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變」幕後元兇,被蔣當替罪羊革職,晚年想做一事贖罪

2020-12-14 無計讀史

「皖南事變」幕後元兇,被蔣當替罪羊革職,晚年想做一事贖罪

文/無計讀史

在中華大地激蕩風雲的那段日子裡,由蔣介石率領的國民黨軍對中國共產党進行著殘酷打壓,在外有強敵的情況下,蔣介石還能做出內鬥的舉動來,著實讓人看不起。而在蔣介石執行內鬥的時候,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這件事就是皖南事變,是國民党進行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皖南事變的發生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最為慘烈的一場鬥爭,在這場事變中,共產黨的新四軍遭到了國民黨7個師、8萬多人的襲擊。在反擊國民黨軍的過程中,新四軍英勇反擊,無一人逃跑或投降,全部奔赴一線抵禦國民黨軍,與其激鬥了7天7夜的時間。但是終究是國民黨軍人多勢眾,除了傅秋濤帶領的2000餘人分散突圍外,其餘士兵全部犧牲。

除了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政治主任袁國平等三人全部遇難。這場事變發生後,中外一片譁然。周恩來甚至親自寫下「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話來。而這場事變的發生,除了是蔣介石拍案決定之外,還有一個人可以說是幕後元兇,這個人叫做上官雲相。

初次聽這個名字的時候,有人可能會覺得這人應該不是太壞,但是上官雲相這個人可是個十足十的壞人。從小家庭貧寒的他飽受鄉鄰的白眼與欺負,這讓幼小的他心理產生了嚴重的扭曲。而加入國民黨軍後,上官雲相甚至能幹出殘害同派軍官段朗如的舉動,讓他孤軍迎擊日軍。在段朗如被俘虜後,還拒不發兵救援導致段朗如慘死於日軍手下。

這樣一個對自己人都能下狠手的壞人,有什麼是他不敢幹的呢?當蔣介石召集了一些軍官開會討論如何兵發皖南的時候,上官雲相毛遂自薦,對蔣介石的計劃舉雙手贊成。蔣介石見他有心抗共,就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讓他與顧祝同一起在第三十二集團軍效命,上官雲相就此成為了第三十二集團軍的總司令。

如果說顧祝同是皖南事變的高層決策者的話,那麼上官雲相就是皖南事變計劃的制定者。他曾在軍中制定了詳細的針對皖南新四軍的計劃,並且把能考慮的漏洞全部另起稿紙詳細列出。他一邊思考一邊動筆,確定計劃再次沒有漏洞後,便大笑著對身邊人說:「這次計劃絕對天衣無縫,任憑他八路再難纏,也得全部交代在這。」

上官雲相的計劃成功了,新四軍傷亡慘重,無數的將士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反觀國民黨軍這邊,還在為勝利慶祝,可他們的慶祝是來自於對中國抗日同胞殘害的慶祝。上官雲相在酒席上端著酒杯無不得意,他口出狂言說如果自己的基本部隊全在這裡,八路必定逃不了一個人。

但皖南事變造成的影響太大了,在全國上下抵禦日寇的時候,國民黨軍居然對友軍下手,這件事必須有人出來頂缸。蔣介石看來看去覺得,也就上官雲相合適了,故此蔣介石將上官雲相革除軍職,就算擔任職位,也只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位置。上官雲相等於變相地被打入了國民黨的「冷宮」。

等到了晚年時期,上官雲相終究是受到了良心的譴責,害怕以前被自己藉故殺害的人回來找自己,怕自己死後下十八地獄,故此在他73歲的時候,他遁入佛門,取了個法號為古穆和尚,渴望佛祖救他一救。但可惜,這種惡人自然天也留不得,在1969年8月8日的時候,他被疾病奪取了生命,終年74歲。

相關焦點

  • 顧祝同蓄謀製造皖南事變的詳情細節
    顧祝同等早已蓄謀製造反共的「皖南事變」。一方面,他們虛偽地對外表示「用人格擔保」,「保證盡力掩護新四軍北撤」。但另一方面,他們又在「掩護北撤」的美名下,早已調兵遣將,重重包圍,並且有計劃地製造和散播新四軍將要「南竄」、實行「三山計劃」的謠言,以欺騙蔣軍官兵、推卸事變責任。
  • 往事|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重建:從損失九千到擴編九萬
    1941年1月7日至14日,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皖南部隊9000餘人繞道北移時,遭8萬多國民黨軍合圍進攻,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遇難。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皖南事變」是抗日戰爭中共產黨遭受的最嚴重損失。
  • 他在皖南事變後重建新四軍,曾活捉事變劊子手,卻死在勝利前夜
    皖南事變之後的國民黨軍仍然不老實,還想著在邊境地區搞摩擦,蠶食新四軍的根據地。彭雪楓聽到這個消息,火冒三丈:平時讓著你是因為有命令,你還真當我們新四軍怕你們?在戰前他囂張的表示要反共到底,結果做了俘虜立刻就蔫了。趕忙對彭雪楓表示,要一致抗日,不再摩擦。彭雪楓礙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沒有殺這個皖南事變的劊子手,只好將他放了。但是這一戰過後,韓德勤就再也沒有找過彭雪楓的麻煩。日本人也惹不起這個戰神。在著名的淮北反掃蕩作戰中,彭雪楓連戰皆捷,殲滅敵人五百餘人,自身傷亡卻不到七十人,打出了驚人的戰損比。
  • 蔣介石同意釋放皖南事變後被扣押的葉挺將軍內幕
    1946年3月4日,蔣介石釋放了被軟禁了六年的葉挺將軍,4月8日,葉挺將軍一行在去延安的路上,在山西黑茶山遭遇空難……按照蔣介石的一貫做派,想讓他放了對手的人,那是萬萬不可能的,尤其是像葉挺將軍這類高級別的將領,那就更不用說了。那麼,能夠讓蔣介石同意釋放葉挺將軍,這裡面肯定有值得他去這樣做的內幕。
  • 皖南事變殺害7000抗日將士的罪人上官雲相,解決如何?
    很多人知道他就是因為他製造了駭人聽聞的皖南事變,7000抗日將士,沒有死在戰場之上,卻被上官雲相帶領大批國軍殘酷殺害,不得不說,這是抗日力量受到最嚴重的打擊。今天,我們來好好聊聊上官雲相這個人,和皖南事變這件事。上官雲相是山東商河縣人,15歲進入山東陸軍小學,1917年考入保定軍校第六期。
  • 他曾是我軍頭號死敵,策劃消滅新四軍,晚年頓悟後遁入空門
    皖南事變對我軍歷史來說,是一個極為嚴重的損失。那時,國民黨軍隊圍攻新四軍9000多人,大部分英勇犧牲,新四軍最高領導層:軍長葉挺被俘,政委項英,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全部遇難。那誰是此次事件最直接的兇手呢?
  • 皖南事變時,這個國軍將領拒絕執行命令,被顧祝同撤職查辦
    皖南事變的爆發,充分暴露出了蔣介石破壞抗日統一戰線的醜惡嘴臉,不僅極大地影響了國共合作,更給了日軍坐收漁翁之利的機會。 不過,從這次事件中,也有一些國民黨陣營中的愛國志士,以民族大局為重,甚至不惜拋下個人前程,拒絕執行命令,比如李樹正將軍。
  • 晚年的張學良否認,他發動西安事變是為了將功補過,表示問心無愧
    提起張學良,就不得不說一下三件改變歷史的大事:九一八事變、東北易幟、西安事變。其中,九一八事變的不抵抗是張學良一生的汙點,而後面兩件事則是他為國家做出的巨大貢獻。張學良但晚年的張學良,在面對採訪時,承認「東北不抵抗」確實是他的錯誤,他沒有很好地判斷當時的局勢,想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皖南事變新四軍遭遇重創,有兩人率隊突出重圍,保存了革命火種
    皖南事變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反動派蓄意製造的最大一起事件。此次事變,讓皖南9000多新四軍遭遇了滅頂之災,軍長被俘,副軍長、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全部犧牲,但是第1縱隊的司令員傅秋濤和政委江渭清帶著僅有的1000多人,九死一人突出重圍,他們為革命保存了骨幹和火種。
  • 皖南事變新四軍損失慘重,這位國軍團長卻率部起義,後成開國少將
    皖南事變是抗日戰爭中,國民黨頑固派精心策劃的聚殲新四軍部隊於涇縣茂林地區的一個險惡的反動陰謀。此次事變讓新四軍損失慘重,此時有位國軍團長卻率部起義,後來成為了開國少將。他的名叫陳銳霆。此時,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新四軍的實力損失慘重。湯恩伯又調集了9個師共12萬大軍,想用7倍的兵力,一舉殲滅彭雪楓率領的新四軍四師,陳銳霆被迫率部渡過潁河,與新四軍作戰。危急關頭,陳銳霆毅然請求率部起義,組織上同意了他的起義請求,他隨後召開營以上軍官會議,宣布起義決定。
  • 1941年1月6日,新四軍在安徽涇縣茂林地區遇襲,「皖南事變」爆發
    12月23日,中共中央軍委命令皖南部隊全部以戰備姿態繞道茂林、三溪、寧國、朗溪到溧陽,然後待機北渡。26日,中共中央又電項英,對他們一再拖延、遲遲不願北移提出了批評。12月28日項英召開會議,決定遵守中共中央指定的北移路線:向南繞道茂林、三溪、旌德、寧國,迂迴天目山到溧陽。後釀成皖南事變。
  • 皖南事變後槍殺項英的叛徒劉厚總,1952年8月初在江西南昌被處決
    皖南事變中,新四軍九千將士,其中兩千餘人突出重圍,兩千餘人戰死,一千餘人失散、失蹤,四千餘人被俘。被俘的將士分別被關押在江西上饒集中營、江西鉛山等地。在被俘的人員中,有極少數人被俘後叛變、變節。有三個團級幹部叛變投敵,劉厚總是其中之一。
  •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為何突然膨脹成7個師?師長是哪些人?
    「皖南事變」是一起嚴重的手足相殘事件。當時日軍正強佔我們的國土,殘殺我們的同胞,中華民族山河破碎,人們流離失所。國內頑固派不思抗戰,卻向抗戰的新四軍舉起屠刀,幾千新四軍將士活生生的倒在他們的槍口下。一時間山河變色,日月無光,投降主義也趁機興風作浪,抗戰前途被蒙上了一層巨大的陰影。為了回擊頑固派,打擊國內的投降浪潮,提振全國人們的抗戰信心,共產黨果斷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代軍長,劉a少b奇為政委。新四軍軍部的快速重建令國內頑固派大吃一驚,他們原以為一道「叛軍」的命令就可以抹去新四軍,沒想到新四軍的軍旗飄揚得更加高昂。
  • 他曾是孫中山衛隊鐵甲軍班長,後為新四軍參謀長,死於皖南事變
    全面抗戰開始之後,葉挺和項英去延安就組建新四軍的事請示中央,當時周子昆正在抗大學習,聽說老領導來了,就去看望葉挺。而葉挺一看到他就想起了當年兩個人無比默契的配合,於是葉挺就找到了中央軍委,想讓周子昆擔任新四軍的參謀長,中央當時也同意了。不過當時參謀長的位置已經給了張雲逸,讓張雲逸騰位置不合適,所以周子昆就當了副參謀長。
  • 曾計劃鎮守一個月要塞,兩天就破防,蔣介石:革職軍長,槍斃師長
    據統計,在抗日戰爭時期,有接近於100萬人的中國人出賣良心為日本人服務,甘願做漢奸,受萬人唾罵。更讓人氣氛的人有些軍隊的領導也玩忽職守,原本計劃堅守一個月的要排,結果僅僅兩天就失守了,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軍長被革職,師長也被槍斃。這個國軍軍長是誰呢?他又是怎麼做到連一個月都守不住直接失敗的?
  • 戊戌變法的幕後推手,政變中被革職流放新疆,一年後被處死
    而張蔭桓對戊戌變法的歷史貢獻不亞於名揚天下的康梁二人,堪稱「戊戌變法」的幕後推手,張蔭桓雖然僥倖逃過一劫,但在一年多後的「庚子事變」中,在對十一國宣戰之前,慈禧太后想起來發配新疆的張蔭恆,下令誅殺張蔭桓,張蔭桓成為為「戊戌變法」犧牲的第七人。
  • 皖南事變中叛變的最高將領,勸降葉挺遭痛打,被新四軍活捉槍斃
    在皖南事變中,趙凌波被俘後,經不起國民黨的威逼利誘,叛變了革命。當時新四軍軍長葉挺是敵人最想勸降之人,於是派趙凌波前去勸降。 當時趙凌波身著新四軍制服,來到葉挺的囚室,向葉挺敬禮,剛想說話,已知趙凌波叛變的葉挺怒目圓睜,上前抽了他兩記耳光,轉身拎起茶壺向趙砸了過去,並罵道:「你這條吃糞的狗,滿身汙臭
  • 「替罪羊」是如何而來?能用「替罪牛」代替嗎?
    最近重慶衛視又在重播電視劇《龍門飛甲》,看到劇中東廠督主萬喻樓讓素慧蓉給明妃娘娘下毒,卻栽贓給西廠督主尤嘉,讓他當了「替罪羊」被皇帝責罰。於是就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常說「替罪羊」,卻從來不說「替罪牛」或者別的呢?
  • 「新四軍和皖南地區出席七大代表全部遇害」屬於誤傳(下)
    曾山,時任中共中央東南局副書記,他並未直接從皖南趕赴延安,而是在皖南事變前夕,率東南局機關撤離皖南赴蘇南。皖南事變後,任中共中央華中局組織部部長,堅持在華中抗日。江天輝,時任中共皖南特委軍事部部長,於1941年4月到達延安(他如何赴延安情況不清楚),7月撰寫了《皖南特委工作報告》一文,後參加延安整風運動,出席七大。
  • 「高雄屠夫」彭孟緝犯下大錯,依然被蔣介石重用,晚年信佛贖罪
    彭孟緝在「參謀總長」任上繼續幫助蔣介石做著「反攻大陸」的美夢,因為對蔣氏父子忠心耿耿,彭孟緝很快就成為臺灣政壇炙手可熱的人物。不過,隨著蔣介石「反攻大陸」美夢的破滅,彭孟緝也不再受重用,於1965年退居二線。1967年,彭孟緝被任命為臺灣「駐泰國及日本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