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穩不穩也看司機手上功夫,上海地鐵辦了一場基本功大賽

2020-12-18 澎湃新聞

地鐵穩不穩也看司機手上功夫,上海地鐵辦了一場基本功大賽

澎湃新聞記者 陳逸欣

2020-05-27 18:57 來源:澎湃新聞

3990名司機同車競技,比規範,測平穩,拼準點,量停車精準度……上海地鐵司機基本功大賽總決賽鳴鑼開賽。

5月27日下午,在上海地鐵司機基本功大賽總決賽中,來自上海地鐵第四運營公司8號線的張捷,從決賽20強中脫穎而出,獲得冠軍。

停車對位精度雷射測算 澎湃新聞記者 陳逸欣 圖

當日下午3點,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來到位於張江實訓基地的比賽現場,現場有一名司機正在比賽,停車精度精確到了毫米。參賽者需要單趟開一個站的距離,列車上的評委根據平穩度、準點率、對位精度等項目進行綜合打分。

冠軍張捷正進行決賽。 上海地鐵供圖

「要綜合這幾項看,綜合實力強,才是真的強。」上海軌道交通培訓中心運營培訓部副經理姚軍告訴記者,從2017年開始,上海軌交發起了對乘客反饋意見的調查,發現乘客對於列車行駛的平穩度和準點率有所要求。為了提高司機的整體駕駛水平,2018年開始,上海軌交舉辦基本功大賽,今年共3990名司機參賽,採取自主報名的方式,獲獎者有獎金激勵,今年參賽者佔總體人數的九成。「雖然現在大多數線路都是全自動駕駛,但基本功不能丟。」

冠軍張捷,今年33歲,有12年的地鐵駕齡,累計安全公裡數26萬公裡,已帶教出6名合格的列車司機。

評委給參賽司機發放成績單

作為上海地鐵8號線的司機,張捷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8號線工作日採取的是全自動駕駛,保證運營質量和運營準點率,但在周末,需要人工駕駛,因為周末客流量較工作日而言要小,正好給了司機練習機會,防止生疏,「特殊情況下還是要靠手動駕駛。」

張捷總結日常駕駛經驗,得出了根據參照物位置,施加不同比例制動對標的「三點一線」法,眼睛、車門邊、和屏蔽門成三點一線,以此來縮小進站時候的站臺間距。

張捷認為,駕駛地鐵就和「賣油翁」一樣,沒有什麼奧妙,只不過手熟罷了。問到提高列車平穩度的秘訣,張捷向記者坦言,「靠手感,握手柄的手感,」事實上,張捷口中的「手感」要通過日復一日的用心積累,才能在列車駕駛中做到平穩舒適、對位精準、準點到達。

地鐵故障率,是市民關心的問題之一。上海軌道交通培訓中心運營培訓部副經理姚軍表示,在日常培訓中,已經把列車排除故障技術編入教程,「哪種故障對應什麼解決辦法,都會講明。」姚軍還透露,目前規定,一旦列車出現故障,駕駛員應在6分鐘內做出反應,如果6分鐘內不能明確是何種故障,就要通知後續車輛進行救援。

選手比賽時,評委用儀器測量列車行駛時的平穩度。

在平時的工作中,除了鑽研駕駛業務,張捷也認真學習列車排故的技術,不論是自己碰到的故障,還是同事們碰到的,他都會將其記錄下來,對照故障手冊中的現象進行理論的沙盤推演。正是憑藉著一種對駕駛員崗位的使命感和責任心,12年的駕齡中,他無責任晚點,無有責投訴,無責任行車事故,張捷已成為8號線駕駛員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每天確保著上海市民的出行安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上海,地鐵司機,基本功大賽

相關推薦

評論(15)

相關焦點

  • 上海地鐵的車站裡開了一場「吐槽大會」
    新華社上海12月12日電(記者有之炘)「票價能否更優惠」「希望應用更加適老化」「想實時看到駕駛員視角的美景」……12日,在上海地鐵人民廣場站的會議室內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吐槽大會」,十餘位乘客代表就上海地鐵的「刷碼過閘」技術以及「Metro大都會」App的用戶體驗等問題,與來自地鐵方面的技術達人面對面
  • 地鐵青年丨地鐵司機——黑暗隧道裡的孤獨行者
    對於走上西安地鐵司機崗位近兩年的孫博文來說,這些還在不斷學習進步中。今年24歲的孫博文陽光帥氣,大高個,喜歡打籃球。就是這樣一個潮流青年,經常要早上四五點就起床換上一身制服,拎上一個黑色的「司機包」前往車輛段派班室,開始他一天的工作。「地鐵司機的工作時間分為三班:白班、晚班和早班。
  • 上海地鐵南京東路站「地鐵之窗」文化長廊又上新啦!
    12月16日,周慧珺杯——上海市楹聯書法大賽優秀作品在上海地鐵南京東路站「地鐵之窗」文化長廊亮相,數十幅書法作品為地鐵站內增添了傳統文化的氣息!在南京東路站內,乘客不時駐足欣賞,許多觀眾拿起手機拍照。現代的地鐵科技與傳統書法文化的相遇,讓人們在冬日裡忘卻了寒冷,文化無界限,一切美的事物總是相通的。楹聯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是傳統文化瑰寶。楹聯可以摹景狀情、言志抒懷,近年來,喜愛楹聯書法的人日益增多。
  • 卡通「太極熊貓」——中華版功夫熊貓亮相地鐵
    近日,這股旋風颳進了上海13號線的地鐵內,只要走進車廂,就會被拉手上部櫥窗內的卡通版「太極熊貓」們牢牢抓住眼球。顏色各異、憨態可掬的樣子十分靈動有趣。 世界上已經有二隻品牌熊貓,一隻在四川,一隻在好萊塢(《功夫熊貓》)。而第三隻貌似就是這隻魔都拉手上部櫥窗中的「太極熊貓」了。
  • 怎麼看出一個人開車「穩不穩」?別看車齡,看是否有這5大特徵!
    導讀:怎麼看出一個人開車「穩不穩」?別看車齡,看是否有這5大特徵!現在會開車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多了,可以說其中有一大部分人都是老司機了,而且個個車技都很厲害的樣子,所以,你會發現在道路上時不時就會看到有人飆快車炫車技等!那話說看似車技厲害的這些人,大家是不是就覺得他開車很穩呢?
  • 杭州地鐵上的雙肩包,被「拉黑」了?
    「我人生最窒息的時刻,應該是在地鐵裡被四個背雙肩包的人夾擊的那次。」 「我以為坐著就不會被雙肩包傷害了!誰知道有個人背雙肩包還要耍帥,非要單肩背!還背不穩!哐當一下砸我頭上!當場腦震蕩!」
  • 如何判斷一個人開車「穩不穩」?老司機:不看駕齡,看這4個習慣
    乘坐別人汽車時會有截然不同的體驗,如果司機的駕駛技術非常平穩,坐在他的車上就仿佛是享受一般。如果司機的駕駛技術非常的差,一路上都會感覺到很顛簸,想要閉眼休息一會是基本上不可能實現的事情。那麼在這裡也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開車很穩,有的人開車卻一點都不穩呢?
  • 如何看一個人開車穩不穩?老司機:駕齡不是重點,得看這5個細節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參加駕駛考試,駕駛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開車的方法和習慣也不一樣,但是如何看一個人開車穩不穩?老司機:駕齡不是重點,得看這5個細節,你都有這些細節嗎?
  • 地鐵末班車司機:日行200多公裡,與「黑夜」相伴
    以前,他是一個愛趴在駕駛室後的小窗子旁、看司機開地鐵的小男孩;長大後,他穿上制服、進入駕駛室,成了一名地鐵司機,接受著其他小男孩們投來的「好奇」目光。從2016年夏天開始,賈嗣鵬一直負責著京港地鐵4號線及大興線列車的駕駛工作。工作日裡,他每日行駛200多公裡,途經140個站點。每到一站,賈嗣鵬都要在列車進站到離站之間的幾十秒內,確認18項信號燈設備正常。
  • 北京地鐵是subway,上海地鐵是metro?背後的玄機看完這篇就懂了!
    每天通勤的路上,你有沒有試著觀察過它的英文叫法?說起來,我之所以會想到聊這個,也是因為最近有位讀者朋友問了我的朋友Jane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就好好掰扯下唄~畢竟是洋文,我們先從國外聊起吧。當時的宣傳海報是這樣的⬇重點就在於最上方那幾個碩大的單詞——The Metropolitan Underground Railway,國內一般翻譯為「大都會地鐵
  • 怎麼判斷一個人開車穩不穩?老司機:看這六個細節
    如果一個人開車比較穩,那或許他的技術還不錯,那怎麼判斷一個人開車穩不穩?老司機:看這六個細節。這六個細節你都知道嗎第一,經常看後視鏡。特別是在停車的時候會先看一下後視鏡,看看自己後方是不是有車輛跟隨,避免突然的剎車導致相撞發生交通事故危害自身的安全。
  • 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是什麼意思 上海地鐵外放處罰是什麼
    就在今天上海宣布12月1日起全面禁止地鐵上手機外放,那麼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是什麼意思?我們該如何規避這項規定呢?如果身邊有人在地鐵上面外放該怎麼舉報都有哪些處罰?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從明天起,上海地鐵全面禁止一切智能設備外放聲音,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喜報?
  • 走近地鐵新線司機:黑暗的隧道是他們的主戰場
    青島新聞網7月21日訊(記者 孫志文 通訊員 臧佳偉)在不遠的將來,青島地鐵1號線北段(青島北站至東郭莊站)即將開通運營,屆時城陽區與主城區將通過地鐵實現互聯互通。面對這條島城市民翹首期盼的線路,青島地鐵人迎難而上、勇於擔當,積極投身新線建設的浪潮中,其中就有這麼一群「新」人,正在為通車運營做最後的衝刺。他們,就是地鐵司機。
  • 地鐵微課堂丨地鐵司機早班出車工作內容有哪些?
    這些就是武漢地鐵車輛二部的司機們想知道他們是怎麼工作的嗎?清晨,隨著一聲聲響亮的鳴笛聲,武漢地鐵6號線的列車井然有序的從老關村車輛段,金銀湖車場開出,拉開了地鐵運營的序幕。在一天運營正式開始之前,6號線的地鐵乘務員會做好充足的準備來保證一天安全的運營,現在讓我們跟著武漢地鐵6號線乘務二組乘務員馮義爽一起走近乘務工作,揭秘他的早班日常吧。
  • 為什麼北京地鐵叫subway,上海、廣州地鐵卻叫metro?
    乘坐過北上廣深的地鐵以及香港地鐵的小夥伴們可能會問:同樣是地鐵。北京地鐵叫BeijingSubway,廣州/上海地鐵叫 Guangzhou/ShanghaiMetro, 香港地鐵叫 MTR,而倫敦的叫 underground。
  • 德國地鐵相撞是啥原因 再盤點地鐵相撞事件 結果...
    地鐵會發生追尾或者相撞事故嗎?答案是肯定的。但也有個前提條件,仔細分析下國內外地鐵發生追尾,包括7.23高鐵追尾的事件等等,其實原因都是大同小異,即:信號系統故障/失效——採用降級或人工調度模式——人為出現失誤(調度失誤/司機超速或者沒確認信號機紅燈/車站沒確認本站無列車佔用等)——導致追尾/相撞。
  • 如何看出一個人開車穩不穩?不用看駕齡,主要看三個特徵
    一個人開車穩不穩並不是通過駕齡來表現的,有些老司機開車很多年了,但是依然毛毛躁躁的。怎麼看出一個人開車「穩不穩」?別看駕齡,主要看這3個特徵!1、起步踩油門和踩剎車平穩,從不急剎一個人開車穩不穩就要看他平時開車的時候起步踩油門和踩剎車了,如果一個人起步就是猛踩油門,然後剎車也是急剎車,那麼自然是不穩的。
  • 前有地鐵禁食,後有地鐵靜音,上海地鐵為啥沒有處罰措施?
    新規頒布了地鐵車廂內「靜音令」,明確乘客不得將手機聲音外放。上海地鐵方面表示,新則實施後,對於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以及在地鐵車廂內飲食等行為,工作人員和執法隊會進行勸阻。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地鐵「禁止外放」的規定,不是強行規範,也沒有處罰措施。在車廂裡哪些食品可吃,哪些食品屬於不能吃?最受不了韭菜包子、煎餅果子之類的,聞到就想吐。
  • 地鐵進站,打了個「趔趄」?
    昨天9:55,一網友發帖:南京南站開往邁皋橋方向的一列地鐵,在天隆寺站失控,連續趔趄了好幾次才停穩,車內人倒伏數次。該微博讓很多市民擔心不已,地鐵失控了?什麼原因?對此事件,地鐵運營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實這只是一起平常的小故障,網友說的「趔趄」指的是列車前進後退了幾下,「列車行駛目前採用的幾乎都是自動駕駛模式,靠信號指揮,安全門沒有安裝前,列車停得靠前一點或者靠後一點都沒有關係,但現在不一樣了,靠前或靠後都會導致安全門與車門對不準,所以司機進行了調整。」
  • 為什麼上海廣州的地鐵都叫 metro,北京的地鐵卻是 subway 呢?
    Ceci發現,在中國,「地鐵」的英文翻譯似乎沒有被統一起來。🚇比如北京的叫做Beijing Subway,而南方的上海杭州叫做Shanghai/Hangzhou Metro metro 表示地鐵,尤其指法國的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