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屬於閩南地區,是福建省最為重要的一塊金字招牌。作為經濟特區,在大量引資與經濟交流中形成了相當獨特的飲食文化。遊走於廈門街頭,除了相當具有客家風格的古早味之外,那就是三步一家,五步一店的港臺餐廳了。
香港
這裡就要說到兩岸三地的淵源了。先說香港,都說廈門是「小香港」,究其原因是因為廈門與香港實在太過相像,無論從面積還是城市性質上,但這好像看起來與飲食好像並無太大瓜葛。
可香港卻是廈門最大的境外投資來源地與旅遊客源地,而且香港是廈門走向世界信息交流的窗口。所以香港對於廈門的特殊情結,使不少香港人士對廈門文化事業關愛有加。
所以飲食文化也在經濟上的你來我往間深深地在廈門扎了根。幾乎每一家萬達附近都能找到港式茶餐廳的影子,新開的萬象城,大型商場SM,就連新生活廣場的開設,香港傳奇的名字都赫然在列。
為什麼廈門人如此熱愛港式?實際上在廈門乃至整個閩南地區都有著對茶飲文化的獨特情節。廈門人愛茶,在茶上的講究是待客之道,而香港人以茶點為傲,在茶上的深究一點不弱,各式茶點幾近成為香港的招牌。
經濟上的友好交流帶動了飲食文化上的融匯與碰撞,更別說相性相合,港式餐廳在廈門的起勢看似突然實則必然。加上香港對廈門的大力投資與經濟扶持,茶餐廳的存在剛好與其相互印證,港式茶點,港式燒臘,港式湯包等形形色色的港式特色都已然烙進了廈門的胸膛。
口味指數:★★★★
普及程度:★★★★★
臺灣
老廈門人仍然記得13年前那個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江頭開發巧借東風,藉助廈門率先成為「兩岸直航試點」的歷史契機,經過國內外專家7次論證,在國務院臺辦的支持下,由時任海協會會長的汪道涵先生親自為「臺灣街」題字,趕在1997年4月19日兩岸試航成功之前正式命名。
很多人都以為臺灣飲食文化的入駐是對廈門飲食文化的侵蝕,其實這是錯誤的,臺灣飲食的紮根恰巧是一種歸宗返祖,追本溯源。其實臺灣的飲食文化本就是以閩南飲食文化為主,臺灣對於閩南在飲食上的效仿達到了高度的一致性,被並稱為「閩臺飲食文化」。
廈門與臺灣有著相當深厚的淵源,兩地的飲食文化交流頻繁,既有著鮮明的閩臺特色,又保有著獨特的本地習俗。臺灣本地的人口結構很多一部分是閩南人遷居。而帶去的飲食與烹調文化與臺灣相互影響共同發展,形成了閩臺飲食文化。
所以臺灣滷肉飯在廈門的街頭巷尾幾乎隨處可見,這就是廈門人也是閩南人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很隨意的在一個肚子咕咕響起的時候去吃一頓臺灣滷肉飯,學校裡,學校外,街頭處,小飯都是真正的臺灣人在經營,融合程度相當之高。
經典的可不止有臺灣滷肉飯,還有臺灣香腸炒飯,臺灣雞絲飯,臺灣牛腩飯,車輪餅等等經典特色,組成了廈門飲食多元文化的重要一元。
口味指數:★★★★
普及程度:★★★★
總結
臺灣滷肉飯與港式茶餐廳的較量以港式茶點的微弱優勢獲勝落下帷幕,於口感上二者不分上下,茶點有著茶點的美味,滷肉飯也有著獨到的特色。但是在資本的力量的加持下,港式還是有著更為先天的優勢。
推薦:如果大家沒有時間去港臺逛吃,可以選擇廈門這座小城,感受一下飲食文化在一座城中交融的獨特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