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路!73歲醫學教授30年經歷三次癌症:我得出一個深刻教訓

2020-12-23 瀟湘晨報

來源: 健康時報微信

史安利,中國抗癌協會理事、康復會主任委員,今年已73歲。從1985年到2020年,史安利教授已經走過了35年的抗癌路。

在過去三十年裡,史教授曾先後患有三次癌症:乳腺癌、直結腸癌、乳腺癌,分別在39歲、56歲、68歲。離最後一次患癌,她已經安然度過了5年,達到臨床治癒。

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主任委員史安利教授

(本文已由史安利教授審稿)

30年,經歷三次癌症!

在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紀錄片《愛康行動》裡,史安利教授講述了自己的三次患癌經歷!

1985年,第一次查出乳腺癌

1975年,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分配到衛生部工作,1985年39歲的史安利正在比利時公派留學,參加了世界衛生組織管理幹部的國際培訓班。成績出眾,並且已經通過面試等一系列考核的她,作為被重點培養的對象,已經開始準備到世界衛生組織工作。

就在這一關鍵時期,她發現自己左胸有一處腫塊,學醫多年的她很快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史安利很快去布魯塞爾醫院的乳腺中心做了檢查,生物活檢的結果很快就出來。醫生當場宣布了不好的消息,史安利左胸的腫塊被確診為乳腺癌,回國接受治療。

為了儘量降低癌症擴散的可能性,史安利做了乳腺癌全切手術,包括胸大肌、胸小肌、淋巴,這也導致史安利的手臂在手術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行動不便。再加上化療產生的各種副作用,史安利覺得自己「在鬼門關走了一回」。

她說:「手術清掃腋窩淋巴結做得很徹底,導致術後淋巴管回流不暢,淋巴水腫,她的左側手臂比右側粗了一圈。放療時由於設備不精準同時把食道給『燒傷』了,當時疼痛難忍,做個簡單吞咽動作都很疼。」那時候,化療期間連升白血球的藥都沒有,只好等待,一直輸了三次血,血象才升上來。整個治療過程都是非常艱難的。

2003年,第二次查出腸癌

然而,誰也沒有預料到,19年後厄運再次降臨在她身上。

2003年,史安利被查出結直腸癌。當時的她已經58歲,身體狀況不比當年,又要再一次面對手術、放化療。儘管已有一次經驗,但情況完全沒有比第一次更好,加上身體狀況也早已不比年輕時候,病痛的折磨反而更加劇烈。

在她的記憶中,當時手術、放療、化療由不同的科室各管一段,手術剛完就放療,放療還沒結束就化療,「白血球一下子降得很厲害,脫髮、嘔吐、無力……」但是當時有了升白血球藥,放療也精準了許多,減少了誤傷。 一方面,在她身上也體現了國家的醫療科技進步。

經歷過第二次癌症,也讓她對生存有了更堅定的信念。即便面對疼痛、放化療的副作用,在身體極度抗拒的情況下,她始終堅信,只要堅持,就會戰勝癌症。在親人的陪伴與悉心照料下,她最終再次打敗了癌症。

2015年,第三次再查出乳腺癌

2015年,史安利68歲,距離她第一次被查出乳腺癌已經過去了30年,原本以為乳腺癌已經離自己遠去,想不到會再次患癌。

當時正逢「第18屆全球乳癌患者支持大會」第一次在中國召開,備受矚目。史教授出任大會主席,負責整個大會的籌備工作。

就在大會開幕前夕,她被發現了右側(原發)乳腺癌。此時的她面臨著兩難的選擇,如果不及時手術,後果是無法預知的;如果馬上手術,那麼就無法參加大會開幕式,這將是大會的缺失和遺憾。

最終她決定立即手術。這一次她經歷了多學科綜合診療(MDT),治療很順利。

術後一周,她就出席了「國際乳癌患者知識大會」的開幕式。她說,「我不會被癌症擊倒。

3個感悟值得所有人看看!

現今,史安利教授已經抗癌30多年了,一路走來她用親身經歷、感悟總結出這幾點,值得所有人看看!

1. 別讓自己太累,別透支生命!

史安利表示,第一次患癌時,自己實在想不通,為什麼自己這麼年輕就患了乳腺癌,腫瘤難道不應該是年紀大的人才得嗎?

後來在醫院中,她明白,如果生活方式有問題,提前透支生命,即使身體素質好,腫瘤也會找上你。

通過這三次患癌的經歷,史安利教授得出一個深刻的教訓,那就是一定不能太勞累,生活不規律。認真回想三次患癌的細節,其實都是累出來的病。

2. 及時發現身體異樣,及時就醫!

史安利表示,三次患癌都是自己首先發現的。

第一次是摸到了乳房的腫塊,第二次是發現大便帶粘液,第三次是乳房痛。「經常在半夜痛醒過來,雖然我知道乳房腫瘤一般沒有疼痛,我也沒有摸到腫塊,但我還是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所以,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雖然你不知道自己什麼病,但你發現身體不對勁的時候,一定要找對醫院,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這些是你可以做到的。

3. 積極的心態對於癌症康復非常重要!

史安利教授認為,一個好的心態對康復非常重要!得病之後,一定要調整心態。如果心態不好,療效會減半,應該好好聽醫生的話,要相信科學,到正規醫院,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史安利強調,這些年發現了很多年輕病友,千方百計隱瞞自己的病情,不去正規醫院治療,偏聽偏信,走了彎路,結果耽誤了病情。調查顯示,腫瘤患者一半以上都有心理障礙。

史安利教授說,「我自己就是乳腺癌患者,35年前發現的,不幸的是,5年前,我第二次又在另一側乳房患了原發的乳腺癌。我後來做了基因檢測是BRCA1陽性,說明是有遺傳基因變異所致。解釋了我為什麼會三次患癌。但我並不覺得癌症和死亡關係緊密,相反焦慮的情緒反而會使病情更糟糕,我的方式就是正視病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同時堅持鍛鍊,參與社會工作和活動是舒緩精神和心情的好辦法,同時可以經常與病友們敞開心扉、互相開導和勸解,保持樂觀心態是康復的重要途經。」

(原標題:30年經歷三次癌症!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主任委員史安利:我得出一個深刻教訓!)

【來源:新聞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30年經歷三次癌症!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主任委員史安利:我得出一個...
    史安利,中國抗癌協會理事、康復會主任委員,今年已73歲。從1985年到2020年,史安利教授已經走過了35年的抗癌路。在過去三十年裡,史教授曾先後患有三次癌症:乳腺癌、直結腸癌、乳腺癌,分別在39歲、56歲、68歲。離最後一次患癌,她已經安然度過了5年,達到臨床治癒。
  • 6位院士每人一個「抗癌處方」,研究癌症幾十年,救了無數人
    這些年,癌症早已從罕見病變成常見病,它如潛伏在人群中的幽靈,讓人心生恐懼。為了打敗癌症,坊間關於抗癌、防癌的「神話」從來沒斷過,這也讓很多人走了彎路。 今天,39健康網小九總結了幾位健康專家的防癌抗癌經驗,分享給大家,一起學習。
  • 和癌症抗爭13年 江城"最美抗癌媽媽"去世捐角膜(全文)
    圖為:女兒女婿向抗癌媽媽敬茶(資料圖)她曾被省內外多名專家一致認為活不過3個月,但她卻頑強地和癌症抗爭了13年;她的丈夫為她放下了一切,始終不離不棄悉心照顧她,直到自己患上帕金森病2013年9月22日傍晚,江城「最美抗癌媽媽」郭雪嶺安詳地合上雙眼,丈夫蔡以月幫助她完成了遺願,她的遺體將用於醫學研究,她的角膜將幫助至少兩位患者重見光明。46歲查出晚期癌症 高位截癱日夜臥床2000年國慶節剛過,46歲的郭雪嶺因背痛半年到醫院檢查,被發現患甲狀腺癌並轉移到胸椎骨。
  • 晚期癌症的曙光,抗癌23年,她的生活在中藥的瓶瓶罐罐中度過
    不管什麼疾病,都有康復的希望,以往多少必死的疾病,現如今也只是一針藥劑即可成功解決,但過程可能需要經歷千萬次的失敗才會最終取得勝利,所以癌症也必然會如此!癌症早、晚都有救!很多人都還停留在患癌就等於絕症的思想層面,殊不知現代醫學早就把癌症定義為慢性病!也就是可防、可控、可治,人體正常細胞癌變的過程非常緩慢,快也需要3-5年時間,慢則數十年!而且大部分的癌症在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情況下,治療效果都非常可觀,即便患者的腫瘤已經發展到了晚期,也不是一定沒救,很多晚期癌症都已實現了多年的帶瘤生存!
  • 跑馬抗癌鬥士離世:1/3癌症是可以預防其發生的,1/3可救治……
    01 "跑馬抗癌鬥士"賀明6月5日,安徽"跑馬抗癌鬥士"賀明離世,享年57歲,他的百場馬拉松心願最終停留在61場。2016年,賀明被查出肺癌晚期,當被告知僅剩三個月的時間時,聽到這個噩耗,大部分人可能會被嚇倒,就此放棄生活,臥床等待死神降臨。
  • 37歲女星勵志抗癌,樂觀結婚生子,6年18次化療肝肺也被切大半
    前段時間一則看到37歲臺灣女歌手餘苑綺抗癌成功的好消息,前前後後經歷了6年抗癌時間,期間18次化療是常人都無法理解的疼痛煎熬。  好在病情穩定,抗癌成功的消息讓全家人都如釋重負。  餘苑綺的堅強,勵志讓多數人都為之動容,她不但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還在這期間結婚生子。
  • 張咪《逆境重生》談抗癌經歷:《乘風破浪的姐姐》給了我很多力量
    去年,歌手張咪被確診癌症。這個消息讓很多網友唏噓不已。而不久前,張咪宣布抗癌成功並復出的消息更是備受關注。7月27日,張咪攜新書《逆境重生》在線上與廣大網友見面,講述了自己經過300多天的治療涅槃重生的傳奇經歷。
  • 健康界與中國抗癌協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好抗癌「保衛戰」
    癌症作為全球第 2 大死亡原因,其死亡例數和發病例數逐年上升。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在未來 20 年中,全球癌症例數可能會增加 60%。中國較全球其他國家相比,癌症導致的30-69歲人群的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中國癌症防控任重道遠,刻不容緩。
  • 晚期癌症患者緩解率達73%!大放異彩的CAR-NK細胞療法
    三是形成ADCC作用(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B細胞找到癌細胞時,就會悄悄的把特異性IgG抗體留在癌細胞身上作為標記提醒NK細胞,見到這個標記的NK細胞就見一個殺一個。在巨噬細胞和B細胞的幫助下,殺癌士氣大增。  基於NK細胞的免疫治療曙光初現!
  • 肺癌多處轉移 抗癌十三年決不放棄!兩位「抗癌英雄」 用自己的故事...
    本報記者採訪了兩名與癌症鬥爭10年以上的患者,或許他們的抗癌經歷,對於奮戰在抗癌路上的人有所啟迪。曾被判定只有10個月生存期 堅持科學治療如今已經撐過13年今年63歲的王林(化名)已經與肺癌抗爭13年了。
  • 抗癌10年,8次復發,參與5次臨床試驗,最終CAR-T療法將她從死亡線拽了回來!
    歲的妮可·古拉特(Nicole Gularte)的抗癌經歷可謂是歷盡千帆、坎坷波折。在2019年5月,她在自己的博客發布了與白血病鬥爭的近況,在抗癌的10年裡,她經歷過8次癌症復發,參加過5次臨床試驗,接受過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及CAR-T療法。這種不放過任何一次「求生」機會的舉動,真的能夠引起眾多癌症患者的共鳴,她的「搏命」之旅也不斷地見證了奇蹟的發生。
  • 30多歲女子抗癌多年,總結出有助養肺的3個習慣,學會一個也好
    肺癌,在我國發病率最高的一種疾病,很多人說患上肺癌一般活不過三年,但是有一位女士已經抗癌十年了,也許這些經驗學到可以救命。黃女士,30多歲,一個普通又平凡的打工人,在一次刷牙的時候,咳痰了,而且痰中帶有血絲,黃女士覺得不妥,便立刻就醫。
  • 「我要美美地去面對抗癌之路」抗癌女孩日更視頻感動網友
    正在國外打工的她被查出來患上乳腺癌,30歲,未婚,這讓她幾乎喪失生存下去的勇氣。分離22年的母親得知消息後辭掉工作,來到她身邊,這讓她第一次感受到母愛的偉大,這也讓她有了戰勝病魔的決心和重新來過的信心。
  • 划龍舟也可以抗癌?防止癌症復發,遊泳或成為最便宜抗癌方法
    法國加來市的一個乳腺癌協會不遠萬裡地從中國訂購了一艘龍舟會回去,這個抗癌協會想要讓乳腺癌患者通過划龍舟的練習來進行癌症的抗擊。其實早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加拿大的一位醫生就進行過划龍舟防癌的實驗,結果很顯然,能夠有效地提高治癒率,減少復發率。
  • 粒細胞抗癌療法:免疫細胞新技術,癌症患者新曙光
    異體超活性粒細胞抗癌療法(以下簡稱「粒細胞抗癌療法」)是美籍華裔科學家、美國維克森林大學教授、上海市東方醫院客座教授崔徵教授根據粒細胞吞噬、殺滅腫瘤細胞的功能研發出的全新療法,其本質是成分輸血,安全性高,有望為癌症患者的治療帶來希望。那麼,粒細胞抗癌療法和幹細胞療法、時下大熱的免疫療法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4位名人抗癌成功的故事,教會我們「自救」和「被救」
    在癌症面前,生命都是脆弱的,無論貧窮還是富貴,著名或是無名。我們常常看到名人因癌症去世的消息,也不乏抗癌成功的喜訊。名人是怎樣抗癌的?讓我們看看下面幾位大名人的抗癌經歷,我們從中找到「自救的勇氣」和「被救的信心」。
  • 拜登還沒上任就飄了,要到月球上治療癌症?
    我們都在說,今年78歲的拜登正在創造歷史,等到明年1月份,拜登正式入主白宮時,他將會是美國歷史上年齡最大的總統。拜登從二十多歲開始從政,在他44年的從政生涯中,有一個與其生活以及事業繞不開的名詞——癌症。翻開拜登以前的生活記錄,我們發現拜登是一位腦動脈瘤患者、腦癌家屬以及美國抗癌的領袖人物。
  • 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讀了三遍,懂了一句話,得出一個結論
    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我讀了三遍,並推薦給了大家,下單最多的城市是上海,從這我也得出了一個結論,對應了蘇世民的一句話!最近我也讀了一本書,而且一讀就是三遍,這本書就是《我的經驗與教訓》,這本書有何不同?它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有一個不同的作者,它的作者名叫蘇世民,蘇世民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全球私募巨頭黑石集團的聯合創始人,被譽為:「華爾街的新國王、美國房東」,其管理的資產達到了5500億美元!
  • 「義跑」+「義診」 癌症防治公益行動「希望馬拉松」第三次在深圳...
    希望馬拉松三次入深線上+線下繼續為愛奔跑 「希望馬拉松——為癌症患者及癌症防治研究募捐義跑」是國內最具規模的抗癌公益活動,從北京出發。北京「希望馬拉松」已經成功舉辦了22屆。自2017年開始,這項公益義跑逐漸拓展到全國18個省、巿,先後有30餘萬熱心人士參與,共募集善款千餘萬元,所籌款項統一納入中國癌症基金會北京希望馬拉松專項基金管理,用於幫助癌症貧困患者,支持癌症防治研究事業,扶助全國9個省份的貧困癌症患者近千人次,共資助癌症防治研究課題960餘項,其中一批研究成果已經應用於臨床,為癌症患者帶來了福音。
  • 活過10年的癌症患者,總結他們的成功抗癌經驗建議你這麼過!
    對此,桂林醫學院基礎醫學院曾對55位癌齡超過10年、20年,甚至40年的癌症患者進行採訪,最後總結了以下3點康復期建議:①【知癌但不恐癌敬畏生命但不懼怕死亡】腫瘤界在接到癌症診斷書時,很多人就像天塌下來一樣,筆者也曾見過確診當晚就自殺、服用安眠藥的患者。但是,怕死就能不死嗎?有了「生」就有「死」!大到皇帝、聖人,誰能真正的萬萬歲?翁老,55歲時被確診白血病,當時身上的白血病細胞為97.5%,而正常細胞只有2.5%,醫生給出的通知:時日不多。絕望之情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