人力資源應發揮的作用;中國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如何加強企業人力資源能力建設;人力資源相關機構和企業如何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力資源合作,為企業走出去做好服務。
  • 第三屆「一帶一路」優秀法律服務項目頒獎典禮暨「一帶一路」法律...
    12月12日,由法治日報社主辦、法制網承辦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優秀法律服務項目頒獎典禮暨「一帶一路」法律服務高端論壇在京舉行。「一帶一路·健康之路」優秀法律服務案例、十佳律師、十佳法務團隊、十佳律師事務所、海外抗疫特別獎、年度人物等6項大獎揭曉。
  • 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服務『一帶一路』,加強教育國際...
    他強調,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論述,充分認識人文交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堅持穩中求進,堅持統籌協調,推動教育國際合作走深走實,為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和廣泛民意基礎。11位委員和專家圍繞會議主題,從拓寬交流渠道、創新合作方式、強化政策支持、加強協調配合等角度建言諮政。
  • 一帶一路建設的閃亮名片(一帶一路建設進行時)
    「感謝中國人民為我們帶來技術,為我們國家築橋修路……」近日,在由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承保建設的莫三比克馬普託跨海大橋旁,參與大橋建設的當地員工貝貝興奮地說。在他黝黑的臉龐上,是掩飾不住的驕傲和自豪。貝貝的英文名叫Victory。
  • 「一帶一路」與中國文化的翻譯和傳播
    主要從事英美文學、文學翻譯、英語教育與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本文試圖站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語境下,思考中國文化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所引發的翻譯與傳播問題,包括翻譯指向、文化衝突、地方對接與現實困境等。
  • 「一帶一路」上的大西安建設
    2017年2月27日,「絲綢之路大學聯盟」與中國工程院合作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絲路培訓基地」正式落戶西安交大,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名留學生參與此次培訓。基地將每年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工程科技人才,使之形成「一帶一路」建設急需人才的培養高地、具有最廣泛影響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一帶一路」高教合作交流平臺。
  • 【文化論壇】語言是一種鋪路石
    近年來,甘肅省與中亞、歐洲、南亞、東協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經貿往來、人文交流方面的合作不斷加強,向西、向南開放速度不斷加快。經貿往來頻繁的同時,甘肅省與沿線國家在人文、醫學、建築等多個領域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合作領域日趨多元。所有這些,都離不開語言服務。  培養更多熟悉「一帶一路」語種與語言服務的人才是甘肅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必然選擇。
  • 「文化論壇」語言是一種鋪路石
    近年來,甘肅省與中亞、歐洲、南亞、東協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經貿往來、人文交流方面的合作不斷加強,向西、向南開放速度不斷加快。經貿往來頻繁的同時,甘肅省與沿線國家在人文、醫學、建築等多個領域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合作領域日趨多元。所有這些,都離不開語言服務。培養更多熟悉「一帶一路」語種與語言服務的人才是甘肅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必然選擇。
  • 日語翻譯專業建設2019高端論壇暨高校日語MTI教育論壇成立儀式在...
    中國網6月17日訊 2019年6月14日,日語翻譯專業建設2019高端論壇暨高校日語MTI教育論壇成立儀式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功舉行。此次論壇邀請到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翻譯協會、全國翻譯專業資格考試辦公室和翻譯專業資格考評中心的領導和專家出席並為論壇揭牌。
  • 加強本地化人才培養,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文|夏曉「一帶一路」倡議中一項重要內容是倡導各方整合現有資源,開拓和推進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在青年就業、創業培訓、職業技能開發、社會保障管理和服務等領域的務實合作。當前很多「一帶一路」沿線非洲國家都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來拉動經濟的發展,同時也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來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