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爾斯泰曾給中國寫了一封信,《民報》卻只刊發了他的肖像

2021-01-08 花辰月夕102171

本文作者楊天石,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導,南京大學民國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演講嘉賓。

晚年的託爾斯泰特別關心中國,反對中國「西化」。1906 年,辜鴻銘通過俄國駐上海總領事寄給託爾斯泰兩本他自己用英文寫的書,一本題為《尊王篇》,一本題為《當今,皇上們,請深思!論俄日戰爭道義上的原因》。當年 9 至 10 月間,託爾斯泰寫了覆信,題為《致一個中國人的信》。該信先後發表在德文《新自由報》、法文《歐羅巴郵報》、日文《大阪每日新聞》上。

信中,託爾斯泰譴責了侵略中國,「躬為獸行」的西方列強,表述了他對中國文化的傾慕之情,同時也對中國今後的道路發表了意見。他說:「支那近歲中,浮躁之倫,以新黨自標,以為改革支那,不外仿行西法。有言建代議政體者,有言興陸海軍者,有言振西法之商工業者。眾議紛囂,如蜩如螗。此非惟淺拙之談也,抑亦至愚之解。以予所知於支那者論之,此制實與支那民族大相馳背。今舉法制、軍制、工業諸大端,惟西人之是效,不過使支那農業生活喪失於一旦耳。」託爾斯泰指出:西方的所謂「代議政體」,不過是使一切權力由「少數強權」(君主、貴族)移於「多數強權」(議員)之手。中國人民「斷不宜取法西人」,應該「保守農業生活,信從儒、釋、道三教,則禍患自消」。

託爾斯泰

託爾斯泰此信在歐洲發表時,似乎沒有引起多大反響;而當 1907 年初在日本發表時,卻立刻引起中國革命黨人的注意。宋教仁認為此信所言「支那人不可學歐洲人之武裝及代議政治」等,「亦有至理」。另一個革命黨人張繼則準備把它翻譯出來,登在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民報》上。宋教仁贊成張繼的這一想法,並自任翻譯。他說幹就幹,第二天就譯出了第一節,「大抵痛詆歐洲人之殘忍、鄙利、暴戾,而謂支那人有沉靜、忍耐之德」云云。但是後來,《民報》只發表了託爾斯泰的肖像,題為《俄國之新聖杜爾斯兌》;直到 1907 年 11 月,它才發表在由何震出面而實際上由劉師培主持的《天義報》上。

一共發表了兩次,第一次是節譯;到了 1908 年春,又發表了全譯的一部分;與此同時,則出版了單行本。有的學者認為,該信 1911 年在上海《東方》雜誌上刊出時,它才第一次與中國讀者見面,這是不確切的。《天義報》是一份無政府主義的刊物。它的編者當時正認為,中國「西化」將威脅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生活,只有克魯泡特金的「共產無政府主義」才是救中國的「不二法門」。因此,對託爾斯泰的信極為重視,每次發表時都加了按語。第一次的按語說:「此書之意,在於使中國人民不復仿行西法,其言最為沉切。至其要歸,則在中國實行無政府。」第二次的按語說:「俄託爾斯德《致中國人書》,其大旨在於使中國人民實行消極無政府主義,不可效泰西代議政體,較之巴枯寧之昌破壞,苦魯巴金(指克魯泡特金——筆者)之言共產,雖有殊異,然其重農數端,則固中國人民所當遵守者也。」

劉師培

託爾斯泰晚年,俄國剛從農奴制度下解放出來,農村正在經受資本的殘酷洗劫,農民面臨破產和喪失土地的危險。與巨大的財政資本、大規模的工商業出現的同時,貧困、飢餓、野蠻、賣淫以及梅毒等「原始積累時代」的一切災難也就隨之降臨。託爾斯泰反對資本主義在俄國的發展,以「最深沉的感情和最強烈的憤怒對資本主義進行了不斷的揭露」,自然,他也不願意中國走上同樣的道路。《致一個中國人的信》正是在這一思想基礎上寫作的。這一時期,託爾斯泰還給日本《報知新聞》寫過一封信。在該信中,託爾斯泰批評當時的日本,「凡百事業,悉以歐人為模範」。他認為,即使中國像日本一樣,全盤「輸入歐人之制度」,也不可能驅逐那些入侵中國的「歐人」,其結果只能使中國人民「所處之地位,亦漸次而趨於困難」。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託爾斯泰和妻子

他不了解,中國人只有走現代化的求富求強之道,才能擺脫貧窮,避免落後挨打。他也不

了解,對於西方文明所創造出來的一切,可以有選擇,有批判地吸收,「取那善果,避那惡果」(孫中山語)。

託爾斯泰既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又是一個「發狂地篤信基督的地主」。他的觀點充滿著矛盾,既是深刻的,又是保守和反動的。就其無情地批判資本主義剝削,揭露西方資產階級民主的虛偽一面來說,是深刻的;就其企圖永恆保持東方農業社會和儒、釋、道等「亞洲制度的思想體系」,鼓吹「勿以暴力抗惡」來說,是保守和反動的。這兩方面,在他的《致一個中國人的信》裡,都有所表現。《民報》之所以沒有刊出這封信,其原因大概就在於此!

楊天石:《橫生斜長集》,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

編輯:林小靜

相關焦點

  • 列夫·託爾斯泰和他的中國知音草嬰
    這位有著世界影響力的作家生前密切關注中國。在他的作品進入中國約120年裡,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獨特的文學性吸引了無數中國讀者,其中包括許多現、當代作家,如魯迅、瞿秋白、茅盾、鬱達夫、巴金、冰心、夏衍、田漢等。二十世紀下半葉,在將託爾斯泰作品全部引進中國的過程中,俄語翻譯家草嬰先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寫小說如同變魔術,怎樣讓觀眾驚奇?
    誰能想到,有這麼多人在寫小說?網絡小說不同於真正的文學意義上的小說。文學意義上的小說,是一種技藝,部分源自天賦,部分來自訓練。不過,關於寫小說能不能訓練,現在很多爭議。例如愛爾蘭作家、影片《水晶男孩》的編劇,布蘭登·貝漢,曾受一所美國名校邀請,就自己的創作手法發表午後演說。
  • 託爾斯泰的婚姻悲劇:曾為一名男學生離家出走,妻子稱他是同性戀
    《託爾斯泰日記》每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女人,很多時候,這句話並沒有錯。在俄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託爾斯泰也是如此,他的作品《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都是眾所周知的。但是他能夠安心創作這麼多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一個女人,她就是他的妻子。妻子不僅為他生了三個孩子,還替他操持了四十八年的家務事,還替他抄寫書稿。
  • 俄國首位戰地新聞記者託爾斯泰筆下的克裡米亞戰爭
    11月21日,軍事部的批覆下來了:「陛下對出版該雜誌的良好初衷表示讚許,但是鑑於有關我軍軍事行動的所有文章應先由《俄羅斯傷殘者》刊發,然後由其它期刊轉載,所以對出版新刊事不予批准。」首篇戰地特寫獲良好反響 但是,託爾斯泰並未就此退卻。
  • 胡漢民逝世84年|《民報》為何重要?
    「漢民」是他在《民報》上發表文章時所用的筆名。胡漢民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也是中國國民黨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1902年赴日本留學,1905年9月加入中國同盟會,任《民報》主編,從此成為孫中山主要助手之一。孫中山逝世後主持編寫了《總理全集》。《民報》是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
  • 俄國文豪託爾斯泰在文學中追求的真理是什麼
    伊利亞·列賓(Ilya Repin)的作品《列夫·託爾斯泰肖像畫》有些讀者或許會驚訝地發現,作為文學大師的託爾斯泰,最受感動的藝術形式竟是音樂。他的作曲家兒子謝爾蓋曾說,他未曾見過任何人像他父親一樣如此深受音樂感動。許多知名人士也目睹了他對音樂的反應。
  • 最高發行量曾達到1.7萬份的《民報》終刊始末
    《民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論雜誌,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它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派的主要宣傳陣地。 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舉行成立大會。會上,黃興提出以留日學生創辦的革命刊物《二十世紀之支那》作為同盟會的機關報,獲得通過。然而,由於該刊第2期發表的《日本政客之經營中國談》一文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被日本政府查禁。中國同盟會於是決定另外創辦一份機關報,這就是《民報》。
  • 《民報》創刊時間考
    《民報》創刊時間考 2019年07月16日 08:0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敏榮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託爾斯泰閱讀中國(讀書隨筆)
    今年是大文豪列夫·託爾斯泰逝世110周年。託爾斯泰一生雖未能親身感受中國,卻通過閱讀與中國相關的著述在心目中形成有關中國的印象與理念。託爾斯泰活了82歲,除了當過幾年兵,讀書寫作是他一生的職業。託爾斯泰全集有90卷之多,而他讀過的書更是不計其數。
  • 託爾斯泰的中國知音草嬰:他為讀者搭建了一座通往俄羅斯文學的橋梁
    一位是俄國大文豪列夫·託爾斯泰,一位是他的中國知音草嬰。他們相遇在世界文學的雲端。託爾斯泰的作品進入中國的大約120年裡,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獨特的文學性吸引了無數中國讀者,包括許多著名現當代作家如魯迅、瞿秋白、茅盾、鬱達夫、巴金、冰心、夏衍、田漢等。■列夫·託爾斯泰在託爾斯泰的作品進入中國讀者視野的過程中,俄語翻譯家草嬰先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從《託爾斯泰最後的日記中》,我們能讀到什麼?
    生活的一切都被集中於現在的一瞬間」,這是文學泰鬥託爾斯泰在82歲那年寫下的日記。 今年是列夫·託爾斯泰逝世110周年,隨著《託爾斯泰最後的日記》一書的重新出版,託爾斯泰對自己生命最後306天的觀察和記錄,一一呈現在世人面前,包括他在世留下的最後一篇日記。據悉,託爾斯泰從1874年開始寫日記,一直寫到1910年。
  • 託爾斯泰的反暴力和他自己的暴力
    高爾基說:「這種想法使我始終無法跟他接近,因為我不能不感覺到這裡有一種對我施加暴力的企圖,一種要控制我的良心、用正義的鮮血的光輝來迷惑它,要在我的脖子上套上教條的重負的願望。」可是,託爾斯泰恰恰一生都在指責對別人的生活進行安排、操控的企圖,認為這正是暴力的根源。比如託爾斯泰的第一篇小說,自傳體的《一個地主的故事》就在自嘲「為了自己生活好」而去安排別人生活,是多麼愚蠢和徒勞。
  • 中國肖像攝影第一人:他拍攝的文化名人肖像,至今無人超越
    出版有《中國文化人影錄》《鄧偉眼中的世界名人》等著作。 20世紀80年代,鄧偉拍攝完成了中國第一部名人肖像攝影集《中國文化人影錄》,填補了中國名人肖像攝影學科的空白,開拓了名人肖像攝影學科在中國的建立與發展,被海內外譽為「為中國完成了一項文化工程」。
  • 屠格涅夫與託爾斯泰的交集:從彼此欣賞到決裂,最終回歸正常交往
    世界名著《復活》《戰爭與和平》的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託爾斯泰是個自負且極為偏激的人,他與《父與子》的作者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曾經交惡很深,託爾斯泰還因其偏激的個性導致了他與屠格涅夫長達17年的決裂。
  • 統編版八年級上冊第8課《列夫·託爾斯泰》知識點+圖文解讀
    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作品有《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成功的秘訣》《偉大的悲劇》等。二、故事背景本文節選自《三作家》。1928年茨威格訪問俄國,正值列夫·託爾斯泰100周年誕辰。他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拜訪了託爾斯泰的故居和墳墓。
  • 列夫·託爾斯泰和他的中國知音草嬰丨上海之巔讀書會
    這位歷經百年仍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作家,與中國有著莫大的緣分。列夫·託爾斯泰就深入研究中國文化,熱切關注中國人民和中國社會;而中國讀者也在一百多年間反覆閱讀他的作品。著名翻譯家草嬰一生翻譯了大量俄羅斯文學作品,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他憑藉一己之力完成了400多萬字的「列夫·託爾斯泰小說全集」翻譯工程。
  • 中國教育報約你寫一封信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每一封信,都能給自己和另外一個人帶來些勇氣和溫暖。中國教育報好老師微信與中國教育報微信推出特別欄目——【一封來信】來加入我們吧,一起寫下一封封希望與愛的信,一起傾聽一份份希望與愛的故事!
  • 託爾斯泰為什麼打網球?
    照片裡的老頭蓄著一臉東正教主教般的大白鬍子做揮拍狀,而他穿的就好像是要去參加一場鄉村婚禮。照片注釋裡寫著,這個老頭就是列夫·託爾斯泰。在球網的另一側,是一個穿著及踝束腰長袍的女人,左邊是她的球伴,臉被託爾斯泰的頭擋住了,沒辦法仔細辨認,只是看起來要比託爾斯泰要年輕一些。這個女人莫非就是託爾斯泰的女兒Alexandera?那位身邊的球伴,他又是誰呢?
  • 「非典型」作家託爾斯泰:賭博、招妓,與女僕有染……
    公元1828年8月28日,俄國作家託爾斯泰出生。託爾斯泰是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所寫的《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都是文學史上的經典巨著。多年後,託爾斯泰確實在他喜愛的寫作領域,大放異彩。託爾斯泰雖然沒有在當時的教育體系下取得好成績,但他並非不愛學習,託爾斯泰反對僵化的學校教育,因為它限制人發揮自己的長處。於是,他形成了一套對教育的看法,親自在農村開辦新式學校。
  • 是誰,殺死了託爾斯泰的愛情
    連當時的俄國詩人費特都曾寫過五首詩稱讚她的魅力。她小託爾斯泰整整十六歲,曾被託爾斯泰一見鍾情,再見痴情。甚至將自己早年涉及吹牛撒謊,欺騙偷盜、通姦濫交、酗酒暴力的日記,都交給了索菲亞查看,意欲與不堪的過去一刀兩斷。在此猛烈攻勢下,索菲亞與託爾斯泰雖經歷了一些波折,還是順水成章結為伉儷,並為他生了13個孩子。婚後的日子,索菲亞除了管理莊園,料理家務,照顧孩子,還協助丈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