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 立春

2021-02-19 歲月知味

今日立春:一年之計在於春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明清官方曆書中被歸入正月節氣;到達時間點在公曆每年2月3-5日(農曆正月初一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15°時。

立春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



立春還分為「雙春」、「單春」、「無春」


雙立春,即一年中有兩個立春。為了適應寒署的變化,古人在農曆中每 19個年頭加入7個閏年,也就是19個年頭裡有7年裡沒有立春 ,7年雙立春,5年單立春。

農曆乙酉年全年都沒有「立春」。對比於農曆的「單春」年(一年一個立春)、「雙春"年(一年兩個立春,如即將過去的甲申年), 沒有「立春」節氣的農曆年被稱作「無春」年、「寡春」年,也稱「寡年」,引申為「寡婦年」。

從天文學角度解釋,為何出現無立春


有無立春只是農曆和陽曆之間的「陰差陽錯」造成的。陽曆是按照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規律制定的,地球公轉一周為一年,算做365.24天。農曆是按月亮盈虧變化的規律制定的,有平年和閏年之分。平年全年有354或355天。 我國兩千多年前就有「十九年七閏月」的方法,即在19年中安插7個閏月,這樣農曆的閏年就有383天或384天,比陽曆的一年約多19天。 而立春節氣基本定於每個陽曆年的2月4日左右,這樣逢農曆閏月就有兩個立春,而部分平年就無立春了。

舉例說,2004年是閏2月,也就是農曆閏年,於是猴年就經歷了陽曆2004年2月4日的立春和陽曆2005年2月4日的立春,所謂「雙立春」,2005年的雞年因為始於2月9日,也就沒有立春。因為19年中安插7個閏月形成一個周期,「無春」、「雙春」、「單春」的遵循規律也大致遵循19年一個周期。

就是說:每十九年裡會有七個年頭沒有立春,平均二三年就會出現一次。

民間對無立春年的說法


其實,關於寡年的說法有很多種,其中,流傳最為普遍的一種是,寡年無春,不宜結婚。

所謂寡年,也就是農曆當年沒有節氣「立春」。2005年的「立春」正好趕在了農曆猴年的歲尾臘月廿四,俗稱年前打春;而2006年的「立春」是在農曆狗年的正月初七,導致整個農曆雞年中沒有「立春」,因此民間將今年的雞年稱為「寡年」。

最初人們只是把這種年份簡單地叫為「無春」,也叫為「寡年」,後來又根據「寡」的字意,演義為「寡婦年」,這樣便有了「寡婦」意思。舊俗認為,春天是播種的季節,也是男歡女愛的象徵,「無春」之年是無法懷春的,故有「寡年」不宜婚嫁之說。

「雙春」「無春」的規律


5度為一個節氣,一回年360度合24個節氣。因此節氣在陽曆中的日期都基本固定,「立春」一般總在每年的2月4日。

但節氣在夏曆農曆中的日期就不固定。我國傳統曆法夏曆是種陰陽合曆:「陰」是指其歷月以朔望月平均長度29郾5306天為基礎,以朔日為每月的初一日;「陽」是指其歷年基本根據回歸年,以每年「立春」前或後的一個朔日為歲首正月初一即春節。夏曆平年12個月只有354或355天,有閏月的年份13個月則有384或383天,可包含25個節氣,這樣年首年尾就各有一個「立春」,成為「雙春年」,而它的下一年必只有23個節氣,就沒有「立春」,成為「無春年」。

由此可知,「雙春」後「無春」,完全是曆法按一定規律編排的結果,而且經常出現。

全年無「立春」的情況,在19年中便會出現7次,例如1991年、1994年、1997年、2000年、2002年、2005年、2008年都是「無春」年。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由立春開頭,在四季流轉
    二十四節氣歌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引起的地面氣候的變化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數劃分為二十四段,分配於十二月中,這樣每月得兩個節氣,月首叫「節氣」,月中的稱「中氣」,兩者相隔半個月。
  •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 二十四節氣丨立春·詩詞
    二十四節氣丨
  • 二十四節氣表 24節氣表圖大全
    那時候有二十四個節氣,每6個節氣是一個季節,因此大家的農事活動都是根據節氣而來的。那麼,二十四節氣表去哪找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4節氣表圖大全,一起去看看吧。24節氣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 二十四節氣丨立春:春釀正風流
    東風解凍,蜇蟲始振,魚陟負冰,立春一到,春天的腳步就近了。立春,二十四節氣之首,又名正月節、歲節、歲旦。
  •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劃分的?
    為了彌補這一點,古人又根據回歸年的長度設計了二十四節氣,加入到曆法中。圖2 地球公轉軌道與二十四節氣。繪製:張一潔。在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偕其門人編撰的《淮南子·天文訓》(公元前140年左右)中,就有對二十四節氣的完整記載,其名稱和順序都同現今通行的基本一致。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置所反映的寒暑變化並結合相應的氣象條件和自然現象(即物候)來命名的。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之始是冬至,而不是立春。這是因為第一節氣的核心,是太陽和月亮的『朔旦冬至』。就是說,在這個時刻,太陽和月亮的黃經正好相等。其他二十三個節氣,都不具備『朔旦』的條件,第一的位子毫無爭議地應當讓冬至來承擔。」
  • 2020年什麼時候立春 立春節氣應吃什麼傳統食物?
    2020年什麼時候立春 立春節氣應吃什麼傳統食物?時間:2020-02-03 20: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什麼時候立春 立春節氣應吃什麼傳統食物? 馬上就要迎來立春節氣,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中的頭一個節氣,立春的到來也標準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由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
  • 反映氣象、民俗、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中國人應用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和各種民俗活動,許多民眾都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各地都編出一些詩歌,或者是「順口溜」,幫助記憶、理解二十四節氣,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歌就是這樣的產物。前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順序和名稱。每個節氣只用一個字代表,每句話是一個季節,三個月共六個節氣,每兩個節氣為一個月。前四句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後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所在的時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 二十四節氣|立春 萬物復甦,開啟身體能量寶庫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明清官方曆書中被歸入正月節氣。
  • 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幹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二十四節氣,從立春開始,單數節氣為「×月節、」「節氣」,偶數節氣叫做「中氣」,一個月中一個節氣,一個中氣。幹支歷不同於陰曆,每個月節氣日視為這個月的第一天,中氣則視為十五。
  • 臺灣的二十四節氣郵票
    為使社會大眾了解古人生活情況,臺灣特印製了「二十四節氣郵票」一組24枚,分4次發行。郵票圖案隨著農村景象與季節的變化而轉換,春季6個節氣,以橫連票印刷,已於2000年2月3日發行。其餘夏、秋、冬三季郵票分別於5月5日、8月7日及11月7日發行。
  • 十二消息卦與二十四節氣
    十二消息卦與二十四節氣在世界天文史上,中國是最早使用陰陽合曆的國家之一。
  • 月令七十二候與二十四節氣
    這是一首傳統版本的『二十四節氣』歌,朗朗上口,便於傳誦。    提到『月令七十二候』,可能很多人未必清楚,但說到『二十四節氣』,就要熟悉的很多了。    這二十四節氣,也就是開篇二十四節氣歌提到的節氣,是咱們的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 常識速記 | 中國二十四節氣諺語
    後臺回復「資料」,0元下載考前資料2019國考行測常識知識點:中國二十四節氣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有什麼?中國二十四節氣分別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諺語有哪些?
  • 二十四節氣為何與中醫相聯繫?
    2016.11.30「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申遺成功,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根據太陽的位置,在一年的時間中定出二十四個點。每一點叫一個節氣。「五日一候,三候一氣」一年正好二十四節氣。
  • 二十四節氣在青島的風俗和趣事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它能準確的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作物的種植收穫及漁業捕撈,它的準確程度甚至比現在的某些天氣預報還要準確。二十四節氣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舊時的老青島人(這裡所說的老青島人是指德佔青島前的青島人)是以農業為主兼顧漁業,二十四節氣就是他們勞作的行動指南。
  • 史上最精美的二十四節氣科普繪本
    ——竺可楨《大自然的語言》如今的孩子,或許都知道一年有十二個月,但是卻很少知道一年還有二十四個節氣。如今的孩子們都知道要過萬聖節,知道萬聖節可以去要糖果,可孩子們卻不知道,其實中國古時候還有冬至節,甚至冬至節比過年還要熱鬧。不知道如今還有多少人能完整說出二十四節氣的名稱,能說出名稱的,又有多少能理解二十四節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