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1939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停泊於宿毛灣的蒼龍,甲板上停放著九七式艦攻。
1934年11月20日,作為日本第一艘並未經過任何改造、從最初圖紙繪製階段便作為戰機搭載艦設計的正規航空母艦,蒼龍在吳海軍工廠開工。1935年12月23日,蒼龍艦體下水,但受當年第四艦隊事件影響,又追加補強結構工程,直至兩年後的1937年12月29日才最終竣工。總體而言,蒼龍的設計是成功的,成了後來日本航母設計之典範。
由於蒼龍型航母的續航距離不如加賀及最新的翔鶴型航母,一開始軍令部想把蒼龍、飛龍撤出南雲機動艦隊,轉用於其他方向作戰,但第二航空戰隊司令山口多聞採用在艦內儲備大量重油罐的做法,強行延長其續航距離,終使兩艦得以參與珍珠港突襲戰——此戰中日軍方並沒有在途中受到攻擊,否則山口此舉便如同當年在艙室內塞滿燃煤的俄國羅傑斯特溫斯基艦隊,是非常危險與愚蠢的。儘管戰後日本海軍研究者們喜歡幻想中途島戰役不是由南雲而是由山口指揮的話將會如何如何,但筆者以為,以當時美軍在暗、日軍在明的形勢而言,山口擔任司令的話很可能令機動艦隊更快敗亡。
日本時間1941年12月8日凌晨珍珠港突襲作戰開始,從蒼龍起飛的第一攻擊波有九七式艦攻18 架(其中水平轟炸隊10架由分隊長阿部平次郎海軍大尉率領,魚雷攻擊隊8架由分隊長長井彊海軍大尉率領)和零式艦戰8架(由分隊長菅波政治大尉率領)。儘管事先已經說明珍珠港福特島北岸停靠的那些輔助艦船雖然看上去很大,但並非有價值目標,蒼龍雷擊隊仍然攻擊了位於該處的猶他號靶艦,使其沉沒,隨後攻擊了「戰列艦大街」中的加利福尼亞號與內華達號戰艦。
蒼龍水平轟炸隊則以一枚800 千克炸彈命中亞利桑那號戰艦,貫穿甲板引爆了火藥庫。隨之發生了最令人心驚膽戰的大爆炸,滾滾烈火濃煙直衝雲霄,上千名美海軍官兵隨該艦傾覆而犧牲,該艦成為當天美國軍艦中犧牲最慘重的一艦。順便對此戰例多說幾句:戰後資料一般認為是蒼龍水平轟炸隊中的金井飛曹座機投下了這枚800千克炸彈, 之所以不能百分百確認,是因為當時採取的對艦水平轟炸戰術是一個小分隊5架戰機由領機帶領一同投彈,5枚炸彈形成火力覆蓋,力求至少一兩枚能夠命中目標。
(上圖)蒼龍艦橋正面特寫,能清楚看到頂端的九四式高射指揮儀、6 0釐米探照燈等設備,近處是右舷3號127毫米雙聯裝高射炮。
至於這種800千克炸彈,由戰後資料來看是很特殊的:日本海軍當時正在研製的是「十三試80番(800千克)5 號炸彈」,目標就是能夠一發擊穿美國最新戰列艦的所有防護甲板,鑽入底艙爆炸,將整艦一舉炸沉。但這種炸彈研製起來很困難,最終至1942年才以「二式80番5號炸彈」為名正式採用,也就是說沒趕上開戰。
在珍珠港使用的是什麼炸彈呢?其實是一種臨時替用品,名為「九九式80番5號炸彈」,是由戰艦長門所用410毫米主炮的九一式穿甲彈改造而來的,其炸藥量從原先的14.9千克增加到了22.8千克。拿軍艦用穿甲彈來改造轟炸用穿甲彈,對於航空本部來說是一件很不高興的事情,因為還得徵得艦政本部的同意。第一批改造得來的九九式80番5號炸彈只有50枚,以後的數量也不會太多。
根據淵田美津雄的回憶錄,他所直接率領的第一攻擊波的水平轟炸機(來自赤城、加賀、蒼龍、飛龍的49架)全部攜帶這種炸彈;第二攻擊波中就只有大約30架九七式艦攻攜帶了這種特殊穿甲彈,其他的還是攜帶250千克炸彈。日軍用以擊沉美軍軍艦的主力還是航空魚雷(說起這一點航空本部還是不高興,因為用魚雷就意味著繼續依靠艦政本部)。
蒼龍第一攻擊波的戰果十分輝煌,並且戰機全都平安回歸,只有一架返航機不能順利降落而迫降於蒼龍附近海中,飛行員被救起。蒼龍的第二攻擊波有九七式艦攻18架(指揮官是日後鼎鼎大名的「艦爆之神」、飛行隊隊長江草隆繁少佐)以及零式艦戰9架(由分隊長飯田房太大尉率領),不過港內值得攻擊的艦艇目標已經不多了。
江草隆繁率俯衝轟炸隊攻擊紐奧良號重巡洋艦等目標,不過造成的損害不大,值得一提的只有檀香山號巡洋艦被炸成重傷。但制空隊的飯田大尉的座機卻被防空火力給打了下來,美方資料認為將其擊落的就是珍珠港戰鬥中堪稱最為英勇的人物——卡內奧赫海軍航空站的約翰·威廉·芬恩軍械軍士長。日軍戰機瘋狂轟炸機場跑道時,美軍官兵都只能縮著腦袋躲藏,約翰軍士長終於無法忍耐,跑出去操作一挺重機槍對空猛烈開起火來。飯田在座機被擊中之後,向僚機打了個手勢表示油箱被命中,無法飛回航母去了,隨後便往航空站的軍械庫俯衝下去。但是電影《虎!虎!虎!》中表現的日機正命中機庫的事實際上沒有發生,飯田機擦過了軍械庫頂端,墜毀在高級軍官宿舍附近的小山後面,著地時翻滾了數圈,機腹向上又滑行了一段,最後跌入堤圍裡面才停住。美軍隨後搜索這架零式機的殘骸, 從飯田身邊搜出一份珍珠港地圖,不無諷刺地說:這份地圖上面將水箱標成了油庫,日軍向水箱拼命掃射子彈卻不能將其引爆,一定感覺很掃興吧。
珍珠港當地時間12月8日,美軍為飯田上尉舉行了莊重的葬禮(也包括其他在珍珠港戰死的日軍官兵)。至於約翰軍士長則獲得了最高的國會榮譽勳章嘉獎。制空第二小隊的藤田怡與藏中尉(戰後曾擔任「零戰飛行員會」的會長)也差點喪命,他的零戰被前來攔截的P-40戰機擊傷,勉強飛回蒼龍降落時,發動機零件都掉在了甲板上。
第二攻擊波蒼龍總共損失了2架艦爆和3架零戰,突襲行動遂告結束。回到蒼龍的江草立刻向艦長柳本柳作大佐和山口多聞戰隊司令報告,認為有必要實施更多空襲,山口亦將此意見提交給了南雲忠一,但終未扭轉後者立即撤退的決定。
南雲機動艦隊在珍珠港取得的戰果儘管十分巨大,但並不包括任何美國航母,因為它們恰巧都不在港內。其中企業號航母(CV-6)運送海軍陸戰隊第211戰鬥機中隊的12架F4F野貓式戰機到夏威夷以西3700公裡之遙的威克環礁島,襲擊發生時還在返迴路上。
(上圖)1942年狀態的蒼龍航母線圖,由俯視圖可以看到前後兩個煙囪在尺寸和形狀上都有區別
蒼龍號航空母艦主要性能參數:
標準排水量:15900噸。公試排水量:18450噸。滿載排水量:19800噸。艦體全長:227.5米。最大艦寬:21.3米。平均吃水深度:7.62米。飛行甲板全長:216.9米。飛行甲板最大寬度:26米。動力裝置:艦本式高中低壓蒸汽輪機4臺,呂號艦本式重油鍋爐8座。輸出功率:152000馬力,四軸推進。航速:34.5節。燃料搭載量:重油3400噸。續航距離:7680海裡/18節。武器裝備:雙聯裝40倍徑89式127毫米高射炮6座,雙聯裝96式25毫米機關炮14座。至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搭載艦載機:63架,其中零式艦戰21架(常用18架,備用3架),九七式艦攻21架(常用18架,備用3架),九九式艦爆21架(常用18架,備用3架)。乘員:1100人。
本文摘自《日本航空母艦全史 》
★ 忠實紀錄舊日本海軍航母的發展,真實再現數十年前海上戰爭的激情★ 以發展時間和具體艦型作為敘述線索,完整敘述日本航空母艦從誕生、壯大,直至走向覆滅的每一步
★ 詳實正文、清晰照片、精美線圖相結合,發展歷程與戰鬥歷史描寫齊頭並進,一本值得收藏與反覆品讀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