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團「取經」產教融合,長沙70餘民辦職校校長走進了這所學校

2020-12-14 瀟湘晨報

冬天的長沙清晨寒入肌骨,起床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件困難的事。12月11日凌晨5點40分,鄧世發像往常一樣準時起床,然後與同學們一起在跑操中迎來晨曦。

鄧世發是湖南三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三一工學院」)工程機械專業冠軍學院泵送服務1901班學生。每天集體跑早操,讓他們覺得與其他大學生不一樣,但在校長張輝看來,這其實也是產教融合的一個方面。

12月11日下午,在長沙市教育局和長沙市民辦教育協會的牽頭下,長沙70多所民辦職業院校的校長、舉辦者等組團來到三一工學院,就產教融合進行「取經」交流。在產教融合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數量居全國前列的長沙在這方面進行了哪些探索,對職業教育提質發展又有哪些規劃呢?

每一項技能絕活展示都是日後工作的基石

在此次交流活動中,長沙的民辦職業院校的校長們集體觀摩了三一工學院的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包括工業機器人培訓基地、裝配式建築智能工廠和工程機械實訓基地等。在一輛泵車前,大家看到同學們正在進行「泵管套水瓶」的技能練習,操作者正是鄧世發。

當天下午長沙飄起濛濛細雨,室外體感寒涼,但大家看到鄧世發身著校服,頭戴安全頭盔,手持操控器,始終專注於那根長長的泵管。泵車旁邊,還站著鄧世發的幾名同學,他們將輪流進行實操練習。

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專業教研室主任馬嬌介紹,冠軍學院是學校在2016年對接三一集團各事業部,探索現代學徒制模式開設的定向班特色學院之一。冠軍學院現有11個班級,除了泵送班,還有挖機、起重機、石油裝備等專業班級。馬嬌說:「不管細分是什麼專業,學生將來面對的都是一個崗位——售後服務,相當於是工程機械的醫生。」在這裡,實訓操作只是同學們學習的一個方面。

鄧世發也表示,他練習「泵管套水瓶」剛兩天時間,之前主要練習的是讓機器「走迷宮」,這些實訓操作能幫助他們在今後的工作中平穩地控制泵車進行高空作業。

除了實訓,鄧世發與同學平時還要進行理論的學習,要從電器、液壓控制、底盤等各個方面對泵送車有全方位的熟悉認知。

在泵車旁邊的場地上,還有學生在進行起重機定點吊裝、挖掘機跳舞、蒙眼拆裝螺絲等各種技能練習。

馬嬌表示,這些實訓設備都是三一集團各事業部在實際生產操作中所用的設備,培訓流程與目標也全部是按照各事業部對員工的要求在做。

三一工學院張輝與大家分享表示,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的最主要內容就是服務好產業和企業,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課程體系建在產業的技術鏈上。

學生集體晨跑也是產教融合的一個方面

看到同學們各自專注地練習,大家不禁問到:「長時間在室外實訓場地操作冷不冷?」鄧世發笑著回答:「習慣了。」

同樣讓他習慣的,還有每天清晨的跑操。即使是在備賽時期,他們也要按時跑操,然後再一頭扎進實訓場地進行訓練。

「為什麼都是成年的大學生了,還要求他們每天集體跑操?」面對這個問題,張輝坦言他已被問到過多次,他的答案就是:「這也是產教融合的一部分。」

張輝告訴校長們:「企業最好的資源就是他們的管理與技術,那麼我們不僅要藉助企業的技術培養人才,也要借鑑企業的管理來引領學校。」他表示,目前學校每年約53%的畢業生會進入三一集團工作成為技能工人,這意味著很多人的工作不僅需要三班倒,也對體能和體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讓同學們集體每天早上跑步,其實也是讓他們儲備體能、鍛鍊好身體,這樣才能適應今後的工作強度和壓力」,張輝說。

可以預見的工作回報讓學生學習更有動力

當然,如果只有工作強度,鄧世發和同學們不會如此投入得實訓。鄧世發透露:「作為學校最好的訂單班之一,我們畢業後基本上都會去三一集團的泵送事業部。」據他了解,他們將在明年四月份去崗位實習,如果能順利轉正的話,他聽說月薪將在1.8萬元到2萬元左右。

鄧世發坦言,他來自湖南郴州,現在強烈的學習動力一部分來自於班級良好的學習氛圍,另一部分就來自於對未來前途的期待,「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的信息,讓我覺得工作前途是光明的,為了那時能夠有過硬的本領來勝任工作和挑戰,我願意在現在辛勤付出與學習。「

馬嬌也證實,目前冠軍學院的畢業生因為技術底子打得好,工作後上升通道也比較好,有約20%的學生畢業後一兩年就做到了服務區域經理,還有學生畢業三年現在已當上廠長,管理和帶領本科生一同工作。

在與校長們交流時,張輝同樣分享了一個數據:「現在全校有52個定向班共2000餘名學生,2020屆畢業生的就業率為95.5%,平均起薪是6774元。」

提質發展職業教育,長沙這樣做

不久前,在2020年亞洲教育論壇上,三一工學院與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一起,獲評為了「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產教融合50強」。

長沙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張偉訣與大家共同了解了三一工學院做法後說:「這次讓我們民辦職業院校的校長們一起來交流參觀,就是想讓三一工學院把好的產教融合經驗與做法傳授給其他學校。」她直言:「我們要辦好每一所民辦職業學校,因為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我們需要培養出有文化、有技術、能擔當起祖國艱巨的建設任務的人才。」

長沙市教育局副局長楊慶江對長沙民辦職業院校的整體發展進行了介紹,表示長沙作為國家第一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城市,定點班、預備員工制等模式已經進入到每一所職業院校。他認為民辦職業院校更應藉助機制靈活的優勢,積極對接、服務於長沙的22條核心產業,做到產業需要什麼,就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與此同時,為促進學校與本地產業和企業的深度對接,楊慶江透露:「目前本地就業率是我們評價、考核職業院校的重要指標之一,以此來引導長沙的職業院校培養為本土企業服務的人才,也能讓學生在家門口就可以良好就業。」

近年來,長沙還出臺了民辦中職學校設置標準,楊慶江認為,通過規範化管理,讓各學校在辦學條件達到標準化的同時,進行內涵建設、提高辦學品質,提升人才培養的能力,進而全面促進長沙的職業教育發展。

瀟湘晨報記者 李楠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校舍是租來的,老師是短聘的……這所民辦職校的困與亂
    校舍是租來的,老師是短聘的,學生是哄來的:這所民辦職校的困與亂當小陳滿懷憧憬地進入西北某民辦職業學院,卻發現校舍是租來的,學生是哄來的,老師三天兩頭換,實習收費也遠高於實習單位要價……「上學成了上當」,是該學院不少學生的共同感受。而這並非個案,它折射出民辦職業教育普遍面臨的生存之困和發展之亂。
  • 媒體記者參觀西安旅遊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汽車專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媒體記者參觀西安旅遊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汽車專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2020-12-14 | 來源:網絡 https://www.eol.cn
  • 產教深度融合促進學校特色發展
    近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審議通過了《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六部委印發實施方案通知指出,深化產教融合,是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相互貫通、相互協同、相互促進的戰略性舉措。實施方案的發布,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培養高級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提供了制度基礎和模式創新。
  • 株洲市職業教育協會開展民辦職業學校調研
    紅網時刻株洲11月20日訊(通訊員 朱泉訓)11月18日,株洲市人大常委會原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株洲市職業教育協會(產教融合聯盟)會長楊宋虎率市教育局、市職教園管理辦、市教科研究院、市職業教育協會組成的市民辦職業教育發展狀況調研組,來到株洲海事學校、市鐵航衛生學校和株洲人工智慧技術學校等數所職校調研,調研組成員根據調研內容進行了實地考察和召開座談會
  • 金堂這所學校的校長遠赴廣州,與三十餘省專家代表共商教學!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近日,四川鍋爐高級技工學校的校長便踏上了「產教融合」的學習旅程。第七屆全國技工院校校長論壇年會●為進一步貫徹國家技能人才政策,促進技工教育先進理念和經驗做法交流,12月8日,第七屆全國技工院校校長論壇年會在廣州華鉅君悅酒店正式開幕。
  • 就業創業升學無憂 中職教育也精彩 晉江4所職校迎5400名新生
    其中,東校區體育館更是被指定為第18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比賽場地,除了承接世中運的部分比賽項目之外,今後也會承辦省內中職學校的一些體育賽事,同時場館也將對學校師生開放,滿足師生的日常運動需求。  近年來,晉江不斷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視、合力共贏,專業統籌、錯位發展,重視實訓、提高技能,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科研先行、以賽促教」的中職教育特色發展之路。
  • 博倫職校珠寶專業「閃亮」有秘訣
    這所南山區唯一公辦中職學校的珠寶專業學生在全國大賽中奪魁,令行業為之矚目。近日,深晚記者來到博倫職校了解到,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融通、教學創新融匯發展模式,是該校珠寶專業成為全國知名品牌專業,並在各項技能大賽中屢獲大獎、閃耀全國的「秘訣」。 貼近市場需求培育人才 博倫職校創建於1993年,建校時開辦珠寶專業,是國內中等職校中最早開辦珠寶專業教育的學校之一。
  • 長沙民辦寄宿中學一年學費多少_明星學校誠信服務
    長沙民辦寄宿中學一年學費多少,明星學校誠信服務,學校以「服務至上,質量立校,特色強校」為辦學宗旨,教育教學質量一直名列前茅。長沙民辦寄宿中學一年學費多少, 學校現有33個班級。明星學校(簡稱上外附中)是一所年一貫寄宿制中學。創辦於1963年,直屬國家教育部,是建國以後首批成立的7所外國語學校之一。
  • 長沙8所民辦初中排名,你最中意哪一所?
    長沙的民辦初中近年來發展十分迅猛,廣益、青一、中雅、長培、師大思沁等學校全省選拔牛娃入學,由於其極高的擇優率,目前民辦初中的成績都普遍較好。但民辦初中也存在較難進入、學費較高等問題,各位家長在選擇民辦時也要擦亮眼睛,以免選錯學校。
  • 長治高新區「攜手」華北機電學校深化產教融合發展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11月28日上午,長治高新區與華北機電學校「產教融合、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會在華北機電學校召開。雙方就深化產教融合,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等方面進行了交流。長治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賈曉偉,華北機電學校黨委書記茆有柏、校長馮國華等領導參加。
  • 河南三所優質的理工類學校,有一所優秀的民辦學校,你會選擇嗎?
    今天介紹河南許昌市,許昌,是河南省政府批覆確定的中原城市群地區性中心城市、中原經濟區交通和物流樞紐城,而且三國時期曹操定都也在許昌,好了城市就介紹到這了,下面給大家介紹河南三所優質的理工類學校,有一所優秀的民辦學校,不知道的小夥伴可以看一看。
  • 長沙修業學校喜獲芙蓉區教育局評估的優秀民辦學校!
    近日,長沙市芙蓉區教育局公布了2019年度幼兒園、民辦學校辦學情況評估結果。其中,競才修業學校喜獲芙蓉區教育局評估的優秀民辦學校!據了解,長沙修業學校是安博教育集團旗下的知名專業化教育機構。修業學校始創於1984年,經過三十多年來全體教職員工的不懈努力,現已發展成為以長沙為中心,覆蓋省內外的規模大、師資精良、質量過硬、口碑良好的專業化的中小學生課外輔導財會培訓的基地。長沙修業不僅在市內擁有展覽館教學點/河西分校/育新分校等教學點,湖南省內已有多個市、縣加盟。
  • 遼寧兩所民辦學校倒閉:學校黃了,校長跑了
    9月25日,上遊新聞記者從阜新市教育局了解到,涉事的兩所學校辦學經費嚴重不足,無法保證學生就餐和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目前,已制定了安置方案,確定將兩所學校的學生和教師整體安置到3所公辦學校和1所民辦學校。
  • 為什麼這所民辦高中被稱為「長沙最高大上」?來聽聽校長怎麼說
    短短幾年時間,長沙市一中開福中學已經成為享譽三湘的優質品牌學校。來到這所全新的學校擔任校長,蔣明權思考良久。學生來自不同地方,很多都是第一次離家,一個月只有4天假。如何在封閉式管理的校園裡讓學生快速融入高中生活?蔣明權推行準軍事化管理,不僅配備了生活老師,還有專業的軍事教官。「我們的校園裡兩人成行,三人成隊,學生素質和校園文明每一天都在提高和進步。」
  • 重慶:「產教融合」助力大學生就業
    在重慶,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正有力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以重慶郵電大學為例,近年來該校通過引入行業辦學資源,與科大訊飛、惠普、華為等企業共建相關學院。受惠於此,該校畢業生在大數據智能化行業就業的約有50%,大數據、人工智慧、通信工程等專業畢業生都較為緊俏,薪資待遇也較為理想。
  • 長沙中招新增10所學校供挑選,晨報盤點今年招生的學校有哪些新變化...
    新數量長沙中招僅新增學校就有10所據長沙市教育局發布的數據,今年城區將新增5所學校進行高中招生,其中包括公辦學校雅禮實驗中學,民辦學校長沙卓華高級中學、長沙市恆定高級中學、長沙市康禮克雷格高級中學和長沙市湘軍高級中學。
  • 強化可持續競爭優勢 促進民辦高校發展
    盤活企業資源優勢 推進產教融合我國民辦高校類型複雜多樣,在眾多的民辦高校類型中,相當體量的民辦高校是企業辦學型。筆者對我國100餘所民辦高校的調研發現,我國23.3%的民辦高校是由一家企業舉辦的,還有4.44%的民辦高校是由兩家企業舉辦的。
  • 要辦就辦湖南一流職校!桂陽的底氣從哪兒來?
    「桂陽職業學校招聘9個老師,報名的只有3個。」郴州市教育局職成科李曉平清楚地記得當時的心酸和無奈。「小孩子看到破爛房子不願意來,家長也不敢送過來,我們那時一年只能招到70來個學生。」桂陽縣職業技術教育學校校長吳平文描述了當時的場景:學校舉行開學典禮,一邊站著老師,一邊站著學生,兩邊人數差不多。
  • 2020「前線+未來」全國民辦學校峰會舉辦
    專家們走進中澳課堂,體驗學校未來課堂、雙師課堂、素養課堂。進入新世紀以來,民辦教育進入了長足發展的快車道。隨著中國社會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新版《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和隨後一系列的教育新政出臺,民辦教育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思變,是每所民辦學校共同面臨的命運,也是民辦學校頂層設計的重新規劃。為深入解讀新法新政,探討民辦教育發展新路徑、新實踐,12月19日,2020「前線·未來+」全國民辦學校峰會在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實驗學校(以下簡稱「中澳實驗學校」)舉辦。
  • 臺江職校創建省級示範系列報導之二:「植入式」管理推進高質量發展
    「杭州組團、貴州組隊」,由三級組織部門領銜幫扶的臺江職校,在高質量發展中創建省級示範性中職學校的過程中,統籌推進「強基礎、擴規模、樹品牌、創示範」,在學校組建混合式管理團隊,通過「植入式」管理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