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王維《鹿柴》

2020-12-14 笑笑和爸爸

《鹿柴》是詩人王維在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6年)寫作於輞川別墅。

若以眼睛去追尋王維的山水,它已經殘破,山水田園只是他的夢。他能盡享其中妙趣,心中自有丘壑。我們不是王維,但若後來者能找到自己的輞川,才不辜負王維山水之真意。王維之後,觀畫者次第而來,在後人眼中,前人皆入畫卷,回頭望去,層層煙雨,無盡青峰……

王維畫像

王維出生於山西名門貴族。

721年,20歲的王維高中進士,可謂少年成才,一舉成名。

我們知道王維是個大詩人,其實王維不單詩歌寫得好,繪畫,音樂,書法,都相當精通,可謂是難得的全才。

史書記載,王維年輕時候,又是一個大帥哥,再加上這麼多才能,今天的高富帥,富二代,官二代,王維有可能都不放在眼裡。

因為王維精通音律。剛畢業,就被任命為國家文舞團副團長一職。年輕小夥工作缺乏經驗,剛工作不久,就遇到一大坑。

一天,在排練完《五方獅子舞》這一樂章後,一個下屬私自舞起了五方獅子中的黃獅子,黃獅子代表的是皇上,只有皇上在的時候,才能舞起黃獅子。

你要說這事嘛,說大也不大,說小,也就是一件小事。

但是到了某些小人的嘴巴裡,就成了威脅皇權的大事,就因為這事,王維被貶山東濟州。

這一貶,在地方就是十幾年,只到735年,張九齡擔任宰相,王維才被調到京城做官。

這一次掉坑裡,王維了解到了朝廷的複雜,江湖的險惡。

在這樣一個多變複雜的環境中,王維漸漸地改變了自己在仕途上的想法,他把追求縱情在山水之間,佛法當中。他開始了半官半隱的生活,他開始尋找安放心靈的居所。

這個地方就是輞川。

744年,王維在輞川買下了初唐詩人宋之問的舊宅,後又在這舊宅的基礎上修建很多其他的建築,包括輞川這個山谷裡的其他景點,縱橫十幾裡地。

王維把自然與建築設計在一起,寄託心靈的園林,輞川別業。

在這個天然的山谷裡,王維根據園林裡的植物和山川泉石給每一處景點命名,一共二十處。

其中就有今天提到的《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還有我們熟悉的「竹裡館」,也是園林裡的一處景點。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寄情於山水之間,在山水寫實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寫意,創造了意境深遠、簡約、樸素而留有餘韻的山水田園詩,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效果。

輞川別業局部圖

在這輞川別墅裡,我們不得不提起另外一個詩人。

裴迪,王維的鐵哥們。

王維與其年齡相差十五六歲。二十多年的交往中,王維既把裴迪作為親密無間的道友和詩友,又視同自己憐愛的後輩,可謂關係非同一般。

輞川山谷間的風景點有二十處,每處景點兩人各寫一首詩,共計四十首。

開元末年王維自任編輯,把這四十首詩結成《輞川集》出世。每一首詩的名字就是景點的名字,就有我們所熟悉的《竹裡館》《鹿柴》等。

王維九歲喪父,父親去世以後,王維母親孤身一人把王維兄妹六人帶大成人,並培養成才,包括王維的弟弟王縉,後期官至宰相。

輞川別業建好以後,王維就把母親接到這裡生活,經常和母親一起念佛,吃齋。王維母親去世之後,將其輞川別業改為寺廟,把母親靈柩安葬於寺廟的西側。

在繁雜的塵世中,王維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勇於面對複雜的環境,能伸能屈,周旋於朝廷之間。在官場之外,王維把內心寄托在在這片山水之間,讓心靈得以升華。

相關焦點

  • 未來講堂|王維《鹿柴》誦讀:韓濤
    未來講堂|王維《鹿柴》誦讀:韓濤 2020-09-24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王維《鹿柴》
    王維同李白同歲,但不同於李白終生不變的追求理想的飽滿熱情,王維從他中年開始就過著半官半隱,或者說亦官亦隱的生活。這種生活方式和政治、宗教都有很大的關係。從個人經歷上來看,開元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36年,張九嶺罷相,口蜜腹劍的奸臣李林甫上臺,對王維等一大批正直士人的心態產生了重大的打擊,王維從此漸漸萌生了退隱之心。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彙總(附拼音+解析),這份資料,最好都背熟!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彙總(附拼音+解析),這份資料,最好都背熟!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如何讓學生們在詩詞學習中集中注意力並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是很多語文老師都關心的問題。很多同學,對於古詩詞這一類都興趣不大。一旦同學們在詩詞學習中喪失了學習興趣之後,便難以集中精神,在課堂上做小動作、開小差也就難免,因此筆者認為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進行詩詞學習,首先最重要的事情就要在詩詞學習過程中開展有趣的活動或遊戲,藉此來緩解孩子們在詩詞學習上的枯燥無聊之感。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硬筆田字格版,列印出來,讓孩子邊背詩詞邊練字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硬筆田字格版,列印出來,讓孩子邊背詩詞邊練字一些家長都認為小學生不應該背那麼多課文,特別是詩詞,孩子們即使是背誦了全文,也不知道詩詞內容,他們認為詩詞背誦對於語文學習沒有多大的幫助,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 背了這麼多年的《鹿柴》,「柴」字怎麼讀?很多人都讀錯了
    很多人在讀古詩詞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這個字應該怎麼讀。印象最深的就是王維的《鹿柴》了,背了許多年,才發現,原來是鹿柴(zhài),而不是鹿柴(chái)。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閒居輞川時所作,入選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背,但是很多人卻常常讀錯標題。鹿柴唐代·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29首:王維《鹿柴》
    酈波解讀:《鹿柴》王維鹿柴【唐】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是詩人,也是卓然成風的畫家。他的每一首詩作都表現出對自然的親近。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經由衷地讚嘆: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在詩情和畫意的互相滲透和生發中,王維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典詩歌的抒情藝術。《鹿砦(ZHAI四聲)》具有王維山水田園詩的最重要特點,即:鮮明的視覺性,和同樣鮮明的禪意。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硬筆書法版),列印給孩子,背誦練字一舉兩得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硬筆書法版),列印給孩子,背誦練字一舉兩得都說字是一個人的第二張臉,可是我見現在很多小學生寫的字,那可真叫一個一言難盡啊,有彎彎曲曲如蚯蚓爬行的,有潦潦草草如雞抓的,還有東倒西歪如喝醉酒的,總之在考試中遇到這些難以辨認的字體時
  • 孩子從小就要背古詩詞,背後這3點好處,讓孩子「受益匪淺」
    在現在的語文科目中,古詩詞也佔有不少的比例,是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很多孩子在沒有讀書的時候,還在幼兒園就被很多父母要求背誦古詩詞,就連很多國外的孩子也被要求背誦故事。金融巨鱷羅傑斯的女兒就曾經字正腔圓地背誦過《山村詠懷》,當時被中國網友稱讚了一番。
  • 王維為啥稱為詩佛?王維五首帶有空字的古詩詞賞析王摩詰的空觀!
    這也驚豔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深情地對王維說「哇,這詩是你寫的呀?我早就會背了。我還以為是古人所作呢?」。王維與母親的佛系人生:詩佛王維五首關空古詩詞賞析摩詰的空觀!但是,這期間王維還是遵從母親的意願和家鄉的崔氏結婚了。
  • 每天一首古詩詞|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119首古詩詞。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鹿柴(zhai)」,是王維輞川別墅之一。這首詩描寫的是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之處就在於以動襯靜,清新自然,毫不做作。大凡寫山水,總離不開對具體景物的描摹,山之巍峨,水之靈秀,古樹之參天,飛瀑之氣勢。
  •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
  • 以硬筆楷書寫出的小學生古詩詞必背15首,太精美了,還帶著譯文
    以硬筆楷書寫出的小學生古詩詞必背15首, 太精美了,還帶著譯文古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學生們最愛的文體之一。在小學階段必背的詩詞有上百首,都是經典中的經典,但是以書法的形式展現出來更加優美,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十五首。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鹿柴》
    鹿柴 唐·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701-761年,一說699-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之前,我們先後欣賞了他的傳世名作《相思》及以小見大的《雜詩三首·其二》。今天,我們來看看這首《鹿柴》。
  • 記憶力訓練:古詩鹿柴的快速記憶——我愛家教
    我愛家教:大家好,歡迎來到我愛家教線上微課堂,每天5分鐘學一首必背古詩,畫一張思維導圖,跟我一起快速記憶背古詩150首。今天咱們要一起學習的古詩叫做鹿柴,鹿柴,唐,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 小學生背古詩詞被「櫻桃」氣哭,東北姥爺釋義逗笑網友:文化人
    小學生背古詩被氣哭火了這位小學生應該上二年級,他在家裡背誦古詩詞,名字叫《柳梢春花朝春分》。聽到這個詩名後,許多網友就不淡定了,紛紛替小學生打抱不平:「這是什麼玩意?小學古詩不應該是常見、經典的嗎?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詩人的作品居多,這個春花是誰寫的?」「名字都沒聽過,這也太難了吧。」然而,小學生沒意識到這個問題,他興致勃勃的背誦古詩,直到看到這句詩詞的時候,越想越不懂,直接被氣哭了!
  • 外國人如何翻譯王維的《鹿柴》?這本書告訴你!一共有十九種
    《觀看王維的十九種方式》是由美國作家艾略特·溫伯格和墨西哥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1987年合寫的一本小冊子,從翻譯和詩歌的角度細緻解析了王維的《鹿柴》一詩在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等語言中的代表性譯文,一共有十九種。
  • 唐詩三百首 | 鹿柴
    【簡介】《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這首詩寫一座人跡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參天的樹林,意在創造一個空寂幽深的境界。【注釋】1.鹿柴(zhài):王維輞川別墅之一(在今陝西省藍田縣西南)。柴:通「寨」、「砦」,用樹木圍成的柵欄。2.返景(yǐng):同「返影」,太陽將落時通過雲彩反射的陽光。
  • 鹿柴(空山不見人)
  •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鑑賞
    【注釋】①鹿柴(zhài):「柴」同「寨「,柵欄。此為地名。②但:只。聞:聽見。③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古時同「影」。④照:照耀(著)。【鑑賞】  這是王維後期的山水詩代表作──五絕組詩《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zhài寨),是輞川的地名。
  • 小學生背古詩詞時崩潰大哭,知名教授說了句大實話:這是老師的錯
    說到背古詩詞,筆者一直記得當年語文老師逼我們背《滕王閣序》的時候,700多字的文章,我們硬是咬著牙背了下來。那時候心裡對老師那個怨氣,簡直了。長大後,說實話很感激老師,文中背過的那些千古名句,就像印在了腦子裡一樣,讓如今的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