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萬年前的貓犬大戰:貓科入侵北美,導致犬科一家族團滅

2021-12-12 動物博覽

同樣是自然界頂級掠食者,為什麼犬科的體型就遠遠小於貓科呢?最大的貓科動物東北虎,平均體重200千克,最大可達300千克。而現存最大的野生犬科,是北美西部的狼,平均40~50千克重,最大70多千克。

東北虎

同樣是科內一哥,東北虎的體重是狼的四五倍,這是為什麼呢?

伏擊VS追擊

貓科動物是伏擊型獵手,它們擅長悄悄靠近獵物,然後憑自己的力量將獵物制伏。貓科捕獵注重的是個體的潛行能力和力量,體型大一些,在壓制獵物方面會有優勢。

犬科動物是追捕型獵手,它們不能像貓科那樣給予致命一咬,只能對獵物的臀部和腿部進行非致命性的撕咬,使獵物最後因失血過多、力竭休克而倒下。因此,對犬科來說,個體力量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速度、耐力以及群體協作能力。過於強壯反而會影響它們的長途追捕能力。

美西狼,又叫馬更些狼,現存最大的野生犬科

因此,就像我們看到的,大型貓科動物獅、虎、豹,體型大,強壯而富有力量,能迅速制伏大塊頭的獵物。而大型犬科動物狼、豺和非洲野犬,雖然體型小得多,但憑藉集體的力量和長途奔跑的優勢,也能殺死大型獵物。它們今天的身體結構,都非常適應各自的生活方式,是在演化中選擇的最優解。

但是,是誰規定了貓科動物就只能伏擊,犬科動物就只能追擊呢?在犬科動物漫長的演化史上,難道就沒有演化出像大貓那樣體型巨大的伏擊型捕食者嗎?

世界著名犬科演化專家王曉鳴先生,在他的著作《犬類和它們的化石近親》一書中,為我們詳細講述了犬科動物的演化史。原來,在歷史上,犬科曾有三個亞科,黃昏犬亞科、豪食犬亞科和真犬亞科。這三大亞科都爭先恐後地走上了大型化道路,但最終,它們都沒能成功演化出像大貓那樣的超大型掠食者。

犬科各類群的系統發育關係

下面,我們一起回顧犬科三大家族坎坷的大型化之路,看它們如何發展壯大,又因何而失敗。

黃昏犬初興

犬科中最早興起的是黃昏犬亞科,為了敘事方便,我們下文稱之為犬科第一家族。該家族的早期成員——黃昏犬,早在4000萬年前的晚始新世就在今天的美國西部生活了,它們個子很小,只有1~2千克,以兔子和老鼠為食。但從化石分布情況來看,它們已經已經過上群居生活了。

集群黃昏犬

可見,犬科在演化一開始就走上了群居的道路,因此它們一直依賴群體的力量,這就限制了個體力量的發展。

此後,第一家族一直在變大變強,終於在大約2100萬年前,演化出了重約20千克奧氏犬,這是犬科演化史上,第一次出現像今天的狼和豺一樣成群追逐大型獵物的捕食者

弗氏奧氏犬

而在此時,貓科動物的共同祖先——體型嬌小的原貓,還躲在歐洲的密林子裡。就當時的發展情況來看,犬科是領先於貓科的。

原貓

犬科第一家族本應繼續進化,變得更大、更強,然而,它們卻在距今1500萬年前忽然銷聲匿跡了,犬科的第一次大型化進程也戛然而止。這是怎麼回事呢?這與我們接下來要講的第二家族有直接關係。

豪食犬取而代之

犬科的第二家族是豪食犬亞科,該亞科又被譯為恐犬亞科、饕餮犬亞科,這是犬科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個家族,它們的體型最大,多樣性也最高。然而,就是在這個家族統治時期,犬科被貓科全面趕超。

第二家族最早出現在距今3200萬年前的早漸新世,由於當時第一家族已經建立起優勢,為了避免與這些強壯的「大表哥」發生直接競爭,第二家族早期成員都是一些體型小到只有幾千克、甚至不到一千克的雜食性動物,很像今天的浣熊。簡單來說,就是猥瑣發育,別浪。

豪食犬亞科的演化:從體小、雜食的古犬,到體大、噬骨的上犬

之後,第二家族朝著更大、食肉程度更高的方向演化,開始挑戰第一家族的霸主地位。在這場體型增大的軍備競賽中,第一家族輸了。到距今1600萬年前的中中新世,第二家族演化出了20~40千克重的貓齒犬,奧氏犬就被取代了,曾生存2500萬年之久的犬科第一家族就此落幕。

隨著第一家族的滅絕,第二家族進入極盛期。當時,在北美大地上生存著30種犬科動物,與之相比,今天的北美只有9種犬科。

豪食犬亞科對黃昏犬亞科的取代,瑞典哥德堡大學古生物學者Daniele Silvestro研究認為,是豪食犬亞科「積極」取代了黃昏犬亞科,而非後者的滅絕為前者騰出了發展空間

它們之所以能夠盛極一時,一方面是因為環境適宜,當時正處在一個名為中中新世適宜期(~1500萬年前)的地質時期,氣候長期保持相對穩定,犬科最喜歡吃的獵物——馬類,數量非常豐富。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當時犬類面臨的外部競爭比較弱。當時的北美是一個沒有貓的世界。不管是奧氏犬還是貓齒犬,其頸部和四肢都明顯比現生的狼或者野犬粗短,看起來就像一個短腿的小號灰狼,其身體結構介於現生犬科與貓科之間

兇暴貓齒犬捕殺馬類

如果給這些犬科繼續發展的機會,它們必將繼續變大,演化出像大貓這樣的超大型捕食者,也是很有希望的。然而,歷史沒有給它們機會。

貓科入侵對犬科的影響

從距今1700萬年前開始,貓科開始陸續入侵犬科的大本營——北美大陸。與此同時,氣溫急劇下降,森林進一步被改造為草原。在變化的環境中,犬科和貓科展開了激烈競爭,這場競爭導致了犬科第二家族的衰亡。

1500萬年前的北美,右上角的樹上為進入北美的第一類貓科動物——超貓,體型有豹子大小,該類貓科動物為劍齒虎類的「前輩」

在開闊的環境中,接近獵物更困難,這對伏擊型獵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貓科是專業的伏擊者,它們擁有更強壯的身體,更粗短而有力量的頸部,以及可縮回爪鞘的鋒利爪子,它們可以悄無聲息地靠近獵物,用利爪鉤住獵物的皮膚,對準獵物要害,給予致命一咬,貓科伏擊捕獵的能力遠勝過犬科

在貓科的擠壓下,犬科第二家族開始往噬骨方向發展,因為北美沒有鬣狗,噬骨動物這個生態位很大程度上是空白的。這個演化策略為第二家族贏得了最後的輝煌,並由此演化出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犬科動物——上犬。其中,海德尼上犬的體型可超過100千克。然而,它的對手是超過300千克的劍齒虎類,貓強犬弱的格局已經不可改變

海德尼上犬

上犬滅絕以後,第二家族的最後成員——豪食犬,往體型更小、更特化噬骨的方向發展,它們體重約20~40千克,能像今天的鬣狗一樣,將骨頭啃得連渣都不剩。豪食犬又將第二家族的「國祚」延續了幾百萬年,直到距今200萬年前,豪食犬最終滅絕。第二家族在北美共存在了3500萬年之久。

好運豪食犬

真犬的崛起

就在第二家族與貓科斗得你死我活的時候,犬科的第三家族——真犬亞科悄然興起。第三家族與第二家族幾乎同時出現,但後者起步更猛,第三家族就遭到了壓制,發展不起來,很長時間都僅靠幾種一兩千克的小型犬類維持著,與同時代的第一、二家族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早期的真犬類——戴氏始犬

真犬類的特徵是,脖子和四肢更加細長,大腳趾退化,剩下的四個腳趾更加緊湊。由於這些特徵,古生物學家給早期的真犬類起名為纖細犬。沒錯,狼、豺和狐狸等現代犬科也具有這些特徵,所有現存犬科都屬於真犬亞科。

真犬類的結構導致了它們在力量上更弱,但同時也更適於奔跑。當環境變得開闊,獵物經過進化跑得越來越快,這些特徵就成為重要的優勢。在與獵物的賽跑中,笨拙的第二家族失敗了,而輕裝上陣的第三家族勝利了,真犬類成為犬科三大家族中唯一一個存活至今的。

異齒豪食犬大戰真犬類的食兔犬

概括地說,第二家族的失敗實際上是因為輸了兩場軍備競爭。一場是變大變強的競賽,它輸給了貓科;另一場是長跑競賽,它輸給了它的小兄弟——真犬類。貓科和現代犬科分別佔據了伏擊型獵手和追捕型獵手這兩大生態位,進退失據的犬科第二家族就在生態系統中失去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只能走向滅亡。

豪食犬亞科漸漸被貓科、真犬亞科取代

第二家族的失敗,標誌著犬科的大型化道路被扼殺,從此以後,在超大型陸地掠食者這個生態位上,犬科再也無力與貓科爭鋒,貓科成為唯一一類體重超過100千克的陸地掠食者。從此之後,霸主地位只在貓科內部傳承,劍齒虎和真貓類先後稱雄世界,真貓類也就是現代貓科動物,獅子和老虎至今仍是「萬獸之王」。

真犬亞科則走上了一條完全不一樣的道路,它們不再試圖與貓科比力量,而是發揮自己長跑的優勢,最終也取得了成功。第一家族和第二家族一直龜縮在北美發展,而真犬亞科卻做到了徵服世界,狼和赤狐是當今世界上分布最廣的食肉動物。

更新世北美的無鬃獅

但是,在體型方面,犬科永遠輸給了貓科。真犬亞科在晚更新世達到了體型巔峰。恐狼,體重可達80千克。然而,同時代的劍齒虎類——毀滅刃齒虎,和真貓類——北美的無鬃獅,體重可超過400千克,是恐狼的五六倍。

然而,就像那些大型的豪食犬一樣,大型貓科也終究會滅亡。距今1.2萬年前的更新世末,環境再次劇變,世界性霸主貓科動物遭到毀滅性打擊,劍齒虎和無鬃獅都滅絕了。真犬亞科中,恐狼雖然滅絕了,但現代灰狼活了下來,並重新取代貓科成為北美的最強的食肉動物,美洲虎只能偏安西南一隅,而山獅則完全不是狼群的對手。雖然從世界範圍來看,狼的實力比不上老虎、獅子,但狼奪回了北美這個犬科的「龍興之地」,也算是扳回了一局。

恐狼(橘色者)大戰灰狼

很顯然,這場貓狗大戰仍將持續下去,現在,人們家裡的貓狗經常打架,老虎、花豹都喜歡殺狗,而豺和非洲野犬見了花豹就圍而攻之,貓科和犬科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天生的敵意,這令動物學家都難以解釋。也許是1700萬年的對抗,使它們彼此間的仇恨已經寫進了各自的基因。

參考資料:犬類和它們的化石近親,The role of clade competition in the diversification ofNorth American canids。

相關焦點

  • 熊竟然是犬科動物,鬣狗是貓科動物?那為何說貓科體型比犬科大?
    首先其實狗熊這個叫法,只是指「黑瞎子」黑熊,而且熊科和犬科的共同祖先,大概出現在4000萬年前,因此如今的熊和狗,他們聯繫其實是非常小。即使是看起來更相近的熊與浣熊,他們共同的祖先也是出現在3200萬年前,他們並沒有什麼親戚關係。而事實上非洲的大哥二哥:獅子和鬣狗的關係,都要比熊與狗親近得多。說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明白了,犬科和熊科都屬於犬型亞目,但有一點請大家記住,它並不屬於犬科。
  • 貓科最強是老虎,犬科最強是什麼動物?它能打過老虎嗎?
    無論是貓科還是犬科,最強的絕對與體型有很大的關係,比如在貓科中,美洲豹雖然很強,但是受體型的局限,它比老虎的戰鬥力要弱一些。而在現存的貓科動物中,西伯利亞虎是體型最大的,因此它是貓科戰鬥力最強的動物。那麼,在犬科中最強的動物是哪一種呢?它們有機會與老虎一較高下嗎?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
  • 為什麼只有大型的貓科動物,而少有大型犬科動物?
    提及貓科動物,我們能馬上想到常見的家貓、老虎、獅子等,貓科動物甚至還有貓亞科和豹亞科兩個亞科,可以說貓科動物的數量眾多。並且它們之間除了體型上的差距,就連習性也比較接近,大多都是雜食性,喜歡獨居。而再提及犬科動物,或許我們第一時間只會想到狗和狼,當然它們也有類似貓科動物一樣顯著的特點:擅長奔跑,喜愛群居,且嗅覺靈敏。
  • 犬科動物史上,出現過頂尖的猛獸,能挑贏現代貓科嗎?
    毫不誇張地說,現代猛獸界裡面,貓科動物佔據了半壁江山,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有很多人拿各種捕食者與貓科動物進行對比,其中最常被人們拿來對比的就是犬科動物,畢竟「貓狗之爭」素來有著較高的關注度。
  • 獅子是犬科動物?明明是正宗貓科,為何獅子被開除「貓籍」?
    獅子是貓科豹屬動物,幾百年來一直都是生物學界的共識。當看到獅子是犬科動物的說法時,確實有些令人奇怪。關於這個話題源於一篇關於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的文章評論,其中很多人認為獅子歸屬於犬科。不僅如此,查詢全網,發現擁有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獅子到底是貓科還是犬科?
  • 它是犬科動物裡面的王者,是唯一一種能叫板貓科動物的犬科猛獸
    導讀:它是犬科動物裡面的王者,是唯一一種能叫板貓科動物的犬科很多人都喜歡大型的貓科動物,而且對大貓們也是如數家珍一樣熟悉,比如老虎的亞種有多少,老虎獅子誰厲害等等。其實小編也一樣,非常喜歡貓科動物,貓科的家族十分龐大,而且實力強悍,顏值還很高。
  • 世界上最大的犬科動物——北美灰狼
    狼在距今500萬年的時候就已經生存在地球上了,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許多具備強大實力的動物都已經滅絕了,可是狼卻生存了下來,因為它們是群體集結生存,團體捕獵
  • 長有腳蹼的貓科和犬科動物,這是要追隨鯨魚「下海」的節奏?
    貓和狗是人類很熟悉的動物,是最常見的寵物,以它倆命名的貓科和犬科也是兩大家族,成員囊括了半數以上的食肉哺乳動物,而家貓和家犬的品種就更多了。貓科和犬科既然成員這麼多,難免有些「異類」,今天我就來講講腳上長蹼的貓科和犬科動物,你沒有聽錯,就是像鴨子那樣的腳蹼。
  • 世界上最大的狼,也是唯一一種可以與大型貓科動物硬扛的狼
    雖然犬科動物和貓科動物在知名度上不相伯仲,但是兩大家族的頂級戰力相比,犬科動物卻完全處於下風。
  • 貓科動物種類大全:八大家族,40種野貓
    從距今30萬年前開始,獅子打敗了劍齒虎,完成對世界五大洲的徵服,然而1萬年前,獅子的世界霸主地位為人類所取代。虎貓家族大約於800萬年前從這群貓中分化出來,但直到約300~200萬年前它們入侵南美以後,才迎來了大發展。虎貓屬的入侵在南美掀起了一陣血雨腥風,很多本土有袋動物就此絕滅,而虎貓們則擴張到拉美的各個角落。約290萬年前,虎貓屬分化為虎貓亞屬和草原貓亞屬。
  • 南美洲奇特的犬科動物——藪犬
    犬科動物是現存最古老的食肉動物群之一,也是我們人類最熟悉的動物群之一,因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討喜的狗狗便是屬於犬科動物,充滿野性的狼也是犬科動物,犬科動物相比於貓科動物有著較高的社會性以及組織性。而犬科也是目前食肉目當中分布最廣泛的一科,而犬科分為3個亞科:犬亞科、藪犬亞科和狐亞科,而下面介紹的便是一種比較奇特的犬科動物,是藪犬亞科藪犬屬的一種動物,叫做藪犬,藪犬跟我們平常熟悉的一些犬科動物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種非常奇特的犬科動物。
  • 世界上最大的犬科動物能否與最小的棕熊一較高下?為什麼?
    從表面上看,即使是體型龐大且兇猛的老虎想要打贏成年棕熊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用說比貓科戰鬥力要差的犬科動物了。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世界上最大的犬科動物能夠打贏最小的棕熊嗎?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最小的棕熊棕熊是熊科下最大的一個種,不止是因為最大的科迪亞克棕熊在其中,還因為棕熊種下的亞種是最多的。
  • 杭州出現罕見生物,它個子不大,卻是犬科動物的祖先
    貉曾經在我國分布非常廣泛,但是後來因為人類的獵殺,以及對它們棲息地的破壞,導致在我國很多地區,貉都已經區域性滅絕了。所以,這次在杭州地區發現它們的身影,才會讓人覺得非常的驚喜。貉,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犬科動物的祖先。它們看起來好像是浣熊和狗的結合體,臉部有一個明顯的,類似於「海盜面罩」的標誌。
  • 闢謠:獅子居然是犬科?長文,多圖
    首先說清楚,獅子是實打實的貓科動物。IUCN貓科專家組制定的分類中,獅子屬於食肉目-貓科-豹屬,並沒有被歸到犬科;而且世界上也沒有什麼權威機構把獅子從貓科裡面踢出去。所以「獅子被從貓科除名」、「獅子是犬科動物」的說法純屬謠傳。這方面已經有了闢謠的文章,珠玉在前,我就不贅述了。
  • 獅子的「類狗」特徵明顯,該不該歸到貓科?
    奇特的獅子譬如斑鬣狗並非屬於犬科,而是鬣狗科,與貓科都是貓型總科下面的分支。但是既不是貓科也不是犬科。它與獅子具有同樣的生存環境:非洲草原。非洲草原上還有另一種大型貓科動物:獵豹。它的狗類特徵也很明顯,不能伸縮的爪是退化嗎?不是,應該是更為原始,同時也適應經常需要長途奔襲的生存特性。豹屬的第一個基本類群,是以非洲大陸為最初的起源、擴散中心,它們的進化可有300萬年的歷史。
  • 最兇猛的北美灰狼與「雪山之王」雪豹誰更厲害?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
    這是大型貓科動物與大型犬科動物之間的較量,也是許多網友比較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我發現在所有的貓科和犬科戰鬥力比較的問題當中,犬科就沒有贏過貓科,那麼北美灰狼和雪豹之間的比較會不會成為特列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 如果把中國野貓放在非洲,它們會被團滅,還是會成為入侵物種?
    其實非洲存在著野貓,早在13萬年前,就有一小部分貓從野貓中分離出來,演化成為了非洲野貓,並且一直生活至今,所以野貓在非洲草原上是可以活下去的。那如果把中國境內的土生小貓放到非洲去,它們是否會活下來呢?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當生物遠離棲息地並換一個新的環境是否能夠存活下去。
  • 俄發現1.4萬年前犬科動物,胃裡藏有組織疑似已滅絕的長毛犀牛
    據《鏡報》8月18日報導,俄發現1.4萬年前犬科動物,胃裡藏有組織疑似已滅絕的長毛犀牛。據悉,一隻1.4萬年前小狗在俄羅斯西伯利亞薩哈共和國的圖瑪特被發現,這隻年輕的生物,官方稱其為史前犬科動物,可能是狗,也可能是狼,它的胃裡還存著毛茸茸的組織,這些組織被證實是一頭已經滅絕的長毛犀牛。
  • 兩隻成年藏獒和一隻北美灰狼關一個籠子裡,北美灰狼能堅持多久?
    見慣了貓科和犬科的戰力比拼,犬科之間的內鬥還是第一次見。藏獒和北美灰狼,一個曾經是國人吹捧的「東方神犬」,一個是現存最大的犬科動物,二者孰弱孰強?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北美灰狼作為犬科動物裡唯一一種能和大型貓科動物較量一下的犬類,北美灰狼的名頭在美洲地區甚至比一些大貓還要響亮。北美灰狼並不是單指一種狼,它是生活在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地區所有的灰狼的廣義稱呼,這些地區的灰狼都被叫做北美灰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