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舌尖上的抗疫」涵育文明好習慣——公筷公勺,推動健康新...

2020-12-26 華夏經緯網

  承載中國千年飲食文化的筷子和勺子,正引發新「食尚」——提倡公筷公勺。

  3月16日,省文明辦、省直機關工委、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文旅廳、省衛健委、省市場監管局、省婦聯、省餐飲行業協會聯合發出倡議,推廣使用公筷公勺,有條件的採用分餐制等。6月起,我省將全面推行這一文明用餐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使用公筷公勺的必要性已然形成共識,但真正動起手來,又面臨傳統習俗、人情面子等「梗阻」。這背後,是兩種文化認同之間的博弈。

  在這場被公眾稱為舌尖上的抗疫行動中,浙江積極探索破題。

  「逼」出來的改變

  3月17日晚6時多,衢州市柯城區紫荊小區裡,雙港街道幹部黃炊一家四口坐在餐桌前,菜餚飄香,氣氛融融。擺好碗筷後,她利索地從餐桌一側抽屜中拿出公筷盒,從盒裡取出公筷公勺。大家相視一笑,這才「開動」。

  作為衢州市首批承諾使用公筷公勺的100個家庭之一,黃炊一家從2月26日起已堅持「打卡」超過20天。「剛開始不太習慣,有時會忘掉用,慢慢就適應了。」她說。

  同樣是2月26日,衢州東方大酒店成為該市首批承諾做到100%提供公筷公勺的100家餐廳之一。3月8日,酒店所屬的浙江衢州東方集團正式復工,當天發布的6條「復工復產標準」中,4條與公筷公勺有關,包括酒店餐廳工作人員全部接受使用公筷等文明就餐培訓教育,主動引導顧客使用公筷,廣泛布設「使用公筷」等文明宣傳標語桌牌、公益廣告,酒店堂食配足配齊公筷公勺等設施,策劃推出使用公筷抵金券、打折卡等優惠政策。

  「我們兩年前就開始引導客人使用公筷公勺。這次的疫情防控促動我們要下更大功夫推廣文明用餐方式。」東方集團董事長潘廉恥說,集團專門定製了新款公筷,「新款公筷長30釐米,比普通筷子長6釐米,刻有『南孔聖地 衢州有禮』字樣,以此讓客人加深印象,此外還要為熟客提供刻有名字的專屬碗杯。」

  正如潘廉恥所說,很多時候,改變是「逼」出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人們對不文明生活習慣的反思——圍桌共食、不用公筷,給病毒傳播提供了捷徑。

  「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時個人使用的餐具接觸公共食物,可減少病從口入的風險。在疫情期間,避免混用餐具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省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所長章榮華說。

  3月16日中午12時許,記者進入湖州國際大酒店一樓大廳,提倡使用公筷和實行分餐制的宣傳海報映入眼帘。餐桌上,紅底黑字的「使用公筷倡議書」十分醒目。記者在現場看到,堂食的客人只有3桌,酒店服務員主動為每位客人配備了公筷公勺。「您好,請注意使用公筷公勺。」在服務員富有親和力的提醒下,客人們都十分配合。

  酒店總經理楊衛紅介紹,10餘年來,餐廳一直使用公筷公勺,廚房還專門設計了部分一人一份的菜品,營造分餐制的餐桌氛圍,「疫情給每個人上了一堂深刻的飲食健康課,使用公筷公勺十分必要。」

  當使用公筷公勺的呼聲日漸高漲時,我省有關部門也在思考。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我省迅速行動、統籌謀劃,從1月底開始在全省集中開展文明好習慣養成宣傳行動。2月28日,省文明辦發布文明好習慣養成倡議,大力倡導使用公筷公勺,聚餐提倡分餐制、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3月5日再次發出《公筷公勺 文明就餐》網絡倡議書。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快速響應,紛紛發出倡議,形成了省、市、縣三級聯動的格局。

  「從積極角度看,這次疫情是一次規範行為習慣、培育文明風尚的難得契機,通過大力推行公筷公勺,倡導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對統籌疫情防控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省文明辦主要負責人表示。

  餐桌上的博弈

  至今,黃炊還記得,柯城區雙港街道在居民家庭中發起「公筷公勺行動」時的踴躍場景——100套公筷公勺不到1小時就被領完。截至目前,街道已發放400餘套,始終供不應求。不過在熱烈場面下,是推廣普及難的現實。「我們在走訪中發現,雖然居民們比較配合,但有的居民特別是老年人習慣很難改變,有的居民公筷公勺用了一段時間後覺得麻煩又不用了。」黃炊說。

  事實上,近年來,公筷公勺、分餐制在推廣過程中總是伴隨著反覆。

  2003年非典疫情發生時,全國多個省市出臺文件,建議餐飲業以及家庭內部實行分餐制。但疫情過後,分餐制逐漸被人們淡忘。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2018年10月,衢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頒布實施《衢州有禮市民公約》,其中包括「桌餐不挑菜,提倡用公筷」。但經過一年多的宣傳推廣後,一些地方出現了反彈現象。

  今年2月21日,衢州學院副教授敬坤給龍遊縣湖鎮鎮地圩村的網上鄉村振興講堂講課,其中一個主題就是「公筷時尚」健康生活方式,共有150餘名村民在線聽課並參與互動。她注意到一個反差現象,村民們對不用公筷公勺的害處都比較了解,但真正使用公筷公勺的卻很少。

  為什麼會這樣?敬坤認為,從歷史上看,我國飲食方式最早的雛形是分餐制,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逐漸演變形成一種以合餐制為主流、兼容分餐制的包容飲食文化。而合餐制被視為便於情感交流、有人情味、符合熟人社會特質的重要方式。

  「用不用公筷公勺,其實是一種文化認同。目前,使用公筷公勺好比是一種『亞文化』,要想得到社會成員普遍文化認同,成為大多數人的價值追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敬坤說,不僅如此,那些倡導使用公筷公勺的人,會處於一種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別人都這樣,就你搞特殊。博弈的結果,往往是為更好地與群體交流、融入社會,這部分人不得不放棄之前的做法,這正是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制出現反覆的原因。

  對此,徐緣府南潯店經理丁城傑感觸非常深。徐緣府是湖州市南潯區一家本土餐飲企業,堅持使用公筷公勺多年。以前,飯店都是「默默」提供公筷公勺,客人是否使用他們不便多說。3月7日,湖州市文明辦、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等6家單位聯合發出「使用公筷、健康大家」倡議書,向廣大餐飲企業和全體市民倡導文明、衛生用餐方式。「看到這個倡議後,我們的服務員感覺腰杆更直了,每次都會主動提醒客人,公筷公勺配備率和使用率明顯提升。」

  育新風的探索

  以立法形式推行公筷公勺,我省一些地方已經在前行探索。

  衢州市文明辦副主任毛肖軍是《衢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的起草者之一。他介紹,條例草案把「聚餐用公筷」作為基本行為規範內容,規定餐飲服務機構提供桌餐服務時應當配備公筷公勺,個人在餐飲服務機構桌餐時,應當使用公筷公勺,同時對星級酒店、綠色飯店、特色文化酒店三類檔次較高的餐飲服務機構設置了罰則。

  「這樣的義務性規定,比倡導性規定力度更大。」毛肖軍說,衢州市還在餐飲行業設立「公筷公勺紅黑榜」,對執行不到位的機關單位食堂、餐飲行業等,將予以一次警告,兩次黑榜通報曝光,三次停業整頓等措施。除了這些剛性約束,毛肖軍認為,柔性的引領示範也十分有效。他舉了一個例子,之前有外地考察團來衢州,午餐時桌上擺放著公筷公勺。剛開始他並沒有特意強調,而是自己先示範使用,其他人見了,也紛紛跟著使用。

  湖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王有娣認為,在餐飲行業、單位食堂和家庭中,公筷公勺最難落地的是家庭。為此,市文明辦將出臺公筷公勺使用規範,並將公筷公勺使用納入市民公約。最終,讓公筷公勺使用從政府倡導變為公眾生活中的自覺行為。

  記者了解到,我省將在3月底前完成《公筷公勺使用標準規範(指引)》制定,明確公筷公勺的宣傳引導、設計配置、分類實施和監督管理等。同時,要將「推廣使用公筷公勺」納入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體系,鼓勵各地通過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對使用公筷公勺作出規定,因地制宜推出針對性、操作性強的獎懲辦法。

  在省委黨校(浙江行政學院)副教授張紅嶺看來,我省在應對疫情過程中注重培育文明新風尚,積極倡導使用公筷公勺、聚餐倡導分餐制等做法,值得肯定推廣。同時也應認識到,任何一種新的用餐習慣、用餐文明禮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習慣之所以是習慣,是因為它已經內化到人的生活中。改變一種習慣,既需要加強黨委、政府的宣傳倡導,又需要媒體、社會各界和每個人的積極響應;既需要短期內強化輿論引導,更需要建章立制,形成配套系統的制度規範,從而推動公眾養成新的文明用餐習慣,並使其成為文明社會的重要一部分。

  推廣公筷公勺,我省決心堅定。省文明主要辦負責人表示,作為推動全省精神文明建設走在前列的重要抓手,我省要把推進「公筷公勺」行動打造為繼「禮讓斑馬線」後,在全國叫得響、過得硬的精神文明建設浙江「金名片」。

  記者 翁浩浩 於 山 吳麗燕

 

來源:浙江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文明!新疆掀起公筷公勺行動熱潮
    記者鄒懿 攝3月28日記者走訪了一些餐飲企業發現提供公筷公勺和分餐服務已成為我區餐飲行業的標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主動從「不分你我」變為「公筷公勺為先」一場文明就餐新風尚正在天山南北興起網絡圖片「您好,這是我們提供的公筷公勺,請放心主動使用。」
  • 我愛我家┃雲倡議:健康公筷公勺 守護舌尖安全
    HEALTH為推動公筷、公勺使用向家庭延伸,引導廣大市民養成文明用餐的意識和習慣,區婦聯面向全區家庭發起「使用公筷公勺守健康 舌尖安全從家庭做起」倡議和「守護舌尖安全」隨手拍活動
  • 浙江溫州:使用「公筷公勺」成為餐飲新風尚
    近日,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七都街道樟裡村出現了一件新鮮事:全體村民代表以「零反對票」通過表決,將「使用公筷公勺」寫入村規民約。這是溫州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關於「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指示精神,廣大市民群眾自覺踐行文明用餐好習慣的生動體現。
  • 北青報:讓公筷公勺分餐進食成為文明標配
    有關市場監管部門也應認真考慮是否可以出臺具有強制性的一些舉措,加強公筷公勺及分餐的推廣和執行,逐步建立健康文明的餐飲和生活方式。   「公筷公勺擺上桌,分餐進食好處多。」日前,首都文明辦聯合北京市衛健委發出一系列文明生活倡議,其中包括推廣使用公筷公勺、分餐進食等倡議。同在一座城,共愛一個家,疫情當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守護平安的妙藥良方,有關倡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社會認同。
  • 公勺公筷新風尚,養成健康好習慣
    公勺公筷新風尚,養成健康好習慣 2021-01-11 0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筷公勺守護你我健康
    6月11日上午,陝西省暨西安市「公筷公勺」安全衛生「文明餐桌」一諾千金實踐行動推進活動在雁塔區西安大都薈舉行,活動通過發布《陝西省餐飲服務業「公筷公勺分餐」行動實施指引》和《陝西省餐飲業分餐制實施指南》,發放宣傳資料,倡導廣大市民使用公筷公勺,樹立文明餐桌新風尚。
  • 公筷公勺是什麼意思 怎麼用?
    原標題:公筷公勺怎麼用?白銀市率先出臺《「公筷公勺」服務規範》疫情當前,人們已然養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的好習慣。但是,還有一個生活小細節往往被忽視,那就是家人、朋友聚餐時,餐桌上少了一副公筷,隱藏著巨大的交叉感染風險。
  • 公筷夾健康,公勺舀平安——愛彌兒幼兒園舉辦公筷公勺倡議活動
    在當前疫情之下,抵禦病毒侵襲,保護家人健康,顯得尤為重要。近期,愛彌兒幼兒園發起公筷公勺倡議活動,呼籲大家共同使用公筷公勺,保護孩子們的健康。那麼在孩子們眼中公筷公勺是什麼呢?他們又是怎麼想的呢?他們會怎麼做呢?
  • 使用公筷公勺 防止病從口入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於健康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龍崗區疾控中心提醒,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人們提高免疫力,更好地對抗病毒的侵襲。 1、為什麼要推廣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
  • 宋朝就有公筷公勺?雙槍科技聯合《公小筷和公小勺》繪本倡導餐桌新...
    宋朝就有公筷公勺?雙槍科技聯合《公小筷和公小勺》繪本倡導餐桌新「食尚」時間:2020-09-10 08: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宋朝就有公筷公勺?   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給全國人民上了沉重的一課。雙槍科技公司積極響應新時代文明工程:餐桌革命,公筷行動!將20多年的筷子生產製造經驗融入到公筷公勺中,並參加了一系列公筷公益活動。
  • 公勺公筷不「生分」
    近日,商務部發布《餐飲服務單位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技術指南》,其中重點明確,對合餐顧客,餐飲服務單位應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服務。戰疫一年,很多人已經意識到,科學防疫必須重視細節。
  • 三門路跑隊接力「公勺公筷」,傳遞健康就餐理念,快和他們一起動...
    三門路跑隊接力「公勺公筷」,傳遞健康就餐理念,快和他們一起動起來!!!,推動全民使用「公勺公筷」,5月20日,三門路跑隊在心湖公園開展了一場「三門路跑暢跑520 共抗疫情52公裡接力」活動,在特殊時期用接力跑的方式,營造使用「公勺公筷」家家傳遞戶戶接力的良好氛圍。
  • 《寧波市公筷公勺使用導則》(試行)多語版譯文發布
    為阻斷病毒傳播途徑,大力倡導健康、綠色、文明的用餐新風,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4月8日,寧波市文明辦、寧波市商務局聯合發布了《寧波市公筷公勺使用導則》(試行)。當公筷公勺使用導則一出臺,國際學院立即行動,召集了分院師生商討導則翻譯的事宜。一呼百應,十幾位多語種師生組成的翻譯團隊僅僅用了兩天的時間,順利地完成了寧波市公筷公勺導則七種語言的譯本翻譯和校對工作。「有了上次防控『十二條』措施翻譯的經驗,這次『導則』的翻譯順利了很多。
  • 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 | 全市「公筷公勺」工作現場推進會在...
    會上,市文明辦對我市開展「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主題宣傳教育活動進行了專題部署,對我市今年以來的「培養節約習慣」「公筷公勺」行動進行經驗總結和推廣,要求繼續推動「公筷公勺」,使之成為我市「禮讓斑馬線」之後的又一文明品牌。
  • 眉山百餘家餐飲企業齊倡議:文明用餐新風尚,公筷公勺新潮流……
    「公筷公勺 用餐有禮」倡議書親愛的市民朋友們:餐桌舉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見文明。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有利於形成健康用餐、安全用餐、文明用餐的良好風尚,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項重要舉措。為此,我們倡議:一、「夾菜用公筷」,做「公筷公勺,用餐有禮」的引領者。使用公筷公勺,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愛;使用公筷公勺,既能保留傳統文化的熱情,又能展現我們的文明進步。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健康習慣,做用餐有禮的文明市民。二、「每桌有公筷」,做「公筷公勺,用餐有禮」的踐行者。
  • 分餐不分愛,公勺公筷總關情!
    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個人防控措施空前深入民心、家喻戶曉,就連聚會聚餐都有詳細的健康提示。分餐制,突然間變得格外切合當前健康生活的實際。無論是元旦還是春節,一家人和親朋好友久別團圓會餐,相互夾菜勸酒,就能正確表達親情、友情嗎?「分餐制,文明新禮節,健康好習慣!」
  • 寧波十大熱詞之「公筷公勺」|最好的相聚,從這個動作開始!
    2020年,寧波發起「公筷公勺總動員」,目前,寧波公筷公勺宣傳普及率已超90%。文明就餐好習慣養成行動已由大餐飲企業向小餐飲企業延伸,由城區向農村延伸,覆蓋面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基本形成全市居民人人知曉、積極參與的態勢。現場走訪——聚餐時,流行公筷公勺「先吃」「請您使用公筷公勺進餐。」「您好,這是您的位份菜。」
  • 為什麼要實行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
    元旦剛過,春節將至,大連市疾控中心叮囑廣大市民:儘量少出門,減少聚集,就餐請實行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什麼是「分餐制」、「公筷公勺」?分餐是指把主食和菜餚分配到不同就餐者的餐盤或碗中,用餐者使用個人餐具進食的就餐方式。公筷公勺是指將公用的筷子和勺子放在菜盤上,方便就餐者夾菜,但不可以用來進食,即「公筷夾菜,私筷進食」。
  • 「倡議」蕭山區公筷公勺怎麼用?五大設置標準來了!
    樂健康倡議書》,倡導市民積極使用公筷公勺、實行分餐分食、踐行「光碟行動」,引導市民養成文明、健康、衛生的用餐習慣。三星級以上賓館飯店,每張餐桌公筷公勺擺放數量至少2套,公勺公筷放在專用的勺(筷)架上,與自用勺筷垂直擺放,有條件可以一菜一公筷(公勺);中小型餐館、快餐店、小吃店、農村家宴館等餐飲服務單位,根據就餐人數合理確定公勺公筷數量,每桌不少於一套。
  • 瀘州:公筷公勺擺上桌 引領文明新「食」尚
    隨著餐飲企業陸續恢復堂食,為最大限度防範和減少共餐引起的交叉感染,3月23日,瀘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出《關於全面加快餐飲業經營復甦的通知》,提倡分餐制,推行使用公筷、公勺,引導廣大群眾通過健康、文明的就餐方式就餐。目前,瀘州市餐飲行業「公筷公勺」實施得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