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繫人:王俊傑
寫在前面:我們將對體育行業進行深度覆蓋,以一系列深度研究報告來詳細分析體育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和投資策略。系列報告分別側重:1)市場空間2)中外體育管理體制比較3)體育競技和賽事運營4)場館運營5)大眾健身6)體育培訓、中介和彩票7)體育用品8)足球9)籃球10)投資策略。
人口、收入、政策決定中國體育消費10年十倍市場空間。我們認為,中國未來十年將迎來體育消費發展的黃金時間,首先從人口學角度來看,體育消費旺盛年齡(30-50歲)人群未來十年處於高峰期;其次,我國人均GDP在2008年首次超過3000美元,為體育消費旺盛發展提供物質支撐,國際經驗顯示,人均GDP從800美元躍升到3000美元將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獲得快速增長的時期,這一時期也是居民消費更新換代、休閒娛樂需求快速增長的時期,此外,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等重大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大大培育居民體育消費意識,提振居民體育消費熱情;最後,政府政策的支持對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不可限量的重要推動作用,自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國各級政府密集出臺取消限制體育消費繁榮的政策,為我國體育消費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公共服務環境。目前,我國體育產業佔GDP的比重僅為0.6%,低於全球平均水平2%,也顯著低於美歐日韓等國家體育產業佔GDP比重。2014年我國體育產業總產值約為4000億元人民幣,我們預計, 2025年我國體育產業規模將達到3.55萬億人民幣,較目前尚有近10倍的增長空間。
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失衡,體育服務業未來十年存在25倍的市場增長空間。目前我國體育產業中,體育用品和衍生品產業的產出佔比高達80%以上,是產業主要支撐,而作為主體產業的體育服務業佔比不到20%。呈現明顯的結構失衡和本末倒置的現象。隨著體育消費的增長和政策的鬆綁,未來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將逐步趨於合理。我們預計, 2025年體育服務業佔比將提升至約50%,體育服務業產值到將達到1.78萬億, 體育用品行業佔體育產業的比重降低為40%, 2025年,體育用品行業產值將達到1.42萬億。目前,我國體育用品行業產值為3280億元,體育服務業產值僅為720億元,由此可見,未來十年我國體育用品行業市場空間為當前的4.5倍,而體育服務業相比當前約有25倍的市場空間。
體育服務業中,我們看好競技體育、大眾健身和體育場館運營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我們從體育行業各細分領域的市場需求以及被滿足程度兩個維度來看待未來各個子行業市場機會情況,體育用品處於消費者需求強而且市場滿足度也比較強的子版塊,因此市場整體性機會較小;體育服務業中的體育競技業、大眾健身和場館運營業處於需求強但是市場滿足度低的板塊,市場的整體性機會較大。而體育博彩、體育中介和體育培訓等子板塊體育博彩、體育培訓和體育中介屬於需求弱、滿足度低的領域,但是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我們建議關注:青島雙星、潯興股份、華夏幸福、雷曼股份、道博股份、萊茵體育。以及新三板標的:恆大淘寶、中智華體、星奧股份、歐迅體育等。
詳見《體育服務業——十年25倍空間(體育行業深度研究系列報告之市場空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