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加侖」是一種類似於XXXXL號的冰磚的東西。是以前上海小囡夏天最喜歡的東西之一。
在持續高溫中,101君來和你一起些清涼的。
在那個沒有空調,冰箱也算稀奇貨的年代,上海人依然能自得其樂,那時都有哪些消暑方式呢?
沒有冰箱,就用井水泡西瓜,還真能清涼不少。天氣實在忒熱,倒一盆冷水在門口曬得滾燙的水門汀地面上,「呲」的一聲,變成了一股蒸氣,霎那間,熱浪好像就消失了;哪怕就是一個簡單的冷飲,也能看出上海人「會做人家」的幾分特色來。
要講冷飲,一種消失在弄堂裡的行當必須提——走街串巷賣雪糕、棒冰的。他們一般是背著一隻三夾板木箱,也有的拎著一隻敞口式的保溫瓶,後來高級點了,推一輛小車,喊著熟悉的「棒冰切伐~~棒冰~~」的叫賣聲,很多人特別是小孩子,就紛紛拿著零碎鈔票圍攏過來。
過去放暑假,小朋友都會睡個午覺。賣棒冰的早就掐好時機,一般下午三點鐘左右,哎,吆喝聲就響起來了,小朋友聽到當然要吃了,而剛剛困醒,大人們一般也不會反對。
如果靠近4、5點鐘再吃,大人們就會擔心孩子們吃不下飯了。
這些都吃過伐⬇️
棒冰是冷飲中最普通的。早些辰光,四分錢一根(斷棒冰三分)。綠豆的、赤豆的、桔子的,花樣不少。但是有一種棒冰,很多上海人至今鍾愛——鹽水棒冰!而且,一定要是光明牌的鹽水棒冰!
雖然只是是水、糖精和鹽的混合,沒什麼營養,也沒有花哨的包裝,可是,三伏天裡,它遠比雪糕來得管用,而且不黏不膩。很多上海人都習慣於它,也偏愛於它,一提到鹽水棒冰,仿佛那就是夏天的味道。
後來開始有雪糕了,還有冰磚!那時的冰磚質地緻密,奶量很足,特別是光明牌冰磚,奶油味道贊得伐得了啊。冰磚還有不同型號,大小不一,記得早些年辰光還有,大冰磚七角六分、中冰磚四角、簡裝冰磚兩角二分……
光明的白雪冰磚,就是當年的一款經典產品,有著輝煌的歷史,代表了傳統冰淇淋產品的過去和現在,上海人對它依然有著很深的情結。產品經典純正香草口味,入口即化,香甜柔滑;藍紙盒子的包裝,不時讓人回憶起童年的時光。
後來,再過幾年,生活條件改善了,一般人家家裡就開始有冰箱了,哎,個額辰光一種新的「冰磚」出來了,啥麼事?
喲,我恨伐得隔開10行再寫出來哦——「加侖」!
曉得伐?個額名字拋出來,絕對「劃界限」,同時也暴露年齡哦。
啥叫「加侖」(上海話第二個字念「ga」第二聲),實際上就是散裝冰磚啦。通常1公斤能吃上一個月了。口味呢,從一開始的奶油加侖,到後來發展出了其他品種,草莓啦,巧克力啦等等。哎,在沒有這些口味的辰光之前,我們是怎麼吃冰磚的,你還記得嗎?
沒錯!倒點濃縮果汁,或者正廣和的桔子水,拌一拌!
現在回頭想想,這些濃縮果汁,實際上全是色素啊!但是,在那個年代,生活還是比較拮据的,直接買汽水喝的畢竟不夠解饞,最好的辦法就是冰水兌著濃縮汁,口味輕重,自己把握。
講到濃縮果汁,當年這些都是可以「零拷」額。啥叫「零拷」?就是商家根據顧客的需求,對商品不論買多麼少,都予以提供方便的一種拆零銷售形式。零拷的好處在於:一方便,二便宜,三沒有「包裝」。有人會說,「零拷」是上海人小氣、摳門的表現,實際上,「零拷」的上海人,才是真正的會做人家的上海人。
媽媽給的零錢要是稍微多一些,就可以買汽水了。
記得那個時候只有正廣和汽水,檸檬味的大概是一角三分。不過,必須在飲食店,或者煙紙店門口的冰櫃前面吃光,瓶子是不好帶走的。長大一點以後,有了桔子水。記憶中,家裡總放著兩個「正廣和」的空玻璃瓶,要喝時,家人就提著這兩個空瓶,到門口煙紙店去換來兩瓶,滿滿的、橙色的「正廣和」。
後來又出現了一種軟包裝的桔子水,「紅寶」。
那時喝「紅寶」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吹氣後讓包裝膨脹,桔子水會自動湧出,可常常因掌握不好力度,噴得到處都是。
還有就是喝完之後,把包裝吹得鼓起來,然後跳上去「嘭」地一聲踩破,招來大人的幾聲罵。
我小辰光還有一種飲料至今忘記不了,爹爹車間裡帶回來的鹽汽水。當年都是用啤酒瓶裝的,冰鎮鹽汽水入口的滋味,真是可以把渾身的熱都給逼了出來。當年,工廠機關裡,降溫防暑的飲品還有綠豆湯、大麥茶、酸梅湯等。
最後,講講「最扎勁」的雪糕。
最讓人懷念的,就是娃娃雪糕。當時不曉得是什麼人想出來的,一上市,立即吸引了小朋友的目光。「吃掉眼睛」、「先吃帽子」諸如此類,怪裡怪氣的閒話都會冒出來。吃雪糕也變成了一項「精細化工程」,小心翼翼地一小口一小口從「帽子」咬下去,為的就是吃慢點,還要保持「娃娃」的風度。
益民食品一廠自1983年11月,引進義大利MARK公司奇形冰淇淋生產線後,就開始生產該類產品,一上市就深受大家的歡迎,小朋友們更是愛不釋手,他們不僅把它看作是一種食品,還把它當作是一樣玩具,拿在手裡左看右看,還真有點不忍心下嘴。
當年,許多家長還把吃娃娃雪糕,作為對孩子的一種獎勵。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小學畢業那年,考初中預備班,考試結束,出來一看,家長們幾乎人手一根娃娃雪糕等著獎勵給小孩!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斷提高,冷飲品種也是琳琅滿目,但據調查,娃娃雪糕仍是小朋友的首選,理由是看著好玩、拿著方便、吃著可口。
還有一種雪糕,依然令人想念,這就是紫雪糕——最早2角2分,後來漲到了7角。
在那個物質潰乏的年代,像紫雪糕這樣外裹薄脆巧克力,內藏濃鬱奶香冰淇淋的奢侈品,絕對是極品美味。記憶中的紫雪糕是用一個小盒子裝著的,沒有棒,吃的時候要小心翼翼,生怕巧克力掉下來弄髒衣服,吃完後小嘴抿抿,回味良久,心中滿是幸福。
後來,紫雪糕在市面上買不到了,包括夢龍在內的各種高檔貨陸續登場,味道更濃鬱,巧克力層也更厚。但紫雪糕還是留在記憶裡——儘管嘴巴在遍嘗美味後,已經變得越來越挑剔,但真正能從味蕾直達內心的,永遠是與我們成長經歷重合的味道。
煮編:小菜
————————————
全亞洲頂尖華語音樂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