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華:在臺灣講莫言與村上春樹

2021-01-19 騰訊網

[導讀]「偉大的長篇小說,應該是鯨魚,在深海裡,孤獨地遨遊著,響亮而沉重地呼吸著,波浪翻滾地交配著,血水浩蕩地生產著,與成群結隊的鯊魚,保持著足夠的距離。」

臺灣淡江大學找我去用日語講講村上。我說講村上可以,但要用漢語或「國語」講。這倒不是我刻意凸顯主體性,主要是因為臺灣畢竟是講中國話的地方。再說我的日語終究不如漢語出口成章,何必揚短避長呢!同胞到底容易溝通,當即表示OK。我又提出不光講村上,要莫言村上一起講,比較兩者的同與不同。對方連聲叫好,鼓勵說大家肯定感興趣。

是啊,哪能不感興趣呢!一個實際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一個連續幾年是諾獎有力競爭者。我猜想,時下能從學術角度比較這兩位世界級當代東亞作家的人,除了我恐怕不大好找。在一般人眼裡,這兩人差別太大了。一個是滿腦袋玉米花粉的「土老冒」,一個是滿身名牌休閒裝的都市「小資」。換個比喻,一個是揮舞光閃閃的鐮刀光膀子割紅高粱的壯漢,一個是斜舉著雞尾酒杯的眼望窗外細雨的紳士。一句話,簡直是「城鄉差別」的標本。這固然不錯,我也完全承認,但這終究是表層,而若深挖下去,就不難發現兩人的根子有不少是連在一起的。就作品而言,例如善惡中間地帶說、民間視角與邊緣人立場、富有東方神秘色彩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以及作為共同文學創作「偶像」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就性格而言,兩人都比較內向,不事張揚。即使成名之後,一個寧可回家包餃子也不願意出鏡亮相等等,一個情願歪在家中簷廊逗貓兒玩也不外出忽悠。

這麼著,我就兩人的同與不同、似與不似一口氣說了許多。興之所至,最後竟偏離主題,祝願莫言寫出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樣偉大的長篇小說—借用莫言自己的話,「偉大的長篇小說,沒有必要像寵物一樣遍地打滾,也沒有必要像鬣狗一樣結群吠叫。它應該是鯨魚,在深海裡,孤獨地遨遊著,響亮而沉重地呼吸著,波浪翻滾地交配著,血水浩蕩地生產著,與成群結隊的鯊魚,保持著足夠的距離。」同時祝願村上春樹早日寫出不亞於他所傾心的陀氏《卡拉馬佐夫兄弟》那樣的復調小說—以村上的話說,「裡面有某種猥瑣、某種滑稽、某種深刻,有無法一語定論的混沌狀況,同時有構成背景的世界觀,如此紛紜雜陳的相同要素統統擠在一起」 。

今生今世,作為我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那樣的小說了。惟其如此,我才祝願別人、祝福別人,祝福偉大的小說,祝福諾貝爾文學獎。

如此演講完畢,主持人東吳大學L教授誇獎說「極其精湛」。休息時兩位女學者特意告訴我,剛才的演講讓她們加深了對莫言文學的理解。還勸我在臺灣多待一段時間,多講講莫言和村上,講講村上和莫言。態度之真誠,言語之熱切,險些讓我以為自己就是村上和莫言。

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繁體字版村上作品譯者、臺灣翻譯家賴明珠女士主動領我逛臺北。看樣子,她早已把昨天圓桌會議上兩人就村上文體和翻譯風格「打嘴仗」的場景忘得一乾二淨,熱情帶我看了臺灣大學、中正紀念堂、中山紀念堂、「總統府」,看了臺北僅有兩株的「加羅林魚木」樹中的花期正盛的一株,最後一站是頗有名氣的「誠品書店」。店門口有個一人多高的紅色繁體「」的立體雕塑。書店,書,閱。表裡如一,名符其實,好!於是我站在「」的後面,把腦門夾在頂端兩扇門之間,嬉皮笑臉,由賴明珠女士「咔嚓」兩聲按下快門(廣告業出身的她是相當夠水準的攝影愛好者)。

也是因為昨天滿腦袋村上莫言,轉身進門我就留意找莫言,以為莫言的書像在大陸那樣迎門碼堆或擺在書架搶眼位置。豈料左顧右盼了好一陣子也沒找見莫言。也許我沒找對地方,反正莫言的書一本也沒有,就好像這裡發生了「文革」似的被掃蕩一空—我想決不會是被讀者掃蕩一空,而一定是書店壓根兒沒上架。至於莫言逆風飛揚的簡約髮式下的憨厚笑容,更是了無蹤影。相反,村上君手託下巴的「思索者」形象赫然入目,漫說中文譯本,就連日文原著都比比皆是,甚至哈佛大學傑·魯賓教授翻譯的英文版《挪威的森林》,也以電影版渡邊和直子(儘管直子怎麼看都不如她頭髮上的雪花漂亮)頭碰頭的形象作封面在那裡碼成一摞:《Norwegian Wood》。不僅如此,新出的專門介紹村上的日文原版雜誌書也立在那裡:「春樹大學開學了!」翻開一看,標語牌似的方格裡寫道:「村上春樹正該得諾貝爾獎!快得,快快!」得得!我略一沉吟,決定買一本《挪》的英譯本,比較研究一下哈佛教授是不是比我這個非哈佛教授翻譯得契合原文風格也好嘛!又順手拿了一本封面色彩極多村上新作《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交款時賴明珠女士不失時機地拈出她的會員卡,於是我以九折買了《挪》的英文版:250元。新作「恕不折扣」,799元,合計1049元臺幣,折合人民幣約210元。順便說一句,臺灣教授月工資為臺幣10萬掛零。

假如莫言的書擺在這裡,那麼定價會是多少呢?想到這裡,我對賴明珠女士抱怨道:這不公平,為什麼沒有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的書而只有諾獎候補者村上的書?豈非薄內厚外?她笑笑,笑得極其完美。

相關焦點

  • 臺灣著名書店沒有莫言作品 村上春樹大受歡迎
    臺灣著名書店沒有莫言作品 村上春樹大受歡迎   臺灣淡江大學找我去用日語講講村上。我提出不光講村上,要莫言村上一起講,比較二者的同與不同。對方連聲叫好,鼓勵說大家肯定感興趣。  是啊,哪能不感興趣呢!一個實際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一個連續幾年是諾獎有力競爭者。我猜想,時下能從學術角度比較這兩位世界級當代東亞作家的人,除了我恐怕不大好找。在一般人眼裡,這兩人差別太大了。
  • 林少華,陪伴村上春樹三十五年
    要讓我想想知名的日本作家,我會想起川端康成、夏目漱石、東野圭吾、渡邊淳一和村上春樹。也許我的記憶不能完全代表這些作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但是估計能代表很多中國讀者的認知。林少華是著名文學翻譯家、作家,《林少華看村上》是一部文學評論集。
  • 《林少華看村上》:讀懂了村上春樹,也就讀懂了我們自己
    鍾情於村上春樹,勢必撇不開林少華,有人開玩笑,說他是「村上春樹背後的男人」。而我始終認為林少華是懂村上春樹的。如果你是一個村上春樹迷,那麼對林少華的名字就不會陌生。從《挪威的森林》到《刺殺騎士團長》,20多年間,林少華翻譯了40多部村上春樹的作品。
  • 《林少華看村上》:林少華帶你讀懂村上春樹作品的異質性
    而村上春樹則是一種減肥藥,世上最受歡迎的減肥藥,人人都要吃。一句話道盡了村上春樹小說的受歡迎程度,作為當代最著名的日本作家之一,其作品深受歐美作家影響,鮮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文字風格輕盈,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廣泛的知名度。
  • 林少華談村上春樹:走出孤獨,邁向剛性與冷色
    從《挪威的森林》到《刺殺騎士團長》,30多年間,林少華翻譯了40多部村上春樹的作品。談到村上春樹,常常離不開林少華的名字。「眼下正值疫情,少了遊花逛景、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感到孤獨亦是人之常情。」3月17日,在「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線上活動中,林少華來到直播間,從「孤獨」出發,講述村上春樹寫作背後的故事。
  • 《林少華看村上》:翻譯村上春樹作品最多的作家,教你書評怎麼寫
    村上春樹在我國,村上春樹無疑是最受歡迎的日本作家之一,其創作的作品如《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1Q84》等,出版以來深受廣大中國讀者喜愛。值得一提的是,村上作品在中國的暢銷,離不開林少華的翻譯。林少華現為中國海洋大學日語系教授,自1989年翻譯《挪威的森林》以來,共翻譯了村上的41種單行本,最近一部是村上2019年出版的《刺殺騎士團長》。可以說,我們所能讀到的村上,其實都是林少華筆下的村上,或者說透過林少華翻譯的文字看到的村上。
  •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七十大壽!「御用翻譯」林少華這樣評價他
    關於這位在中國十分流行的日本作家,村上在中國的「御用翻譯」林少華先生有話說。(村上春樹;Via VCG)2003年之前,翻譯家林少華對他那位神交已久的天涯朋友幾乎一無所知,村上也對他在華的「代言人」知之甚少。
  • 「陪跑」諾獎多年的文學家,不止村上春樹一位
    村上春樹 多年來,村上春樹在諾貝爾文學獎各大賠率榜上,都無一例外地處於前列位置。然而,他卻一次又一次地與諾獎失之交臂。 當村上本人被問及多年「領跑」諾獎的感受時,他說:「其實挺困擾的,因為並非官方提名,只是被民間賭博機構拿來定賠率罷了。這又不是賽馬!」
  • 村上春樹遠比莫言出名,為何卻得不了諾貝爾獎?原因只有1個字
    ——村上春樹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獲獎者為中國作家莫言。至此,村上春樹已經不知道第幾次提名了,有人說是6次,也有人說更多。當然,這些都是不公開的數據,沒人知道他被提名了幾次。村上春樹也被人調侃成「諾貝爾萬年陪跑」。
  • 村上春樹因何受歡迎,御用翻譯林少華:這4個特點,常人模仿不了
    村上春樹自出道以來就仿佛被上帝親吻了一樣,他的小說《挪威的森林》自1989年出版以來,已發行了百萬冊,近30年來他的所有作品出版量幾乎是同時期所有日本文學作品的總和,以致於村上春樹已經成了一種文化符號,至今仍是大中學生和白領階層等都市青年的讀書熱門話題。
  • 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因為作品太火?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社交網站帳號)9日一大早,#村上春樹繼續陪跑文學獎#衝上了熱搜。一些網友感嘆村上春樹再一次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還有人曬出其作品中比較經典的句子。也有不少人在討論,村上春樹啥時候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獲獎的可能性有多大?「陪跑」文學獎的村上春樹最近幾年,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但基本次次落空。
  • 上遊薦書 | 除了跑步,村上春樹還喜歡些啥?看了這部「村上朝日堂...
    多年來一直是村上春樹作品中文版出版大戶的上海譯文出版社新推出的村上春樹隨筆集「村上朝日堂系列」,目前已經開啟預售。大學讀了7年,曠課、打麻將全都幹過;《挪威的森林》裡真有他太太的影子……如此種種,在這些隨筆裡隨處可見。
  • 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攜最新譯作《我是貓》做客半島直播間
    」村上春樹的,30多年來林少華翻譯了村上40多部作品,他也被稱為「村上春樹背後的男人」。可以說,現在已經很難再找到第二個作家能像村上春樹這樣,引起中國讀者如此廣泛的關注。林少華的譯筆優美,為村上春樹作品在中國的傳播和流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實除了村上春樹,林少華還翻譯了《羅生門》、《雪國》、《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日本名家作品翻譯了近百部,最近,他翻譯的日本「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貓》由青島出版社出版。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倘若提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邁不過去的作品。這本打破日本文壇沉寂的書,不僅一躍成為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更創造了所謂「村上春樹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作為村上春樹人生當中最暢銷的一部現實小說,《挪威的森林》取得的成就,倒也不辜負他為之付出的心血。為了以最好的狀態寫下這本書,村上春樹搬了好幾趟家,從神奈川縣的藤澤搬到東京,又從東京搬去大磯,最終索性旅居國外,在南歐的幾個城市漂泊著。
  • 「少年」村上春樹,生日快樂!
    村上春樹說,少年與年齡無關,只關乎三件事:穿運動鞋、每月去一次理髮店而不是美容室、從不一一自我辯解。在29歲之前,他從未寫過小說,也從沒產生過要寫小說、要當作家的念頭。1949年1月12日,村上春樹出生於日本京都,父親是一名語文老師。村上春樹12歲時,他父親和家附近的書店打了招呼,讓他能夠去書店自由地賒帳買書,每月給他結算一次。
  • 林少華對談李繼宏:不存在100%對等的翻譯
    林少華譯有《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奇鳥行狀錄》《刺殺騎士團長》等村上春樹系列作品,以及《心》《羅生門》《雪國》《金閣寺》《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日本名家作品凡八十餘部,2018年曾以其翻譯業績和對中日文化交流的貢獻獲得日本「外務大臣獎」。
  • 2021與好書相遇|莫言、梁曉聲、村上春樹……大家新作齊亮相
    縱觀各個出版社推出的新書,可以發現不少茅獎、魯獎乃至諾獎作家相關的新書紛紛出街,包括莫言的《莫言散文全編》,梁曉聲的《我和我的命》,張煒的《不踐約書》《文學:八個關鍵詞》,王安憶的《一把刀,千個字》,村上春樹的《棄貓》,周大新更是推出長篇小說封筆之作《洛城花落》……除了大家新作,開年新書還有一個亮點:經典作家的文集、全集紛紛推出,包括汪曾祺、契訶夫、歐·亨利等中外知名作家
  • 專訪|藤井省三:魯迅和村上春樹都是東亞文化的原點
    通過文本分析和研究論證之後,藤井省三提供了另一重爭議性的觀看視角:魯迅和村上春樹之間存在著譜系關係——村上春樹自處女作《且聽風吟》發表以來,一直執著於魯迅和近代中日之間的歷史記憶。藤井省三是1949年以後日本第一批留華學生,當年的論文便是對魯迅短篇小說《故鄉》的文本接受史研究。
  • 為什麼最近這一兩年東野圭吾和村上春樹一下子就火了?
    題主可是有些OUT咯,至於兩位作家為什麼會這麼火,有書君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簡單說明一下:1、個人能力的不斷累積有書君認為,沒有誰是可以一下子隨隨便便獲得成功的,東野圭吾和村上春樹也一樣,都是歷經多年蟄伏,終於大器晚成。東野圭吾從無人知曉到與村上春樹齊名,一路走來,歷經坎坷。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村上春樹萬年陪跑:我無所謂
    格麗克獲獎了,然而這並非很多人預料的結果,畢竟村上春樹的很多讀者都希望,他今年能夠獲獎,不再做諾貝爾文學獎的萬年陪跑。村上春樹提到村上春樹,即使你沒有讀過他的作品,恐怕也對這個作家早有耳聞。他的諸多作品被譯為多國語言銷售,更是火爆中國全國。