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列夫.託爾斯泰的求婚信與婚姻

2020-12-16 鹿泉居士

列夫·託爾斯泰,於1828年9月9日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卒於1910年11月20日,是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家和思想家。其作品《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成為世界文學史上不可逾越的經典。

託爾斯泰不僅是一個具有非凡的文學才能的作家,而且還是一個多情種。自從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少女索菲亞後,就被索菲亞的聰明和美貌所迷倒。從此,這位偉大的文豪便尋找一切機會去接近索菲亞。隨著時光的流逝,隨著託爾斯泰的滿腔熱血的追求,處於懷春時期的索菲亞也對託爾斯泰產生了好感。託爾斯泰見時機成熟便懷著既激動又惶恐的心情向索菲亞寫出了那封流傳後世的求愛信。

「索菲婭·安德列耶夫娜:

我再也忍耐不下去了。接連三個星期,我每天都對自己說:我今天一定要說出來。可每次辭別的時候,我仍是懷著惆悵、懊悔、恐懼和幸福的心情離開了。每天夜裡,當我像這會幾一樣回想逝去的一天時,我感到痛苦,我問自己:為什麼不說出來呢?怎樣說,說什麼呢?我帶著這封信在身邊,如果我又沒機會或者沒有勇氣向您傾吐衷曲,就把這封信交給您。

我覺得,你們全家對我有一種錯誤的看法,認為我愛你的姐姐莉扎。這是不對的。您的小說深深印入我的腦海,在讀了您的小說之後,我深信我這個杜勃裡茨基不配嚮往幸福,不配佔有您的富有詩意的愛情??我過去不曾,將來也不會羨慕您所愛的人。我覺得,我能從您身上,就像從孩子們那兒一樣得到快樂。

我曾經寫過:在您面前我清楚地感到自己年老,沒有福氣同您匹配。但是無論當時還是後來我都在欺騙自己。當時我還能斬斷情絲,重回鬥室,去致力於寫作和我所醉心的事業。現在可什麼也不能做了,我感到我在府上犯了過錯;我同您作為朋友,作為正直的人之間的關係,已經不復存在。進退兩難。您是個正直的人,請您看在上帝份上不慌不忙,把手貼在胸口,不慌不忙,告訴我:我該怎麼辦?嘲笑是非,自受其累。假如一個月之前有人對我說,我不會像現在這樣苦惱,我簡直會樂壞,現在我卻樂於自尋苦惱。請您說句實話,您願意不願意做我的妻子?如果您真心願意,您就大膽回答:願意。如果您對自己還有一點兒懷疑,那就乾脆說:不願意。

看在上帝份上,認真問問自己吧。

我害怕聽到「不願意」的答覆,但是我估計到這種情況,在自己身上尋找力量來應付它。倘若我做您的丈夫不過,而我卻得不到您的熱愛,就像我愛您那樣,那將是更可怕的!」

新婚是幸福的,婚後的很長一段日子也是幸福和甜蜜的。的確,結婚及其早期的生活對於兩個異性來說,都充滿了新鮮感和幸福感。特別是索菲亞年輕貌美又多才多藝,既能寫又能畫、既會縫衣又能為託爾斯泰抄寫作品,託爾斯泰焉能不喜?而託爾斯泰具有非凡的文學才能,一部部文學作品在他的筆下生花,索菲亞焉能不樂?所以才有了託爾斯泰向友人的傾吐:和索菲亞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幸福,那種幸福是一般的夫妻不會有的;所以才有了索菲亞的真心告白:我感到我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然而,列夫·託爾斯泰在進入天命之年以後,其思想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他一天比一天的厭惡起貴族生活,一天比一天的同情起窮人;另一方面,託爾斯泰的大男子主義愈發嚴重,常常無視索菲亞的艱辛和付出。而索菲亞呢?自從和託爾斯泰結婚後共生下了十幾個孩子,還經常幫丈夫抄稿,又要負責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確是不易,但這並沒有得到託爾斯泰的理解,這令索菲亞非常生氣。特別是後來,託爾斯泰要求索菲亞和他一起過平民生活,這更讓索菲亞忍無可忍。這就有了索菲亞和託爾斯泰的不斷爭吵,這就有了索菲亞是個潑婦的傳說。美滿幸福的生活一去不返。

早在十九世紀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託爾斯泰就幾次想離家出走。二十世紀的1910年10月的一天,託爾斯泰終於離家出走。不久,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就去世了。

託爾斯泰去世後,關於他和妻子索菲亞的關係就成為很多人的爭議話題。有的人責怪索菲亞是無情無義的悍婦,是她逼走了丈夫並致使丈夫悲慘的死去。有的人則通過索菲亞在晚年的訴說,認為託爾斯泰也應該為他們的婚姻負責。

總之,託爾斯泰和索菲亞的婚姻以喜劇始,以悲劇終。其中原因,只有他們夫妻二人最明白。

列夫託爾斯泰生平簡介

相關焦點

  • 世界文豪託爾斯泰至情至性的求婚信,姐姐哭吼:是我的,拒絕他!
    這次伴奏就是他做決定的關鍵,他是這樣決定的:「如果她能唱上去結尾的高音,那麼就在今天呈上這封求婚信;如果唱不上去,就暫時不要拿出來。」 他已經好幾次都把這封本是寫給她姐姐的信帶在身上,現在把小妹塔利婭支開泡茶去了,卻給了自己。
  • 託爾斯泰閱讀中國(讀書隨筆)
    今年是大文豪列夫·託爾斯泰逝世110周年。託爾斯泰一生雖未能親身感受中國,卻通過閱讀與中國相關的著述在心目中形成有關中國的印象與理念。託爾斯泰活了82歲,除了當過幾年兵,讀書寫作是他一生的職業。託爾斯泰全集有90卷之多,而他讀過的書更是不計其數。
  • 託爾斯泰的中國知音草嬰:他為讀者搭建了一座通往俄羅斯文學的橋梁
    一位是俄國大文豪列夫·託爾斯泰,一位是他的中國知音草嬰。他們相遇在世界文學的雲端。託爾斯泰的作品進入中國的大約120年裡,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獨特的文學性吸引了無數中國讀者,包括許多著名現當代作家如魯迅、瞿秋白、茅盾、鬱達夫、巴金、冰心、夏衍、田漢等。■列夫·託爾斯泰在託爾斯泰的作品進入中國讀者視野的過程中,俄語翻譯家草嬰先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是誰,殺死了託爾斯泰的愛情
    是誰,殺死了託爾斯泰的愛情說起列夫·託爾斯泰的離世,許多人都會聯想到他的妻子索菲亞。在1910年11月10日的凌晨,一代文學泰鬥託爾斯泰,突然決定離家出走。當時,他帽子沒有戴好,衣服也沒有穿暖,匆匆駕著馬車,離開了美麗的雅斯納亞·波良納莊園,也離開了曾經幸福美滿而今備受折磨的家庭。
  • 忍了40年,託爾斯泰終於鼓起勇氣,成為渣男中的滑翔機
    對於這種大部頭的校正工作十分繁瑣,託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前後修改七次,每一次都是妻子為自己謄寫。晚年的索菲婭因此視力不佳,失去了少女的明眸。「整一個冬天,列夫都在滿懷激情地寫作,有時甚至熱淚盈眶。依我看,他的小說《戰爭與和平》將是不同凡響之作。」——1867年索菲婭給妹妹的信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24小時連軸轉的女人。
  • 託爾斯泰曾給中國寫了一封信,《民報》卻只刊發了他的肖像
    晚年的託爾斯泰特別關心中國,反對中國「西化」。1906 年,辜鴻銘通過俄國駐上海總領事寄給託爾斯泰兩本他自己用英文寫的書,一本題為《尊王篇》,一本題為《當今,皇上們,請深思!論俄日戰爭道義上的原因》。當年 9 至 10 月間,託爾斯泰寫了覆信,題為《致一個中國人的信》。該信先後發表在德文《新自由報》、法文《歐羅巴郵報》、日文《大阪每日新聞》上。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寫小說如同變魔術,怎樣讓觀眾驚奇?
    理察·科恩將他在金斯頓大學的授課內容寫成一本書,就是後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偉大作家們的創作歷險記》(以下簡稱「《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最初他是想提供一些實用寫作建議,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展開,他更多地講述了偉大的作家是如何解決具體問題的。作者指出,作家具有魔術師一樣的魔力。
  • 「非典型」作家託爾斯泰:賭博、招妓,與女僕有染……
    公元1828年8月28日,俄國作家託爾斯泰出生。託爾斯泰是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所寫的《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都是文學史上的經典巨著。為了避免重讀,託爾斯泰在第二年轉到了法律系。然而,法律系多為紈絝子弟,作為貴族的託爾斯泰,多少也被周圍的氣氛感染,終日不學習,最後沒有取得學位。但是,託爾斯泰這樣的「學渣」,其實腦袋特別好使,雖然不喜歡東方語言學與法律,但是他對哲學書籍愛不釋手,也非常喜愛寫作。
  • 俄國首位戰地新聞記者託爾斯泰筆下的克裡米亞戰爭
    克裡米亞民眾把脫烏入俄當成「回家」,事實上,克裡米亞也孕育和培養了不少偉大的俄羅斯人,託爾斯泰就是其中之一。列夫•託爾斯泰是享譽世界的俄羅斯大文豪,作品《戰爭與和平》等膾炙人口,其中對戰爭場面的逼真描寫也廣受稱讚,這跟他在克裡米亞戰爭(1853-1856年)中的經歷是分不開的。
  • 託爾斯泰的婚姻悲劇:曾為一名男學生離家出走,妻子稱他是同性戀
    《託爾斯泰日記》每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女人,很多時候,這句話並沒有錯。在俄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託爾斯泰也是如此,他的作品《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都是眾所周知的。但是他能夠安心創作這麼多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一個女人,她就是他的妻子。妻子不僅為他生了三個孩子,還替他操持了四十八年的家務事,還替他抄寫書稿。
  • 列夫·託爾斯泰作品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出版
    列夫·託爾斯泰的戲劇作品最早進入人文社列夫·託爾斯泰最早進入中國更多地是以思想家的姿態。為什麼呢?因為在十九世紀末的中國,受到維新運動的影響,中國的有識之士開始寄希望於在西洋文明中找到開啟民智、改變發展之道,這是俄羅斯文學進入中國的大背景,也是列夫·託爾斯泰進入中國的大背景。
  • 「硬核文豪」託爾斯泰:批莎士比亞欺世盜名,與屠格涅夫好友反目
    」屠格涅夫本來很以女兒為傲,託爾斯泰的不屑讓他既憤怒又受傷,接下來就是「鬧劇」般的場面:屠格涅夫聲稱要揍託爾斯泰,託爾斯泰毫不退讓,掏出手槍打算決鬥。最後雖然決鬥不成,但終究是不歡而散。在這之後的一二十年間,他們成了陌路人。
  • 託爾斯泰的終極之問:人生有何意義?
    這個問題不僅是託爾斯泰的終極之問,也是很多哲學家、思想家、普通人的終極之問,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沒有此問。在託爾斯泰看來,沒有此問的人是幸福的,無論他是參透世事的高人,還是一無所知的農民,沒有此問可以省卻諸多煩惱,而一旦有了此問,則非經一番煉獄般的折磨無法擺脫,託爾斯泰即是如此。
  • 屠格涅夫與託爾斯泰的交集:從彼此欣賞到決裂,最終回歸正常交往
    世界名著《復活》《戰爭與和平》的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託爾斯泰是個自負且極為偏激的人,他與《父與子》的作者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曾經交惡很深,託爾斯泰還因其偏激的個性導致了他與屠格涅夫長達17年的決裂。
  • 達利成功求婚發推秀恩愛 將第五次步入婚姻殿堂
    搜狐體育訊 「壞小子」約翰-達利可能第五次走進婚姻殿堂!這位前英國公開賽和PGA錦標賽冠軍,已經向自己的女友安娜-克拉達吉斯成功求婚。媒體現在除了好奇他在婚禮上會有怎樣的出位打扮之外,同樣對他在這段婚姻當中能夠持續多久也有濃厚的興趣。
  • 託爾斯泰的反暴力和他自己的暴力
    不過本文倒是想「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談談這位反暴力者自己的暴力傾向。一實際上,早有人把這位反暴力的聖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大法官,那個燒死一批批異教徒的獨裁者,聯繫在一起([美]喬治·斯坦納),指出託爾斯泰「骨子裡固有貴族血統」,用「高高在上的目光施愛於人」,有「高人一等的特權和責任」,「從家長式統治中『看到』一種理想的關係模式」。不過這裡似乎還沒有暴力。
  • 列夫·託爾斯泰和他的中國知音草嬰
    二十世紀下半葉,在將託爾斯泰作品全部引進中國的過程中,俄語翻譯家草嬰先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從1964年出版譯著《高加索故事》至1977年出版十二卷集列夫·託爾斯泰小說,草嬰將自己翻譯生涯三分之一的時間獻給了託爾斯泰。
  • 託爾斯泰為什麼打網球?
    照片注釋裡寫著,這個老頭就是列夫·託爾斯泰。在球網的另一側,是一個穿著及踝束腰長袍的女人,左邊是她的球伴,臉被託爾斯泰的頭擋住了,沒辦法仔細辨認,只是看起來要比託爾斯泰要年輕一些。這個女人莫非就是託爾斯泰的女兒Alexandera?那位身邊的球伴,他又是誰呢?照片注釋沒有提供任何其他線索,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誰拍了這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