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摘】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2021-01-13 百味書坊

【原文】

  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出處】  

出自《孟子·盡心上》  

【作者】 

孟子,中國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門人著有《孟子》一書。

【解讀】

孟子說:「萬物我都具備了。反躬自問誠實無欺,便是最大的快樂。盡力按恕道辦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

「萬物皆備於我矣」作為一句名言,被認為是典型的主觀唯心 主義哲學觀。這裡面的是與非不在我們關心的範圍。我們關心的 是孟子說這話的意思。所謂「萬物皆備於我」並不是像有些人所 理解的那樣,說是「萬物都為我而存在。」(由此來歸結孟子為典 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者。)我們理解孟子的意思,是說天地萬物我都 能夠思考,認識,所以天地萬物我都具備了。這樣才會有下面的 一句話,「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反躬自問,我所認識的一切都 是誠實無欺的,所以非常快樂。這是一種認識的快樂,探求真理 的快樂。但是,僅有認識,僅有自身的發現還不夠,所以要「強 恕而行」,盡力按恕道辦事,這樣來實行仁道。所謂恕道,我們在 本書中已經多次提到,這就是孔子反覆強調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論語·衛靈》)它的積極方便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總起來說,是 一種將心比已,推己及人的思想,用這種思想來處理人與人之間 的關係。如果說,「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是一種認識的快樂,局 限於自身;那麼,「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就是一種實踐的快樂, 涉及到他人與社會了。
由此可見,「萬物皆備於我矣」所引出的,是認識和實踐兩大 領域的儒學追求:一是「誠」,二是「恕」,都是儒學的核心內容。 單從「萬物皆備於我矣」這句話給我們的感覺,則是一種充滿主 體意識,樂觀向上的心態,的確有法國哲學家笛卡爾那著名的命 題「我思故我在」的精神風貌,給人以認識世界,探索真理的勇 氣和信心。

來源:摘自《2017導向歷》



--

如需購買請點擊「閱讀原文」

↓↓↓

相關焦點

  • 「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不斷的,哪怕是勉強自己,都要時時保持一個恕道,寬恕他人.
    蔡禮旭老師 2013/7/8(第14集)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07-049-014  經文下一句說到:『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仁愛的大道,首先要如孟子所說的,「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不斷的,哪怕是勉強自己,都要時時保持一個恕道,寬恕他人。包含這個「恕」字:如其心。上面一個「如」,下面一個「心」,如其心就是感同深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看到他貧窮了,體恤他的貧窮,看到他生病了,體恤他生病。
  • 強恕而行:真正的強者勇於戰勝自己
    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強是勉強、勉力。孟子認為,人自身就具備萬物之理,但很多人的心放出去了,沒有收回來,他要求收回放心,真誠地反省自身,這樣就能體會到莫大的樂趣,體會到真正的快樂。推己及人的恕道,要勉力行之、勉強去做,如果做到這一點,就近乎仁者。
  • 曾國藩:慎獨、主敬、求仁、習勞,人生自修之道
    這四條分別是慎獨、主敬、求仁、習勞。對於我們來說,同樣具有借鑑意義。01 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方寸之自欺與否,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獨知之。」
  • 憲問: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邢疏:此章明恥辱及仁德也。憲,謂弟子原憲,問於夫子曰:「人之行,何為可恥辱也?」「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者,穀,祿也。孔子答言:「邦有道,當食祿。君無道而在其朝,食其祿,是恥辱也。」
  • 殺雞焉用牛刀
    【成語】         殺雞焉用牛刀
  •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劉強:本章乃夫子晚年下學上達,參透天道之後所言,可與《憲問篇》「莫我知也夫」章並參。兩章聽者皆為子貢,此必顏回死後,夫子有意傳道於子貢也。然子貢執著於言語聞見之學,「小子何述」一語,可知其終未能了悟夫子深意。
  • 每日一悟|荀子勸學·4南方有鳥焉
    【原文】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1],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2],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3],所系者然也。
  • 邯鄲俗語——殺雞焉用牛刀
    殺雞焉用牛刀 「殺雞焉用牛刀」的意思是:殺雞哪裡要用得上宰牛的刀。比喻幹小事不必用大人才或不必小題大做。焉:哪裡。
  • 「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是啥意思?老祖宗看透人性的忠告
    比如"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這樣的話,可能很多人聽過"有錢不進三地",但更加經典的下半句"沒錢莫近兩人"卻有很多人沒聽過。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這兩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有錢不進三地"有錢不進三地"這句話非常好理解,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擁有比較多財富的人,有三種地方你是不能去的。
  • 【論語易解】「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譯文】      孔子說:「判斷一個人,首先要看他的所作所為,然後要觀察他的行跡來歷,最後還要考查他到底安心於什麼。這樣一來,他怎能隱藏得住呢?他怎樣隱藏得住呢?」
  • 格羅茲尼vs莫陸軍分析 莫陸軍陣容不齊 恐小比分輸球丟分
    北京時間2020年08月30日23:00:00,2020/2021俄超常規賽第6輪格羅茲尼vs莫陸軍的比賽將正式開打。究竟是格羅茲尼持續連勝;還是莫陸軍持續不勝呢?格羅茲尼vs莫陸軍格羅茲尼1.球隊近況不錯,
  • 「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牢記古人的忠告,受用無窮
    秦用商君,東地至河,而齊、趙數破我,安邑近秦,於是徙治大梁。以公子赫為太子。   三十三年,秦孝公卒,商君亡秦歸魏,魏怒,不入。三十五年,與齊宣王會平阿南。   惠王數被於軍旅,卑禮厚幣以招賢者。鄒衍、淳于髡、孟軻皆至梁。
  • 桑蓮居|莫訝菖蒲花罕見,不逢知己不開花.
    莫訝菖蒲花罕見,不逢知己不開花。5月27日,桑蓮居菖蒲都開好了。  菖蒲,一叢凡草,不沾汙泥,清水、淨石即可有草鬱然,自古得文人雅士青目。《呂氏春秋》:「冬至後五十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於是始耕。」菖蒲歷冬不死,蒲壽千年。古代文人將其與蘭、菊、水仙並稱「花草四雅」。
  • 莫問,莫念,莫擾
    公眾號:一糖sugar莫要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別人。世間複雜的事物千千萬萬,卻也比不過人心,人心難揣,亂的不是人,是心。我討厭這世上每一個不友好的詞,它們身在泥濘中,放在人的身上,總是遍體鱗傷,噬咬著人們的筋骨。
  •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國魯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於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喪祭從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謂然友曰:「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盡於大事,子為我問孟子。」然友復之鄒問孟子。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聽於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