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為何害扶蘇,立胡亥?是為自己稱帝鋪路嗎,他當皇帝了嗎?

2020-12-22 筆揮江山

趙高可以說是秦國的掘墓人,若是沒有趙高,扶蘇可能就不會死,胡亥也不會當皇帝。大秦帝國更不會僅僅延續了15年,就了結了。

那麼,趙高為何要害扶蘇,立胡亥為太子呢?

胡亥是趙高的學生,對於這個學生,趙高比誰都了解,說白了在趙高眼裡,胡亥這就是一個白痴,若是讓他當皇帝,趙高這個老師就會被重用,位極人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胡亥也是比較信任和依賴趙高的,趙高還可以利用胡亥達到一些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就好比在後來胡亥掌權之後,他讓胡亥殺了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

這是趙高奪權的開始,胡亥全然不知。

等胡亥殺了所有的親人之後,趙高就開始把持朝政了,這是趙高在試探胡亥,看看胡亥能不能任由自己擺布。

經過指鹿為馬事件後,趙高已經十分的明確,胡亥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他對胡亥這個皇帝下手了。

所以說讓胡亥當皇帝,就是為了實現趙高的皇帝夢。在胡亥被殺之後,趙高也有舉辦登極大典,只不過在登基的時候,發生了地震。趙高以為老天震怒了,他才選了子嬰來當秦王的。

所以說趙高讓這樣的胡亥當皇帝,最終的目的是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趙高面臨可能改變自己命運的一個機會的時候,他當然是要把握住這個機會,然後,幫助自己的徒弟爭奪權力的了。

更何況當時的情況下,幫助胡亥奪權,還是很容易的一件事的。畢竟秦始皇駕崩了,這件事只有趙高、李斯和胡亥知道。

我們再看看扶蘇!

為何趙高會害扶蘇?

扶蘇是一個很明智的人,這個人結交的人都是像蒙恬、蒙毅兄弟這樣的棟梁之才,像趙高這樣的人,根本入不了扶蘇的法眼。

若是扶蘇當了皇帝,趙高這樣的人肯定不會得到重用的,若是得不到重用,他也就是做做打打醬油的小事情。

趙高為官多年,他也想要風光一把,很顯然相對比扶蘇,讓胡亥當皇帝更好。若是想要扶胡亥上位,就必須要殺了扶蘇。

還是那一句話,扶蘇太厲害了,他身邊有很多能臣武將,不說別人,僅僅一個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光仰仗一個扶蘇就可以把天下攪個天翻地覆。

這樣的人必須要殺了。

扶蘇的弱點就是愚忠,正如他臨死前,要抹脖子的時候,蒙恬告訴他,你先把事情搞清楚再死也不遲呀。現在只是一個人,騎著一匹馬,傳了一封詔書,就要了你的命。若是詔書是假的你豈不是就白死了。

扶蘇說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讓子死,子不得不死。這個還能有假,所以,最終他還是選擇了自殺。

他一死趙高的奸計就得逞了,他一死也就害了蒙恬、蒙毅等一大批忠勇之士。秦帝國也隨之崩塌了!

所以說趙高害扶蘇,幫胡亥事實上最終都是幫助他自己,恰恰也是他的胡亂攪和,讓大秦帝國僅僅存活了15年的時間,就崩塌了的。

若是沒有趙高,恐怕劉邦和項羽,也不會這麼容易把秦朝給推翻。甚至根本推翻不了秦朝,因為秦末名將章邯就是他們無法逾越的鴻溝。

後來章邯之所以敗了,是投降了項羽,他投降就是懼怕趙高會殘害自己,所以不得不投降。章邯的投降,也就標誌著大秦帝國的滅亡了。

因此,一定程度上來說,秦朝的滅亡是趙高、劉邦和項羽,三個人共同完成的。趙高沒有皇帝命,得了皇帝病。

最終,他也是被自己膨脹的野心給玩死了。所以說古代的時候,想要長命,就要遠離皇權呀。

大部分人接近皇權,也就接近黃泉了,是不是這個理?

相關焦點

  • 秦始皇駕崩後,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可否幫助公子扶蘇即皇帝位?
    談秦說漢(345)秦始皇駕崩後,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可否幫助公子扶蘇即皇帝位?公子扶蘇與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卻沒有派上用場,可惜、可嘆、可憐,更可笑!愚忠的公子扶蘇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性命,讓大秦王朝從此改變了國運。
  • 扶蘇是李斯的東床快婿,為何還要聽趙高的立胡亥為帝?有何陰謀?
    沙丘宮變在歷史上是一個很讓人痛恨、悲哀的事情,痛恨的是趙高小人弄權,篡改始皇帝遺詔,廢扶蘇,立胡亥為帝;悲哀的是,作為扶蘇老丈人的李斯竟然附逆,讓扶蘇慘死,傲視山東六國十幾年的秦帝國就此走上了下坡路,最後李斯自己還被腰斬於市。為什麼李斯會如此選擇呢?胡亥究竟比扶蘇好在哪裡?
  • 如果扶蘇成為二世皇帝,大秦還會二世而亡嗎?
    趙高精通律法並且為人勤奮,被秦始皇看中後升任掌管皇帝車輿的中車府令,同時還負責教公子胡亥判案斷獄。趙高心裡清楚,如果扶蘇一旦即位,自己現在的權位一定保不住。並且蒙恬、蒙毅兩兄弟也和自己不對付,此時必須放手一搏。
  • 扶蘇身邊有蒙恬,還有三十萬大軍,為何見了趙高的矯詔就自殺了?
    眾所周知,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統一六國建立了強大的大秦王朝,並創造性地改稱為「皇帝」。然而,他隨後卻開始享樂,且大興工程建設,最終把國家折騰得千瘡百孔。而秦始皇本人也病死在出巡途中。
  • 趙高為何要「指鹿為馬」?
    據史料說,趙高本為秦廷宗室遠親,他的母親因觸犯刑法遭處刑後身體殘缺,被收入秦朝官府專設的收容刑滿釋放人員工作的隱官(給帝王逗樂子的官職),趙高兄弟皆出生於此。 秦始皇嬴政聽說趙高為人勤奮機靈,又精通律法,便提拔他為中車府令掌皇帝車輿,還讓他教自己的小兒子胡亥判案斷獄。由於趙高善於察言觀色、逢迎獻媚,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賞識和信任。
  • 秦二世又糊塗又好控制,趙高為何殺了他,去扶立睿智的子嬰?
    相傳是在那個時候,秦始皇原本想要讓自己的長子扶蘇繼承皇位,此時扶蘇不在皇城之內而在戍守邊疆,趙高自然明白秦始皇的想法,但是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或許在秦始皇的面前趙高十分得臉,但若是來日扶蘇登基登上了皇位那麼自己的地位就會馬上煙消雲散。
  • 扶蘇:一個註定無法成為皇帝的嫡長子,木秀於林必遭摧折
    很多人都認為秦國的滅亡,是因為胡亥登基稱帝,趙高弄權,致使秦朝內部混亂,最終也是天下起義不斷,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如果說當時遠在上郡監督軍隊的扶蘇能夠繼承皇位,那麼秦國的未來定然不是二十而亡。但是今天我要說,扶蘇無論如何的優秀,他定然是無法成為帝王,也沒有機會登基。
  • 指鹿為馬,權傾朝野,一代佞臣趙高最後有著怎樣的結局?
    說到歷史的奸臣,趙高應當算得上是其中的一個。趙高陽奉陰違逐步走進秦國政壇,並憑著自己的手段,篡改了秦始皇的詔令,將扶蘇逼迫自殺。而蒙恬、李斯等秦國重臣也都死於趙高的計謀之下。而趙高權傾朝野,本為一名臣子,還有篡權奪位之心。
  •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什麼沒有支持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
    為了避免之前皇族宗親同室操戈手足相殘的悲劇,秦始皇稱帝後並沒有分封皇室子弟為王拱衛皇權,而是採取內廷、外廷、皇族三者相互制衡方式維持政權穩定,三者代表人物分別為趙高、李斯、扶蘇。為了防範扶蘇提前上位逼宮,秦始皇把扶蘇派去戍邊。秦始皇死後,趙高、李斯迅速聯手,控制了政局。
  • 秦王子嬰那麼容易就殺了趙高,秦二世為什麼做不到?
    按照通常的說法,秦始皇臨終前是要立賢名在外的公子扶蘇為帝,但李斯怕自己丞相的位置被才能不下於自己,並且和扶蘇關係親近的蒙恬取代,而趙高則由於扶蘇一向看不上自己,而且趙高還是胡亥的老師,有了這種利害關係,李斯和趙高才鋌而走險,偽造聖旨,立胡亥為帝,賜死扶蘇,蒙恬和蒙毅。
  • 明明公子扶蘇是嬴政心中的繼承人,為何最後是當上皇帝的是胡亥
    秦始皇作為一代明君,他開闢了秦朝並統治了數年,不會連最基本的看人都不會,其實秦始皇一直都很看中扶蘇,認為他有才能繼續領導自己的江山,愛戴自己的人民。但是人算永遠趕不上天算,秦始皇也永遠不會想到自己的最後寄託,會被小人磨滅。自己的遺囑被別人篡改,自己辛苦創造的江山被人一手葬送。
  • 趙高為何要處死蒙恬蒙毅兄弟?
    這時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經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趙高平常就得到胡亥的寵幸,打算立胡亥繼承王位,怨恨蒙毅過去依法懲處、沒有袒護自己,於是就產生了殺人之心。趙高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劃,擁立胡亥為太子。太子擁立之後,派遣使者,捏造罪名,擬定公子扶蘇和蒙恬死罪。扶蘇自殺後,蒙恬產生了懷疑,請求冤情申訴。使者就把蒙恬申述狀交給刑獄主管處理,並派人接替他的職務。胡亥用李斯的家臣擔任護軍。
  •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何沒有支持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
    始皇帝在駕崩前給公子扶蘇寫了一封蓋有皇帝璽印的詔書,讓扶蘇回鹹陽主持喪禮,秦始皇是讓公子扶蘇繼承帝位,但詔書被中車府令趙高扣留,隨後趙高同始皇帝幼子胡亥、丞相李斯謀劃篡位,開始篡改詔書,改立幼子胡亥為太子,並另外寫了賜死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的詔書,命令扶蘇和蒙恬自殺。
  • 關於秦二世胡亥繼位之謎,很有可能和雍正皇帝一樣都被人給抹黑了
    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兒子,被史書寫成是一個荒淫殘暴、昏庸無能的人,繼位後重用宦官趙高,誅殺前朝忠臣良將,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屠戮,強大的秦帝國在他手裡二世而亡。除了這些,他的繼位也充滿了爭議。 那我們先來看一下《資治通鑑》對他繼位過程的描述。
  • 李斯為何不擁立扶蘇?不是擔心蒙恬取代自己,而是擔心當背鍋俠
    根據史料記載,他在死前曾下達過一份詔書,召長子扶蘇回鹹陽主持自己的喪事。《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鹹陽而葬。」這也是後代史學家們,認為秦始皇實際上是想傳位給扶蘇的證明材料。但不管秦始皇的心思是什麼,他的這個想法註定無法完成了。
  • 欺騙秦始皇,刺殺秦二世,一代奸臣趙高,是如何死在子嬰手上的?
    而在這段時間內,秦朝政局早已亂成了一團,胡亥的愚蠢和無所作為,讓宦官趙高在秦朝翻雲覆雨。以至於刺死了秦二世胡亥,秦朝大權落入了趙高手中。 雖然趙高當時已經獲得了秦朝的實權,但他並不滿足於丞相這個限制,真正意圖為奪權稱帝。而朝中的大臣,估計知道趙高的為人。
  • 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談秦說漢(348)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李斯與小人趙高為謀擁立胡亥為二世皇帝,殺公子扶蘇及其兄弟姊妹而被嬴姓宗親所恨;殺蒙氏兄弟而得罪了所有朝廷大臣;到頭來李斯也得罪了小人趙高,被其陷害處以腰斬。可謂是人死了還被人唾棄,可悲! 李斯原本只是楚國的一個小吏,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向天下名儒荀卿學習帝王之術,畢業後來到秦國謀職。
  • 扶蘇為何會被人逼死?胡亥:都怪他是個忠孝之人
    秦始皇駕崩前,蒙恬在外執掌國家兵權,蒙毅在內不離嬴政左右,公子扶蘇有蒙氏兄弟的輔助,理應在秦始皇駕崩後順利接班,為何讓胡亥、趙高、李斯這幫小人翻了盤?這與其說是一個意外,倒不如說是一種必然,因為這一切的發生是扶蘇和蒙氏兄弟性格使然。
  • 胡亥發出的詔書,就是皇帝的詔書,扶蘇是不能反抗的!
    君主要實現自己的權力,需要兩套系統,一套是服務於自己的團隊,一套是朝廷系統,這就是所謂的內廷和外廷。可以這麼說,能掌握這兩套系統,就已經是真正的皇帝了。趙高和李斯,分別是這兩套系統的大佬,他們是有非常大影響力的。當然,並不是沒有人能制約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