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起義名將有哪些?後來授予什麼軍銜?有一位足可授元帥!

2020-12-18 老楊話文史

上個世紀,一大批國民黨將領看清了蔣氏政權的反動本質,厭倦了無休止的內戰,義無反顧地和國民黨政府決裂,投入了人民的懷抱,從而獲得了新生。1955年解放軍大授銜,有多位棄暗投明的國民黨將領被授予了軍銜。

其中有三位名將被授予解放軍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畢業於黃埔一期的抗戰名將陳明仁、堅持綏遠抗戰的董其武、為和平解放新疆作出重大貢獻的陶峙嶽。

陳明仁

被授予解放軍中將軍銜的也有三位:1946年5月率部於河南鞏縣起義的孔從周、遼瀋戰役中在長春起義的原國民黨第60軍軍長曾澤生、以及被蔣經國稱為在「總統(蔣介石)身邊隱藏時間最長、最隱秘的隱形將軍」韓練成。

另外,還有廖運周、鄧兆祥、張世珍、林遵、魏鎮等5位被授予少將軍銜。5位少將中,張世珍授銜後第二年即去世,廖運周、魏鎮授銜後轉到地方工作,而鄧兆祥、林遵兩位海軍將領則繼續為新中國的海軍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曾澤生

其實,除了這些已經授銜的將領外,還有多位未授銜的國軍起義將領資歷遠在他們之上,有的資歷和大將相當,有一位足可授元帥!

第一位就是大家熟悉的抗戰名將傅作義。他是山西榮河人,參加過辛亥革命,畢業於保定軍校第五期步兵科,葉挺、陳誠都是他的學弟。傅作義雖然不是蔣氏的嫡系,然而在國軍中的地位一直是較高的。抗戰前期,他已經是陸軍二級上將,到了1938年12月,升任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二戰區北路軍總司令,當時的八路軍總司令朱總也是戰區副司令員長官。

傅作義

抗戰結束後,傅作義以傑出的軍事能力被老蔣重用,擔任華北「剿匪」總司令,成為名副其實的「華北王」,同樣,也成為1948年新華社公布的43名戰犯之一。不過,在平津戰役中,傅將軍最終以民族大義為重,選擇了和平起義,並隨後促成了綏遠的和平解放。所以,無論是在抗戰中,還是為建立新中國的解放事業中,傅作義都是大功臣。不過,因為後來授銜時傅作義基本不在軍隊工作了,所以並未授銜。論資歷,傅作義至少是大將。

龍雲

接下來的兩位是一對表兄弟,就是滇軍的兩名首腦龍雲和盧漢。龍雲比朱老總還大了兩歲,也是畢業於雲南講武堂,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1945年以前,長期掌管雲南的軍政大權,號稱「雲南王」。而他的表弟盧漢,年輕時和龍雲一起參加民主革命,也一直在龍雲手下任職,曾率60軍參加過臺兒莊戰役,抗戰後期任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等職。1945年10月,蔣氏讓盧漢接替龍雲,成為最後一任「雲南王」。盧漢在國軍中也是二級上將。

盧漢

1949年8月,龍雲在香港發表聲明,正式宣布起義,同年12月,盧漢在雲南通電起義,這一對表兄弟都投向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如果他們要授銜,論資歷,盧漢和大將相當,龍雲的級別甚至高於大將,因為他和元帥們一樣,曾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國軍起義將領中,資歷最深的是程潛,遠在傅作義之上。

程潛是湖南醴陵人,國民黨的元老,1905年就參加了剛成立的同盟會(國民黨的前身),辛亥革命中,他是黃興的得力助手,協助黃興指揮炮兵反攻漢口。護國戰爭中,被推舉為護國湘軍總司令。論年齡資歷,在國民黨內,起初他都高於蔣某人。

程潛

程潛是孫中山的得力助手,第三次護法運動,幸虧有程潛的幫助,孫中山才得以在廣州立足。孫中山創建黃埔軍校,最初的校長人選就是程潛。抗戰時期,程潛是最早的五大戰區司令長官之一(其他幾個分別為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何應欽),要知道,抗戰中朱老總的最高職務是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程潛是也是國民黨軍中為數不多的一級上將(相當於元帥)之一。

所以,程潛起義後,在新生的人民政府中擔任了副國級領導人,得到了應有的尊重。程潛這個級別,可以和朱老總、彭老總相當,如果要給他授銜,只有元帥才配得上他。

#中國近代史#

相關焦點

  • 參加湘南起義的將帥有哪些?五五授銜時授予啥軍銜
    朱總和陳老總指揮了湘南起義。革命歲月中,兩位老總也是一直身居重要崗位,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傑出的貢獻,1955年,兩位老總毫無懸念的成為開國元帥,實至名歸。 林帥在湘南起義時,只是一位連長,並不十分引人注意。
  • 起義將領級別最高的一位,本來擬授元帥軍銜,勳章編號超過9位元帥
    在1955年我軍授銜時,國民黨軍起義將領最高的軍銜就是上將,其實在最高的版本中是有一位擬授大將軍銜的就是傅作義,按照級別傅作義肯定夠了,但他授銜時已經不在軍隊
  • 55年授銜時,曾有動議授傅作義大將軍銜,最後為何沒成行?
    55年授銜時,曾有動議授傅作義大將軍銜,最後為何沒成行?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從那時起,人們就對十大元帥十大將有了說不完的話題,討論最多的一點是,他們中的一些人是否具備享有這種殊榮的功績和能力。
  • 1955年授10名元帥軍銜,為何會有11人享受元帥級待遇?
    1955年,我軍推行軍銜制度,並授予了十位軍事家元帥軍銜。但是奇怪的是,雖然元帥軍銜只授予了十個人,但是享受元帥待遇的卻有十一個人。其實,原因在於:張雲逸大將也享受到了元帥的待遇。那麼,為什麼如此禮遇張雲逸?
  • 紅軍時期倖存的6位軍團長中,4位授元帥軍銜,為何他只授上將?
    這是「黃麻起義」後,黃安縣衙門口張貼的一副對聯,「紅軍」這一稱謂也由此而來。紅軍時期,一般是指1927年黃麻起義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此期間,紅軍經歷一系列影響深遠的起義,隊伍不斷壯大,先後誕生了10個軍團。然而這10個軍團的軍團長,倖存的只有6位。那麼這6位都是誰?其中4位是元帥,1位只被授予上將軍銜。
  • 開國57位上將,其中有三位是國軍將領,他們分別是誰
    但是,有一點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國軍起義和投誠的將士,正是由於他們迷途自焚、早日幡然悔悟,站到了人民這一邊,才使得我軍的人民解放事業進行得很順利。他們的正義之舉,無疑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在起義或者投誠的著名國軍將領有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程潛、盧漢、龍雲、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嶽、高樹勳等等。其中有三位國軍將領取得了我軍的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陳明仁、董其武和陶峙嶽。
  • 十大元帥有幾人參加了廣州起義?他們都是誰?後來擔任什麼職務
    這次具有國際反向的起義在1927年12月11日發起,而此次起義十大元帥便有三人參加,那麼當時參加廣州起義的三位元帥都是誰呢?他們當時擔任和負責什麼工作?起義失敗後,葉帥前往蘇聯學習,回國後擔任紅一方面軍參謀長,在長徵途中他在危急關頭保護了黨中央,毛澤東後來屢次稱讚這是葉劍英在關鍵時刻為黨為革命建立的一個大功。1955年授予他共和國元帥軍銜。
  • 後來授何軍銜?
    後來授何軍銜?紅一軍團由井岡山上的紅四軍與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地合編而成,可謂是根正苗紅,軍團長是林總。林總大家都不陌生,抗戰時期擔任八路軍115師師長,後來因為被誤傷來到蘇聯治療,回國後指揮四野所向披靡,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海南島。1955年授銜,林總被授予開國元帥,位列朱老總、彭老總之後。
  • 此人若非英年早逝,55年該是何軍銜?繼任者後來被授予元帥
    此人若非英年早逝,55年該是何軍銜?繼任者後來被授予元帥湖南,這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曾經出現了無數的名人英雄,而王爾琢可以說是這些英雄之中英年早逝的一位。王爾琢何許人也?起義後,25師改屬第11軍,王爾琢任74團團長隨部隊南下廣東。1927年9月下旬,起義部隊主力達潮州汕頭地區,25師留守大浦三河壩,歸第9軍副軍長朱老總指揮。10月上旬,部隊進入饒平,與第20軍第3師一部會合,他得知主力部隊在潮、汕失利,於是退出廣東,在朱、陳率領下,轉戰於閩贛邊境。為了生存,他才暫時投靠範石生門下,等待時機再把部隊拉出去革命。
  • 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我軍有1人被授上將軍銜,10人授中將,21人授少將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後,為了共御外侮,國共雙方開展第二次合作,為了統一指揮,我軍顧全大局,做出讓步,同意改編成國軍作戰序列,其中紅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簡稱八路軍,南方八省遊擊隊改編成新四軍,為了統一領導,針對我軍,國民政府也於1937年9月對我軍高級將領授予了一定的軍銜,在這次改編中,我軍共有1人被授予上將軍銜
  • 八路軍三位副師長,有兩位授元帥,為何另一位連大將都不是?
    因為老蔣只給了三個師的編制,因此幹部基本上都是降職任用,能當上副師長的,資歷和能力都不容小覷,後來的成就也都很高。比如八路軍115師副師長聶榮臻、129師副師長徐向前,1955年都被授予了開國元帥軍銜。但令人不解的是,同樣是副師長,120師的蕭克最後連大將都沒有,是當了個上將,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接著往下看。蕭克,1907年出生,湖南嘉禾縣人。
  • 《亮劍》如果楚雲飛帶著89師起義,那麼在1955年時他會授什麼銜?
    楚雲飛在傷愈歸隊後,被任命為軍長,授中將軍銜。在福建兵敗之後,他就乘坐青雲號護衛艦去了臺灣。李雲龍在1950年時傷愈歸隊,同時被任命為C軍代理軍長,之後沒多久就去了南京軍事學院高級指揮系參加學習,1955年時,被授予少將軍銜。
  • 二戰時期,很多國家設立了元帥軍銜,這些元帥中有哪些世界名將?
    「元帥」最初是一種職務。後逐漸成為世界各國軍人的最高軍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個國家湧現出大量的著名軍事人才。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被授予了「元帥」軍銜。(軍兵種元帥與陸軍大將同級)整個蘇聯時期,蘇聯共授予「蘇聯大元帥」軍銜1人;「蘇聯元帥」軍銜40人、「蘇聯海軍元帥」軍銜3人;「軍兵種主帥」軍銜13人。「軍兵種元帥」軍銜60人。
  • 授銜時,一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第一野戰軍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五五授銜時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總,在解放戰爭中臨危受命,率部在連續擊敗胡宗南,穩住了西北的局勢。自榆林戰役、沙家店戰役後,我軍開始在西北戰場轉入戰略反攻,牢牢掌控了西北戰場的主動權,將胡宗南、馬家軍打得狼狽不堪,一敗塗地,最終順利解放了大西北。1955年,彭老總被授予元帥軍銜。
  • 1955年,有4名起義的國軍將領被授少將,他們各有什麼貢獻?
    當初國民黨部隊投誠的將領非常多,但是被授予少將的只有四人,他們各是誰,各有什麼貢獻呢? 因此1955年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後來在1981年,鄧兆祥還擔任過海軍副司令員。
  • 《亮劍》中唯一一位授予少將軍銜,卻有元帥能力的將領是誰?
    《亮劍》中唯一一位授予少將軍銜,卻有元帥能力的將領。《亮劍》中八路軍能徵善戰的將領不少,如新二團的孔二愣子孔捷、772團的程瞎子、只能佔便宜不能吃虧的李雲龍,其中李雲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具有元帥能力的將領卻鳳毛麟角,而丁偉就是一個這樣的降臨。為什麼這樣說呢?
  • 1955年授銜,一名將對軍銜不滿遭到重批:第二年才補授中將
    然而授銜當天,有一位本該授予中將軍銜的四野名將,卻被從授銜名單中移除,直到第二年才給他補授了軍銜,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按照資歷貢獻,授予中將軍銜其實是比較合適的。聶將軍是我軍高級將領當中脾氣十分耿直火爆的一位,因此容易出於衝動的個性做出一些令人難堪的事,之後自己覺得不對頭,往往又虛心改正。不過脾氣火爆歸火爆,聶鶴亭參加革命後的貢獻也非常突出。
  • 解放戰爭中,3位捨棄上將軍銜,棄暗投明起義的川軍名將
    國民黨的軍銜中最難得的就是上將軍銜,因此,我們能看到很多有名的國軍將領,都是中將軍銜,像我們熟知的杜聿明,王耀武等名將,就算是當了兵團司令,依然是中將軍銜。大名鼎鼎的西北王胡宗南,也是一直到了1955年,才被正式授予了二級上將的軍銜。
  • 授銜時,東野司令部十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啥軍銜
    東北的人民軍隊的稱號經過了多次變遷,最早叫做東北人民自治軍,後來改為東北民主聯軍,再後來改為東北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入關後改為第四野戰軍。四野的高層相比較東野,人員變動較大,而從東北人民自治軍到東北野戰軍,高層變動相對較小,計有十位高級將領,長期擔任這支部隊的高層,負責指揮各大戰役,他們都是誰呢?授銜時分別是啥軍銜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24位師級將領,後來分別授予啥軍銜
    後來又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五個軍團分別是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紅八軍團、紅九軍團,分別由林帥、彭老總、董振堂、周昆、羅炳輝擔任軍團長,共下轄1、2、3、4、5、6、13、15、21、22、23、34共12個師。紅一師師長李聚奎,政委賴傳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