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什麼寫日記?——鍾維文的銀壺鍛敲「日記」

2021-02-08 知木網

「就守住這個緣分,守住這個家庭,那就是我的世界了。慢慢來,慢慢來。那,壺自己說話,就讓壺自己說話。」 

文丨吳少菊  圖丨受訪者提供

來源丨《中國古典家具》2017年2月刊

(文末有視頻)


如果有機會走進鍾維文位於臺北外雙溪的工作室,你可以看到這樣一番景色:窗外那一片四季長青的竹林外,流淌著經久不息的溪水聲,無限悠遠,看著、聽著,就這樣安靜下來。


當然,那是帶著耳機處於創作時的鐘維文所感受不到的。他總是習慣性地帶著耳機,有點大聲地播放著錄音工程——吉他、弦樂……聽著不同的音軌,專注著指尖處錘子敲擊銀片傳來的振動。


「叮叮叮……」他甚至沒有聽到手中錘子落下的聲音,可那是他再熟悉不過的了——一年四至六把的銀壺創作,每把壺至少388萬次的鍛敲,那聲音大概已經有了與他的脈搏一樣的跳動頻率,每一錘都記在了知覺深處。


鍾維文

1966年生,臺灣實踐專校服裝設計科畢業。曾任臺灣高級成衣品牌服裝設計師四年,之後從事過八年的服裝造型工作,作品範圍遍及電視廣告、電影、唱片、舞臺劇等。2000年秋,成立「玩銀工房」,致力於手工銀飾創作,並逐漸試水銀壺鍛敲。2016年8月,他決定結束「玩銀工房」品牌運行,專心銀壺創作。


他通常只用三把極其普通的錘子,只需要五十元新臺幣就可以買到,配合著也是根據需要自己磨出的銼刀,在小小的銀板上,敲擊、細雕……敏感的他需要把專注力放在這樣細微的地方,甚至焊接用火,手工拋光的每一個環節都需長期戒慎恐懼。代價是,他工作時再也沒辦法拿下耳機,甚至連睡覺都是。



他從不畫圖,只在腦中構思,便開始著手鍛敲。這麼多年來,他從未因做錯而重來過。「我不會浪費任何一塊在我手上的銀板,那其中消耗掉的時間對我來說太過珍貴。」他說著,語帶鄭重,「我工作的時候都會這樣想,我是在跟太太借時間,因為她犧牲自己的精力照顧小孩和家庭,我才可以專心工作。所以,我的時間是兩個人的時間,我更不可能浪費掉。」



「借來」的時間


1999年,34歲的鐘維文開口問太太「借」了一年的時間。


在這之前,服裝設計科班出身的他,已經從事了十多年的服裝設計與造型工作,影視、劇場甚至舞臺劇等的明星、歌手造型設計,他都接觸過。卻總有一個問題,令他不堪其擾——他總是很難找到他想要的飾品配搭。34歲的他,帶著些負氣的成分,「那我可不可以自己做?」


這一次,太太很爽快地同意了,只是要他答應將工作室搬離家裡,她不希望回到家中的他仍在工作,她不願能看到的只是他的背影。


於是,鍾維文在山中找了個地方,自己一人關起門來,苦練金工。他選擇了銀。對這一材質,他有著說不上來的一種迷戀,真要追究起來,他給出的理由是:銀的光澤很理性,它會與空氣中的硫化氫發生反應,這之中會有一些細微的顏色變化……一個國中聯考理化滿分,連對銀的喜歡都透著理性的理工男,沒有拜師學藝,依憑過人的理化觀念,重新認識著銀,也真的讓他成功掌握門道,在手工銀飾的製作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後來,他還應邀將這一段金工自學的過程,開班授課,帶過不少學生。輔仁大學流行飾品科系的學生也曾被送到他這裡修過學分。


製作中(上)與完成(下)的光年


2000年11月,鍾維文在臺北成立了「玩銀工房」,他負責設計與製作,學新聞攝影的太太負責品牌行銷與運營。事實上,品牌裡頭大大小小的事情,大都需要鐘太太考慮,壓力可想而知。而2009年的金融危機,也導致他們這一年的運營頗為艱困。


正是在這一年,44歲的鐘維文再度向太太「借」時間,他想要專注於銀壺的創作了。這一次,鐘太太的不開心非常明顯,她看到在敲壺的他,甚至會掉頭就走,即便當時的她也說不上來,這麼強烈的牴觸原因何在,一直到2012年。銀壺鍛敲的過程中,鍾維文的身體通常是不動的,只有手臂和手腕握著鐵錘一直在敲,長此以往,他的脊椎常常受傷,導致他常需用運動員常用的肌內效貼布護住背部與肩膀。然而過敏性的皮膚,卻又常帶來滿背的血泡。幫助他撕貼布的太太,仿佛清楚看到那一把把敲出的壺在不斷的消耗著他的身體,她很心疼。


可鍾維文仍然堅持,他說這是幸運的事。除了與家人相處,很少出門對外交流的他,滿腦子的想法和情緒需要藉由銀壺的創作來發洩。「我是剛好那一個可以不跟人說話,然後可以拼命把自己關起來一直工作,一直工作的那個人。所以,也許這是我的天命吧。」他說。肩上的傷,手腕的痛,不時提醒著他創作的辛苦,但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算累一點,也很幸福」。


醒(上)與光年(下)


從好看,到好用


從銀飾轉向銀壺創作,仍然是鍾維文骨子裡的一些「叛逆因子」在叫囂——為什麼總有人說只有日本人做的銀壺最好?所以,他想自己試試看。


不同於一般日本銀壺選擇厚度為0.6mm~0.8mm的銀板,考慮到銀傳熱快、散熱也快的特性,鍾維文選擇了厚度為1.5mm的銀板,他想增加銀板的質量,然後經由不斷地敲打,產生一種物理性的密度改變,那就可以令壺壁變成像冰箱的真空壁一樣,令其具備良好的保溫效果。正因此,他的銀壺通常較重。


他同時想要挑戰的還有茶人常用的執壺方式和喜歡的素雅視覺。大概由於他自己的手曾經受傷的緣故,要他拿起譬如紫砂壺一樣的小小壺把,其實非常困難。於是,他用木頭製作的壺把,皆為長把,還細緻的考慮使用角度,可以省掉不少執壺氣力。多年金工苦練掌握的技藝加上對銀這一材質的熟悉,也令他最開始的銀壺作品在視覺上十分奪人眼球。他的前三把銀壺,都是龍壺,飛龍在天的飄逸姿態,繁複的技巧,他都很好地表現出來了。結果也不錯,三把銀壺很快就被全部買走,只不過,那三位買家都不喝茶,他們看重的就是那銀壺的裝飾性。他那時多少有些驕傲。


回頭看


可是,太太說,你做的壺沒有溫度。他的一位在茶道方面涉獵頗深的朋友也試圖讓他能有新的創作想法,於是帶著他去認識茶,與茶農對話,與茶人對話,聽聽他們對壺的需求。


那怎樣才是一把好壺?他問過的一些茶師和制壺人告訴他:一把好壺,出水要好,止水要快。他們沒有細說好與快的程度,而再度關起門來悉心研究的鐘維文,慢慢開始站在人的使用立場,思考壺與茶、壺與人的關係。


後來,他敲出的銀壺,一滴水都不逆流,甚至一滴可以在壺口裡面滾來滾去,你不讓它出來它就不出來,讓它下來它馬上就下來。


曾經一度,他試壺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來大女兒,從她小學的時候就開始。他想,「如果一個小學生都覺得好用的壺,那才是真的好用。」


左起:秩序、過程、分水線


用銀片「寫」日記


創作至今,鍾維文大概創作了二十多把銀壺,其中大部分都已經到了國內外的收藏家手中,留在身邊的,多是他捨不得轉出的。因為那一把把壺,仿佛就是他的一篇篇心情日記——記錄夏日飛過溪流「點水」留下希望的蜻蜓,記錄畢業前清境行旅的「有風景」,記錄回憶裡的「初見」,警醒自己「歸零」,追尋心中平靜……


而這之中留下的回憶與溫暖,大多與他的家人有關。女兒的出生、成長,與家人的點滴互動……一一妥帖地鍛敲進銀片中,等銀壺成型,一段故事也就講完了,留下的卻是不會忘卻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回憶。


曾有學生問他,老師你有沒有想過接受外面的刺激,講一講別人的故事?他搖搖頭,別人的故事好像與他無關,他想捧在手中的一直是他溫暖的家庭。



那把名為「純真」的壺,即是他非常珍愛的。那是他送給大女兒,當然也是送給他自己的一份禮物。


那時他出差香港,缺席了大女兒人生中的第一個畢業典禮,甚為懊惱。他總說不喜歡香港這座城市,那裡會讓他覺得很孤單。這次與女兒小學畢業典禮撞期的香港之行,更是讓他「記恨」到現在。太太幫忙錄影,他看到了影像中,眼淚不停掉下的女兒。那樣單純為離別而落淚的女兒,一顆顆眼淚仿佛落地有聲,像鑽石閃動光芒,讓他心疼,也讓他感慨:「長大後的我們,說再見時,總摻雜種種情緒,再也沒有這樣純真的眼淚了。這麼單純的想法,我相信等她長大,她也會變,所以我想把那鑽石般的眼淚記錄下來。」


於是,鍾維文把它敲進銀壺中,忘了所有的物理計算,為了給女兒完美的光芒,手工鍛敲出八星八箭,強有力的結晶將她的淚水包圍,凝結成永不會改變的「純真」。


純真


「今後,只會開心做壺」


如今,鍾維文仍將工作室與家分開,不過二者相去不遠,得到太太許可的他,更是「肆無忌憚」地沉浸在銀壺的世界中。但嚴格說起來,而今的工作室反而更像是另一個白天的家。尤其是2015年8月,小女兒拍拍的到來,讓這個工作室更加充滿家的味道。


小拍拍的降生十分驚險,最後的三個月,連醫生都直說「危險」。而她一出生就被送進保溫箱,一直到第四天,夫妻倆才終於抱上這個新生命。「那個感觸真的太深了,一個小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跟我們在一起,太難得的緣分了。」現在說起,他的語氣還有些許沉重,也充滿疼惜。


那其中的過程,他都敲進了名為「忐忑」的銀壺中,「壺底摹寫晃動的水面,一抹水,千萬珍惜」。這把壺想要傳達的是信念:「對於不可知的未來,與其往壞處想,不如堅定相信好事將近。」這也是他制壺中給自己的一個使命——只傳達快樂與溫暖。創作與他經歷過的那些人、事、物息息相關,其中當然有辛苦,有不安,但最後一定都是釋懷的溫暖。


溫度


有風景


關於今後的方向,鍾維文只說仍是銀壺創作,至於要達到怎樣的境界與成就,早已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他幾番拒絕創投的資金幫助,不願今後的人生在忙碌的行程中度過,他只想安安靜靜敲壺。甚至在2016年8月,他也選擇結束經營16年的「玩銀工房」。他曾希望把它做大做好,想要把它帶上世界的舞臺,但他慢慢明白人的力量太過渺小,一生太有限,他只希望守護在家人身旁,也專心沉浸在屬於他一個人的銀壺世界中。


「就守住這個緣分,守住這個家庭,那就是我的世界了。慢慢來,慢慢來。那,壺自己說話,就讓壺自己說話。」


鍾維文與他的兩位寶貝


後記


與鍾老師的採訪約在2017年的第一天,是在他安頓好小拍拍後的十一點鐘。他很開心的分享一歲多的小拍拍,已經開始走路,現在工作室的一樓完全是她的天地,她總愛四處逛來逛去。


結束採訪後,我希望能要幾張他的照片,隔了一會兒他給我傳來他與女兒的合影。我曾見過不愛拍照的他,在太太鏡頭中留下的工作狀態,帶著耳機的他多少帶些孤單和疏離。而在傳來的合影中,他專注地注視著兩位寶貝,眼裡都笑出了溫暖。我擔心小朋友的照片能否曝光,他笑了,帶著父親的驕傲:「可以的,她們比我有名,哈哈。」



由鐘太太拍攝剪輯、女兒旁白表演的紀錄短片《你用什麼寫日記?》

(視頻長度:05'57'')


- 購買《中國古典家具》雜誌,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總 編 丨鄧雪松

主 編丨林育程

執行主編丨程香

資料來源 | 《中國古典家具》2017年2月刊


微信號:zhisun2

電話:18650056399


▼點擊「閱讀原文」,看看主編推薦的美物與書籍

相關焦點

  • 金剛簡:用什麼模板寫日記?
    為什麼要用模板寫日記呢?所謂的模板就是框架,用框架來進行填空式寫日記是為了進行重點反省,反省到位。為什麼寫日記?目前對於我而言,就是為了修身,進行自我反省。反省要到位,特別是自己的弱點,要進行自我反省。
  • 梁金龍:如何用印象筆記寫一輩子日記
    關於這個主題,我之前有分享過兩篇文章,都是我用印象筆記這個工具來寫日記的經驗。最近在《外掛大腦訓練營》看到很多學員也在實踐這個事,非常有趣。我在這周又重新總結了寫日記的一些新的見解,並在訓練營微信群作了一次內部分享,這次分享可以說是之前兩篇文章的加強版,今天也在這裡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堅持寫日記竟然有這麼多好處?今天你寫日記了嗎
    一些堅持寫字的除了書法朋友可能就是有寫日記習慣的朋友了,今天,咱們就來看一看在當今時代下,堅持寫日記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保存回憶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用在這裡同樣恰當。寫日記是保存自己記憶的最好方式之一,有多少朋友曾翻閱自己日記時哭過笑過,追憶自己的曾經,懷念過去的單純,回想現在成熟的自己,只有寫下來那些珍貴的記憶才一直留在那。
  • 好心情從哪來|寫日記——用文字來治癒你的情緒
    當我們心情不好,情緒無處安放時,寫日記是一個發洩情緒的好辦法。一 日記是什麼日記是你用文字記錄下你一天中做過的,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計劃的所有東西,只要你養成習慣,一日一記,就是日記。日記有很多分類,工作日記、生活日記、親子日記,可以流水帳式記錄一天,也可以寫復盤日記、情緒日記、覺察日記等等;寫作時間可以晚上、早上、白天隨時記錄等;我們不必刻意遵照某種格式,根據自己的時間、需求,選擇你最能堅持下去的方式,用文字記錄下你的所思所想。
  • 靈籤佔卜:4個日記本,你會用哪一個寫日記,測你在什麼時候遇見自己...
    靈籤佔卜:4個日記本,你會用哪一個寫日記,測你在什麼時候遇見自己的真愛 A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作者~ 選A:如果你會選擇用這個日記本寫日記,說明你會在18歲的時候遇見自己的真愛。
  • 我們一起寫日記吧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寫日記吧。「「好啊,老師,可是什麼是日記?我們不知道啊?」「老師講給大家聽,然後我們一起寫日記。」「好啊,好啊!」直播間一陣歡呼,這就是上周五的下午答疑時間,我利用釘釘視頻和同學們上的一節《我們一起寫日記》課程。對於新事物,一年級孩子表現出來的熱情遠遠超出我的想像,他們是那樣的興奮、那樣的有激情。接下來,我講了什麼是日記,日記的基本格式,讓孩子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日記本,正確書寫日記格式。
  • 小學語文日記是必寫作業,日記怎麼寫三年級家長不再焦慮,這樣做
    作為家長的看著真的很著急,日記怎麼寫三年級的孩子該不該寫日記,成了許多小學生家長焦心的話題。孩子一到寫日記就愁眉苦臉的,輕則影響語文考試成績,重則對學習興趣也會造成負面影響。那麼三年級日記該不該寫,三年級日記怎麼寫三年級家長們如何輔助老師對孩子寫日記進行輔導呢?
  • 怎麼寫日記?流水帳日記有一個好處都被忽略了
    要如何提高寫作文的能力呢?絕不僅僅只是閱讀就可以的。必須要多動筆才行。日記恰恰是練筆的最好形式。寫好了日記,文筆得到了提高,思維更加活躍,作文自然就會越來越好。日記要不要天天寫?很多同學有一個觀念,一提到日記就覺得要天天寫才算日記。可實際上日記並不是要天天寫的。
  • 小學生寫日記有多敷衍?「流水帳日記」不算啥,化身為唐僧才好笑
    你看這個小學生寫的日記,前面幾句話都不變,變得只有最後一句話的感嘆,花式感嘆美好的一天。一眼看過去,還以為在玩什麼大家來找茬的遊戲,小學生表示:「日記不就是這麼寫的嗎?記錄每天發生的事情,可是我每天就是補課,寫作業啊。」
  • 周叔弢日記裡寫的,張重威日記裡也寫了
    張重威還用小字注釋:「程氏名宗,字源,伊以《詩經》中辛未柯潛榜進士。」關於《文獻通考》,張重威一直把它作為案頭重要的檢索工具書,隨時檢閱。如1960年2月1日,張重威「看新舊《唐書》、宋遼金元四史及《通典》、《通志》、《文獻通考》暨《續三通》,遍檢女真不得」。1962年9月3日,「看《魏書·孝文帝本紀》《李安世傳》《食貨志》《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皆為考均田之制也」。
  • 一個寫日記的人,讓我細思極恐
    「一個寫日記的人。」「正經人誰寫日記啊。」「是啊。」「你寫日記嗎。」「我不寫。」「你寫日記嗎?」「誰能把心裡話寫日記裡?」「寫出來的哪能叫心裡話?」「下賤。」現在,我們且不論她的日記在國外出版的初衷是什麼,看到現在如此惡劣的後果,有誰看到她跳出來,制止國外繼續用她的「日記」抹黑我們祖國麼?沒有!既然沒有,那那一小撮人,在幫她洗白什麼呢?這讓我有一些細思極恐。
  • 遼籃核心後衛又調皮了,自稱用7歲時文筆寫日記,127字啥水平
    他在參加完公益活動後,寫了一篇日子,自稱用7歲時的文筆寫的,一共寫下了127個字。那麼,這127個字到底是什麼水平呢?受他們的影響,我也要回到小時候的習慣…決定從今天開始寫日記了,最後分享今天照片…標註:我用的是我七歲時的文筆寫的日記
  • 四年級上,習作《觀察日記》:學會觀察事物,學會寫觀察日記
    四年級上,習作《觀察日記》:學會觀察事物,學會寫觀察日記一、學習目標學會觀察事物的不同內容和不同角度。掌握的方法:細緻、觀察連續、多種感官參與、邊觀察邊思考。學會寫觀察日記。寫觀察日記的方法還可以圖文結合。二、寫作指導1.日記格式寫上年、月、日、星期和天氣。為了讓讀的人知道寫的觀察日記中心是什麼,最好加一個題目。
  • 唐紋的銀壺用什麼爐燒水最好?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銀壺逐漸走進很多家庭,然用銀壺燒水經常會有些疑問:銀壺用什麼爐燒水比較好呢?銀壺用電磁爐燒水為什麼燒不開呢?銀壺可以用明火燒水,壺底會燒穿嗎?銀壺用電陶爐燒水,壺會變形嗎?銀壺煮水泡茶可使水質柔薄爽滑猶如絲絹,口感喉韻更為細膩、柔軟、甘甜、滑順、圓潤、飽滿。銀壺不僅揚香性茶之氣,亦可醒普洱茶抑或鐵觀音之味覺,是泡茶飲茶的上乘之選。隨著銀壺軟化水質,提升茶湯,殺菌養生的功效被眾人認可,銀壺開始進入了百姓家。銀壺要用什麼爐來加熱呢?能用電磁爐加熱嗎?不少銀壺的愛好者都有兩個疑問。
  • 假如微波爐會寫日記,你家微波爐會記下什麼?
    你平時用微波爐主要是用來做什麼呢?可能很多人的答案是:加熱飯菜。所以,如果微波爐會寫日記,除了加熱、加熱、加熱,還有什麼好寫呢?其實不然。2020年7月15日今天,爸爸媽媽都加班了。可能是看不到媽媽的緣故,寶寶吃飯的時候有點鬧,一碗粥餵了好久都沒有吃完。
  • 國慶8天日記怎麼寫?小學生國慶節日記精選
    原標題:國慶8天日記怎麼寫?小學生國慶節日記精選     國慶就要到來了,大街小巷到處插滿了五星紅旗,在金色陽光的照射下,歡笑不斷,全國人民都喜慶的迎來祖國的68歲生日,有的小朋友們選擇國慶節出遊,有的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但是這幾天的日記怎麼寫呢?你們會嗎?
  • 家居也會寫日記,你想都想不到!
    家居也會寫日記,你想都想不到! 1月14日是日記情人節 在這一天情侶們會互贈 足足記錄一整年的愛情日記本 以此象徵兩人將攜手走過未來一年
  • 我的富有日記經典拆解:手把手教你掌握 我的富有日記 的書寫精髓
    本篇文章收錄了小夥伴們在書寫#我的富有日記#時會想到的一些經典問題:001 感覺不想寫#我的富有日記#的時候,怎麼辦?002 如果在強烈負面情緒裡,#我的富有日記#可以寫什麼?003 如何區分「我的感恩」和「我的富有」?
  • 誰還沒寫過中二的日記
    這篇文章應該是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寫的。實際上我寫作的文筆不是很好,所以什麼青春傷痛文學的東西我寫的很少。這麼多年過去,再翻到這篇日記時,最先被吸引的是我早上和晚上吃的那兩頓飯。我當時把這兩頓飯寫進科學家的日常,要麼是為了湊字數在那兒編菜名,要麼確實是作為一個北方孩子,很少吃到鮑魚鱔段這些電視或書本裡才會出現的食物,只能在日記裡幻想一下,當然這種東西我好像現在也不怎麼吃。
  • 網上很火的保安日記+舔狗日記是什麼梗?
    先來分享一波保安日記: 保安日記 4月11日 晴 聽說你想要一套化妝品,我算了算,明天不用值班,隊長給我介紹了一份兼職,我去工地上搬一天磚,就可以拿到200塊錢,再加上我上個月攢下來的零花錢,剛好給你買一套迪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