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悟|荀子勸學·4南方有鳥焉

2021-02-08 贏師教師招考

【原文】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1],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2],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3],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4],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5],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6],不扶而直[7]。蘭槐之根是為芷[8],其漸之潃[9],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10]。

【注釋】

[1]蒙鳩:即鷦鷯( jiáo liáo),又名巧婦鳥,體約三寸。此鳥微處卑,因用以比喻弱小者或易於自足者。

[2]葦苕(tiáo):蘆葦的嫩條。

[3]完:完備,牢固。

[4]射(yè)幹:一種草本植物,根可入藥,又稱烏扇。

[5]仞:古代長度單位,周制八尺,漢制七尺。

[6]蓬:草名,又叫飛蓬。

[7]此句下當脫「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八字(王念孫說)

[8]蘭槐:香草名,又稱白芷,開白花,味香。古人將其苗稱為「蘭」,根稱為「芷」。

[9]漸:浸泡。潃(xiǔ):尿。

[10]中正:正確的事物,呼應上文「神莫大於化道」之「道」。

【今譯】

南方有一種鳥,名字叫蒙鳩,它用羽毛搭窩,還用毛髮將它編織起來,系在蘆葦的嫩條上。一陣風吹來,蘆葦嫩條折斷了,窩裡的鳥蛋摔碎了,雛鳥也摔死了。這並非由於它的窩不牢固完善,而是由於窩所系的地方使它這樣。西方有一種草,名字叫射幹,它的莖只有四寸長。它生長在高山上,俯臨百丈深淵。這並不是由於它的莖能長得這麼高,而是它生長的地方使它這樣。蓬蒿生長在大麻中間,它不需要扶持就長得自然挺直;把潔白的沙子摻和到黑土中,它就變成和黑土一樣黑。蘭槐的根就是白芷,如果把它浸泡在尿中,君子就不會再接近它,百姓也不會再佩戴它。這不是它的本質不夠美好,而是由於浸泡在尿中的緣故。所以君子居住一定要選擇好鄉裡,出遊一定要結交賢士,這是為了防止走上邪僻,而要接近中正之道。

上海古籍出版社·李波評註

【原文】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1],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2],風至若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3],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4],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5]。蘭槐之根是為芷[6],其漸之潃[7],君子不近,庶人不服[8],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9],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注釋】

[1]蒙鳩:即鷦鷯( jiáo liáo),一名巧婦鳥。

[2]葦苕(tiáo):蘆葦的花穗。

[3]射(yè)幹:又名烏扇,一種草本植物。

[4]仞:古代的一種計量單位。

[5]「白沙」兩句:此八字原脫,據王念孫說補。溼,黑土。

[6]蘭槐:香草名,一名白芷,其根為「芷」。

[7]漸:漬。潃(xiǔ):泛指汙臭之水。一說溺,尿(楊倞說)。

[8]服:佩帶

[9]就:靠近。

【譯文】

南方有一種鳥,名字叫做蒙鳩,它用羽毛築果,並用毛髮將它編織起來,系在蘆葦的花穗上,一陣風吹來,葦穗折斷,鳥蛋摔碎,幼鳥也摔死了。不是它的巢不完善,而是巢所系的地方使它這樣的。西方有一種草,名字叫做射幹,莖長四寸,生在高山上面,俯臨百丈深淵,並非它的莖能長得這樣高,而是它生長的地方使它這樣。蓬蒿生長在麻中,不需要扶持就自然挺直;潔白的沙子摻和在黑土中,就和黑土一樣黑。蘭槐的根叫做芷,把它浸泡在臭水中,君子不會接近它,百姓也不會佩帶它。這不是它的本質不好,而是被浸泡在臭水中的緣故。所以君子居住一定要選擇好鄉裡,出遊一定要結交賢士,這是為了防止走上邪僻,而接近中正之道的方法。

相關焦點

  • 【跟徐老師每日學荀子·荀子文化藝術研究會】勸學1.5.1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
    【跟徐老師每日學荀子·荀子文化藝術研究會】勸學1.5.1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原文】1.5.1南方有鳥焉
  • 荀子勸學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說」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與其弟子撰有《荀子》一書。          《勸學》是戰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荀子創作的一篇論說文,是《荀子》一書的首篇。文章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度以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論說了有關學習的問題。
  • 勸學-《荀子》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在《勸學》中荀子為了強調學習必須持之以恆,用劣馬與好馬進行對比以說理的句子是「       ,        ;          ,         。《荀子.勸學》以蚯蚓為例,論證了為學必須鍥而不捨,堅持不懈;同篇中與之相反的例證是:「          ,                ,          。」
  • 荀子:勸學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 荀子之經典——《勸學》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wei tiao),風至苕折(tiao she),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闢而近中正也。
  • 細細品味荀子勸學 從中得到人生大智慧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摘選——荀子《勸學》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從這裡興起;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從這兒產生;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聖人的心境由此具備。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裡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連走十天,它的成功在於不停止。
  • (夏雲)積土成山,風雨興焉——荀子名篇《勸學》摘抄
    《勸學》是戰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荀子創作的一篇論說文,文章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度以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論述了有關學習的問題。文章旁徵博引,娓娓說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全篇文章形象清新,膾炙人口,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 荀子《勸學》,我讀懂了15條智慧內涵
    荀子《勸學》,我讀懂了15條智慧內涵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是一句我們非常熟悉的名言,強調的就算持續積累對目標達成的重要性。它正是出自戰國末期的儒學大師荀子所作《勸學》一文。荀子主張「人性惡」,認為人出生時本性就是惡的,所以要強調後天的教育與教化,改惡為善。《勸學》正是一篇主張人人應該自我勉勵,努力學習,全面提升自我修養的議論文。此文詞彙豐富,比喻繁多,引經據典,論點鮮明,富有哲理,寓意深刻,能給人啟發的名句很多。
  • 《勸學》這樣背誦又快又準確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荀子的《勸學》中,也論述了學和思關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勸學》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的觀點,是對孔子「學而時習之」的繼承。 4.荀子在《勸學》中以劣馬為喻,強調堅持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勸學》荀子
  • 秦觀、荀子《勸學》對比閱讀練習及答案翻譯
    (節選自《精騎集·序》)勸學《荀子》①君子曰:學不可以已。②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④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ニ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 荀子《勸學》:學習不可以停止;青,取於藍,而青於藍
    《勸學》是戰國時期思想家荀子創作的一篇論說文,是荀子的代表作,也是《荀子》一書開宗明義的第一篇。荀子是趙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名況,字卿。大家知道荀子,比較大家在課本中學過《勸學》一文,且還被老師要求背下來。
  • 議論文範本《勸學》,被誤讀了千年,其實荀子是勉勵人成為君子的
    若想一想荀子思想家的身份,我們即可明白:大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會整天「勸告」不愛學習的猴娃?猴娃們能理解荀子的「性惡論」?若把《勸學》理解為「勸告」,那是低估、矮化荀子了,好比博導帶小學生做科研,有點荒謬搞笑。
  • 高考語文早讀20:《勸學》《逍遙遊》《師說》
    《勸學》(《荀子》)①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助記]  揭示中心論點:學習是沒有止境的。②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 荀子《勸學篇》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
  • 荀子名言68句,哪句令你印象深?
    ——《荀子·勸學》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4、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5、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王制》6、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7、公生明,偏生暗。8、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9、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 《勸學》 荀子 原文和譯文
    《勸     學》》【作者】荀子
  • 集字荀子《勸學》,如趙孟頫親筆!
    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莖長四寸,生於高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荀子四字成語第四季
    出處:《荀子富國》:「故仁人在上,百姓貴之如帝,親之如父母,為之出死斷亡而愉者,無它故焉;其所是焉誠美,其所得焉誠大,其所利焉誠多。」 繁體:出死斷亡 簡拼:CSDW 注音:ㄔㄨ ㄙˇ ㄉㄨㄢˋ ㄨㄤˊ 常用:生僻 感情:中性 用法:出死斷亡作謂語、定語;指為效死獻身。 結構:聯合式材劇志大 拼音:cái jù zhì dà 解釋:指才智多,志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