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經典呢?卡爾維諾提出的14個好處讓我們心有戚戚焉

2020-12-18 華夏歷史新知

朱光潛建議,「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

卡爾維諾(1923—1985),義大利著名作家

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一書中更是明確提出14個標準,來確定「經典」的概念,以及閱讀經典的諸多好處:

1.經典能讓我們一讀再讀

2.無論何時閱讀它,都會是對自己的一種寶貴經驗

3.總是無意識地隱藏在深層記憶裡,給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

4.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新的發現

5.即使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

6.從不會耗盡它要向讀者訴說的一切東西

7.可以帶我們了解過去時代和文化的特殊氣氛和寶貴足跡

8.使我們驚奇,不再受導言和評論的遮蔽

9.我們越是道聽途說,讀到它就越是覺得新穎、獨特

10.表現著整個宇宙,令人仰止

11.在閱讀的過程中確立自己

12.是一部早於其他經典作品的作品,那些大師早就一眼把它們認出

13.把現在的噪音調校成一種背景輕音

14.哪怕與佔統治地位的現代格格不入,它也堅持成為一種背景噪音

軸心時代的代表人物

20世紀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論歷史的起源和目標》中把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稱為世界歷史的「軸心時代」,人類各個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 他們的思想既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也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先賢巨大的創造力和影響力主要是通過生前的傳道授業解惑和身後的圖書典籍實現的,這些典籍都已經成為各個國家民族精神文化方面永恆的元典或曰經典。

中華元典可謂是理解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樞紐。在這喧囂的時代,由大陸港澳臺40位大家悉心創作的《經典之門》——續文脈、跨學科、接地氣詮釋經典,喚醒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化記憶。與錢鍾書、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錢」「南饒北季」的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領銜主編,55種中華元典導讀讓我們對中國古代文化有了一個總貌式的認識。《經典之門》包括《先秦諸子篇》《哲學宗教篇》《歷史地理篇》《文學篇》4冊。

《哲學宗教篇》包括《周易》《禮記》《孝經》《孔子家語》《近思錄》《傳習錄》《心經》《金剛經》《佛說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說無量壽經》《六祖壇經》《黃帝內經》《淮南鴻烈》《顏氏家訓》《圍爐夜話》的導讀。

《先秦諸子篇》包括《大學》《論語》《孟子》《中庸》《荀子》《老子》《莊子》《列 子》《管子》《商君書》《韓非子》《墨子》《鬼谷子》《呂氏春秋》《孫子兵法》的導讀。

《歷史地理篇》包括《左傳》《戰國策》《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貞觀政要》《資治通鑑》《山海經》《鹽鐵論》《人物誌》《水經注》的導讀。

《文學篇》包括《詩經》《楚辭》《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搜神記》《世說新語》《夢溪筆談》《東坡志林》《徐霞客遊記》《古文觀止》《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的導讀。

這扇中華元典小軒窗提出了許多我們曾心有靈犀、卻欲言又止的真問題,如:

傳統文化「尚德」不「尚智」如何應對歐風美雨的衝擊?

中國人文精神先是在秦代被反人文的法家徵服,現代以來又被重視物質的文化徵服,它的出路在何方?

林語堂說「官吏尊孔,作家與詩人則欣賞老莊」有什麼緣故?

惠能憑什麼作為東方思想代表,跟孔子、老子的塑像一起並立於英國大不列顛圖書館?

楚國在文化上落後中原無疑,為何卻能夠誕生衣被百代的《楚辭》?

徐霞客何以能超越傳統士大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窠臼,而熱衷於自費旅遊、「用腳思想」?

中華元典原不老,新翻楊柳那畔行。本書為香港中華書局出版的《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導讀:經典之門》的簡體字本,撰寫導讀的40位作者中有35位來自港澳臺。這些學者普遍具有國際視野,能夠勾連古今中外,博取眾家之長,廣泛運用跨界思維,用講故事的方式將人文與現代社會諸多領域打通。《經典之門》是經典與現代結合的典範。下面擷取幾例:

鬼谷子下山

《鬼谷子》導讀 曾財安 縱橫捭闔,神鬼莫測

香港警務處前總警司、香港警察歷史學會名譽副會長

南宋時方志學家和目錄學家高似孫便稱讚鬼谷子 :「其智謀、其數術、其變譎、其辭談,蓋出戰國諸人之表。」此書的縱橫捭闔、權變揣摩之術,因為與儒家所標榜的仁義道德大相逕庭,也被長期把持封建王朝政治的儒家學者視為旁門左道、洪水猛獸,極力撻伐。

德國著名歷史哲學家斯賓格勒在《西方的沒落》中高度評價鬼谷子智謀:「鬼谷子的察人之明,對歷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對當時外交技巧(合縱連橫的藝術)的掌握,必然使他成為當時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出生於德國的美國著名外交家基辛格,是斯賓格勒的學生,深受其影響,推崇中國縱橫家的智慧,因此有人說斯賓格勒是現代的鬼谷子,基辛格則是現代的蘇秦、張儀。

漢昭帝時期舉行的鹽鐵會議

《鹽鐵論》導讀 幹預主義與反幹預主義:《鹽鐵論》中的經濟思想

趙善軒 香港明愛專上學院通識教育及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鹽鐵論》是我們了解漢代學術思想的重要作 品,書中的民間學者(賢良與文學),一如司馬遷般,也是在老百姓的生計上考量,批判國家的幹預 行為,痛斥政策導致民不聊生,言語中或多或少地 傾向反幹預主義。他們追憶文帝的無為而治,認為 政府應減少管制以及幹預行為,反對官營工商業, 提倡國家應減少不必要的管制,強調不應與民爭利, 以此譏諷當朝的幹預主義。

在討論中,賢良與文學仍不時流露緬懷漢代初年無為而治的痕跡,欲藉此建構心中理 想的經濟模式,從而批評漢武帝以及當代(漢昭帝)的經濟政策,其言論顯示了絕不妥協於建制的文人風骨。難得的是,雖然他們大力抨擊國家政策,但朝廷在鹽鐵會議後,仍拜他們為「大夫」,足見其胸襟,是真心締造真正的「和諧 社會」。雖然雙方言辭激烈,但頗有「和而不同」之氣氛,如此開 明的論政風氣,容許士人在公開場合大膽非議朝政, 事後亦沒秋後算帳,這在大一統歷史下鮮見,亦足以使後世的獨裁者汗顏。

老莊像

《莊子》導讀 我讀《莊子》的心路歷程

陳鼓應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我出生在廈門鼓浪嶼(「鼓應」這個名字,就來自於 「鼓」浪嶼)。我的青年時期,正處於新舊儒家重塑道統意識及其推波助浪於個人崇拜的空氣中。這時,尼採的話語使我聽來眼明心亮:「生命就是要做一個人,不要跟隨我─只是建立你自己!只是成為你自己。」莊子的人文世界裡,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汪洋恣肆以適己」,既沒有康德式的「絕對命令」,也不見膜拜「教主」的幻影崇拜症。

尼採和莊子都是熱愛生命的。尼採說:「世界如一座花園,展開在我的面前。」莊子則說:「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樂可勝計邪!」「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莊子善生善死的人生態度,忽然使我想起泰戈爾的詩句:「願生時麗如夏花,死時美如秋葉。」不過,尼採和莊子屬於兩種不同的生命形態,尼釆不時地激發出「酒神精神」,莊子則寧靜中映射著「日神精神」。

竹林七賢

《世說新語》導讀 一往情深:論《世說新語》中的社會結構、思想變遷及生命之痛苦

陳岸峰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文學博士,現任職於香港大學

東漢末年以來,中國社會長期處於亂世。在此衰亂的時代,士人紛紛掙脫儒家之桎梏,奔向道家的解放,由性至情之轉變,痛生命之短促,悲人生之無常,騷人墨客唱出了闕闕生命的悲歌。由南朝宋劉義慶及其門客所編撰之《世說新語》,記載的就是這個衰敗而又燦爛的時代。

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賢」 既是「賢」又為「誕」,十分弔詭。七賢之中的山濤與王戎,早已有當官的意向,自然是循規蹈矩。至於嵇康,思想雖激進,卻為人低調,喜怒不形於色。向秀是純學者,傾心於《莊子》研究。嵇、向兩人鍛鐵、灌園而自得其樂,並沒有驚世駭俗的行為。以任誕的行為對虛偽的社會與嚴苛的禮法作抗爭的,有劉伶之裸醉,以天地為衣裳,又以戒酒戲弄妻子;阮籍醉臥當壚美婦身旁,服喪期間飲酒吃肉;阮鹹(仲容,生卒年不詳)當街晾褲,與豬共飲,服喪期間追回鮮卑婢等等。

王澄、胡毋輔之、阮贍、謝鯤等人的裸形自樂,他們自認為得大道之本,故去巾幘,脫衣服,露裸形,學狗叫,學驢鳴,蹂躪自我、蔑視社會,可謂反抗無力之餘,此中亦不無是對人生之虛誕、人世之苦悶而發的宣洩。

王粲喜好驢鳴,他死後曹丕學驢叫為其送葬

《世說新語》有如魏、晉間之《清明上河圖》,寫人如生,記事生動,在如沐春風的清談中呈現主客神韻,在千絲萬縷的關係中交織出驚心動魄的政治漩渦 ;要言不煩,一卷在握,讓魏、晉風流,千載之下,成為永恆。簡而言之,此書千頭萬緒,又有如眾聲喧譁,百家爭鳴,而其神韻一以貫之,則乃魏、晉之悲涼慷慨,如一曲幽笛,在茫茫黑夜,如泣如訴,令人感慨萬端。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在序言中說:「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從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認為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需要重新審視並踐行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從而讓現代人生活得更有智慧、更稱意、更自在。」《經典之門》作為博雅教育經典讀本,對焦慮的現代人而言,亦是日常生活審美化、詩意棲居、心靈療愈的好伴侶。

相關焦點

  • 於我心有戚戚焉
    讀後相見恨晚,孫犁為人作文的很多做法想法,令人敬仰,並於我心有戚戚焉。在孫犁諸多的美德中,我最欽佩他的潔身自好。他直言:「我有潔癖,真正的惡人、壞人、小人,我還不願寫進我的作品。」「我唯怕惡人惡聲,每聽到見到,必掩耳而走,退避三舍。」
  • 香港青年舞者的「回歸」:心有戚戚焉
    中新社福州10月19日電 題:香港青年舞者的「回歸」:心有戚戚焉  作者 林春茵 鍾秋香  從17歲那年的《梁祝》,到三十而立的《但願人長久》,從內地赴港的青年舞者陳俊在跳過30多場舞劇後,感覺自己「已經觸摸到用中國情感打動觀眾的一些門道」。
  • 王財貴:為什麼我們需要讀經典?
    如果堯舜還有經讀,那伏羲應該沒有經可以讀了。所以像伏羲、堯、舜這種人並沒有讀過經,也成了聖人,我們為什麼要讀經?我就跟他說:那麼,請你去生在那個時代好了,既然你生在這個時代,自從有了聖人之後,有了經典之後,我們讀經就是天經地義的... 我們說讀經是為了方便我們通過經典面對聖賢,引發智慧。那些經典是聖賢所作。
  • 為什麼孩子要從小讀經典?
    所以,我們要尊重學校的教育,但是我們絕對不能迷信學校的教育。再好的老師,也沒有四十六顆心,去一一面對每一個孩子。有一天,孩子問題重重的時候,別人從來也不會說這個孩子沒有學校教,只會說什麼啊?對了,沒家教。   《千字文》有一千個字,《論語》是一萬六千字,《道德經》是五千個字,《易經》是兩萬四千字,一年孩子背完了數萬字,認字已經不是一個問題。
  • 國運之戰:任正非、張一鳴心有戚戚焉
    究其原因,有諸多「天時地利人和」因素。其中最為隱秘的,是美國通過一系列「豪奪或巧取之武功」,成功獲取了大西洋彼岸工業大國的諸多核心技術專利,催發了其日後生產力的飛躍。 這其中,又有兩項專利成果的引進,奠定了美國強大工業體系的基礎——珍妮紡紗機和轉爐煉鋼術。
  • 未完成的夢想,心有戚戚焉
    不知那石榴樹知否,每天有個路過的行人看到它,便是滿眼歡喜,它像是一種希望在召喚路人,抓緊時間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想。關於未完成的夢想,然心有戚戚焉。最近的熱播劇《三十而已》坐等顧佳離婚成為全網吃瓜群眾最為關心的事兒。每天在彈幕上重複出現最多的就是「顧佳今天離婚了嗎」。
  • 《看不見的城市》:城市於我們有何意義?卡爾維諾的文字令我淪陷
    卡爾維諾的文字帶著迷幻的色彩,一旦介入,徹底淪陷。《看不見的城市》談及了五十五個虛虛實實的城市,散落在不同的國度裡,現實與心中的那個城市,交相輝映,輪迴交替,更像是一場靈魂的旅行,帶著思索穿梭於各個城市之間。好的作品大概就是這樣,看似鬆散而斷斷續續寫的東西,卻又絲絲相扣,環環相關。
  • 《論語》經典名句分享,感悟聖賢智慧!
    《論語》這部經典,因為是語錄體,所以很容易入手學習,你如果沒有時間讀整部《論語》,你學習其中的幾個句子也可以呀!每天抽出時間學一句,那一年下來就相當可觀了!下面末學就分享其中的一些經典名句,與大家共同學習。
  • 卡爾維諾的反異化追求,由《我們的祖先》中三個故事通向自由
    在《不存在的騎士》中爭取生存,在《分成兩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會摧殘的完整人生,《樹上的男爵》中有一條通向完整的道路,這是通過對個人的自我抉擇矢志不移的努力而達到的非個人主義的完整——這三個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個階段。
  • 為什麼我們要提高身體的柔韌度?原來有這3個好處
    我們都知道,應該提高身體的柔韌度,但是你知道為什麼我們需要提高身體的柔韌度嗎?原來有這3個好處,當我們具有了良好的身體柔韌度就可以讓我們擁有這些正面的力量,來看看到底因為什麼。第一個好處:增加運動完成度為什麼我們需要提高身體的柔韌度?
  • 春日遲遲,我心戚戚
    我的心期待著卻又迎來失望。這春依舊悄無聲息。不知尋了多少日,終於在杏樹下的鬆土裡,有一株幼小芽。一根細莖頂著兩片橢圓的葉,亦是我心愛的指甲花初生的形狀。整個院子都萎黃,這唯一的嫩綠簡直令我心旌搖蕩!音樂課裡剛剛欣賞過孟德爾頌的《春之歌》,此刻,我的心裡全是這「春之歌」!旖旎優美,激賞讚嘆!讚嘆這芽的勇敢,讚嘆這芽的敢為天下先!
  • 《金剛經》解釋:讀金剛經和心經的好處
    讀誦金剛經和心經可以幫助我們清理內心深處的陰鬱和雜念,也可以讓我們懂得修行心靈的方法和作用,而且無論是讀誦金剛經還是心經都是能夠對我們的人生有很大的益處,但是,讀誦金剛經和讀誦心經的好處是不一樣的。那麼讀誦金剛經和心經的好處是什麼呢?
  •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讀《芬尼根的守靈夜》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讀《芬尼根的守靈夜》?——  一座無法繞開的奇峰  《芬尼根的守靈夜》是一個英語文學的裡程碑,無論喜歡或不喜歡,都無法繞開它。這部書既是喬伊斯對自己過去創作的一次超越,也是對當時文學的一次超越,是從審美到觀念的一次重大轉變。
  • 「拉美作為問題」:我們為什麼要讀拉美?
    大家當時不光看這個小說怎麼寫得好,而是要從中看到一條道路或者是一種範式,就是第三世界的文學怎麼躋身世界主流,所以閱讀、討論、學習、模仿都非常起勁兒,帶著一股改變國族文學命運的理想與衝動。1990年代「現代化」的願景漸入世界主流,拉美文學所具有的另類的象徵意義可能不再,但進入世界文學市場與歷史書寫主流的作家還是不愁賣,比如博爾赫斯,他與村上春樹、卡爾維諾並稱小資必讀三大經典。
  • 常年誦讀《心經》,會有這些好處,你知道是哪些嗎?
    《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書260字就簡明地概括了大乘佛教的核心內容,幾乎涵蓋了所有的佛教經書的經典思想,因此被後世稱為佛教經書的總綱和要領。 《心經》篇幅短小,內涵豐富,不僅在佛教界流傳甚廣,更被儒、釋、道三教共尊為寶典,對中國文化影響至深。這樣一本重要的經書,常年誦讀的好處有很多,大家知道有哪些嗎?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戚戚兩字在這是什麼意思?
    戚戚是憂愁、悲傷的意思。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前者保持光明磊落,後者長期心情憂鬱。憂鬱的眼神戚有多重意思,一種是兵器之斧子的意思;一種是表示親屬關係,比如親戚。不過,小人長戚戚中的戚,是憂愁、悲傷的意思。戚通慽或者慼。意思是,在古代戰爭之中,擔憂並肩作戰的兄弟氏族的安危。
  • 夜雨悽悽,我心戚戚
    但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隔壁的歡聲笑語或多或少會觸動你孤戚的心。因為它需要撫慰,需要共鳴。在星星伴著月亮的夜晚,你可以漫步街頭、村莊、田野,欣賞美麗的夜景,迷人的夜色會讓你忘卻煩惱,把憂愁拒之門外。累了,就帶著微笑和滿足進入夢鄉,去尋找那夢中的天堂。
  • 信心的建立與堅固,對我們基督徒來說究意有哪些好處呢?
    信心的建立與堅固,對我們基督徒來說究意有哪些好處呢?經文:來11:7  很高興能夠與眾弟兄姐妹一起分享主的話語。首先談談信心之正義與來源。就是說「信」進入心。那麼,信心從何而來呢?羅馬書10:17告訴我們: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聖經告訴我們,挪亞的信心有四個方面的果效:一、信心的感化(動了敬畏的心)創6:13-14;二、信心的順從(造了最大的船)創6:14-22;三、信心的功效(救了一家的人)創7:7;四、信心的賞賜(受了篤信的義)羅4:13。
  • 卡爾維諾寓言作品選
    該國政府也是個向臣民行竊的犯罪機構,而臣民也僅對欺騙政府感興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穩,沒有富人和窮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麼回事沒人知道———總之是有個誠實人到了該國定居。到了晚上,他沒有攜袋提燈出門去偷,而是呆在家裡抽菸讀小說。  賊來了,見燈亮著,就沒有進去。  這樣持續了有一段時間。
  •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故事?
    傑克與魔豆從前有個小男孩叫做傑克,和媽媽住在一起,傑克很懶,不愛工作,家裡奶牛產的牛乳是唯一的收入來源。有一天奶牛不產奶了,媽媽讓傑克把牛牽到市場賣掉。在路上傑克遇到一位老者,最終傑克用牛換回幾顆神奇的豆子。媽媽知道後很生氣,把豆子扔在院子裡,把傑克關在屋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