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害7000抗日將士的罪人上官雲相,後來怎麼樣了?
近代中國,出現了很多禍國殃民的將領,上官雲相絕對算其中一個。很多人知道他就是因為他製造了駭人聽聞的皖南事變,7000抗日將士,沒有死在戰場之上,卻被上官雲相帶領大批國軍殘酷殺害,不得不說,這是抗日力量受到最嚴重的打擊。
今天,我們來好好聊聊上官雲相這個人,和皖南事變這件事。
上官雲相是山東商河縣人,15歲進入山東陸軍小學,1917年考入保定軍校第六期。這樣的教育經歷和社會背景,讓他很容易成為北洋軍閥的一員。
1919年孫傳芳畢業,在湖北孫傳芳第21混成旅當排長,旅長就是著名軍閥孫傳芳。孫傳芳後來在福建等地做大,上官雲相也水漲船高。在孫傳芳這裡,上官雲相一直做到第七師第十三旅旅長。
孫傳芳有個唬人的頭銜——東南五省聯軍總司令。可就是這個頭銜,給他帶來了噩夢。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孫傳芳軍隊一敗塗地。孫傳芳逃到天津,最後在佛堂裡被施從濱之女所刺殺。作為孫傳芳殘部的上官雲相,則是在第二次北伐過程中,投降蔣介石,成了國民革命軍的一份子。
與上官雲相同屬於孫傳芳系統的陳儀陳調元都被委以重任,上官雲相自然也不例外。上官雲相1929年擔任了陸軍第四十七師師長。7月升任第九軍軍長。
相對於其他北洋軍閥將官來說,上官雲相的命實在太好了。原因在於,上官雲相在保定第六期的同學太多了。保定六期的同學中,既有葉挺這樣的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也有薛嶽、張發奎、餘漢謀、李漢魂、蔡廷鍇、吳奇偉、鄧龍光、黃琪翔這些國民黨軍隊中的明星。此外,楊傑、鄧演達、郝夢齡、趙博生、何柱國、周渾元,周毓英、林廷華、陳公俠、呂超、羅策群、黃鎮球、韓德勤也是保定六期的。
不過,真正提攜上官雲相的,是顧祝同。顧祝同是蔣介石手下的八大金剛之一,五虎上將之一,自然是有資格提攜同學,組建自己幫派的。
在顧祝同的扶持下,上官雲相作為第九軍軍長兼第47師師長,參加了對中國工農紅軍的「圍剿」。雖然多次損兵折將,但老蔣依然願意重用他。紅軍長徵過程中,上官雲相擔任湘鄂川邊區「剿匪」 總部第一路軍總指揮可以說是位高權重。蔣介石藉助圍堵紅軍趕走王家烈佔領貴州後,上官雲相當上了駐黔第一綏靖區指揮官,有希望成為新一任貴州王。只可惜,上官雲相嗜好賭博,不得不上下其手貪汙腐敗給自己填補虧空,最終,上官雲相被免職,去歐洲考察軍事。
抗戰全面爆發後,還是顧祝同提攜下,上官雲相當上了第三戰區長官部總參議,後來直接當了第32集團軍總司令。而上官雲相的另一個同學韓德勤,則當上了江蘇省主席,實際掌握著第24集團軍。
韓德勤在蘇北堅持抗戰,其實最主要的任務是限制新四軍和八路軍發展。可是就在韓德勤的眼皮子底下,黃克誠帶領的八路軍第五縱隊和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竟然勝利會師,合併一處。這對於韓德勤來說是大大的不利。
於是,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在1940年3月22日擬定了《關於肅清淮河流域及隴海路以南異黨軍隊的指導方案》。開始有計劃有目的地消滅華東地區抗日的新四軍和八路軍。
其實在這之前,韓德勤就不遺餘力打擊抗日武裝。1939年,韓德勤先後出動正規軍包圍突襲東海抗日武裝——八路軍獨立第三團,殺傷該團團長以下數百人。圍攻高郵湖北的抗日遊擊隊,慘殺遊擊隊領導人陶容以下數百人。不僅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他容不下,不屬於韓德勤勢力的抗日武裝,也不想留下。著名抗日英雄陳文,發展了3000人的遊擊隊,結果被韓德勤正規軍89軍打了一個星期,全軍覆沒,團長陳文也被殺害。
韓德勤最壞的地方在於,喜歡趁著新四軍與日軍作戰的時候,背刺新四軍,為日軍牽制兵力。1940年1月,新四軍第五支隊與日偽軍作戰,韓德勤進攻五支隊,被擊退。1941年日偽軍進行大掃蕩,韓德勤配合日軍進攻新四軍益林陣地。
名義上說,韓德勤是江蘇省主席是魯蘇戰區副司令長官,掌握10萬抗日武裝,但是,這個所謂的抗日高級將領,始終把主要矛頭對準了新四軍八路軍和其他民間抗日武裝,差一點就成了江蘇日軍的看門狗。
還好,韓德勤碰到了鐵板上。1940年9月,韓德勤聯合泰州二李、陳泰運糾集3.4萬人對江北新四軍發動大決戰,結果被僅有7000兵力的粟裕打個大敗,精銳部隊獨立第六旅、89軍都損失慘重,主力部隊損失了1.1萬人。
韓德勤在黃橋的失敗,直接導致的後果是,新四軍與八路軍會師。陳毅黃克誠聯手攻擊韓德勤,雖然殲敵8000自損2000,但沒有完成既定作戰任務。
蘇北形勢如此,江南的新四軍軍部,自然就更危險了。
當然,最關鍵的問題在於,蔣介石在與延安的電報溝通中發現,延安方面並不打算在皖南與國軍大打出手。這一猶豫和軟弱,被蔣介石理解為新四軍不堪一戰,於是進行策劃的皖南事變,就開始了。
新四軍軍部,是直屬於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的。顧祝同「以人格擔保,保證新四軍東進和北移的安全,並且規定了新四軍的行進路線。上官雲相也以同學名義,找到新四軍軍長葉挺,要求對方調整新軍路線。經過一系列對話,上官雲相和顧祝同,了解了新四軍所有的底細,一張大網已經張開,就等新四軍往裡面鑽了。
1940年12月,上官雲相在徽州召開軍事會議,參加會議的人有第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唐式遵、第五十軍軍長範子英、第二十五軍軍長張文清、第五十二師師長劉秉哲、第四十師師長方日英、第七十九師師長段霖茂、第一四六師師長戴傳薪、第三十二兵站分監李錫慶、第二十三兵站分監郭叔皋、皖南行署主任戴戟等。這一次會議目的如何,計劃如何,不言而喻。
最終,上官雲相統一指揮第32和第23兩個集團軍總共8萬兵力,對新四軍軍部9000多人發動了雷霆一擊。10天不眠不休的作戰,新四軍核心陣地終於被攻佔,僅有2000人分散突圍,其餘7000人全部犧牲,包括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
上官雲相本人來說,皖南事變就是他人生的巔峰了。後來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上官雲相長期擔任閒職,沒有在一線主力部隊指揮,主要原因無非兩點:作戰水平不怎麼樣,不是黃埔嫡系。
1949年,上官雲相去了臺灣,第二年就辭職隱居,當了和尚,法號「古穆和尚」。
有人說,上官雲相當和尚是為當年絞殺新四軍懺悔,這話恐怕他自己都不信。當初蔣介石和顧祝同計劃用3個月時間解決新四軍,卻沒想到上官雲相僅僅用了八個月就完成任務,對此,上官雲相表示,「這次消滅新四軍,作戰非常順利,似有天助,正在作戰時,連下幾天雨,新四軍困在山谷,進退不得。」
上官雲相後來參加軍事會議,參謀長打算把消滅新四軍當作功績列入戰報,上官雲相說,「這是內戰,在抗日戰爭民族大義是理屈的,擺不到桌面上的事,怎能列入報告呢?」
對於上官雲相來說,新四軍7000抗日將士,不過是他的進身之階而已。同情不同情什麼的,根本不存在的。
1969年,74歲的上官雲相在臺北去世。當時很多人傳言,上官雲相陪葬品很豐厚。結果,上官雲相下葬沒多久,墳墓就被人炸開盜取金銀珠寶。後來這件事也不了了之,不知道這些盜墓者的背後,有沒有國民黨大佬推動?
上官雲相墳墓被炸,並沒有激起什麼事態,這也許說明,在國民黨的圈子裡,對這個皖南事變的劊子手,也是發自內心的瞧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