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的水鄉之地,有著被河水環繞,河道縱橫交錯的一座古鎮。
這座古鎮更是因數十座凝立於此的古樸石橋,而聞名世界,這座古鎮就是蘇州的同裡古鎮。
15條小河交匯鎮中,河水中49座古樸石橋,把河流與民居連成了一體。
蘊含濃厚自然以及人文景觀的同裡古鎮,就是如此構成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水墨畫卷。
思本橋,是同裡古鎮中最古老的一座石橋。存在了七百多年的它,更是宋代詩人葉茵的故居。
拱形的石橋並不顯得宏大,東西橋堍接連田野,其間碧水緩流,柳綠低垂。
石制的橋身上爬滿了綠藤。橋中心路面上還有些許荒草。
太平橋、吉利橋、長慶橋三座橋被統稱為三橋。
建於明清兩代的它們,沿河岸邊,青石悠然,河岸邊房屋倒映在水波之中。
河水中船來船往,石橋上人流不息。
從柳樹陰影中伸出的太平橋,石橋為梁式設計,盡顯小巧玲瓏美感。
吉利橋身處太平橋和長慶橋之間。
拱形橋設計的它,南北兩側各有一幅橋聯。
又被稱作謝家橋的長慶橋,是因為建橋者為表明永結同心之意,才會為當地百姓出資建造。
中元橋為梁式設計的,一座三孔石橋。
相傳在此地曾有兩位財主,一位腿部有殘,一位眼部有殘。
一天腿部有殘的財主,說想在此建立一座石橋,那麼眼部有殘的財主,就可以扶著他過橋了。
眼部有殘的財主聽後十分不服氣,於是便搶先出資,修建了這座中元橋。
所以當地百姓又把中元橋稱作賭氣橋。
而另一座被腿部有殘財主,出資修建的石橋就是泰來橋。
在同裡古鎮中,最富有神話色彩的石橋名叫富觀橋。
在這座石橋的龍門石上面。
雕刻有一幅精美絕倫的:花浪裡魚化石石雕。
當地傳說每年三月桃花汛期之時,這條錦鯉,就會乘風破浪奮力躍起。
如果這條錦鯉越過龍門就會進入仙境,幻化成龍。
可是就在它奮力躍出水面之時。橋上來了一位貌美的姑娘。
一時間錦鯉被姑娘的美貌所打動,動了凡心。
於是已經越過龍門的頭部,就變成了龍頭,留在龍門外的部分,就依然保留著魚身。
{圖片來自網絡與文章內容無關,侵權刪除}
撰稿者:月光下的懷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