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鋼建:禹王是轉世人,前世是大湘西的大禹——源於大湘西的佛教真實不虛

2021-02-23 杜鋼建

禹王是轉世人,前世是大湘西的大禹——源於大湘西的佛教真實不虛

杜鋼建

根據史書記載,在湘西開啟夏朝的禹王是轉世人即再生人。禹王的前世是大湘西女媧的十九代孫大禹。

 

關於禹王是轉世人的問題,在諸多歷史文獻中有記載。根據《繹史》卷十一引《遁甲開山圖》記載,古有大禹,女媧十九代孫,壽三百六十歲,入九嶷山飛去。後三千六百歲,堯理天下,洪水既甚,人民蟄溺。大禹念之,乃化生於石紐山泉。女狄暮汲水,得石子如珠,愛而吞之,有娠,十四月生子。及長,能知泉源,代父鯀陻洪水。堯知其功如古大禹知水源,乃賜號禹。

 

女媧十九代孫大禹者,也是軒轅黃帝的嫡孫,壽360歲。後轉世為帝堯時代的禹王。根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一·軒轅黃帝》記載,黃帝修輿封禪禮畢,採首山之銅,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太一。於州是鼎,神質文精。孫壽三百六十歲,入九嶷山仙去。後三千六百歲,堯理天下,洪水既甚,人民墊溺,禹念之,乃化生於石紐山。女狄暮汲水得石子如珠,愛而吞之有娠,十四月而生子,及長能知泉源,乃賜號禹,後人稱曰神禹。禹王在南嶽衡山獲得金簡玉字,屬於黃帝之遺誡。禹王的前世大禹屬於黃帝朝時期女媧的後裔,同時也是黃帝的後裔。

史籍記載的著名女媧有多位。從伏羲時期的女媧國,到黃帝時期的女媧國,說明女媧國的傳承歷史悠久。禹王的前世大禹是女媧的十九代裔孫,該女媧是黃帝朝女媧國的女媧。從黃帝朝女媧到堯帝時期的禹王有3600年。黃帝朝女媧距今約有8000年-9000年間。

黃帝朝女媧的十九代裔孫大禹活動在大湘西地區。黃帝朝女媧後裔的大禹屬於長壽人。黃帝說過,在黃帝時期人們的平均壽命是200多歲,如果注意修煉的話,很多人活過300多歲。我查閱歷史文獻發現,黃帝的25子中至少有3人活過300多歲。黃帝朝女媧的十九代裔孫大禹是修行人,也活過300多歲。史書記載禹王的前世大禹曾經活了360歲,後來入九嶷山仙去。九嶷山在今湖南永州地區。大禹是上古時期的高人。上古高人出湘西,有其悠久的巫教修煉傳承歷史。巫教是道教佛教儒教的宗教源頭,也是西方三大先知宗教的源頭。

禹王的母親來自狄人族群,所謂狄人在人種方面屬於印歐人種。禹王的母親是印歐人種的狄人,說明禹王的長相也可能是印歐人種的相貌。禹王的母親女狄懷孕禹王的前提不是普通人的受孕,而是吞食薏珠懷孕禹王。

禹王的誕生方式在當時也屬於非同尋常的現象。禹王誕生於剖腹產。根據《世本•帝系篇》記載,禹母修已,吞神珠如薏苡,胸坼生禹。禹王的母親剖腹產時使用的刀具是吳刀。根據《初學記》卷二引《歸藏》記載,大副之吳刀,是用出禹。禹王的誕生地是大湘西的塗山,該塗山在堯帝時期屬於崇山國的轄地。當時崇山國的國都在今張家界地區,而禹王的誕生地塗山在今重慶地區。根據《太平御覽》八十二引楊雄《蜀王本紀》記載,禹母吞珠孕禹,坼副而生於塗山。禹王的母親在大湘西的塗山地區使用吳刀即虞刀剖腹產誕生禹王。禹王誕生在虞朝。

禹王作為大禹的轉世人自然知道洪水河道的源頭。根據史籍記載,禹王的母親女狄生子長大後能知泉源,乃賜號禹,後人稱曰神禹。禹王的姓名是姒文命。之所以稱禹,是因為大家都知道他是大禹的轉世人。禹號是堯帝賜給禹王的。堯帝之所以賜號禹,是因為堯帝知道禹王是大禹的轉世人。

根據《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記載:經緯天地曰文。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子罕》中認為:「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 禹王的名字「文命」表明禹王有經緯天地和弘揚道統的使命。禹王作為大禹的轉世人是負有重大使命的帝王。

禹王誕生在大湘西崇山國地區。崇山國在堯舜時期是伯爵國。大禹,簡稱禹,大即偉,是尊稱。堯知其功如古大禹知水源,乃賜號禹。姒姓,名文命、政命。由於湘西崇山的祥瑞,也名崇禹。爵位伯,故稱夏禹、伯禹、號有夏氏、夏后氏。又稱姒禹、文禹、神禹、帝禹、白帝。禹王以後,夏商周時期崇山國由伯爵國改成侯爵國。

從伯鯀到禹王的崇山國一直有傳承。在甲骨文卜辭中,崇候多次出現。商朝甲骨文中多處提及崇候虎伐髳方等。髳方為商朝末期西方八國之一。商朝軍隊去(夷耳)國要路過崇國。根據史書記載,商王錫命西伯,得專徵伐。《史記·殷本紀》記載:「乃赦西伯,賜之弓矢、斧鉞,得專徵伐。」周文王受命九年,大統未集,蓋得專徵伐,受命自此年始。納西族即摩西族屬於髳人族群。夏商時期髳人族群有部落遷徙古埃及地區。我在美國發現商末周初也有髳人族群隨攸侯喜和望乘國國君等東渡美洲,成為美洲印第安部落的一支。

考古發現也印證禹王是轉世人即再生人。距今7000年前的歷史文物上有銘文記載大禹的事跡。禹字出現在距今至少8000年前。大湘西古文字中的禹字足以說明8000年前有大禹的存在。

 

禹王的前世大禹源於能夠多變的神人女媧。《淮南子·說林訓》記載:「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高誘云:「黃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時,化生陰陽。」「上駢、桑林,皆神名。」《淮南子·說林訓》所謂 「女媧王天下者也,七十變造化。此言造化治世非一人之功也。」伏羲去世後,女媧繼承政權,延續伏羲朝的統治。女媧國在大湘西地區一直有傳承。大禹的祖先女媧屬於黃帝朝時期神人的代表。

 

女媧國文化的源頭是最早創造黃種人的女媧。《太平御覽》引《風俗通》云:「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絙於泥中,舉以為人。」這是黃種人的起源說。女媧不僅創造了黃種人,而且也是婚姻制度的設立者。根據《風俗通》記載,女媧禱神祠,祈而為女媒,因置昏姻。

禹王時期三苗作亂,出現日食、地震和洪水等諸多異常現象。根據《墨子•非攻下》記載,昔者三苗大亂,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龍生於廟,犬哭於市。夏,水地坼及泉,五榖變化。 民乃大振高陽,乃命玄宮。 禹親把天之瑞令,以徵有苗。禹王徵伐三苗代表了上帝的天命。

 

禹王的母親是女狄,禹王的父親是著名的伯鯀。根據《史記·夏本紀》記載,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史記·夏本紀》關於禹王的記載屬於簡介性質的介紹。實際上,就譜系看,從黃帝到禹王至少有30代。從黃帝朝經歷少昊朝、顓頊朝、帝嚳朝到唐堯虞舜,再到禹王,有著漫長的歷史過程。

 

禹王誕生在堯帝時期,堯帝賜號禹。舜帝以禹為司徒,屬於百官之長。根據《路史·後紀•疏仡紀•夏后氏》記載,帝禹,夏后氏。姒姓,名禹,一曰伯禹,是為文命。堯帝崩,舜為天子,命禹為司徒,代典百揆,內輔虞位,外行九伯。三十有三載,帝以教其券劇,受命以位。三歲而考績,五歲而定政。惡旨酒,好善言,好予而不取,好緣而惡駔,亦上信而賤。禹王宅立一十有五歲,七表乘風,化制殊類,青縈九陽奇怪之所際,莫不內拱。禹王乃巡大越,見耆老,納詩書,審銓衡,平鬥斛,立典則,以貽子孫。焚戈甲而夷人附,追思覆鬴之書,復會諸侯於江南。禹王年百有六,實祀於社,亦謂白帝。禹王被尊為白帝,屬於西方之神。

 

禹王在百歲時娶塗山氏之女生夏啟。根據《冊府元龜》記載,禹夏后氏,姒姓,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鯀,皆不得在帝位,為人臣,舜禪禹以天下,以金承土,天下號曰夏后氏。禹年八十六,攝行天子事五年,年九十餘。舜喪,明年即真年,百歲禹娶塗山氏之女,生啟,在位九年。禹王百歲娶塗山氏之女。

根據《尚書緯·帝命驗》記載,歷史上有姒戎文禹之稱。禹王是戎神。禹生戎地,戎地在今大湘西地區。《尚書·大禹謨》:「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於四海,祗承於帝。」孔傳:「言其外布文德教命,內則敬承堯舜。」 外布文德教命,內則敬承堯舜,這說明禹王謹慎從事,傳播華夏文化,傳承堯舜事業。

根據《隋書·卷三五·經籍四》記載,自上古黃帝、帝嚳、夏禹之儔,並遇神人,鹹受道,年代既遠,經史無聞焉。在上古時期有諸多遇見神人授道獲得開悟的事例。黃帝、帝嚳和禹王之輩都屬於神人授道的對象。

禹王是大禹的轉世人。禹王接班成為帝王也有祝融神現身示意。根據《史記·孫子吳起傳》記載,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根據《竹書紀年》記載,禹治水既畢,天錫玄圭,以告成功。夏道將興,草木暢茂,青龍止於郊,祝融之神降於崇山,乃受舜禪,即天子之位。洛出龜書,是為洪範,三年喪畢,都於陽城。大湘西崇山是夏之興的祥瑞地,據《禹貢九州島圖》的記載,崇山在禹王時期的荊州地區,即今張家界地區的崇山。

黃帝朝時期大湘西女媧的十九代孫大禹轉世成為後來的禹王,這只是古代湘西諸多轉世人即再生人事例之一。如今在懷化通道縣還發現諸多轉世人即再生人,其中有的能夠記憶前幾世的轉世情況。湖南通道地區屬於南方龍脈地區。

 

相關焦點

  • 杜鋼建:埃及佛教源於上古湘西文化,通道縣再生人即古代"女祭司"
    期間考察上古湘西佛教產生的環境以及通道縣再生人生活的歷史文化氛圍,並與當地再生人石爽人進行了交流,石爽人不但知道自己的前世,而且小學未畢業的她懂得很多失傳的祭司知識和佛道知識,仿佛她的大腦中儲存了很多上古文明的信息密碼,如有神通,而當地人只是對她好奇,很少有人真相信她講什麼。杜鋼建與枕戈認為,這位有前世記憶的再生人即古代典型的通靈的女祭司,是薩母文化的當下體現。
  • 杜鋼建:日本聖德太子是轉世人,前世是南嶽慧思和尚——源於大湘西的佛教真實不虛
    日本聖德太子是轉世人,前世是南嶽慧思和尚——源於大湘西的佛教真實不虛杜鋼建湖南高廟遺址和湯家崗遺址等的考古發現表明
  • 杜鋼建:《山海經》作者伯益源於大湘西
    皋陶和伯益早期活動的根據地均在大湘西地區。虞舜封伯益為負責山林牧馬的虞官,賜姓贏姓。伯益的封國在今湖南資水流域即古益水流域,傳承自黃帝朝以來古益國的傳統。伯益的兄弟仲甄被封在今安徽與湖北交界一帶的六國和英國等地。皋陶和伯益父子不僅跟隨禹王走遍世界傳播華夏文明,而且協助禹王在今張家界崇山地區開啟夏朝。大禹被封夏伯,授官司空,賜姓姒氏,領統十二州伯,以巡十二部。
  • 杜鋼建;印第安犬戎族部落源於大湘西
    印第安犬戎族部落源於大湘西杜鋼建 孟席斯在《1421》一書中討論了美洲印第安犬戎族的情況。
  • 杜鋼建:彼英國源於此英國:英國人祖先皋陶是大湘西地區的巨人?
    其中,英國蘇格蘭奧克尼群島布羅德加的尼斯遺址考古發現距今近5000年的古墓文化明顯源於中國。中國陰陽文化的設計觀念於距今5000年前左右已經引入大不列顛英國地區。陰陽文化是大湘西地區和大皖南地區從伏羲開始到顓頊、皋陶和伯益傳承的重要文化。大不列顛英國蘇格蘭梅肖韋古墓墓室建築的側墓室是為了人在陰間活動建造的。該墓室的設計表明,陰間世界的圖像是陽間世界的反向投影。
  • 杜鋼建:犬戎族人源於大湘西,古羅馬人多犬戎族後裔
    蠻龍苗的後裔犬戎族群在帝嚳時期成為遍布大湘西地區的強大族群。其中蠻族犬戎人形成鬼方。陸終娶鬼方氏之女湯氏,生惠連,惠連封黃國,因以為姓。鬼方氏之女也稱為「湯嬇」。根據《史記》的記載,湯嬇剖腹生六子,分別為昆吾(崑崙)君已樊,參胡國君斟惠連、大彭國君彭籛、劊國君妘求言、曹國君曹安及楚之先祖羋季連。帝嚳時期的盤瓠為昆吾(崑崙)君已樊的後裔。《周易·說卦》注釋:「艮為狗,正西崑侖狗國。」
  • 杜鋼建:亞歷山大大帝是秦始皇的高祖,祖上源於大湘西
    亞歷山大大帝是秦始皇的高祖,祖上源於大湘西杜鋼建前幾年我說亞歷山大是秦始皇的祖先,幾處秦陵雕像的古希臘藝術風格源於亞歷山大東徵
  • 杜鋼建:考古鐵證證明英文源於大湘西,英文由巫師卡師族群帶入英國
    英文源於夏朝石刻文等大湘西巫書文字杜鋼建 在關於「英人英語源於中國」的大討論中,許多人希望了解英文是怎樣起源於中國的。我於2016年4月12日在大同思想網發表的文章《西方字母文字源於廣西甘桑石刻文——甘桑石刻文對腓尼基文和古希臘文的影響》已經基本上說明了英文源於夏朝石刻文和古彝文。為了進一步具體說明英文的起源,這裡重點就文字關係和族群關係這兩方面進行論述。英文與夏朝石刻文和古彝文的關係可以讓讀者知道英文的源頭是巫師文字的漢字文化。英國早期族群與大湘西地區族群的關係可以讓讀者知道漢字文化最早是由什麼人帶去英國的。
  • 杜鋼建教授的神奇理論:英語來自華夏古漢語,英國人也來自大湘西
    我的書中研究表明,古埃及文明是來自於中國的大西南地區,就是大湘西地區。為什麼呢?古代無論是古桂國、古蒼梧國、古黔國還是古吳國等等,它們的政治中心都是在現在的湖南轄區。所以我用大湘西這個概念。那麼關於文明的界定呢,有幾個基本要素,我們必須要思考。第一,文字。
  • 杜鋼建:巴別塔之前世界統一語言是大湘西古漢字語言
    人類的統一語言文字是大湘西古漢字語言。人類的語言文字在早期是同源的,源於大湘西地區12萬年以前燧人氏時期的繩索文字和6萬年前伏羲朝時期的平面文字。距今4000多年前地中海附近時使用的文字屬於大湘西古漢字,其中包括蘇美爾文字、邁錫尼文字、腓尼基文字等。這些古文字都源於巴別塔之前的大湘西古文字。
  • 杜鋼建:廣西紅水河字母表明英文字母均源於大湘西古文字
    我認為這些文物的真假對於我關於「英人英語源於中國」的論斷沒有實質性影響。其實早在約克先生提供這些物證之前,我已經獲得大量有關大湘西古文字中的字母文字的物證。我在《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一書中也有所討論,只是許多人沒有認真閱讀而已。大湘西古文字包括古彝文、古東巴文、水書文字、甘桑石刻文、張家界夏朝銘文、三星堆文字和湘西石刻文等文字。
  • 杜鋼建:考古發現《聖經》關於互人的記載真實不虛
    考古發現《聖經》關於互人的記載真實不虛杜鋼建 《聖經》不僅僅是重要的宗教經文,而且是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
  • 謬證「世界文明起源於大湘西」用意何在?
    「古埃及文明是來自於中國的大西南地區,就是大湘西地區」,西方文明的源頭在中國。 這一發現不填補中外歷史研究的空白也難,在世界人種和語種研究上,在世界文明史的研究上,應該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確實為中國部分人民長了志氣。     英山那個地方,古時候曾有一段時間確實叫英國,我在英山做鄂東民歌採風的時候,查資料,確實發現了這個記載。
  • 杜鋼健教授:英語源於中國,人民日報:哪來的「迷之自信」
    這樣有理有據的分析,如果不了解歷史,很多人估計都會覺得非常有道理,然而歷史不是胡說,它不同於我們看的戲曲和小說,字裡行間的一撇一捺都要有真實的考察結果進行驗證。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而這位杜鋼建教授事後也發言解釋過,「我之所以稱其為大湘西地區,因為上古時期大西南地區的一些主要國家的國都至今還在今湖南地區」在他看來,當今社會很多國家的起源都來自湖南地區。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科學依據不說,甚至還完全罔顧了真實歷史。
  • 湘西趕屍是真實存在的麼?
    即便竹竿能承受,老司和其弟子要背負幾百斤的屍體從四川跳回湘西,似乎並不現實。第二種說法,屍體是分屍後搬運的。中央電視臺《走進科學》欄目就曾經講述過湘西趕屍,在節目中稱趕屍人會將屍體的四肢和頭顱保留,軀幹拋棄,然後用稻草做一個假人,為了避免他人看出,會給屍體裹上一層厚厚的黑色紗布。雖然是國家科學頻道的解析,但是這種說法仍然沒有解釋清楚屍體為什麼會跳,且每次是多個屍體同時行走的問題。
  • 杜鋼建非洲演講之二:示巴女王乃一代西王母,王母制度源於大湘西
    今年4月我在馬達加斯加塔納IFT大學一帶一路文旅學院授牌儀式上講過,西王母文化源於中國大湘西地區。王母文化即聖母文化從大湘西地區逐步經由印度和波斯地區傳播到埃及衣索比亞和地中海地區。王母文化在法律制度上成為各國的重要憲法制度的內容。王母文化在國家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商末周初的幾代示巴女王都是西伯國女王或公主。示巴女王是西王母文化在商末周初的代表。
  • 杜鋼建:「英人、英語起源於大湘西」研究成果首次落地應用
    2019年,文明學專家杜鋼建教授曾在學術界扔下一顆原子彈:英語語言皆起源於古華夏。一象天開英語創始人,英漢同源研究中心副主任,長沙醫學院英語教育教學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錢一副教授則反向研究,發現英漢語言之間有著直接對等聯繫,論證英語造詞和漢字造字的邏輯規律演變體系均源於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太極文字演變規律體系,只是使用了不同的符號。「英漢同源」這一語言領域的重大發現,使得中國人能利用耳熟能詳的象數理的方式進行,從此中國人學英語如同學漢語一樣簡單。
  • 湖大杜鋼建教授:英語起源於中國!中國不是韓國,沒必要「偷」
    英語竟然起源於中國,英國人的祖先竟然來自湖南湘西!你以為這又是某些自媒體的杜撰嗎?錯了!這是湖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杜鋼建教授在北京演講時提出的觀點。這位杜鋼建教授在2003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意見領袖」之一,學術成就碩果纍纍,其中就包含一本名為《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的書籍。在這本書中,湘西成為了世界文明的發源地,「無論是古希臘的三大民族,還是古羅馬的三大民族,都是在不同時期,從中國移民到西方的,而且從祖源上來推論,都起源於大湘西地區。」
  • 揭秘湘西趕屍,是真實?還是騙局?
    清朝就廣為流傳湘西"趕屍人"的傳聞,即趕屍人利用"秘術",將客死異鄉的人的屍體帶回家鄉,讓他們入土為安,林正英電影裡的殭屍原型大都出自於趕屍文化。我國歷史上一直流行「土葬制度」,人死去要入土為安,那麼在異地的遊子意外身故屍體是如何安置的?
  • 2020大湘西冬季車展盛大開幕
    紅網時刻湘西11月20日訊(記者 李豔華 通訊員 李文勝 王永紅)11月20日上午,備受期待的2020大湘西冬季車展在湘西高新區武陵國際汽車城盛大開幕。州委統戰部副部長、州工商聯黨組書記王小蘭宣布開幕。州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立新出席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