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在生活中,時不時會聽到有些朋友說:熊其實屬於犬類的亞目啊,所以其實熊也是犬科動物呀,不然怎麼總是有狗熊一說,嚇你一跳吧。誠然,熊科和犬科都是屬於犬型的亞目,那麼體型龐大的熊,是否就如同他人所說的,可以認為是某種大型犬類呢?
其實這完全是錯誤的說法。首先其實狗熊這個叫法,只是指「黑瞎子」黑熊,而且熊科和犬科的共同祖先,大概出現在4000萬年前,因此如今的熊和狗,他們聯繫其實是非常小。即使是看起來更相近的熊與浣熊,他們共同的祖先也是出現在3200萬年前,他們並沒有什麼親戚關係。而事實上非洲的大哥二哥:獅子和鬣狗的關係,都要比熊與狗親近得多。說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明白了,犬科和熊科都屬於犬型亞目,但有一點請大家記住,它並不屬於犬科。又比如非洲鬣狗,它是屬於貓型亞目,但它並不屬於貓科。
這裡稍微跑題一下,介紹一下鬣狗。鬣狗雖然名字上有個狗,但是其實他是屬於貓型亞目,從動物譜系這個學科來看呢,更接近於貓科和靈貓科,但是從形態和習性上,就更接近於犬科。
在這裡小編再開個題外話,說一下貓科,犬科和熊科,以及他們的爪子形態。貓科與犬科的動物都是肉食性的,而熊科除了北極熊基本只以肉為食之外,其他熊類都是雜食性動物。還有動物的爪子,由於捕食者獵物的差異,也會有所不同。犬類有著不可伸縮的爪子,這個爪子非常圓鈍,非常直,更適合用來刨挖,抓地等動作。而貓科動物的爪子卻十分靈活,可以用來抓地,拍擊獵物,爬樹,功能十分多。但又一個例外是獵豹,獵豹的爪子就跟犬科的比較像,不太靈活,但也有一部分是能伸縮的。而熊類的爪子就最特別了,熊類經常會利用爪子進行切割,挖掘等動作,因此爪子十分鋒利,呈橢圓形的彎曲,也是熊類動物最主要的武器。
說到這裡呢我想大家可能還會有一個疑問,貌似現存的大型犬科動物並沒有比大型貓科動物體型更大的,那歷史上有沒有曾經出現過呢?其實呢,在同一個年代裡面,貓科動物也總是會比犬科動物要大得多,我們還不能忽略,在過去的50萬年內,人類導致了許多大型動物的滅絕,因此我們可以把歷史上出現過的大型貓科與犬科動物列出來說明一下。
如同有短劍般利齒的劍齒虎,它其實包含了很多不同的物種,比如分類裡的貓科劍齒虎亞科,以及大約在1萬年前滅絕的恐獒。劇研究表明,劍齒虎比現存的大型貓科動物,如西伯利亞虎,非洲獅之類的體型要大得多。
還有已經滅絕的穴獅,也比現在的西伯利亞虎還要更大一些。還有出現過的其他獅子種類,比今天的非洲獅,體型還要大50%左右。
在犬科動物中,出現過的體型最大的種類來自恐犬亞科,也就是海德尼上犬,他們的外形跟狼比較相似,只是口和鼻部相對較短一點,體重一般在90到130公斤左右,體型最大的可以達到170公斤,已經很接近現在的獅子了。而據說是犬科第二大的北美恐狼平均只有68公斤左右。
我們需要留意的是,這些體型最巨大的動物,往往都分布在人類最多的地方,如歐洲,亞洲,美洲的森林地區,人類的捕殺導致了很多大型動物的滅絕。在如今的非洲,似乎擁有著最多的大型動物,但比起已經滅絕的劍齒虎,穴獅,上犬,巨蜥,猛獁象來,現在非洲的動物體型只能說算是一般吧。總而言之,非洲並不是大型動物最理想的生存地。
今天在北美洲的森林裡,北美野牛,駝鹿這些大型的食草動物,依然是狼群的獵物,非洲鬣狗也能捕食體型於自身數倍的獵物。對於貓科動物來說,如果像捕食這麼大型的獵物,它們必須擁有比犬科動物更強的肌肉和更強的力量。
犬科依靠耐力和群體智慧捕獵,通過不停追逐和撕咬中,使獵物精疲力竭,而獅子老虎等大型貓科動物,並沒有長途追擊的耐力,通常捕獵的時候都是通過潛伏突襲的方式來把獵物撲倒的。兩種不同動物由於捕獵方式的不同,使它們的體型形成比較大的差異,體型更小的犬科可以跑得更遠;體型更大的貓科爆發力可怕。其實所謂貓科犬科體型之所以有體型相差大,完全只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結果罷了。
好了,如果各位觀眾有其他不同意見的話,歡迎評論留言一起探討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