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來到臺灣小吃王國這些真的非吃不可,個個地道,連身為美食國民的我們都不得不跟著點頭!您真內行啊!一起來看看都是什麼街頭美味吧。
在臺灣的臺北有約 20 多條充滿美食的街巷。每次你覺得自己已經找到最棒的路邊美食,其中有最好吃的吉士馬鈴薯、臭豆腐、或好吃到爆炸的牛肉湯麵,但總是會更好吃的另一家店出現。這座島嶼的食物結合閩南、潮州與福建的菜餚,及烹飪技巧,成就美味且多樣的食物。據說,在當地爭論臺灣最棒的美食有毀掉情侶關係或一輩子友誼的風險。
Note :我推薦的是旅途美食,而非餐廳。『臺灣必吃的40道旅途美食』一定要品嘗的地道美食。今天為大家帶來第一道——臺灣滷肉飯。
臺灣俗話說:「哪家廚房煙囪有冒煙,哪裡就有滷肉飯。」滷肉飯幾乎是臺灣食物的代名詞。
滷肉飯,經常被(誤)寫為魯肉飯,是臺灣流行的一道豬肉飯料理。一般常見魯肉飯的「魯」,其實是積非成是、約定俗成的字,應該是「滷」字才對。滷乃指濃汁烹調食物。至於「魯」是取其音相近者,事實上臺灣數十年前已出現「魯肉飯」的用法。各地作法稍有不同,但皆以醬油滷過的肉末為主,如臺灣滷肉飯通常是醬滷豬肉澆淋白飯,搭配筍乾或醃蘿蔔乾等。
滷肉飯料理為淋上含有煮熟碎豬肉(豬絞肉)及醬油滷汁的白飯,有時醬汁裡亦會有香菇丁等成分,與焢肉飯不同,而此種作法在臺灣南部稱作肉臊飯;滷肉飯在臺灣南部是指有滷豬三層肉的焢肉飯。
《米其林指南》曾指臺灣滷肉飯發源自中國山東的「魯肉飯」(山東簡稱魯),但可能是誤會一場。滷肉飯的「滷」是一種烹調方法,而「魯」則是臺灣業者對滷肉飯的另一種寫法,與山東無關。
臺灣滷肉飯選用肥瘦適度的大土豬肉,或者選油較少的豬前腿,先爆香炒過,將油逼出;再加入細碎的香菇丁,紅蔥頭用文火長時間的滷煮,到最後滷汁和肉燥有著無比的嫩滑纏綿之味。
臺灣的滷肉飯常常為了去其油膩,會再添上一些蘿蔔丁,醃鹹菜,實在是可口無比。上等的臺灣醬油膏和米酒的香味成就一鍋好滷汁,而香菇丁,紅蔥頭,冰糖,五香粉的融合,顆粒香甜的一碗好米飯都是滷肉飯的增色之筆,這就是臺灣滷肉飯好吃的秘訣。
滷肉淋在熱騰騰的白飯上,甜中有鹹,真是撫慰心靈的完美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