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二十四節氣與陰陽二遁

2021-02-28 論情話

向上滾動瀏覽全文↑

以十天幹代表軍隊上的將帥、奇兵和儀仗分別布在九宮八卦陣中,正轉、倒轉進行演練,共形成陽遁九局陰遁局,共十八種格局、十八種陣式。

如果以十天幹每一幹代表一個時辰,時家奇門,則六十個時辰即六十甲子正好演練完一局、一種陣式。推而廣之,一年之中一共可以演練多少陣式,或者說多少局呢?

我們知道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記時的兩個小時,一天24小時,即十二個時辰,60÷12=5,這樣就是5天演練完一局。古人把這五天一局稱為一元。

一個節氣十五天,正好演練三局,古人把第一個五天這一局稱為上元,第二個五天稱為中元,第三個五天稱為下元,即一個節氣配上、中、下三元,一元演一種陣式,一種格局。一年共二十四個節氣,一個節氣三元,24×3=72,即共演七十二局。

古人根據八卦九宮陣與時間和空間的關係,對此做了巧妙安排,即以

坎卦一宮正北方位對應冬至、小寒大寒三個節氣

艮卦八宮東北方位對應立春、雨水、驚蟄三個節氣

震卦三宮正東方位對應春分、清明、穀雨三個節氣,

巽卦四宮東南方位對應立夏、小滿、芒種三個節氣,

以離卦九宮正南方位對應夏至、小暑、大暑三個節氣,

以坤卦二宮西南方位對應立秋、處署、白露三個節氣,

以兌卦七宮正西方位對應秋分、寒露、霜降三個節氣,

以乾卦六宮西北方位對應立冬、小雪、大雪三個節氣。

在奇門遁甲中,八卦與時間和方位的配比關係,基本上源於《周易》中的後天八卦圖,但有幾點不同,需提醒讀者注意

①周易古典筮法、納甲筮法、梅花易數等均用的是後天八卦方位(即坎北離南、東兌西、長東北坤西南、乾西北東南這點奇門遁甲與之完全相同),八卦的序數,卻是用的先天八卦數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七、坤八,而奇門遁甲中,八卦序數用的是洛書九宮與八卦對應之數,又名後天八卦之數,即坎一、坤二、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八、離九。

②周易古典法、納甲筮法、梅花易數等所用後天八卦方位圖與時間的關係是這樣的:即北方坎卦對應農曆十一月,大雪、冬至二個節氣,對應一天中的子時;東北艮卦對應農曆十二月和正月,小寒、大寒、立春、雨水四個節氣,對應一天中的丑時、寅時;正東展卦對應農曆二月,驚蟄、春分二個節氣,一天中的卯時;東南巽卦對應農曆三月、四月,清明、穀雨、立夏、小滿四個節氣,一天中的辰時、南方離卦對應農曆五月,芒種、夏至二個節氣,一天中的午時;西南坤卦,對應農曆六月、七月,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一天中的未時、申時;西方兌卦對應農曆八月,白露、秋分二個節氣,一天中的酉時;西北乾卦對應農曆九月、十月,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四個節氣,一天中的戌時、亥時。

而奇門遁甲中,八卦八方所對應一天中十二地支的時間與上述籠法完全一致,但對應一年二十四節氣和月份則與上述法略有不同,它根據「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的原理,陰陽二遁以冬至、夏至二個節氣為分界線,這樣將八卦八方與時間的對應關係整個地依次往後錯了一個節氣,即北方坎卦由對應大雪開始,變為對應冬至開始;同時,一個卦一個方位對應三個節氣,將上述的不等分(艮卦對應四個節氣、坎卦對應二個節氣等)變為等分,3×8=24,八卦八方各對應三個節氣正好將一年二十四節氣平均分配完畢;這樣一個卦一個方位不再是對應一個月份或二個月份,變為對應一個半月,比如北方坎卦對應農曆十一月下和十二月,東北艮卦對應正月和二月上旬,即一個卦一個方位大致對應45天。

③正由於上述原因,八卦的陰陽屬性、幹支時間的陰陽屬性也相應進行了調整,與周易上述幾種法有了不同。在周易上述幾種筮法中,乾、坎、艮、震由於分別代表父親、中男、少男、長男,為男子為陽性,故稱為四陽卦;而巽、離、坤、兌由於分別代表長女、中女、母親、少女,為女子為陰性,故稱為四陰卦。而奇門遁甲中,四陽卦則指對應陽遁四卦的坎、艮、震、巽,四陰卦則指對應陰遁四卦的離、坤、兌、乾;在時間上,則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天幹,按順序一分為二,即甲、乙、丙、丁、戊前五個時辰為五陽時,己、庚、辛、壬、癸後五個時辰為五陰時,所謂陽時利客、陰時利主,即指此。

古人根據「冬至一陽生」用陽遁,「夏至一陰生」用陰遁的原理,對八卦八方九宮與時間的對應關係,做了調整,使從坎一宮對應冬至節開始,離九宮對應夏至節開始,形成一卦一宮對應三個節氣的等分格局,見圖。

這個圖表中的冬至一七四、小寒二八五、大寒三九六,指的是從冬至節開始的十五天,分別用陽遁一局、七局四局,小寒節的十五天中分別用陽遁二局、八局、五局,大寒節的十五天中分別用陽遁三局、九局、六局,依次類推從夏至開始用陰遁,夏至九三六,小暑八二五,大暑七一四,指的是夏至節後十五天分別用陰遁九局、三局、六局,小暑節後十五天用陰遁八局局、五局大暑節後十五天用陰遁七局、一局、四局,依次類推。

某節氣的上、中、下三元即三個五天中,分別用陽遁幾局或陰遁幾局,這是怎麼規定的?依據是什麼?有什麼規律沒有?初學者乍一看,眼花繚亂,感到難以記憶。其實,這種安排既有依據又有規律可循,只要給您講清規律,您就一下子記住了。

一年二十四節氣奇門遁甲用局表

按順時針方向,從冬至開始用陽遁九局,從夏至開始用陰遁九局。

先看陽遁。北方坎卦對應一宮,所以從冬至節開始用陽一;東北艮卦對應八宮,所以從立春開始用陽八局;東方震卦對應三宮,所以從春分開始用陽三局東南巽卦對應四宮,所以從立夏開始用陽四局。

次看陰遁。南方離卦對應九宮,所以從夏至節開始用陰九局;西南坤卦對應二宮,所以從立秋節開始用陰二局西方兌卦對應七宮,所以從秋分開始用陰七局;西北乾卦對應六宮,所以從立冬節

開始用陰六局。

總之八卦在幾宮,對應的第一個節氣的上元就用陽遁或陰遁幾局,即坎、艮、震、巽四陽宮用陽遁;離、、兌、乾四陰宮用陰遁。

這是第一條規律。

第二條規律,四陽宮即坎、艮、、巽所分別對應的第二個節氣、第三個節氣上元用幾局,按陽遁順排而定,即坎一宮冬至上元用陽一局,小寒上元則用陽二局,大寒上元則用陽三局八宮立春上元用陽八局,雨水上元則用陽九局驚蟄上元則用陽一局;展三宮春分上元用陽三局,清明上元則用陽四局穀雨上元則用陽五局;巽四宮立夏上元用陽四局,小滿上元則用陽五局芒種上元則用陽六局。

陰四宮正好相反,即離、坤、兌、乾四陰宮所分別對應的第二個節氣、第三個節氣上元用幾局,按陰遁逆排而定即離九宮夏至上元用陰九局,小上元則用陰八局,大暑上元則用陰七局坤二宮立秋上元用陰二局,處暑上元則用陰一局白露上元則用陰九局;兌七宮秋分上元用陰七局,寒露上元則用陰六局,霜降上元則用陰五局;乾六宮立冬上元用陰六局,小雪上元則用陰五局,大雪上元則用陰四局。

以上就是每個節氣上元(即前五天)所用陰遁或陽遁幾局的規律。

那麼,每個節氣中元、下元用幾局是怎麼確定的呢?比如為什麼冬至節上元用陽一局,中元、下元則分別用陽七局、陽四局,形成「冬至一七四」,小寒節上元用陽二局,中元、下元則分別用陽八局、陽五局,形成「小寒二八五」呢?

這是由六旬一局即六十個時辰正好演完遁甲一種格局的規律決定的。我們知道,所謂幾局是由元帥甲子戊在幾宮確定的,同時元帥和五員大將即六甲分別值班十個時辰共演練完一局,也就是六甲分佔六個宮位演完一種格局。元帥甲子戊如果在這一局中在一宮,下一局他就輪到佔七宮,因為二、三、四、五、六官分別有二甲甲戌、三甲甲申庚、四甲甲午辛、五甲甲辰與六甲甲寅癸這五員大將佔著,下一局元帥甲子戊就得到七宮站位帶班了。這樣一來,就是局與局之間,即演練完一種陣式再接著排演下一種陣式,中間隔著五個宮位。

由於這種原因,所以冬至上元用完陽一局後,則中元應用陽七局,中間隔著二、三、四、五、六共五個宮位;中元用完陽七局時,往後數過五個官八、九、一、二、三,則下元該用陽四局了小寒上元用陽二局,往後數過五個宮位三、四、五、六、七則中元該用陽八局了;中元用完陽八局,往後數過五個宮位九、一、二、三、四,則下元該用陽五局了。這就是陽遁「冬至一七四」「小寒二八五」「大寒三九六」等陽四宮每個節氣中元、下元用幾局的依據和規律。陰遁四宮,由於是逆數倒排,所以每個節氣的中元和下元所用陰遁幾局,採用倒數過五個宮位的方法,也就知道用幾局了。比如夏至節上元用陰遁九局,往後倒數即逆排過五個宮位八、七六、五、四,則中元應用陰遁三局;再往後倒數過五個宮位二、一、九、

八、七,則下元該用陰六局了。這就是陰遁「夏至九三六」「小暑八二五」「大暑七一四」等陰四宮每個節氣中元、下元所用幾局的依據和規律。

明白了以上規律,則一年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上、中、下三元

該用陰遁幾局或陽遁幾局,自然就清楚了。

這是掌握奇門遁甲的又一個基本功。

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由來
    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 十二闢卦與二十四節氣
    接著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中國古曆法將兩冬至之間的周期稱為歲,一歲分成十二等份,名為氣或中氣,是氣候變化的轉折點,一氣又兩分為一節、一氣,所以一年有十二中氣,十二節氣,這就是所謂的二十四節氣冬至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闢卦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丑月(中氣大寒)為臨卦,初爻,二爻為陽,陰陽消長,監臨盛極,轉向衰落。這也代表著,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寒冷達到了極致。但是過了大寒,寒冷就會消退,就會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寅月(中氣雨水)為泰卦。
  • 二十四節氣 ·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明清官方曆書中被歸入正月節氣;到達時間點在公曆每年2月3-5日(農曆正月初一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立春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
  • 華夏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與道教經典《淮南子》記載
    道教經典《淮南子》的二十四節氣記載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農學指時體系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四節氣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到了秦漢時期而臻於完備。在《淮南子·天文訓》中就有關於二十四節氣的系統記載。
  • 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幹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二十四節氣,從立春開始,單數節氣為「×月節、」「節氣」,偶數節氣叫做「中氣」,一個月中一個節氣,一個中氣。幹支歷不同於陰曆,每個月節氣日視為這個月的第一天,中氣則視為十五。
  • 十二消息卦與二十四節氣
    十二消息卦與二十四節氣在世界天文史上,中國是最早使用陰陽合曆的國家之一。
  •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 【二十四節氣】今日冬至
    【二十四節氣】今日冬至 2020-12-21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
    >主氣(三之氣):少陽相火客氣(三之氣):太陽寒水司天:太陽寒水中運:火運太過主運:太徵(芒種後十日少宮)客運:少宮(芒種後十日太商) 陽曆二十四節氣芒種初候一日小暑至螳螂生 陰曆夫火生熱,今以在天之熱而生火,正陰陽不測之變化。炎上作苦,火生苦味也。「苦」,心之味也,味為陰,髒亦為陰,故味生髒。血乃中焦之汁,奉心神而化赤,故血者神氣也。由本髒之所生,而生及相生之髒。
  • 漯河畫家歷時一年創作,二十四節氣之美盡在筆下……
    2020年,臨潁縣的梁超進用近一年時間創作二十四節氣圖。蝴蝶紛飛、風吹麥浪,蟬鳴夏忙……二十四節氣之美,盡在他的筆下。12月13日,在梁超進的畫室裡,他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創作理念和經歷。為展示立春節氣和心中嚮往的春天,他創作了二十四節氣圖之「立春」,並拍下來在朋友圈分享。很多朋友看到後建議他把二十四節氣全都畫出來。「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這種對自然的感知力讓我非常敬佩。」梁超進說,看到大家的提議後,他決定用一年時間創作出二十四節氣圖。整個2020年,構思、描繪二十四節氣圖佔據了梁超進大部分業餘時間。
  • 一年4季度劃分和24節氣名節
    一年4季度劃分和24節氣名節 一.地球上不僅各地區的氣候差異很大,就是同一地區在不同季節,氣候也是不同的對四季的劃分,有四種方法 1、天文劃分法: 從天文現象看,四季變化就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
  •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戊戌歲夏至節氣配樂戊戌歲夏至節氣播報 幹支:戊戌歲戊午月甲申日 五運六氣:主氣:少陽相火客氣:太陽寒水司天:太陽寒水中運:火運太過主運:少宮客運:太商 陽曆二十四節氣 【釋文】這個月,夏至到來,陰陽相爭,死生相別。 君子整潔身心。
  •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劃分的?
    1為什麼要設立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傳統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曆法中節氣的設置對我國農牧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從節氣也演變產生了一些民間節日和民俗活動,體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傳統文化。
  • 二十四節氣養生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分別為: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給冬至裡的考研人 二十四節氣漢譯英其實很簡單
    冬至的「至」,代表極致,因為一年中的這一天,北半球黑夜時間最長。談到冬至,一些人在想是不是該吃頓餃子?另一些人在想難道不是立冬吃餃子嗎?考研小夥伴則心中一驚——「冬至」用英語怎麼說來著?冬至雖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但它的英文是現成的Winter Solstice。
  •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
    春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與秋分對應,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北半球為春分,而南半球則恰好是秋分。另外,春分這一天還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新年呢~春分的由來 從氣象學角度來講,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這天即為春分。
  • 二十四節氣:天地之中一首歌
    近幾年來,九華立春祭、石阡說春、壯族霜降節、苗族趕秋等七項民俗活動陸續被列為二十四節氣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形成了豐富的遺產體系。近日,本報記者赴各地「二十四節氣傳習基地」採訪,溯源而上,探尋二十四節氣這一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的文化記憶與生命節律。
  • 二十四節氣微動畫|小雪:天漸寒,雪漸盛,又是一年將盡時
    今日4時40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悄然來到我們身邊。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過於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此時陰氣下降,陽氣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小雪節氣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率較高的節氣,強冷空氣影響時,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 月令七十二候與二十四節氣
    這是一首傳統版本的『二十四節氣』歌,朗朗上口,便於傳誦。    提到『月令七十二候』,可能很多人未必清楚,但說到『二十四節氣』,就要熟悉的很多了。    這二十四節氣,也就是開篇二十四節氣歌提到的節氣,是咱們的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