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我心有戚戚焉

2021-01-08 中國教育新聞網

作為業餘寫手,深感慚愧的是對作家孫犁的作品,僅止於《荷花澱》《蘆花蕩》等早期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小說,對孫犁的了解也僅止於「荷花澱派」創始人,其他知之甚少。近來,網購了一套《耕堂文錄十種》,這是孫犁晚年的作品集結。讀後相見恨晚,孫犁為人作文的很多做法想法,令人敬仰,並於我心有戚戚焉。

在孫犁諸多的美德中,我最欽佩他的潔身自好。他直言:「我有潔癖,真正的惡人、壞人、小人,我還不願寫進我的作品。」「我唯怕惡人惡聲,每聽到見到,必掩耳而走,退避三舍。」經歷過抗日戰爭的烽火,經歷過解放戰爭的硝煙,經歷過新中國成立後各種政治風浪的衝擊,患過重病,受過打擊,遭過非議,所有這一切,都沒有使孫犁喪失理智,迷失良知,反而越老越有品位,越有情懷,越有風骨,不得不使人想到他的家鄉白洋澱裡亭亭玉立的紅蓮,「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傲岸而高潔,端莊而靈秀,芳遠而清新。

為什麼避諱惡人小人,孫犁這樣解釋:「不寫小人。小人心態,聖人已盡言之。如舞臺小丑,演來演去,無非是那個樣兒。且文章為賞心悅目之事,盡寫惡人,於作者,是汙筆墨;於讀者,是添堵心。寫小人,如寫得過於真實,尤易結怨……在生活中,對待小人的最好辦法,是不與計較,而遠避之。寫文章,亦如此。」在孫犁看來,寫文章既自娛,更悅人,是一種精神愉悅,可見晚年的孫犁對文學創作的審美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這是他自身修養的緣故,也是他為人處世的哲學。在他心目中,惡人小人,不要說寫,就是意念上也要避開,想起這些人和事,就「心浮氣動,六神失據,忽忽不知所歸」,晚年他儘可能不回憶「文革」前後那些不愉快的事。他把自己的靈魂視作白玉,即使點滴絲縷的瑕疵也要反覆打磨剔除,然後靜靜地滋養在澄澈的清水裡。

怕得罪人,也是孫犁不願在文字中觸及惡人小人的一大原因。他的很多小說,其實皆為紀事:「我晚年所作小說,多用真人真事,真見聞,真感情……但我這種小說,卻是紀事,不是小說。強加小說之名,為的是避免無謂糾紛。」可以想到,每每伏案提筆,孫犁小心翼翼,內心糾結,不寫不快,寫了惹麻煩,也不快,那支流暢的筆就顫巍巍地滯澀了。《耕堂文錄十種》中的每一單冊雖不是大部頭的恢宏巨著,但寫起來卻很為難,可以說這是孫犁在難測的人心與汙濁的塵世夾縫中,艱難煉製的一顆顆璀璨明珠,是他那顆赤誠之心的真實記錄,是一個連狗和貓都不願意得罪的慈祥老人的最後閃光。

為了不得罪人,孫犁先是聲明不再為人寫序,隨後只寫一點書評,寫書評不行,又退一步寫信,但「不久又發現,寫信如果說實話,照樣可以得罪朋友」。於是乾脆連信也不寫了,不再給他人的作品提意見。「不得已,也只是寫封簡訊:大作收到了,正在拜讀,如有什麼意見,定當及時奉告。實際上,是從此就沒有下文。」在良知和友情之間,他小心地做著取捨,小心地摸索著通幽的曲徑,堅守著良知的底線,維繫著脆弱的友情,這個欲望一減再減、祈求安靜的老人活得並不輕鬆安適。

文字中的孫犁怕惹麻煩,而現實中的孫犁的確有更多的無可奈何,其作品中不時出現自嘲的文字——「比如街道上,垃圾阻塞,則改路而行之;庭院之內,流氓滋事,則關門以避之。至於更細小的事,比如食品衛生不好,吃飯時米裡有沙子,菜裡有蟲子,則合眉閉眼,囫圇吞之……」這就是作家每天面對的現實,別人都適應了,麻木了,聽而不聞熟視無睹了,而他這種適應,倒不如說是喃喃的申訴與譴責。而「我如果是一條魚,看見有人來把水攪渾了,我就趕緊躲開,遊到遠處去。如果躲不開,我就鑽到泥草裡去……」則讓人想像到孫犁生活的艱澀與逼仄,到了無處可去的地步。與環境的疏離恰恰反襯出孫犁的「潔癖」,只有眼裡容不下沙子的人,一直敏感的人,一直渴盼美好生活的人,才會有強烈的排斥反應。作為一個無力抗爭的老人,孫犁也只能通過文字書寫內心的怨尤和渴盼,寫出來,才得以緩緩地透一口氣。

「故鄉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不美的一面……說實在的,對故鄉的惡與醜我不忍心以散文的形式赤裸裸地寫出來——如有可能,不妨可做小說的素材——那些令人髮指的行徑變成文字,我怕玷汙了整本集子的審美;當然,我還希望那些惡與醜能漸變為善與美。因此,對這些東西,我的文字是極力節制的,也添加了溫和的成分,個別全景式呈現的篇章,未能入選本書。」這是我的散文集《流星划過夜空》自序《逃離與回望》中的文字,不合時宜地引用在這裡,絲毫沒有傍孫犁這棵文學大樹之意,只是用以印證我與孫犁老先生在寫作上的一點不謀而合,想不到我的一點感受,孫犁早就多次訴諸文字了。這樣的文字與心靈的「撞車」,也算是一次美麗的邂逅吧。

(作者系山東教育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18年10月29日第12版 

相關焦點

  • 香港青年舞者的「回歸」:心有戚戚焉
    中新社福州10月19日電 題:香港青年舞者的「回歸」:心有戚戚焉  作者 林春茵 鍾秋香  從17歲那年的《梁祝》,到三十而立的《但願人長久》,從內地赴港的青年舞者陳俊在跳過30多場舞劇後,感覺自己「已經觸摸到用中國情感打動觀眾的一些門道」。
  • 夜雨悽悽,我心戚戚
    但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隔壁的歡聲笑語或多或少會觸動你孤戚的心。因為它需要撫慰,需要共鳴。在星星伴著月亮的夜晚,你可以漫步街頭、村莊、田野,欣賞美麗的夜景,迷人的夜色會讓你忘卻煩惱,把憂愁拒之門外。累了,就帶著微笑和滿足進入夢鄉,去尋找那夢中的天堂。
  • 國運之戰:任正非、張一鳴心有戚戚焉
    「戰」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其中,國家間圍繞著技術(專利)展開的一系列明爭暗鬥,所產生的國際格局影響,不遜色於任何一場規模性熱戰。 回溯近代史上大國間的專利之戰,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勾勒出其國運的變遷。
  • 春日遲遲,我心戚戚
    可觀賞可實用,我的少年的時光,是在夏日染上植物蔻丹,直到冬季裡一點點剪去長指甲,及至指甲上只剩一彎小月牙,春天又會撲面而來,我的指甲花的小芽會頂著兩片嫩葉出土,如此四季輪轉,樂此不疲。是野草閒花般的植物,堅強易生長,我只前一年隨意拿種子灑遍院子,此刻也就看看,會不會有一兩株小芽奏出春天的序曲——當作春天的證據,慰安我的已被冬天染的枯黃,幾近氣息奄奄的心。
  • 未完成的夢想,心有戚戚焉
    很喜歡石榴,臨潼石榴、蒙自石榴,這是我比較喜歡的兩個品種。蒙自石榴皮薄籽軟其貌不揚,而臨潼石榴則皮厚籽硬外皮紅豔,果肉殷紅,一顆顆剝下來盛在碗裡慢慢嚼著吃,自是怡然自在。每年國慶之後,自是收到陝西的朋友贈送的一箱臨潼石榴,於是對石榴的念想,自然是在國慶之後。今年有幸在京城看到石榴樹開花結果,甚是歡喜。
  • 這些成語,於我心有戚戚焉(上)
    我想到蜜獾。有詩為證:「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低頭看,蜜獾饒過誰。」蜜獾,江湖人稱「平頭哥」,因為最愛吃蜂蜜,所以叫「蜜獾」。但千萬不要被表象迷惑,它除了吃蜂蜜,還吃眼鏡蛇,還鬥鱷魚、鬥老虎、鬥母獅,鬥一切,可以說是「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本人了。看過《上帝也瘋狂2》的應該對這個小傢伙印象極其深刻。沒看過的,推薦去看看。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戚戚兩字在這是什麼意思?
    戚戚是憂愁、悲傷的意思。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前者保持光明磊落,後者長期心情憂鬱。憂鬱的眼神戚有多重意思,一種是兵器之斧子的意思;一種是表示親屬關係,比如親戚。不過,小人長戚戚中的戚,是憂愁、悲傷的意思。戚通慽或者慼。意思是,在古代戰爭之中,擔憂並肩作戰的兄弟氏族的安危。
  • 人在心不在的說說 心不在焉的朋友圈說說
    2、人在心不在,心在人不在,有時候人生旅途就是那麼狗逼3、想念之人在心不在口,深愛之人在夢不在眼。4、人可以忘記記憶的哇。。我願選擇失憶,好過現在的人在心不在的生活。。。。每天都不知道自己幹嘛?5、將不在勇在謀,兵不在多在精。團隊不在人多在心齊,一群人,一件事,一輩子。五虎上將齊聚汾酒之都。6、失眠是病沒錯,但病理在心,不在身。
  • 烈火澆愁:在這遍地玻璃渣找糖,我雖心有戚戚焉,卻還是樂此不疲
    「盟海」只對盛靈淵有作用,當盛靈淵受傷時宣璣就會受同樣嚴重的傷,而自己受傷盛靈淵沒事。術法剛下一天就被盛靈淵知道了其中奧秘,兩個人因為這事吵了一架,最後宣璣落淚才讓盛靈淵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也是因為這件事,宣璣才明白原來自己愛慕之人也同樣愛著我。
  • 攝心念佛交談:心發不出來,做事心不在焉,怎麼辦?
    全國的老弱病殘僧人,無論修任何法門,本寺全部接收,本寺僧人從未有過單費。以上宗旨,長久不變。攝心念佛交談:心發不出來,做事心不在焉,怎麼辦(字幕是視頻的配套內容,建議與視頻結合觀看)師父弟子發現自己的心發不出來做什麼事都感覺心不在焉的 怎麼辦心不在焉 我是這麼理解的你的想法 沒有在你固定的地方上總是想七想八 總是亂七八糟一會兒這個
  •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說:「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意思是說: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說文》中也有:富設是無情之物,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貧賤是耐久之交,處得他好他益你反深。故貪商羽而戀金谷者,竟被一時之顯戮;樂簞瓢而甘敝縕者,終享幹載之令名。」古今中外,但凡有道德修養的人,都能做到「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 《論語》晨讀,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那麼,我心如何能既平而闊呢?平之闊之,則我心平闊。如何平闊我心?使我心平了利祿榮辱,則我心不自誇、不自大,亦不自卑、不嫉妒 何光順:是啊。在當下這樣一個一神教被現代科學消解的社會,孔子的個體化的君子信仰,則更有契於當世 黃裕生:今天我要講的就這些。何老師繼續。 何光順:嗯嗯,我也差不多講到這裡啦。
  • 卡爾維諾提出的14個好處讓我們心有戚戚焉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 他們的思想既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也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這扇中華元典小軒窗提出了許多我們曾心有靈犀、卻欲言又止的真問題,如:傳統文化「尚德」不「尚智」如何應對歐風美雨的衝擊?中國人文精神先是在秦代被反人文的法家徵服,現代以來又被重視物質的文化徵服,它的出路在何方?
  • 伴君如伴虎,心有戚戚焉
    我目前就遇到一位像「虎」一樣的領導,我的人生智慧嚴重不足,每天都處於惶恐之中,下面舉兩例,請網友們給解解惑,支支招。一次開會,領導訓話到:現在我們要解放思想,不是說幹了工作就完了,還要靠關係,你們誰有關係你們可以私底下來找我,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有能力呢?不管是同學、親戚、朋友,有在政府部門工作的,都可以利用起來。
  • 邯鄲俗語——殺雞焉用牛刀
    殺雞焉用牛刀 「殺雞焉用牛刀」的意思是:殺雞哪裡要用得上宰牛的刀。比喻幹小事不必用大人才或不必小題大做。焉:哪裡。
  • 讀後心有戚戚焉,就想把裡面的話記錄下來,以自勉!
    2、喜歡的東西,總有一個理由讓你堅持下去,沒有那麼委屈的藉口。Like things, there is always a reason for you to stick to it, there is no excuse for so wronged.
  • 一路行來心有戚戚
    如果車站能專門安排一些人,專門幫助這些年紀大識字少出門有困難的老人該多好。(二)敢怒不敢言的我半夜。大家都東倒西歪姿態各異地艱難睡覺。車廂中間有一個人忽然旁若無人高談闊論起來,聽著是在向同伴評論快手直播,然後還乾脆播放起來,聽著應該是買東西的。本來就極難睡著,又被吵醒了,那個時候是午夜零點過了。
  • 【一日一摘】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原文】  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及其門人著有《孟子》一書。【解讀】孟子說:「萬物我都具備了。反躬自問誠實無欺,便是最大的快樂。盡力按恕道辦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萬物皆備於我矣」作為一句名言,被認為是典型的主觀唯心 主義哲學觀。這裡面的是與非不在我們關心的範圍。我們關心的 是孟子說這話的意思。所謂「萬物皆備於我」並不是像有些人所 理解的那樣,說是「萬物都為我而存在。」
  • 坦蕩蕩與長戚戚其實是兩種不同的生存狀態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出自《論語·述而》,是自古以來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名言。可以翻譯成:孔子認為,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其實「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在某一方面講可以理解成兩種不同的人生狀態。歷史發展到今天,我們一方面要繼承古人的文化傳統和思想道德標準;另一方面也不必要墨守陳規認為老祖宗說的都對,可以辯證分析之後,再去正確地對待。
  • Keep擇隊而站,王寧說他走到今日心有戚戚-虎嗅網
    長久以來,王寧信奉的成長哲學,是「對標比自己快半步的人」,「比如你想知道高考之後的狀態,找一個大三或者大四的人聊,顯然不如找一個剛上大一的人聊,我在天使的時候,去見一些已經拿到B輪、C輪的創業者,總覺得他們講的東西很空,但這不是說他們講錯了,而是你和他的距離太遠,感知不到他所面臨的情況,到了我自己也拿到C輪之後,他們當時所說的,現在就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