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敗退臺灣後,靠什麼來維持經濟?這批「撤臺黃金」至今成謎

2020-12-11 騰訊網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曾將大量黃金秘密運了過去。雖然,這些財富和日本留下的工業基礎、美國給的天量援助比不算多。但是,如果沒有這真金白銀髮下去,國民黨根本熬不到美援重新到來的1952年,日本留下的工業基礎也得被拆了燒火......

所以,這批「撤臺黃金」就是國民黨和臺灣的「吊命湯」。

此外,帶走的錢和物資雖然現在看來並不算太多,實際上他們卻是把大陸的流動資金一掃而空。大陸再積攢起這麼一筆錢,已經是十幾年後的60年代了。那麼,當年敗退後的國民黨,究竟將多少黃金搬到了臺灣?外界的猜測一直都沒有停止。

《蔣介石父子1949危機檔案》一書的出版,多少讓一些說法有了「證據」。

話說,在1948年的年底,第一批黃金應是已經到了臺灣,數目為260萬兩。這些黃金本是專供發行金圓券的準備金,這麼孤注一擲的做法,當然讓金圓券成了一堆廢紙,使得老百姓的財產頃刻間蒸發了。

事實上,根據此書的說法,搬運工作前後進行了好幾次。1949年1月,劉攻芸繼任中央銀行總裁,當月的19日,蔣介石安排俞鴻鈞為中央銀行理事,並指定其為常務理事,兩天後,他便宣告了「引退」。

當年,轉運黃金一事,主要的執行人就是蔣經國和俞鴻鈞。在1948年,俞鴻鈞為當時的中央銀行總裁,根據資料顯示:在他的主持下,於1949年4月將中央銀行金庫的庫存黃金92萬兩及8000萬元美鈔搶運到了臺灣。

當年,俞鴻鈞雖有個常務理事傍身,也只是一個空銜。所以,他利用的是自己原有的威信和同仁的關係,在一番運作下,還是圓滿的完成了「任務」。

當然,他的此番作為也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1960年他去世時,當地的《聯合報》就發了一篇文章,說:「關於俞氏在卅八年上海淪匪前夕把中央銀行庫存黃金籌劃啟運來臺,保全了國家的巨額財產,穩定了政府遷臺後的財政金融……」

另一本書《黃金檔案:國民政府黃金運臺——一九四九年》,直言:當年被搬到臺灣的黃金,應是在350萬兩左右。若是將1948年年底和來年4月運至臺灣的黃金數目相加,倒也和「350萬」這個數字相吻合。

1949年4月,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徐堪交給了蔣介石一份關於當時國民政府財政的機密報告,其中,就包括庫存的黃金數量。

「謹縷陳於後:

一、目前中央銀行庫存情形,依據央行本月24日編制各地金銀存量表,計:

黃金3829174.73市兩

白銀25215751.24市兩

銀元3165020.94元

其次,是外匯,截至本月20日止計有:

美金12012268元

英金2650707鎊

港幣13916688元……」

兩個月後,徐堪再次提交了財務報告:

「截至1949年6月24日,國民黨政府國庫存金有382萬餘兩,但並非全部運到了臺灣,除了一部分用於戰費,還有一部分遺留在大陸,未及時搶運。」

根據這兩份報告,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國庫黃金存量為382萬餘兩,應是準確的。

若是後來臺灣方面的說法為真,當年運到臺灣的黃金數量則是2949970兩,那麼,還有將近90萬的黃金去了哪裡?

難道真如徐堪說的那樣?一部分花在了戰爭上,一部分留在了大陸?

在這裡,我們再看兩個記錄:

一個是蔣介石1949年2月10日的《事略稿本》:

「中央銀行所存現金,已大部如期運往廈門、臺灣,現存上海者,惟留黃金二十萬兩。」

另一個是蔣經國當年2月某日日記中所寫:

「直至今日,始能將大部分金銀運存臺灣和廈門,上海只留二十萬兩黃金……」

做一個簡單算術題,截止到1949年2月,382萬餘兩黃金中的362萬兩已經不在上海,其中,260萬兩早已到達了臺灣,可是,剩下的100萬兩黃金是否全部到了臺灣?

其實,100萬的數字倒是和俞鴻鈞搶運的92萬,相差不是太大。

雖然,有不少資料證實,當時有大量黃金被運往臺灣,但是,運送黃金之事是絕對的機密,真正知道內情的就那麼幾個人。即使吳興鏞在做數據統計時,有他父親吳嵩慶當年的經手記錄,但更多的則是美金和白銀。

此外,這裡還有一份當年「中央銀行」的財務報告:「運往臺灣的黃金,並非全部來自上海的國庫黃金,有部分是來自美國,不過數據不詳......」由此推斷,當年國民黨政府是有將黃金保存在美國,至於數目多少,大概只有幾個家族的人知道了。

所以,當年徐堪匯報工作時,是否統計了所有的黃金庫存?看看上海地方志的一些說法:「從民國35年(1946年)開始,中央銀行拋售黃金351萬兩,佔到黃金儲備60%。」粗略算算,那時中央銀行的黃金庫存不足300萬兩。

除此,上海市地方志還有這麼一句話:「從民國37年12月起,中央銀行庫存黃金276萬兩、銀元3346萬枚被秘密地運至臺灣。」如果,臺灣給出的2949970兩是確鑿的數據,那麼,基本可以肯定,有超過10萬兩的黃金是從美國運到臺灣的。

而3829174.73和2949970中間的差值,879204.73兩黃金又在何處?可見,中國百姓的財富,如此輕而易舉地做了他人的嫁衣。

參考資料:

【《蔣介石父子1949危機檔案》、《黃金檔案:國民政府黃金運臺——一九四九年》、《事略稿本》】

相關焦點

  • 閻錫山敗退臺灣時,重點攜帶的兩隻箱子裡裝的是什麼?
    閻錫山敗退臺灣時,重點攜帶的兩隻箱子裡裝的是什麼? 1949年12月8日,民國風雲人物閻錫山,從成都乘專機敗退臺灣。許多史料在記載閻錫山候機期間,側重於描述閻錫山難捨故土、悽惶無奈的心情,在向祖國大陸投向最後一撇後,懷著光復大陸的雄心毅然登機。
  • 失蹤17天後,只有3條腿的臺灣石虎被找到,靠什麼維持生命成了謎
    圖:「飛飛」只有3條腿(來源:臺北動物園)臺灣石虎,是人們對生活在臺灣的豹貓的稱呼。在分類上,臺灣石虎屬於豹貓華東亞種。自從臺灣雲豹被宣布滅絕後,它就成了臺灣島上唯一的一種野生貓科動物。在一個世紀之前,臺灣島上有數萬隻臺灣石虎。然而,由於過度獵殺、棲息地被破壞、農藥濫用等因素,它們的數量越來越少,分布範圍野日漸狹窄。近些年來,隨著道路的修建和車輛的增多,臺灣石虎面臨「路殺」的風險大大增加,從2011年至今10年時間裡,僅僅人們統計到的,就有近百隻臺灣石虎死於路殺。
  • 1949年蔣介石選擇敗退臺灣,是誰出的主意?之前誰在管理臺灣
    1948 年堪稱國民黨軍事上崩潰的一年。11 月2 日,歷時52 天的遼瀋戰役結束,國民黨不僅東北盡失,還付出了47.2 萬軍隊的代價。1949年蔣介石選擇敗退臺灣,是誰出的主意?之前誰在管理臺灣
  • 臺灣與國民黨的那些事
    我不是專家,所以我儘量用更多的事實案例來幫助大家了解這些情況,而我本人的觀點歡迎大家討論,如果同意我的觀點,那麼就算是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如果不同意我的觀點,那就權當我給大家講了部臺灣演義。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二戰結束,在清朝甲午戰爭後便被割讓的臺灣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 揭秘蔣介石到底從大陸帶了多少黃金白銀到臺灣?
    1948年底至1949年上半年,由於軍事上的失敗,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已成定局,開始籌劃後路。除了搶專家、搶人才外,有計劃地將黃金白銀運往臺灣。
  • 國民黨退守臺灣,帶走了500萬兩黃金、數千萬銀元、1537萬美元的外匯
    1948年下半年到1949年上半年,國民黨在戰場上接連慘敗。蔣介石知道在大陸的失敗已成定局,就開始籌劃跑路,除了專家和人才,還從大陸帶走了數不清的黃金白銀和珍寶,如今絕大部分的文物還珍藏在臺北故宮裡面。國民黨在撤退大陸前就首先搬運國民黨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
  • 梁小民:國民黨政權倒臺,關鍵在經濟崩潰
    與軍事、政治等方面的失敗相比,經濟失敗對國民黨政權的垮臺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梁小民:分析國民黨政權的垮臺,關鍵還是要在經濟上入手。一個政權無論多獨裁,多腐敗,只要老百姓能過上日子,大體上是可以維持下去的。
  • 渡江戰役後,國民黨軍全線潰退,這幾批軍隊卻完整撤往臺灣
    西南各地方實力派如川系的鄧錫侯、劉文輝和潘文華,滇系的龍雲、盧漢等早就與蔣介石離心離德,此時紛紛起義,隨著4月13日西昌地區國民黨軍的覆滅,蔣介石的西南計劃徹底破產。至此,退守臺灣成了蔣介石集團的唯一選擇,一場規模空前的軍事撤退隨之開始,由於陳毅、粟裕指揮的第三野戰軍部隊迅速佔領了東南沿海地區,封鎖了海上退路。因此國民黨軍的撤退主要集中在大陸的幾個沿海地區。
  • 周至柔:戰功累累的國民黨空軍之父,敗退臺灣成為高爾夫球之父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陶生)周至柔:戰功累累的國民黨空軍之父,敗退臺灣成為高爾夫球之父1899年11月30日,周至柔出生在浙江臨海。1919年(20歲),他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步兵科。在校期間,他與炮兵科的陳誠、羅卓英等結為拜把子兄弟,並加入了中國國民黨。
  • 臺學者: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常態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臺灣中時新聞網1月5日發表臺灣中華大學教授尹啟銘的文章,題為《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新常態》。全文摘編如下:日前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部門人士的話表示:「隨著臺灣投資規模擴增,以後除非基期因素等特殊狀態,否則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不禁讓人對該人士的大膽預測感到佩服,另一方面則對於他有關經濟成長動力的解讀,若不是外行就是在故意誤導社會大眾感到可悲。
  • 國民黨議員:臺灣經濟沒有依靠大陸,真的沒辦法生活
    他說,不管誰上臺執政,臺灣經濟都沒有辦法救起來,臺灣經濟沒有依靠大陸,根本沒有辦法,最怕就是奢望靠美國可以過好日子,歷史太多例子證明,凡是政府被美國插手,多半沒有好的結果,經濟更是落後別人,因為美國就是要賣軍火,現在多數臺灣老百姓想法就是:平平安安過日子。
  • 蔣介石敗退臺灣時,還剩多少軍事力量?這一數據你可能不敢相信
    這場戰爭維持的時間很長,也讓老百姓們身處水深火熱之中,後來國民黨失敗,蔣介石敗退臺灣,當時他還剩下多少軍事力量?這一數據看完,你可能都不敢相信。 蔣介石眼看國民黨就要全軍覆沒,於是就選擇敗退臺灣,帶著國民黨高官和無數寶物逃跑了。
  • 叛逃臺灣職位最高的大陸軍官,獲黃金500兩,一年後被處死!
    自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海峽兩岸就形成了多年的對峙狀態,在這期間,曾發生多次大陸飛行員的叛逃的事件。在上個世紀60年代,寶島臺灣因蔣介石帶走的大量黃金以及得到西方一些國家的資助而迅速發展起來,基本已經實現全民小康,而當時的大陸還有很多人吃不飽穿不暖,兩岸經濟發展落差較大,這讓很多了解臺灣發展實情的人不免心動,今天就來聊聊在1957年叛逃臺灣的一名大陸軍官:張清榮。
  • 泰北國民黨孤軍家家供「天地國親師」牌位
    一位開茶社的老闆告訴我:「孩子發展由他們自己定了,想去大陸發展也行,你們兩岸都開始和解了,我們還怕什麼;到臺灣也可以;留在英國也可以。到清邁也沒問題,那兒房租比臺北低。回到美斯樂?當然好啊,這裡有家嘛」。50多年前從中國大西南敗退到泰緬寮邊區的原國民黨93師,為世所遺、孤立無援,只能靠為泰國政府徵戰,用血肉換取棲身泰北荒山的生存權。
  • 揭秘:國民黨戰敗撤退臺灣的建議是誰提出的
    陳布雷自殺之後,蔣介石身邊的空白也是由張其昀來填補的。1949年初,經過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已被消滅過半,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面臨徹底垮臺的命運。此前蔣介石已在1948年底進行撤退的醞釀和安排,不過,將國民黨的黨、政、軍、財、文的中心東撤臺灣,是來自張其昀等人的建策。「三大戰役」之後,作為退守之地,國民黨只有西南、海南、臺灣可以選擇。
  • 蔣介石創造中國臺灣經濟奇蹟史(下)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繼續貫徹孫中山的混合經濟方針。1950年9月1日,蔣介石著文提出,要依據民生主義的原則決定國民經濟政策,「使一般民眾不受壟斷投機的操縱,各行各業都得有均衡合理發展的機會」。他表示:「國營事業應加整頓,民營事業應加扶植,以求生產的加速增進。」
  •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竟然還派遣密使來大陸和談,密使是誰?
    隨著渡江戰役的結束,國民黨的勢力土崩瓦解,最後一部分殘軍和蔣介石被迫蝸居臺灣,這個小小的島嶼由於國民黨的到來,顯得熱鬧了不少。蔣介石作為國民黨領袖的蔣介石並沒有劫後餘生的喜悅,反而是深深的擔憂,因為當時美國已經告訴全世界,放棄臺灣,放棄蔣介石,沒有美國的大力支持,僅僅憑藉臺灣海峽是無法抵抗解放軍的攻勢的,
  • 【航運傳奇】跨海運赴臺灣的百萬黃金
    這些運臺黃金、銀元及外匯是如何使用的?1949年之後大陸還有多少黃金庫存?諸多事體,說法紛紜,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謎。  蔣介石的「總帳房」、時任國民黨軍隊聯勤總部財務署中將署長吳嵩慶是當年親歷大陸黃金運臺的重要人物,其子吳興鏞在父親去世多年後發現了其留下的絕密「軍費密記」,經過深入研究、探訪,向筆者完整披露了事件的真相:60餘年前,國共和談破裂,在蔣介石的幕後指揮下,國民政府從上海分批秘密遷移巨額國庫黃金、銀元及美元到臺灣,以期另起爐灶「建設復興基地」。
  • 王睿:郝柏村離世,國民黨抗日敘事在臺灣的終結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睿】 郝柏村是具有中華民族意識的撤臺國民黨軍官,他的離世也意味中國國民黨民族意識遺留的消亡。近日郝龍斌競選國民黨主席時,雖以「一中各表」的邏輯來解釋「九二共識」,但他仍然敗選的事實,就是一個證明。 然而,國民黨民族意識遺留與臺灣本土的中華民族意識有別;後者自1895年的抗日臺胞以來,經蔣渭水而至陳明忠等人,一脈相系。
  • RCEP籤署,國民黨批民進黨當局讓臺灣變「經濟邊緣人」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1月16日訊 歷經8年時間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日正式籤署。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15日批評民進黨當局只想抓著美國,不管亞太,讓臺灣變成「經濟邊緣人」,呼籲蔡英文緊急召開高層會議,針對RCEP正式成形後對臺經貿衝擊進行全方位評估,提出因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