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各地軍閥割據,他們為了爭奪地盤而連年徵戰,給當時的國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難。這些軍閥地盤意識特別嚴重,他們甚至割據一方,稱王稱霸。尤其是邊遠地區,軍閥更容易割據。
比如說割據新疆的盛世才被稱為「新疆王」;割據東北三省的張作霖被稱為「東北王」;割據云南的龍雲被稱為「雲南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最後一任「雲南王」的故事,他也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軍閥,名字叫盧漢。
盧漢出生於1895年,他是彝族人,是前一任「雲南王」龍雲的表弟。年幼時盧漢與龍雲一起進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之後盧漢一直跟隨龍雲,先後擔任排長、連長等職務。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滇軍決定出滇參加對日作戰,在出滇之前,滇軍被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60軍,盧漢則成為了第60軍軍長,並誓師抗日。
盧漢帶領滇軍出滇後雲南省內兵力空虛,此時日軍從越南登陸,繞道後方,趁機對雲南造成威脅。此時正是盧漢彰顯軍事指揮藝術的時候,他即刻回滇,指揮自己60軍的兩個師與雲南本地的學生軍對抗日本的侵略。在盧漢的指揮下,日軍雖然攻入雲南,但是並沒有拿下雲南。
對盧漢來說,在抗日戰場上還有另一件大事,那就是1945年日軍投降後盧漢作為越南戰區的受降官率領滇軍前往越南接受日本侵略者的投降。這對盧漢來說是一件大事,既樹立了自己的威望,又有了自己的嫡系部隊。1945年9月8日,盧漢帶領20萬大軍正式進入越南,接受3萬餘日軍的投降,並且逮捕了187名戰犯。
盧漢這次進入越南也是他人生的轉機,因為帶領20萬大軍進入了越南,所以雲南的兵力空虛。此時的蔣介石趁著雲南兵力空虛,將前一任「雲南王」龍雲,也就是盧漢的表哥驅逐出雲南,並且解除了龍雲的各項職務,龍雲正式下野。龍雲下野後盧漢被蔣介石任命為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開始主政雲南,並在之後把持雲南軍政大權長達四年之久,被稱為最後一任「雲南王」。
1949年,隨著國民黨節節敗退,雲南的形勢也逐漸變得微妙起來。下野後的龍雲在香港發布通電,宣布雲南起義,但是龍雲卻不是名副其實的「雲南王」,所以他的通電起義更多是一種前奏,也可以說是對盧漢的一種暗示(不過據盧漢事後說,當時自己嚇出一身冷汗)。
1949年12月9日,盧漢正式宣布雲南起義,之後雲南解放。盧漢起義後把家裡所有的房子以及在上海的房子都羅列了一個清單,交給了組織,以示自己與過去徹底決裂的決心。作為最後一任「雲南王」,盧漢通電起義後被任命雲南軍政委員會主任,繼續執掌雲南的軍政大權。
1954年,盧漢從雲南調往北京,任職於國家體委,給賀龍元帥當副手。晚年的盧漢主要致力於促進兩岸和平統一。1974年,盧漢因肺癌去世,享年79歲。
參考資料:
《盧漢傳》謝本書 等、《我的父親:最後的「雲南王」盧漢》盧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