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紅水河字母表明英文字母均源於大湘西古文字
杜鋼建
前幾日,德國回來的約克先生接連給我發來他撰寫的微信公眾號文章,主要是有關英文字母的新發現。其中有《以物證史:西語的「英文字母」源於三星堆文明》、《廣西紅水河文明關於字母文字英文字母的記憶》和《廣西紅水河重大發現:隕石盤呈現全部26個「英文字母」》。約克先生認為三星堆文明字母和紅水河文明字母都是對我關於「英人英語源於中國」論斷的物證支持。同時,約克先生也邀約我對三星堆文明字母和紅水河文明字母的發現問題予以解讀。
除了約克先生以外,來自北京、陝西、四川、湖南等地的朋友也將約克先生的文章轉發給我。朋友們認為約克先生討論的這些物證足以說明我關於「英人英語源於中國」論斷是正確的。特別是2019年許多網友對我關於「英人英語源於中國」的論斷進行嘲諷和排斥,其中也包括一些高等院校的領導和一些社會公知。結果形成所謂2019年「英人英語源於中國」的輿論風波事件。現在朋友們認為我的論斷開始得到證實,去年的風波讓我受到委屈。我認為網友們不知不為怪。但是高校領導和知識人對如此重要的歷史文化問題也缺乏起碼的學習和了解的心態,就是中國之不幸了。
對於約克先生討論的紅水河字母,也有網友對這些文物的時代真假表示疑問。我認為這些文物的真假對於我關於「英人英語源於中國」的論斷沒有實質性影響。其實早在約克先生提供這些物證之前,我已經獲得大量有關大湘西古文字中的字母文字的物證。我在《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一書中也有所討論,只是許多人沒有認真閱讀而已。大湘西古文字包括古彝文、古東巴文、水書文字、甘桑石刻文、張家界夏朝銘文、三星堆文字和湘西石刻文等文字。約克先生討論的廣西紅水河文字與紅水河流域的廣西平果縣甘桑石刻文屬於同一文字體系。甘桑石刻文早在2006年以前就已經被發現。廣西南寧市的武鳴縣、隆安縣、百色市田東縣等祭祀遺址分布區也發現大量刻在石器、玉器、骨片上的古文字符號,這些符號明顯為單個或單句,其中不乏字母文字。
文明源頭首先是指文字語言的源頭。大湘西古文字是西方的腓尼基文字、古希臘文字、拉丁文字和英文字母等文字的源頭,也是英語、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等語言文字的源頭。大湘西古文字中的字母文字首先由腓尼基人傳承,形成所謂腓尼基文字,然後再形成所謂古希臘文字。
由古希臘文字到拉丁文字的傳播族群中需要提及科林斯人。科林斯人於公元前734年來到今義大利西西里後,又在不同時期移居亞平寧半島。科林斯人是義大利地區最早掌握希臘文的族群之一。在義大利,埃特魯斯人Etruscans人從科林斯人Damaratus那裡學到了希臘文字。義大利地區的阿波裡吉尼斯人從阿爾卡地亞人Evander那裡學到了希臘文字。古羅馬時期義大利地區的拉丁文字母,最初在形狀上與古希臘字母是一樣的。後來逐漸形成拉丁文和義大利文。
拉丁文字取名拉丁源於古羅馬的三大族群之一拉丁人。古羅馬的傳統文獻表明,最古老的三個部落是Tities、Ramnes和Luceres。Tities部落屬於薩賓人的。Ramnes部落屬於拉丁人的。Luceres部落屬於埃特魯斯人或阿爾巴人的。薩賓人、拉丁人和埃特魯斯人都是不同時期來自中國古代的遊牧部落。薩賓人和薩莫奈人主要源於古代中國的西伯人和蘇毗人部落。魯佩齊人、法比人和昆克體人主要來自古代中國的羌戎部落。古羅馬埃特魯斯堪人屬於呂底亞人,源於伊犁人族群。
在古羅馬,所謂拉丁人是義大利海濱小鎮勞林敦國王伊尼阿斯為紀念嶽父拉丁那斯而稱當地人為拉丁人。伊尼阿斯是特洛伊盟國達達納斯Dardanus國的王子。其父安基西斯是達達納斯國的國王。特洛伊戰爭失敗後,伊尼阿斯來到勞林敦。該地酋長拉丁那斯把女兒嫁給了伊尼阿斯。拉丁那斯去世後伊尼阿斯繼承了王位。該婚姻對伊尼阿斯來說,既是福,也是禍。由於伊尼阿斯的妻子原先與塔斯康部落盧都利族人的國王訂過婚,導致伊尼阿斯在與盧都利人的戰鬥中被殺害。現在一些義大利學者說義大利人是拉丁人或特洛伊人。其實,無論是特洛伊人,還是達達納斯人,抑或是所謂拉丁人,都是來自東方的遊牧民族。特洛伊人是由帕裡斯從東方帶來的伊犁人,早期居住在新疆伊犁河流域。在利比亞的特洛伊人的後裔把右側的頭髮留著,把左側的頭髮剃光,並且把身體塗成紅色。這是典型的古代丹族人中的遊牧部落。所謂拉丁人從族源上看,也源於古代中國的伊犁人族群。
關於拉丁文的形成歷史大致經歷過幾個階段。起先,大湘西文字傳播到地中海沿岸以後,由腓尼基人從中選用一些筆畫簡單的文字作為腓尼基文字母加以使用。腓尼基人國王的兒子卡德摩斯從西頓帶領腓尼基人移民希臘地區。與卡德摩斯一起來到希臘的腓尼基人中的格菲萊伊家族來到希臘地區後將大湘西古文字傳給希臘各民族。希臘文字形成後,傳播到義大利地區。在義大利,Etruscans人即伊犁人族群從科林斯人Damaratus那裡學到了希臘文字。義大利地區的阿波裡吉尼斯人從阿爾卡地亞人Evander那裡學到了希臘文字。古羅馬時期義大利地區的拉丁文字母最初在形狀上與古希臘字母是一樣的。大湘西古文字對古希臘文字的影響也就是對拉丁文字的影響。
古羅馬人的拉丁文字中有輔音字母B、C、D、F、G、Z、H、K、L、M、N、P、Q、R、S、T、X、Y,元音字母A、E、I、O,還有音值不定的字母V。11世紀時增加J、U、W,形成26個字母。古代拉丁字母只有大寫字母。最初的拉丁字母的排列順序與後來的排列順序有所不同。字母C可以同時表示/g/和/k/。公元前3世紀Z被放棄,其位置則被G所取代。輔音/g/和/k/後來分開, C代表清輔音/k/,而G代表濁輔音/g/。公元前1世紀Y被引進、Z再引進到拉丁字母中,並排序最後。到中世紀,字母i分化為i和j,v分化為u、v和w,形成 26個羅馬字母。
早期的拉丁字母體系中沒有小寫字母,公元4世紀~7世紀的安塞爾字體是小寫字母形成的過渡字體。公元8世紀,法國卡羅琳王朝時期,產生卡羅琳小寫字體。卡羅琳小寫字體據說是查理一世委託英國學者凡·約克在法國整理出來的。羅馬大寫字體和卡羅琳小寫字體後來結合在一起。字型美觀的設計變化有不同的風格,其中影響比較大的字體有法國迪多Firmin Didot字體和義大利波多尼Giambattista Bodoni字體。
義大利現存早期的文字發現於公元前8世紀初羅馬城附近的古代城市奧薩客棧大墓地。陶罐上刻畫的4個希臘字母表明,剛剛建立羅馬城的拉丁人在希臘人採用源於大湘西古文字的腓尼基字母後不久就學會使用了這種文字。最早使用拉丁字母刻寫的銘文見於公元前7世紀的普雷內斯鬥篷別針。文字從左到右讀作MANIOS MEDFHEFHAKEDNUMASIOI。此銘文屬於工匠製作者留名:馬尼烏斯為努梅利烏斯製作此別針。公元前6世紀的杜埃諾斯銘文的拉丁字母需要從右到左讀。
英文和拉丁字母A在距今8000年左右的今湖南懷化地區的高廟文化遺址陶片上、距今4000年左右的三星堆陶片上、距今3600年左右甘桑石刻文字中均已出現。古拉丁字母A見甘桑石刻文字002-12-01等。
英文和拉丁字母B見距今3600年左右甘桑石刻文字中見029-05-03、002-10-12等。
英文和拉丁字母E在距今3600年左右甘桑石刻文字中見002-13-08、020-01-03、004-02-05等。
英文和拉丁字母Z見甘桑石刻文031-03-03等。
英文和拉丁字母H見甘桑石刻文009-01-01、032(1)-02-01、029-04-04、018-04-02、028-02-05等。
英文和拉丁字母I在已經發現的甘桑石刻文字中有015-03-05、003-04-09、003-01-06等。
英文和拉丁字母K在已經發現的甘桑石刻文字中有007-06-02、006-01-02等。
英文和拉丁字母M在距今3600年左右甘桑石刻文字中見032(1)-01-01、002-04-09等。
英文和拉丁字母Ν見甘桑石刻文014-04-04、018-05-02、003-07-05等。
英文和拉丁字母O見甘桑石刻文016-02-02、004-10-05等。
英文和拉丁字母P見甘桑石刻文002-08-04等。
英文和拉丁字母T見甘桑石刻文014-05-05、007-08-02等。
英文和拉丁字母Y見甘桑石刻文字002-05-03、032(1)-03-04、005-04-01、003-04-07等。
英文和拉丁字母X見甘桑石刻文034-01-03、002-16-06、021-02-02、002-05-05。古拉丁字母X在距今8000年左右高廟遺址陶片和骨雕上、距今7000年左右的柳林溪遺址陶片上、距今7500年——5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遺址、距今4000年左右的三星堆陶片上、距今3600年左右的甘桑石刻文字中及均已出現。
除了以上英文和拉丁字母源於大湘西古文字以外,羅馬皇帝克勞狄發明的三個所謂拉丁字母也源於大湘西古文字。羅馬皇帝克勞狄發明三個所謂拉丁字母的歷史史實在古羅馬歷史學家蘇維託尼烏斯《羅馬十二帝王傳》、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陀《編年史》等著作中都有記載。我將這三個字母與大湘西石刻文對比後發現,它們都來自大湘西石刻文。
羅馬皇帝克勞狄發明的第一個字母是古希臘字母F的倒置,屬於在班弨教授著《甘桑石刻文摹片及字符集》中002-09-07號文字。F的倒置文字口向左開。該文字口向右開就是032(1)-02-07號文字。如果將該文字口向左開和口向右開拼在一起就是大湘西石刻文中002-06-04號文字。002-06-04號文字就是今天中國人仍然使用的「北」字的來源。
羅馬皇帝克勞狄發明的第二個字母是反SigmaΣ,即將開口向右該為開口向左。SigmaΣ在彝文中的發音是shyx。反SigmaΣ字母在彝文中的發音是mo。反SigmaΣ字母在甘桑石刻文中有009-04-02號文字、008-09-03號文字、008-01-04文字、004-09-12號文字、004-04-08號文字、002-16-04號文字、002-09-03號文字等。
羅馬皇帝克勞狄發明的第三個字母是卜。該字母用來表示spiritus aspes即吐氣音的符號。其音介於英文的u和i之間。例如Maximus,即MAXI卜MVS。該字母見甘桑石刻文中007-02-01、005-01-04、005-01-06、004-08-17號文字。甘桑石刻文中的這些文字也是今天中國人仍然使用的卜字。
克勞狄發明以上三個字母的時間是在擔任羅馬皇帝之前。他在即位之前就發表了關於這三個字母的論述。即位以後便在羅馬推行這三個字母的廣泛使用。
上述羅馬皇帝克勞狄發明的三個字母在西方都已經不再使用。但是,這些字母在義大利的一些廣場宮殿和官方青銅銘文等古代遺蹟中還可以看到。它們已經成為羅馬歷史的見證。
羅馬皇帝克勞狄發明的上述三個字母都來自大湘西古文字。不知道羅馬皇帝克勞狄是通過什麼途徑以及怎麼得知大湘西古文字的。羅馬皇帝克勞狄可能接觸過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大湘西古文字的人物,從而可以利用其中的幾個文字。克勞狄是希臘語的研究專家。他使用希臘文寫過20卷的《伊特拉利亞史》和《迦太基史》。迦太基語和腓尼基語屬於同一個語族。克勞狄可能是在接觸迦太基語言和腓尼基語言的過程中得知大湘西古文字中的這些字母文字。
大湘西地區的古文字通過對拉丁文字的影響進一步影響到世界許多語言文字。特別是又返回來影響到漢字的拼音。1958年推行的漢字拼音就是利用所謂拉丁文字的字母即大湘西古文字中的字母。自從所謂拉丁字母和英文字母出現以後,拉丁文字和英文文字的源頭大湘西古文字進一步被世人遺忘。
我希望中外有關方面要重視拉丁字母和英文字母的源頭文字即以廣西紅水河流域甘桑石刻文、三星堆文字、湘西石刻文、張家界夏朝銘文等為代表的大湘西古文字。特別是古彝文在過去一萬多年間一直在使用。古彝文和甲骨文都是先夏和夏商時期古漢字的組成部分。
英文字母來源於大湘西古漢字,對此,世人需要重新認識古漢字的偉大。如今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和西班牙文等字母文字都是大湘西古文字中的字母文字。包括英文字母等所謂西方文字字母都是大湘西古漢字的表意文字,後來逐漸變成表音文字。因此,如今西方人對自己的古代文字也看不懂了。
在西方國家運用字母文字的語言中,每一個字母起初都有一定的漢字意思,每一個單詞起初也有特定的漢字意思。不僅使用這些古漢字字母的西方人不了解它們的真實含義,連如今學習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的中國人也不知道這些字母文字的原先意思。
特別是當今中國人全民被迫學英語,卻不知道英語這些字母來源於大湘西古漢字,也不知道這些字母的原初意思。ABC等26個字母在大湘西古漢字中代表什麼意思,難道不值得認真思考嗎?筆者在英漢源頭教學法的教學中會逐漸介紹英語字母和英文詞彙的古漢字原意。
廣西紅水河字母文字特別是紅水河流域的大量古文字包括甘桑石刻文的字母文字表明英文字母均源於大湘西古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