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8道中餐有了官方英文名 翻譯儘量使用音譯

2021-01-07 騰訊網

本報訊 (記者仲玉維)中西餐終於有了統一翻譯標準。昨日,北京市政府外事辦消息,新出版的《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共規範了3102個中西餐飲食名稱,其中包括2158個中餐,並向北京市各大餐館推廣。

據介紹,《美食譯苑》共分三章,分別對中餐、西餐、飲品進行了標準的英文翻譯,其中中餐部分細化到八大菜系,包括魯菜、川菜、閩菜等特色飯菜的介紹和重點翻譯。

此次參加翻譯的專家不僅有北京外國語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的教授,還邀請了外交部翻譯專家、英籍專家、駐外大使等人。翻譯團隊帶頭人、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陳琳表示,翻譯力爭讓完全不懂中華文化的外國賓客一眼就能看懂。

「童子雞」譯成Chicken without sex(還沒有性生活的雞),「紅燒獅子頭」譯成Red burned lion head(紅燒獅子腦袋)。「上面的譯法都很可笑,外國人看了會一頭霧水。」陳琳表示,在編制標準譯法時,不少菜名都引發了編委會的激烈爭議。

陳琳介紹,翻譯時,還考慮中國文化、國家政策法律、民族問題等。「東坡肘子、宮保雞丁,翻譯時,把歷史人名保留了下來;乞丐雞直接翻譯,保留了一個故事;麻婆豆腐不能翻譯成『麻臉老太太做的豆腐』,這對婦女不尊重。」他稱。

【翻譯原則】

翻譯中儘量使用音譯

翻譯團隊帶頭人、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陳琳介紹,翻譯團隊在工作中,儘量遵循體現中國餐飲文化,使用漢語拼音命名或音譯的翻譯原則,具體包括三種情況。

1.具有中國特色且被外國人接受的傳統食品

包子 Baozi 饅頭 Mantou 花卷 Huajuan 燒麥 Shaomai

2.具有中國特色且已被國外主要英文字典收錄的

豆腐 Tofu 宮保雞丁 Kung Pao Chicken

餛飩 Wonton

3.中文菜餚名稱無法體現其做法及主配料的,並在後標註英文注釋

佛跳牆 Fotiaoqiang(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 in Broth)

鍋貼 Guotie(Pan-Fried Dumplings)

窩頭 Wotou(Steamed Corn/Black Rice Bun)

蒸餃 Steamed Jiaozi(Steamed Dumplings)

油條 Youtiao(Deep-Fried Dough Sticks)

湯圓 Tangyuan( Glutinous Rice Balls)

粽子 Zongzi(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

元宵 Yuanxiao(Glutinous Rice Balls for Lantern Festival)

驢打滾兒 Lǘdagunr(Glutinous Rice Rolls Stuffed with Red Bean Paste)

艾窩窩 Aiwowo(Steamed Rice Cakes with Sweet Stufing)

豆汁兒 Douzhir(Fermented Bean Drink)

相關焦點

  • 官方發布2158道中餐飯菜英文譯名-熱菜羊肉類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和北京市民講外語活動組委會辦公室聯合出版了《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一書,基本涵蓋了八大菜系的主流菜品,從家常菜到各式大餐菜品都被收入並翻譯成外國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稱。羊蠍子 Lamb Spine, Hotpot Style羊腰 Lamb Kidney支竹羊肉煲 Lamb and Rolls of Dried in Casserole紙包風味羊排 Lamb Chops Wrapped in Foil孜然羊肉 Stir-Fried Lamb with Cumin相關閱讀官方發布
  • 官方發布2158道中餐飯菜英文譯名-菜單分類篇
    隨著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北京市越來越多的餐館開始提供英文或中英文對照菜單。但中餐菜名一直沒有規範的翻譯方法,很多餐館老闆將中文菜名直譯成英文,鬧出不少笑話。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和北京市民講外語活動組委會辦公室聯合出版了《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一書,基本涵蓋了八大菜系的主流菜品,從家常菜到各式大餐菜品都被收入並翻譯成外國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稱。
  • 詞彙合集 | 中餐200+道菜餚名英文翻譯大全(附中餐菜名翻譯原則)
    菜餚名詞翻譯原則一.體現中國餐飲文化,使用漢語拼音命名或音譯的翻譯原則1.具有中國特色且被外國人接受的傳統食品,本著推廣漢語及中國餐飲文化的原則,使用漢語拼音。如:餃子 Jiaozi包子 Baozi饅頭 Mantou花卷 Huajuan燒麥 Shaomai2.具有中國特色且已被國外主要英文字典收錄的,使用漢語方言拼寫或音譯拼寫的菜名,仍保留其原拼寫方式。
  • 餐館英文菜名官方模板出爐 「雷人」翻譯將逐漸退出
    北京餐館菜單英文翻譯參照版本已面市。記者昨日獲悉,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和市民講外語辦公室聯合出版了《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對2158道菜品的英文名稱進行了統一和規範。市外辦有關負責人表示,該書僅作為印製菜單的參考,不會強制推行。
  • 中國菜有了官方英文譯名 童子雞譯為「春雞」 - 中國在線
    資料圖四喜丸子被譯成Four glad meat balls(四個高興的肉團),木須肉被翻成Wood mustache meat(木頭鬍子肉),醉蟹成了Drunk crab(喝高了的螃蟹)……這些讓人忍俊不禁的中餐英語菜名可能從本市餐館的菜單上消失
  • 中餐200+道菜餚名詞英文翻譯大全(附菜名翻譯原則)
    菜餚名詞翻譯原則一.體現中國餐飲文化,使用漢語拼音命名或音譯的翻譯原則1.具有中國特色且被外國人接受的傳統食品,本著推廣漢語及中國餐飲文化的原則,使用漢語拼音。如:餃子 Jiaozi包子 Baozi饅頭 Mantou花卷 Huajuan燒麥 Shaomai2.具有中國特色且已被國外主要英文字典收錄的,使用漢語方言拼寫或音譯拼寫的菜名,仍保留其原拼寫方式。
  • 「狗不理」官方譯名居然是Go Believe?|中餐譯名大賞
    圖源:微博@天津狗不理截圖那麼,「狗不理」用英文該怎麼說呢?細心的小夥伴已經看到了上文的報導中使用的是Goubuli,我們從官方logo上可以看到使用的是Go Believe,這兩個譯法都是可以的。圖源:微博@天津狗不理截圖那麼,這個官方翻譯「Go Believe」是怎麼來的?這還要從十幾年前說起,當時正值北京奧運會前夕,天津市為推廣本地的特色小吃品牌搞了一個「給咱好館子起個洋名字」的活動。李先生的「Go Believe」直觀好記,一舉奪魁。
  • 官方發布2158道中餐飯菜英文譯名-熱菜牛肉類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和北京市民講外語活動組委會辦公室聯合出版了《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一書,基本涵蓋了八大菜系的主流菜品,從家常菜到各式大餐菜品都被收入並翻譯成外國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稱。
  • 夫妻肺片獲評美國年度開胃菜,英文譯名笑哭網友
    美國人民「好吃」難逃川菜魔咒嘴巴爽到了,他們還腦洞大開給這道「夫妻肺片」翻譯了個洋盤的英文名字!!!「Mr. and Mrs.《生活大爆炸》等美劇中,也經常出現大家一起拿著筷子吃中餐外賣的場景。 美食網站BonAppétit曾評選出《不可錯過的7道中餐外賣》,餃子、餛飩自不必說,還有其他幾道典型的中國美食。
  • 車名翻譯哪家強!直譯、音譯、意譯誰更有味道!
    前段時間燒腦大作《信條》特別火,相信各位看官看完後和樂之君有相同的疑問:整部電影看完後也無法聯想到和「信條」二字有何關聯,這也成為了它的最大槽點。這款車的中文名起得非常精闢,而更有趣的是它採用的是直譯+音譯。本名Flying Spur,直接翻譯為飛著的馬刺,簡化後成了飛刺,然後平捲舌和聲調一改,飛馳就有了。
  • 話題 網友神吐槽長沙地鐵站名英文翻譯,地鐵君服了····
    對比兩組榜單不難發現:被認定為「靠譜」的英文站名,基本都是採用音譯和意譯結合的方式翻譯,將地名中一些詞彙的具體意義翻譯了出來;而那些單純採用漢語拼音的站名,則被打入了「搞笑」之列。音譯和意譯相結合才足夠「高大上」?純漢語拼音的英文地名真的是來「搞笑」的嗎?
  • 別了神翻譯!麻辣燙、小籠包、辣條...天朝小吃終於有了官方翻譯英文名
    是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發布的,關於交通、旅遊、文化、教育等13個領域的英文譯寫標準。名字就叫:《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以最容易出雷人翻譯的中餐菜名為例,從此以後他們就有自己的國家標準「英文名」了。
  • 港媒關注內地統一中餐等領域英文翻譯:麻辣燙有了官方譯名
    參考消息網12月1日報導 港媒稱,內地英語翻譯參差不齊,中譯英的指示牌、餐牌不時鬧出笑話。內地12月1日正式實施《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明確交通、旅遊、文化、教育等13個領域的英文譯寫,提供常用的3500多條規範譯文,包括麻辣燙、刀削麵、豆腐等美食,部分譯名引發網友熱議。
  • 幾乎所有中國菜的翻譯來了!共2862個詞條,附下載地址
    要將中餐菜單翻譯成英文,就先得了解中餐菜名的構成及命名方法。中餐菜名通常由原料名稱,烹製方法、菜餚的色香味形器、菜餚的創始人或發源地等構成。這種反映菜餚內容和特色的命名方法叫做寫實性命名法,此外還有反映菜餚深刻含義的寫意性命名法。因此,中餐菜名的英譯需要充分考慮到中西方文化。
  • 被中國菜的英文翻譯名嚇到了,外國人懵逼道:我是誰?我在哪?
    被中國菜的英文翻譯名嚇到了,外國人懵逼道:我是誰?我在哪?如今中國菜已經不單在中國受歡迎了,很多老外在吃到美味的中國才之後也是欲罷不能,中國菜的國外也是掀起了一股美食的熱潮。事實上不僅是在中國有大量的老外會去中餐館吃中餐,在國外也是有大量的中餐館的,一些喜歡吃中餐的老外經常會去到這些中餐館裡面吃飯。在這些中餐館裡面,聰明的商家也會給自己家裡的菜取一個英文名字,這樣就能夠更好的讓老外記著這些菜,能夠吸引到更多的顧客。不過不得不說的是,這些菜在被翻譯成英文之後不僅老外是處於懵逼狀態的,我們中國人自己能夠看懂都成問題。
  • 推送中國經典,人名該音譯還是意譯
    李應登曾擔任《開天闢地——大型原創中華創世神話組歌》的英文歌詞翻譯工作,當時,上海輕音樂團邀請英國作曲家及音樂製作人西蒙為中華創世神話組歌進行譜曲,所參考的文本就是李應登翻譯的英文歌詞。為了幫助英國作曲家理解中國文化和歌詞韻味,在翻譯中國古代神話人物時,李應登以沿用漢語拼音為主,個別使用威妥瑪拼音或者音意譯結合。
  • 北京:地鐵站英文名 東西南北隨意翻
    兩個世界文化遺產  一個拼音一個英文  天壇和十三陵作為兩處世界文化遺產地,出現在地鐵站名中。不過其英文名一個是漢語拼音,一個是英文。5號線天壇東門站是漢語拼音,昌平線的十三陵景區站則翻譯成「Ming Tombs」。
  • 地鐵站名拼音式翻譯 市民:請地鐵公司儘快修正
    網友「明悅」調侃稱,自己前幾天也已發現了這一情況,還以為是給不認字的小學生看的,這樣的中式英文真是太逗了。網友「生活家」表示,這樣的拼音式翻譯不知道是標給誰看的,「中國人不用看翻譯,而老外看不懂翻譯,翻譯讓外國人看不懂,標註在站名下面有啥用?」
  • 「肉夾饃」的英文
    英文媒體霸主CNN和英文詞典權威OED看法一致,他們翻譯異國美食都偏好音譯,因為這是翻譯的通則,是最常見的做法。今年6月底,臺北市政府隆重推出了「百大小吃雙語菜單」,好讓外國遊客來臺北品嘗美食之時,能與小吃店家的溝通更加順暢。類似的工作,其實許多單位和個人都嘗試過,網上的相關資料更是不知凡幾。
  • 為啥現在日本企業在華都喜歡使用音譯?
    日本品牌有很多都是音譯的,例如本田的高端豪華品牌謳歌,就曾經被翻譯成「阿庫拉」日本使用漢字,因此為了品牌宣傳以及方便國人記憶,一般都是直接使用漢字作為在華品牌名稱,例如:本田、豐田、日產、鈴木等等。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日本品牌在華開始紛紛採取英文譯名進行翻譯,其目的一是為了統一全球品牌名稱,二是聽起來更加洋氣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