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危機決定通縮還是通脹,從華晨債務暴雷說起

2020-12-22 房地產帶鹽人

本文為「房地產帶鹽人」的第204篇文章。

今天我們還是說債務和金融風險問題,很多人可能會問你一個寫房地產領域的就好好寫這個領域,總是扯這麼宏觀的問題作什麼?其實房地產就是一個宏觀經濟作用下的表現,而背後牽扯的最大的就是金融的風險控制。

所以看懂這篇文章真的很重要,無論是對地產圈,對購房者,對行業內外都是如此。

今年大家都在念叨的是房地產是最大的灰犀牛,經過這一年念叨,實際上這頭灰犀牛已經不在人們盲目的視野之外了,而是聚焦點,只要風險不被忽略的,我們基本上是能夠控制的,房地產領域就是如此,這是我的第一個結論(我下面展開說);第二個結論就是,就金融安全本身,存在更多的灰犀牛,甚至大象,它們都有類似的特點,但是這些看似龐大的問題還不是底層問題,真正的底層問題是債務!

如果債務危機不解決,對金融體系的衝擊,對金融市場的鏈式影響,照樣會波及各個領域,即使是被控制住的房地產行業也是一樣。人們之所以更關注房地產,是因為牽涉其中的普通人群體更廣泛,像企業等機構債務風險很多人直觀的感受不明顯,然而在一個體系內這並沒有什麼差別。

從華晨債務暴雷到破產

我們先說一下華晨集團(下稱華晨或華晨集團)破產十分緊湊的時間線:

今年10月23日,華晨一筆10億元的債務未能兌付,對華晨資金情況的關注達到了頂點;

到了11月16日,華晨披露,公司已構成債務違約金額合計65億元,逾期利息金額1.44億元。因企業資金緊張,續作授信審批未完成,造成無法償還。

11月20日瀋陽中院就受理了債權人對華晨的重整申請,到了這一步,破產程序等於啟動了。

這個速度很快啊,你要知道華晨是個巨無霸,擁有1900多億資產,旗下的合資品牌寶馬還得排隊買車的情況下,(2020年第三季度寶馬在中國市場售出新車230,612輛,同比增長31.1%)。居然10億元的債務都無法履約償還?而申請對它進行重整的債權人是供應商之一,是因為一千多萬的貨款。如果但看這些數據對比你能想像嗎?華晨擁有的資產數額放到房地產領域來說也算是個大房企了,目前即使是卡上三條紅線的房企,也未必有華晨這樣的危機,這又是為什麼呢?

關於華晨的經營問題,不是我們本文的要點,也不是我的專業範疇,網上系統分析的文章很多,我下面簡單概括就好,真正要說的是其代表的債務風險怎麼構成的。

華晨對寶馬的依賴非常高,而旗下其他品牌如中華、金杯不但銷量慘澹,而且一直處於虧損。

過去五年間華晨的利潤率一直非常高,均超過90%,五年總利潤269億元,但是全部的利潤均來自合資的寶馬貢獻。例如2019年華晨集團利潤62.92億,其中華晨寶馬貢獻了72.26億,對你沒看錯,就是說如果剔除華晨寶馬,華晨集團是淨虧損的。

而在2019年寶馬集團已經擁有了華晨寶馬75%的股份,控股了華晨寶馬,合資的華晨寶馬只是華晨集團佔股25%。

華晨集團負債總額為1226.75億元,佔資產總額的69.93%。其中短期債務金額為483.96億元。不僅如此,華晨集團共存續15隻債券,存量規模為175.73億元。其中2020年年內到期的債券金額為13.73億元,2021年到期的債券金額為65億元。

可是根據2020年半年報,華晨集團帳面上尚有513億元資金,這時候走向破產說明兩個問題:一、有更多負債壓在這家企業身上需要償還;二、這麼多年的高額利潤顯然沒有改善華晨的經營現金流。結合前面說的華晨集團迅速的破產節奏,它的債務怎麼辦呢?

所以說接下來要講的才是重點:

華晨集團這樣的一家地方巨無霸企業,不但通過合資擁有了寶馬汽車的品牌和部分技術,更重要的是坐擁一個龐大且增速巨大的國內乘用車市場。這種情況下,自主品牌一直做不起來,靠寶馬支撐這是經營的問題。

這麼好的條件下,華晨集團除了經營泛善可陳,一方面則是不停的給股東分紅,另一方面是大量的舉債,財務槓桿用的很足,堪比高周轉的房企。企業有盈利分紅本身未必是問題,但是把利潤都分紅給股東了,留存的經營現金流就會有限,在市場、研發、品牌等方面的投入呢?即使是運營都在大量靠舉債支撐。

注意,一個企業在盈利賺錢,賺錢的業務還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賺了錢產生的現金分給股東,而經營繼續靠借錢。這說明:這個企業的主要作用成了給股東輸血,二是成為一個融資平臺繼續維持經營。

華晨集團作為一個賺大錢的企業,被掏空,同時企業經營卻不被重視!

華晨集團的股東是遼寧省國資委和遼寧省社保基金理事會,這裡我只能說這麼多,咱不扯部分省份社保基金入不敷出的問題,不提股東抽血的問題,咱不提股東對經營的責任,咱只說債務風險。

有這麼好的牌,卻打的這麼爛,其實華晨算運氣好的,因為它有寶馬和國內市場,很多跟它一樣的企業,連能產生盈利貢獻現金流的業務都未必有,而是主要靠債務來維持,除了融資價值其他拿不出手的則更多。

你可能問華晨畢竟還有核心業務,其他類似它的企業如果業務不行,憑什麼去融資呢?

因為這些企業背後有信用背書,或者有大家認為的高信用的背書,同時在某些非市場化領域裡有一些業務來支撐,雖然業務經營的不行,但這快業務給債券投資人的感覺是規模大且穩定。於是這些企業的債權評級還很高,AAA的比比皆是。

例如今年11月份債務暴雷的永煤,其控股股東是河南最大的國企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永煤的主體評級就曾經是AAA級。而且在債務違約的前幾天,永煤將部分資產無償劃入其他企業,其母公司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無償劃轉,這就造成一個結果,企業流動性較好的資產被劃出,其償債能力就急劇下降,然後開始債務違約。

跟華晨、永煤這樣要麼被抽血,要麼資產劃轉,然後等著債務違約破產的大平臺,其實就是地方隱性債務風險的代表。能作為地方融資平臺的企業哪個都不小,否則怎麼融資呢?但是借到錢之後,無論是否盈利,經營性現金流談不上,都是不斷擴大的債務規模,背後是似有似無的地方信用背書。等到快不行的時候,這個平臺的債權投資者,能否拿到錢呢?

經歷了這麼多的債務違約,今年債券市場等於完全從新定價,很多企業信用評級要從新來看,其實更是影響了股市,因為上市企業融資,股權定價也受到整個融資市場的影響,而且很多地方上市企業也承擔著地方融資平臺的作用,你說它的股票該怎麼定價?

這種割韭菜,就不是一般人當韭菜了,大家以為跟自己無關。今年出了多少債務暴雷事件了?

所以有那句大家熟悉的話:

「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這句話是字字珠璣啊,層層遞進,大家自己品品。

從某個角度,地方發展承擔的責任和所擁有的財務權利存在不匹配,然後地方發展的舉債實際上就是地方所有人的債務,押上的是全體享受地方發展的人的信用。彌補地方發展建設、配套服務的錢這麼些年有兩大類:一個是前面說的地方融資平臺,一個是土地財政。

從2018年開始清理地方債,那時候開始部分貨幣政策寬鬆也是為了緩解債務壓力,但這個數字是沒有一個很明確的量化衡量的,我們的債務究竟佔GDP的比重是多少,很多數據我都無法引用,因為難有清晰的依據。這些不比什麼灰犀牛來的更猛?

所以反過來說,地方隱性債務要清理,同時土地財政又面臨多大壓力?一方面房住不炒必須調控,房價要控,土地價格呢?土地價格走低的話,房價就控住了,但是土地出讓收益怎麼辦?況且今年大城市的土地出讓量規模增速並不低,根據中指研究院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全國300城市土地出讓金額為23716億元,同比增長3%。其中一線城市土地出讓金增量超過50%。

這時候大家說的房地產灰犀牛,你會發現它不是問題的根源。根源問題在於地方經濟過去這麼多年的內循環:土地財政--地方投資建設--地方買房人貸款購房--地方發展紅利房價、地價上升--土地出讓,當然這其中還有地方融資的隱形債務作為一個流入的資金來源。

我們看到了房企高槓桿,我們看到企業高負債經營,我們看到購房貸款佔比家庭債務比重增加,還有很多人年輕雖無購房壓力但是消費貸超過了自己的收入。這種靠負債加槓桿的經濟發展模式,是有上限的,美國可以用美元來收割全世界,超發貨幣來彌補債務,近年來都孕育著它自己未必能承擔的風險,還連帶了全球主要經濟體。那麼我們自己的債務負擔是否可持續,就更得評估了。

更多地產專欄文章和行業資訊、樓市分析、問題解答,歡迎關注和留言評論區。

相關焦點

  • 華晨汽車債務危機壓頂 專家稱:破產重組或為大概率事件
    債務危機壓頂華晨汽車癥結由來已久,近日曝出的種種債務問題再次將其推入風口浪尖,大眾更關心的是如今企業是否已陷入破產重整的危機之中?對於目前華晨汽車的債務狀況,上述相關負責人對《商學院》記者表示:「一方面,公司作為遼寧省的國企,不會讓它出事的,不用太過擔心。另一方面,目前財務狀況一切正常。」可就算刨除此次債務問題,華晨汽車之前資產遭到凍結、出售股權、自主板塊羸弱,銷量不斷下滑等一系列問題也以使其早已處於市場邊緣化危機之中。
  • 人生不僅是一場康波 還是一場超級債務周期
    處理債務危機關鍵在於政策制定者能夠知道如何有效運用槓桿,以何種速度釋放風險,誰將會在政策調整中受益受損,同時還應確保政策制定者具備制定政策的獨立性。總結來說,歷史上主要有兩類債務危機,分別是通縮型衰退與通脹型衰退。4、通縮型衰退在通縮型衰退情況下,政策制定者會將利率下調到0。因為無法再進一步降息,債務重組和財政緊縮政策就會登臺。
  • 債務危機引發連鎖反應,華晨汽車原董事長祁玉民被查
    在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晨汽車」)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後,原本已經退休的原華晨汽車董事長祁玉民被紀委監委調查。不過,好景不長,隨著時間的推移,華晨汽車自主乘用車板塊的華晨中華陷入困境,輕型客車業務金杯汽車在2010年之後也進入下滑通道,唯一盈利的只有華晨寶馬合資公司。由於業績欠佳,在執掌華晨汽車期間,祁玉民也被多次傳出離職的消息。「華晨汽車的底子不錯,祁玉民上任後自主品牌也好過一段時間,但延續力不強。
  • 阿根廷經濟周期債務危機探討:通脹問題無解背後的金融自由化弊端
    但近幾年大家聽到了很多阿根廷負面的新聞,特別是諸如「阿根廷比索斷崖式下跌」、「阿根廷金融危機」、「阿根廷債務危機」、「阿根廷股債匯三殺」這種如雷貫耳又有些後怕的新聞標題。這些金融事件直接導致阿根廷通脹問題,2019年阿根廷通脹率達到53.8%,創28年新高,而且是南美國際平均水平的17倍,僅次於委內瑞拉(該國通脹指數是六位數)。
  • 通脹還是通縮?你將很快感到切膚之痛
    大疫之年,美聯儲大規模發行貨幣,大洋彼岸的人對美國的通脹感到擔憂,為什麼美聯儲還傾向於推高通脹?從1984年到2008年,美國維持了20多年的增長,通脹一直維持在低水平。這被認為是貨幣主義的勝利。但是,金融危機後,美國通脹率長期低於2%,被認為處於通縮狀態。這時,通縮焦慮替代了70年代的通脹後遺症。
  • 債務經濟是「巨嬰經濟」
    向上還是向下,有時僅在一念之間。債務危機的可怕之處,並非債務規模之巨,而是債務螺旋。債務螺旋,通常被理解為信用坍塌的連鎖反應。比如,張某人已失業半年,沒錢還房貸。他準備向親朋好友借錢以渡過難關,但親朋好友因其失業對他的個人信用產生了懷疑,紛紛拒絕借款。其中一位朋友還是張某人的債權人,他開始不講「武德」逼著張某人還錢。無奈之下,張某人只好緊急出售汽車還貸、還債。
  • 旗下多隻債券慘遭腰斬 華晨汽車千億債務困局待解
    一位債券投資者質疑稱,今年6月份評級機構才給的華晨債券AAA評級,現在就傳出債務重組,評級存在嚴重虛高。 關於華晨汽車集團的債務情況,東方金誠披露,截至2020年3月末,公司負債總額1226.75億元,較2019年末下降15.27%,主要系償還一年內到期的債券及長期借款所致。
  • CPI轉負+通縮確立!明年房價要大跌了?
    上一次轉負還是金融危機爆發後的2009年。 反觀今年CPI走勢真可謂是過山車:一路走高,在2月創出5.2%的高點後,迅速反轉,一路又下滑直至12月負數。其下跌速度也只有在2008年金融危機能看到。 CPI是通脹指數,其轉負意味著通縮:物價下跌,錢更值錢。
  • 又「暴雷」了!投資人數十億資金逾期,兌付危機如何破解?
    該信託的信保盛158號產品登記於2019年10月,信託功能為融資類,資金運用方向為信託貸款,存續期限12個月,就在產品即將到期之前,該產品遭遇了華晨的流動性危機,不幸「踩雷」。而整個上半年,江蘇信託的整體盈利狀況都不好,營業收入同比下滑逾45%至12.43億元,淨利潤9.59億元,同比下滑47%,形同腰斬。
  • 華晨集團數十億債務違約 律師建議:投資者向華晨和負有責任的中介...
    遼寧省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11月20日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集團)重整申請,這也意味著華晨集團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法院的裁定稱,華晨集團存在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形,具備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破產原因。但同時集團具有挽救的價值和可能,具有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疫苗、美聯儲抑或債務危機 究竟誰才是牛市終結者?
    全球有大量債務都是以美元發行的,這種儲備貨幣的走勢自然對全球經濟意義重大。與此同時,那些大量業務來自海外的美國企業,也將成為弱勢美元的受益者,海外營收將被放大。此外,通貨膨脹預期也將因此被推高。 可是,記憶真正足夠長遠的人卻知道,市場總是會突然間轉向,讓那些志得意滿的投資者摔個大跟頭。
  • 通脹的消失與央行的迷茫
    King實際上在10年甚至20年的時間裡,在整個金融市場大動蕩以及通脹消失的環境裡面,全球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陷入了一片迷茫。通脹的消失與央行的迷茫原因在於,過去央行主要是盯住通脹,用的工具——泰勒規則。但是在次貸危機發生之後,突然發現貨幣再怎麼放水也引起不了通脹。
  • 王慶、寇志偉:理解中國的債務周期
    文/王慶 (重陽投資總裁)、寇志偉 (重陽投資戰略研究部主管) 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負面衝擊,中國經濟在2009年經歷了快速加槓桿的過程,積累了一定的金融風險。中國政府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首,如何平穩化解中國的宏觀債務風險、實現良性去槓桿,已經成為決策層和理論界面臨的最重要問題。
  • 債務危機的全新視角讀《主權債務簡史:金融的結構性權力和國際危機...
    過去十年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重新點燃了人們對金融力量的爭論,也引發了人們開始關注全球化世界中資本主義與民主之間令人擔憂的關係。這些爭論的核心問題是:為什麼儘管危機頻發,償還成本高昂,那麼多債臺高築的國家仍然繼續償還國際債務?
  • 冰島經濟周期和債務危機探討:一個「賭徒」的命運
    一、短期周期探討根據「貨幣/信貸/債務-消費-生產-投資」的經濟發展邏輯,結合冰島的經濟指標以及股指即ICEX指數,我們可以總結出冰島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對應的股市走勢:經濟企穩/消費見底/政策收緊/通脹回落,股市見底;消費見頂/政策寬鬆/通脹見底,股市見頂,具體如圖1所示
  • 中信建投宏觀:主權債務風險 從黑天鵝到灰犀牛
    主權債務危機是指一國因承擔高額債務出現主權債務違約或者違約概率大幅上升導致國債收益率短期迅速上升的狀態。近半個世紀比較典型的主權債務危機有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國家債務危機、1998年俄羅斯債務危機、2001年的阿根廷債務危機、2009年的杜拜債務危機、2009年由希臘引發的歐洲債務危機。
  • 債務,像一個幽靈正在世界經濟的上空飄蕩
    債務危機,與其說是「黑天鵝」,其實是「灰犀牛」。從P2P暴雷到螞蟻槓桿隱憂、信用債違約,如何阻止「灰犀牛」奔襲?債務與槓桿是硬幣的一體兩面。槓桿的正向作用是以小博大,加速繁榮;反向作用則是信用坍塌,加速崩潰。債務危機的可怕之處,並非債務規模之巨,而是債務螺旋。
  • 千億東北國企出事:華晨集團10億債務違約
    來源:中國基金報說起華晨兩字,大家都會第一時間想起華晨寶馬這個合資品牌,這幾天,華晨集團一則大消息,讓資本圈一片譁然。其私募債券「17華汽05」發生違約,債券餘額為10億元。華晨集團發生實質性違約。華晨集團10億債務違約10月23日,華晨集團規模為10億元的私募債「17華汽05」到期,有消息稱華晨集團未能按期兌付。對此,10月24日華晨集團相關負責人對外表示,「集團正在積極研究解決。」
  • 千億房企再「暴雷」,200多億債務還不起
    除了重申「房住不炒」外,國家還提出了「三條紅線」政策,這導致不少房企為了緩解債務危機,只能降價出售房產,一些中小型房企不得不關門大吉。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有228家房地產公司破產,事實上,前兩年房企破產的現象也非常普遍。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分別有177家和235家房地產公司破產。
  • 費雪《繁榮與蕭條》|為何陷入債務危機?
    說起歐文·費雪,經濟學者會想起費雪方程式、費雪效應、貨幣幻覺等,但普通中國人對費雪並不怎麼了解。費雪曾經是美國最久負盛名的經濟學家,但是如今似乎早已被人們淡忘。若不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或許連經濟學家都很少再提及費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