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大暑 • 雨師風伯

2021-02-07 海容教育

《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

北宋丨黃庭堅

蘄竹能吟水底龍,

玉人應在月明中。

何時為洗秋空熱,

散作霜天落葉風。

風物

[ 起源 ]



大署,為六月中,天熱到極點。《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東漢劉熙的《釋名》解釋,暑是煮,火氣在下,驕陽在上,燻蒸其中為溼熱,人如在蒸籠之中,氣極髒,也就稱「齷齪熱」。暑最熱時,大家以各種方式乘涼避暑,「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於星鬥滿天之夜作「感涼會」,都是盛夏樂趣。而午後盼風雨欲來,迎大雨滂沱,山晚聽輕雷斷雨,亦別有一種清涼詩意。


楚雄《花氣襲人》

[ 特徵 ]

大暑,太陽黃經120°。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也是幹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下半月。到達時間在公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


齊白石《可惜無聲冊》②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特別是在我國華南以北的長江中下遊等地區,如蘇、浙、贛等一帶處於炎熱少雨季節,滴雨似黃金。而在我國的華南西部地區雖然高溫出現也最頻繁,但雨水卻最豐沛、雷暴最常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這裡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日本畫

[ 三候 ]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梁東梅《月光下的螢火蟲》

大暑之日「腐草為螢」,古人認為,螢火蟲乃腐草所變,螢火蟲又名「燭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詩意之蟲,輕羅小扇撲流螢,螢火蟲嫋嫋神秘在靜夜裡穿梭時,其實涼爽的秋已經不遠了。


(宋) 石恪《二祖調心圖》之一

後五日「土潤溽暑」,溽是溼,溼氣濃重,蒸鬱而令人難耐。


楊瑞芬《雨荷》

再五日「大雨時行」,因溼氣積聚而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時行以退暑,最熱時秋即攜大雨來臨。

[ 習俗 ]

各地習俗

大暑時節,許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如送浙江台州沿海「大暑船」活動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大暑船」完全按照舊時的三桅帆船縮小比例後建造,船內載各種祭品,被漁民抬至碼頭,進行祈福儀式,再將船拉出漁港,然後在大海上點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們五穀豐登,生活安康;福建莆田在大暑節那天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山東不少地區的人們都大暑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


清·陳枚《瓊臺玩月》

六月十五·玩月

農曆六月十五,元稹當年有「江樹懸金鏡,深潭倒玉幢」句,說明一年中除春江花月、中秋桂月之賞,六月十五玩月亦不可略。暑夜樹影最重,若泛舟湖上,待酷暑褪盡,以輕風月香度酒,周邊睡蓮紅翠相偎,清芬相擁,豈不美哉?


範增

[ 花草閒情 ]

蜀葵

蜀葵,別稱一丈紅、大蜀季、戎葵。因為其原產於我國四川,故名曰「蜀葵」。二年生直立草本,高達2米,莖枝密被刺毛。有紫、粉、紅、白等色;花期6月至8月。嫩葉及花可食,皮為優質纖維,全株入藥,有清熱解毒、鎮咳利尿之功效。



花語:夢,溫暖


宋畫

古詩裡有將蜀葵與牡丹相比擬的句子,同樣豔冠群芳,但眾人惜牡丹,鮮有識蜀葵的。如有「自不同凡卉」「新染鵝黃色未乾」「翠幹抽筠直,朱華剪彩重」等讚譽之句。有梁溪少年作懷古詩,動輒二百韻。予笑曰:「子獨不見唐人《詠蜀葵》詩乎?」其人請誦之。曰:「能共牡丹爭幾許,被人嫌處只緣多。」——清·袁枚《隨園詩話》。可見它不如牡丹有名,實在是因為它的生命力太強了,太好養活,少了些貴氣。

陸抑非《蜀葵花》

花如木槿花相似,葉比芙蓉葉一般。

五尺欄杆遮不盡,尚留一半與人看。

——明代,日本使者題


田世光《蜀葵花》

小圃秋光潑眼來,老人隱兒興愁哉。

翩翩蝴蝶成雙過,兩兩蜀葵相背開。

——宋·陸遊《秋光》

閒話·雅意


【編者按】正當小暑大暑節,沿海颱風總肆虐。雨師風伯老來伴,橫豎人間無眠夜。

雨師風伯

中國古代的風神雨神起源甚早。《周禮》的《大宗伯》篇稱,「以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中國神話中的風伯,其實就是風神,也稱作風師、飛廉、箕伯等等,掌八風消息,通五運之氣候。風伯的搭檔雨師就是雨神,亦稱萍翳、玄冥等。《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


風伯飛廉

由來:鄭玄:「風師,箕也」,東漢蔡邕《獨斷》則稱,「風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興風」。箕星是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之一,此當以星宿為風神。

關係:蚩尤的師弟。與蚩尤同師一真道人。

職能:「掌八風消息,通五運之氣候」。《風俗通義》的《祀典》稱,風伯「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養成萬物,有功於人。王者祀以報功也」。

祭祀:對風伯的奉祀,秦漢時就已經列入國家祀典。

形象:春秋戰國以後,風神信仰逐漸統一。

△星宿:中原一帶信仰的風神為星宿。以箕星為風伯。

△飛廉:南方一帶信仰的風神為鳥形(人面鳥身)或帶有羽翼的飛廉。飛廉有時也稱作蜚廉,其形象非常古怪。《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王逸注曰:飛廉,風伯也。洪興祖注日:應昭曰,飛廉神禽,能致風氣,晉灼曰,飛廉鹿身,頭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郭璞曰:「飛廉,龍雀也,鳥身鹿頭者」。《古史箴記》中稱:風伯飛廉鹿身雀首,頭生尖角,通身豹紋,尾如黃蛇,幫助蚩尤一方參加華夏九黎之戰。曾聯合雨師屏翳擊敗冰神應龍。後被女魃擊敗,於涿鹿之戰中被擒殺。飛廉,死於涿鹿之戰。

△人物:道教神,風伯方天君。名巽二,又名風姨,又名方天道彰。白須老翁,左手持輪,右手執扇,若扇輪狀。


由來:鄭玄註:「雨師,畢也」,東漢蔡邕《獨斷》則稱,「雨師神,畢星也。其象在天,能興雨」。畢星是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此當是以星宿為雨神也。

關係:風伯搭檔。曾是皇帝屬臣。但之後則隨同蚩尤與黃帝作戰。

職能:據《風俗通義》的《祀典》稱,「師者,眾也。土中之眾者莫若水。雷震萬裡,風亦如之。至於太山,不崇朝而遍雨天下,異於雷風,其德散大,故雨獨稱師也」。正是由於風雨滋潤,「養成萬物,有功於人,王者祀以報功也」。

祭祀:對風伯的奉祀,秦漢時就已經列入國家祀典。

形象:

△星宿:中原一帶信仰的風神為星宿。以畢星為雨師。

△人物:①萍翳。屈原《天問》雲「蓱號起雨」。漢代王逸注稱:「蓱,萍翳,雨師名也」。②玄冥。玄冥是古代五行官中的水官,水與雨相通,故被稱為雨師。《風俗通義》稱「春秋左氏傳說,共工之子,為玄冥師」,「鄭大夫子產禳於玄冥」。③晉《搜神記》稱,「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④唐朝時還以李靖為雨師。⑤《事物異名錄》中說雨師為馮修,號樹德,又名陳華夫。《集說詮真》中還描繪了他的形象:烏髯狀漢,左手執盂,內盛一龍,右手若灑水狀,稱之日雨師陳天君。

△神獸:後來雨師被道教納入神系,或云為龍,或云為商羊,或云為赤松子。《抱樸子·登涉》:「山中辰日有自稱雨師者,龍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雨師神,商羊是也。商羊神鳥,一足,能大能小,吸則溟渤可枯,雨師之神也。」


吳冠中

賈平凹


樹林子像一塊麵團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著就向一邊倒,漫地而行;呼地又騰上來了,飄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撲向另一邊去,再也扯不斷,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經完全沒有方向了。然後一切都在旋,樹林子往一處擠,綠似乎被拉長了許多,往上扭,往上扭,落葉衝起一個偌大的蘑菇長在了空中。譁地一聲,亂了滿天黑點,綠全然又壓扁開來,清清楚楚看見了裡邊的房舍、牆頭。


垂柳全亂了線條,當拋舉在空中的時候,卻出奇地顯出清楚,霎那間僵直了,隨即就撲撒下來,亂得像麻團一般。楊葉千萬次地變著模樣:葉背翻過來,是一片灰白;又扭轉過來,綠深得黑清。那片蘆葦便全然倒伏了,一節斷莖斜插在泥裡,響著破裂的顫聲。


一頭斷了牽繩的羊從柵欄裡跑出來,四蹄在撐著,忽地撞在一棵樹上,又直撐了四蹄滑行,末了還是跌倒在一個糞堆旁,失去了白的顏色。一個穿紅衫子的女孩衝出門去牽羊,又立即要返回,卻不可能了,在院子裡旋轉,銳聲叫喚,離臺階只有兩步遠,長時間走不上去。


槐樹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鬆了一下屈蜷的手腳,一下子像一條死蛇,譁譁啦啦脫落下來,軟成一堆。無數的蒼蠅都集中在屋簷下的電線上了,一隻挨著一隻,再不飛動,也不嗡叫,黑乎乎的,電線愈來愈粗,下墜成彎彎的弧形。


一個鳥巢從高高的樹端掉下來,在地上滾了幾滾,散了。幾隻鳥尖叫著飛來要守住,卻飛不下來,向右一飄,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顫,羽毛翻成一團亂花,旋了一個轉兒,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間石子般掉在地上,連聲響兒也沒有。


窄窄的巷道裡,一張廢紙,一會兒貼在東牆上,一會兒貼在西牆上,突然衝出牆頭,立即不見了。有一隻精溼的貓拼命地跑來,一躍身,竟跳上了房簷,它也吃驚了;幾片瓦落下來,像樹葉一樣斜著飄,卻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池塘裡絨被一樣厚厚的浮萍,凸起來了,再凸起來,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開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來,長時間的凝固成一個錐形;啪地摔下來,砸出一個坑,浮萍衝上了四邊塘岸,幾條魚兒在岸上的草窩裡蹦跳。


最北邊的那間小屋裡,木架在吱吱地響著。門被關住了,窗被關住了,油燈還是點不著。土炕的席上,老頭在使勁捶著腰腿,孩子們卻全趴在門縫,驚喜地疊著紙船,一隻一隻放出去……




《銷夏》

唐丨白居易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巫小茶

感謝您對海容教育的關注和支持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感恩您的傳播與分享

點擊右上角可分享本文並關注我們

微信:haironghuadefu

海容生活館微信平臺:海容生活館

新浪微博:廣州海容學校

★ 小學部郵箱

hairongxueyuan@163.com‍

★ 幼兒部諮詢電話

大學城校區:82352188—838

珠江帝景校區:020-62892469

錦安苑校區:020-89660956

★ 華德福海容教育培訓(淘寶店)

http://shop109511787.taobao.com

★海容華德福生活館(淘寶店)

http://shop68726725.taobao.com‍

★海容童樂園育兒論壇

http://hirong.cn/discuz/index.php


★中國 · 廣州 · 全日制優律司美課程★

諮詢電話:13678913634

微信:Cloris2015(驗證:全日制)

諮詢及報名郵箱:hairongEU@163.com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eurythmy


↑↑↑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立刻關注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 · 大暑
    2019-07-23六月廿一 己亥年 辛未月 辛酉日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於黃經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 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節氣:大暑
    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大暑大暑7月22日 ,農曆2020年六月初二,我們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大暑期間,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極端的高溫天氣。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等諺語。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大暑一般處在三伏裡的中伏階段。
  • 二十四節氣-大暑·公立/陽曆7月22日-24日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是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公曆/陽曆7月22-24日之間為大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大暑氣候特徵:高溫酷熱、雷暴頻繁、颱風。
  • 二十四節氣表 24節氣表圖大全
    那時候有二十四個節氣,每6個節氣是一個季節,因此大家的農事活動都是根據節氣而來的。那麼,二十四節氣表去哪找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4節氣表圖大全,一起去看看吧。24節氣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 濟南頂勝網絡傳媒——二十四節氣之大暑
    大暑節氣是大熱天,要注意高溫防暑,下面是濟南頂勝網絡傳媒小編整理的二十四節氣大暑節氣的由來,希望大家喜歡。節氣的由來大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令,「暑」是炎熱,「大」是說炎熱的程度。古語說:「大暑乃炎熱之極也」。這時節的驕陽如烈火,大地上熱氣蒸騰,陰雨時,天氣悶得令人喘不過氣來,人們手搖涼扇,頭頂溼毛由,想盡辦法來對付著熱。這種酷暑難耐的日子,前後要持續近一個月之久。
  • 【大暑◎詩詞】大暑節氣古詩詞精選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於黃經120°。大暑期間,中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喝羊肉湯等習俗。
  •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 反映氣象、民俗、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中國人應用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和各種民俗活動,許多民眾都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各地都編出一些詩歌,或者是「順口溜」,幫助記憶、理解二十四節氣,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歌就是這樣的產物。前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順序和名稱。每個節氣只用一個字代表,每句話是一個季節,三個月共六個節氣,每兩個節氣為一個月。前四句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後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所在的時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 二十四節氣,由立春開頭,在四季流轉
    二十四節氣歌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引起的地面氣候的變化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數劃分為二十四段,分配於十二月中,這樣每月得兩個節氣,月首叫「節氣」,月中的稱「中氣」,兩者相隔半個月。
  • 月令七十二候與二十四節氣
    這是一首傳統版本的『二十四節氣』歌,朗朗上口,便於傳誦。    提到『月令七十二候』,可能很多人未必清楚,但說到『二十四節氣』,就要熟悉的很多了。    這二十四節氣,也就是開篇二十四節氣歌提到的節氣,是咱們的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立夏
    盛夏時,萬物長夏木成陰、風暖晝長你能想到什麼?也有關它的優美詩句,你肯定知道。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 常識速記 | 中國二十四節氣諺語
    後臺回復「資料」,0元下載考前資料2019國考行測常識知識點:中國二十四節氣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有什麼?中國二十四節氣分別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諺語有哪些?
  • 十二闢卦與二十四節氣
    接著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中國古曆法將兩冬至之間的周期稱為歲,一歲分成十二等份,名為氣或中氣,是氣候變化的轉折點,一氣又兩分為一節、一氣,所以一年有十二中氣,十二節氣,這就是所謂的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以太陽正照南回歸線的冬至中氣算起
  • 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幹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二十四節氣,從立春開始,單數節氣為「×月節、」「節氣」,偶數節氣叫做「中氣」,一個月中一個節氣,一個中氣。幹支歷不同於陰曆,每個月節氣日視為這個月的第一天,中氣則視為十五。
  • 米果文摘|二十四節氣用英文怎麼說?
    今天是7月23日星期一米果文摘第2期每周一我們都在這裡和你分享經典英文——————————————【今日由頭】7月23日為大暑大暑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那麼,二十四節氣的英文都是怎麼說的呢?Beginning of Summer小滿 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芒種 Grain in Beard夏至 the Summer Solstice小暑 Lesser Heat大暑
  •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由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
  •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最詩意的解讀
    //cs.china-shaoshan.com/wap/index.php/pro/pro_list 題記:去年,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立春柳枝條條探芽苞,輕風吹拂催嫩草。田野欲出泥土香,今年播種春苗秧。
  • 描寫春分節氣的詩句詩詞大全 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詩歌盤點
    描寫春分節氣的詩句詩詞大全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詩歌(一)春雨驚春清天谷,夏滿芒夏暑相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小暑白羅衫著體, 望河大暑對風眠。立秋向日葵花放, 處暑西樓聽晚蟬。翡翠園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華天。枯山寒露驚鴻雁, 霜降蘆花紅蓼灘。立冬暢飲麒麟閣, 繡襦小雪詠詩篇。幽闔大雪紅爐暖, 冬至琵琶懶去彈。小寒高臥邯鄲夢, 捧雪飄空交大寒。
  • 一年二十四節氣與陰陽二遁
    一個節氣十五天,正好演練三局,古人把第一個五天這一局稱為上元,第二個五天稱為中元,第三個五天稱為下元,即一個節氣配上、中、下三元,一元演一種陣式,一種格局。一年共二十四個節氣,一個節氣三元,24×3=72,即共演七十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