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辨治(一)
女子屬陰,以血為主。《內經》中說:「二七而天葵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月經每月來潮一次,月經周期一般約為28天左右,持續時間約為3~5天,經量一般在60~150ml左右。月經正常是女子健康的象徵。月經不調指經期、經量、經色、經質的異常。包括月經先期、月經後期、經行先後無定期、經期延長、月經量多、月經量少、月經錯雜等7種病症。月經錯雜常是兩個病種並存,症狀複雜,經期、經量、經色、經質發生錯雜的病變,也為臨床所常見,需仔細審症求因,對症下藥,方可獲效。月經錯雜包括先期量少、後期量多、先後無定期、經量多少不一、色淡夾黑、質稀有較大血塊等。
月經不調的辨證,一般來說,主要根據經期、經色、經量及其經質,以區別病症的寒、熱、虛、實。月經不調的治療,因血熱者,宜清熱涼血;因虛熱者,宜滋陰清熱;因寒者,宜溫經散寒;因氣虛者,宜補氣攝血;因血虛者,宜益氣養血;因氣滯者,宜疏肝行滯;因血瘀者,宜活血祛瘀;因血枯者,宜健脾補腎;因痰溼者,宜燥溼化痰。治療月經病,應從肝、脾、腎與衝、任二脈入手。因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衝為血海,任主胞胎,而女子以精血為用,且精血同源,肝腎所藏精血以司衝任,精血充沛則衝任得養而使行經正常,也就沒有月經病的困擾了。
一、月經先期
月經先期,即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餘日一行,達連續兩個周期以上者,屬於西醫有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範疇。其病變部位在衝任二脈,有血熱、鬱熱、虛熱、氣虛、血瘀等證,臨床雖有虛實之分,但以虛證居多。
月經先期經期正常,婦科生殖器官檢查也在正常範圍內,經前可有短期乳脹或少腹脹,月經來潮時伴輕度下腹不適,常有不孕或早孕流產史,月經先期常與月經過多並見,嚴重者可發展成崩漏。
1、月經提前而量多,是腎中水火太旺,火太旺則血熱,血熱則迫血妄行,必然導致月經先期。古人說:「陽太過則先期而至」,所謂陽太過,意味著火熱偏盛。月經先期而來,量多者,火熱而水有餘之證。症見:月經提前,量多,色紅(鮮紅或紫紅),質黏稠,或有小血塊,煩躁口渴,小便黃,大便幹,舌質紅,苔黃,脈數有力或滑數或弦數。此為血熱證,治宜清熱涼血以調經,但宜少清其熱,不必洩其水,滋水以清火,火洩而水不與俱洩,損而益也。方選「清經散」(《傅青主女科》):
丹皮9克、地骨皮15克、白芍9克、熟地9克、青蒿6克、茯苓6克、黃柏3克(鹽水浸炒)。經前經期水煎服。
隨症加減:熱盛傷陰,口渴,可以易熟地為生地。火熱盛,可增加黃柏劑量至6~9克,並可加炒黃芩6克、澤瀉9克。納差加焦山楂9克。大便溏薄者,黃柏減為1.5克,白芍酒炒,並加炒蒼白朮、焦建曲各9克,砂仁3克,茯苓增至9克。經量偏多者,減茯苓之滲利,或劑量減為3克,加炒地榆、炒槐花、墨旱蓮各9克。
2、月經提前而量少,只一二點者,腎中火旺而陰水虧,火熱而水不足也。此為虛熱證,即陰虛血熱。若虛熱傷絡,血受熱迫,經量也可增多。症見:月經提前,量少或多,經色鮮紅,質稠,伴兩頰潮紅或手足心熱,口燥咽幹,或心煩不眠,頭暈心慌,腰膝酸軟,或午後潮熱,甚則盜汗,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治宜養陰清熱以調經,不必洩火,只專補水,水既足,而火自消。方選「兩地湯」(《傅青主女科》):
生地30克(酒炒)、元參30克、酒白芍15克、麥冬15克、地骨皮9克、阿膠9克。經前經期水煎服。
隨證加減:血熱甚,生地、白芍可以用生品,不必酒炒,並加丹皮9克、赤芍9可以清熱涼血。經行量多,加墨旱蓮9克、女貞子9克、炙龜板15克(先煎)以滋陰清熱止血。頭昏頭暈者,加鉤藤15克、刺蒺藜9克以平肝潛陽。經量少,加茯苓9克、山藥15克。相火偏旺,加炙知母6克、鹽水炒黃柏9克。心火偏旺失眠者,加炒酸棗仁9克、龍齒(先煎)9克、蓮子心3克、柏子仁9克。
3、月經提前而量偏多,偶有減少,色紫紅,有血塊,胸悶噯氣,煩躁,乳房作脹或心煩易怒,夜寐甚差,口苦咽幹,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此為鬱熱證,即肝鬱血熱。治宜清肝解鬱以調經,方選「丹梔逍遙散」(《校注婦人良方》)加減:黑山梔9克,丹皮、當歸、白芍、白朮、茯苓各10克,醋柴胡、生甘草、墨旱蓮各6克,鉤藤15克,蓮子心3克。經前經期每日一劑,水煎服。
隨證加減:血熱加赤芍10克。經量少加丹參10克、益母草15克、澤蘭10克。經行不暢,加丹參、澤蘭、生山楂各10克。經行量多,去當歸,墨旱蓮改為10克,加女貞子10克,碧玉散(包煎)10克。腰酸明顯加續斷、桑寄生各10克。心悸失眠加炙遠志6克、龍齒(先煎)10克、夜交藤10克。
4、若月經先期,或經前淋漓,乳脹,鬱悶不歡,脈細弱,舌質偏紅,此肝鬱陰虛,治宜疏肝清熱,滋陰養血,方選「清肝調經湯」(《蔡氏婦科經驗選集》):
生地12克、當歸9克、地骨皮9克、丹皮6克、柴胡4.5克、制香附9克、黃芩4.5克、澤瀉9克、白芍9克、白朮9克、茯苓12克。
隨證加減:陰虛燥熱者,柴胡改銀柴胡,加炙龜甲9克、炒知母6克、炒黃柏6克。肝鬱頭痛者,去柴胡,加刺蒺藜9克、生石決明15克、懷牛膝9克。經期延長者,加煅牡蠣30克、墨旱蓮15克。脘腹脹滿者,加木香3克、青皮4.5克、陳皮6克、炒川楝子9克。經量偏多者,減茯苓、澤瀉之滲利,加焙白薇6克、黑芥穗9克、地榆炭12克。
5、月經提前,量多或少,色紫紅,有大血塊,小腹脹痛,胸悶煩躁,口渴不欲飲,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此為血瘀證,治宜活血化瘀以調經,方選「加味失笑散」(夏桂成經驗方):
丹參、赤芍、制香附各10克,益母草15克,艾葉、山楂、合歡皮、五靈脂、續斷、甘草各6克。經前2~3天每日1劑,水煎服,經來停服。
隨症加減:小腹作脹明顯者,加烏藥、青陳皮各6克,小茴香3克,以理氣調經。小腹冷痛者,加肉桂、吳茱萸各3克,以溫經化瘀。
6、若月經提前,量多,色紫,質黏稠或有血塊,腹痛腹脹,此屬血瘀血熱,治宜養血活血,調經止血。方選「加減桃紅四物湯」(張學文《疑難病證治》):
生地12克、川芎8克、赤芍10克、當歸10克、桃仁10克、紅花6克、丹參15克、益母草15克、三七粉3克(衝)、阿膠10克(烊化)。水煎服。
7、月經提前,量多,色淡紅,質清稀無血塊,頭昏神疲,氣短懶言,納食較少,大便或溏,小腹空墜,舌質淡,苔薄而潤,脈虛大無力,此為氣虛證,即脾氣虛弱。治宜健脾益氣、固衝攝血,方選「歸脾湯」(《濟生方》)加減:黃芪、黨參各15克,炒白朮、茯苓、炙甘草、煨木香、炙遠志、陳皮各6克,白芍、合歡皮各10克。經前經期每日一劑,水煎服。
隨症加減:經量多,去茯苓,加煅龍骨、煅牡蠣各15克,赤石脂10克,以固澀止血。小腹冷痛,形體畏寒者,加炮姜、艾葉各6克,補骨脂10克,以滋補脾腎之陽氣。
8、若脾腎不足,挾有虛熱所引起的月經先期,月經頻至,或輕度子宮出血,症見:面色萎黃,疲乏倦怠,四肢無力,而月經色黑有塊,脈細。治宜平補脾腎,調經固衝。方選「安衝調經湯」(《劉奉五婦科經驗》):
山藥15克、白朮9克、炙甘草6克、石蓮子(打)9克、續斷9克、熟地12克、椿根白皮9克、生牡蠣30克、海螵蛸12克。水煎服。
隨症加減:經量多用煅牡蠣,經量少或無血則用生牡蠣。
9、若氣血雙虧所引起的月經先期,治宜益氣補血以調經,方選「益母八珍湯」:
黨參、白朮、當歸各12克,茯苓、酒白芍各9克,熟地18克,川芎6克,益母草9克,炙甘草6克,生薑3片,大棗4枚。
本方主治月經不調,或前或後,屬於氣血兩虛證。症見: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飲食減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若經量少,加澤蘭9克。
10、心脾鬱滯而引起衝脈失調,導致月經不調,或前或後,或先後無定期,甚或經閉,治宜以調衝養血為主,以養心運脾,行氣活血為輔。方選「新定益母調衝湯」(《劉天健老中醫50年醫傳》):益母草10~15克,生地12克,當歸12克,白芍10克,川芎5克,丹參10克,白朮10克,香附10克,雞血藤15克。水煎服。
隨症加減:月經先期加丹皮10克、梔子10克。月經後期加肉桂3克、吳茱萸3克。月經前後無定期加黨參12克、茯苓10克、阿膠12克。月經量少或經閉,加柏子仁10克、續斷10克、澤蘭10克或加雞內金10克。室女經閉,加柏子仁10克、續斷10克、澤蘭10克、雞內金10克、紫河車10克。
11、月經先期,量少,色淡紅,質稀,夾紫黑或較大血塊,小腹作痛,頭昏胸悶,煩躁口渴,納差神疲,腹脹便溏,舌質淡,舌邊有瘀斑,脈弦細澀,此屬瘀熱夾脾虛證。治宜清肝調經,益氣化瘀。方選「丹梔逍遙散」合「香砂六君子湯」、「加味失笑散」加減:
炒丹皮、丹參、赤芍、白朮、茯苓、黨參、五靈脂各10克,鉤藤15克,煨木香、砂仁、炒蒲黃(包煎)各6克。炒柴胡、陳皮各5克。每日1劑,經前期水煎服。
隨症加減:肝火偏旺,頭痛煩熱者,加苦丁茶10克,炒山梔9克。小腹脹痛,洩瀉較頻者,加炒防風、炮姜各5克,六神曲10克。經量很少,行經不暢者,加澤蘭10克、益母草15克。
作者王開俊簡介
王開俊,中醫師、高級按摩師,30年臨床經驗。家族自先祖胡作藩清朝光緒年間行醫以來,已傳承五代。中醫骨傷科專家、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成拳首席法定繼承人張禮義先生入室弟子。中國大成拳研究會常務理事安徽(合肥)分會主席,華夏中醫論壇學術組講師。長於治療牛皮癬(銀屑病)、蕁麻疹、神經性皮炎、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等頑固性皮膚病、頸肩腰腿痛、風溼類風溼、過敏性鼻炎、慢性咽炎、腎結石、帕金森綜合症、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肥胖症、脂肪肝、心律失常、泌尿系感染、咳喘病、腸胃病、月經病、帶下病、乳腺病、前列腺病、陽痿、早洩以及慢性疑難雜症。
王開俊勤於筆耕,不僅在《武魂》、《精武》、《大成拳研究》等雜誌上發表過眾多的武術養生論文,而且在《保健與生活》、《上海中醫藥報》、《華夏中醫論壇》、《中國中醫藥養生論壇》、《華夏瑰寶---國醫名師經驗錄》上發表了《從五行四時旺衰論治銀屑病》、《高血壓病辨治》、《過敏性鼻炎從腎論治》、《四逆湯新探》、《核桃仁是腎結石的剋星》等460多篇醫學養生論文。多次應邀參加全國武林大會、「國醫名師」學術傳承高層論壇,並以特邀嘉賓身份多次登臺作學術演講。
諮詢熱線:13956909972(王開俊)微信號:w1395690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